图书介绍
《论语》明心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天宜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2426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儒家;论语-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语》明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1
学而第一 3
第一章 乐学为上 3
第二章 孝为仁本 4
第三章 行骗鲜仁 5
第四章曾子修身每日三省自律 5
第五章 诸侯治国应戒骄守法,节用爱民 6
第六章 德育为首,引领学文 6
第七章 治学贵行 6
第八章 庄重忠信,谦恭改过 7
第九章 行至德要道,回归民风淳厚 8
第十章 孔子温、良、恭、俭、让的人格魅力 8
第十一章传承良好家风乃真孝 9
第十二章用礼贵在和,合礼是关键 9
第十三章信、义、礼、亲,处世可法 10
第十四章 重在精神品格的提升 10
第十五章 循循善诱高才生入智慧之门 11
第十六章 突出强调知人之明乃为利人 12
为政第二 13
第一章 无为无不为的德治 13
第二章 纯正无邪的《诗经》乃育人首选 13
第三章 孔子德治、礼治、法治相辅相成的传统 14
第四章 好学成就圣人的高境界 14
第五章 应在父母生前死后都依礼行孝 15
第六章 设身处地行孝、爱民 16
第七章 开释行孝系发自内心的敬重 16
第八章 真诚侍奉优于劳力、酒食 17
第九章 闻言即解,发挥有加 17
第十章 察外知内 18
第十一章 温故知新,善于推断 18
第十二章 通才多谋善断 19
第十三章 先做后说,重在行动 19
第十四章 君子、小人心量不同,人生目标不同 20
第十五章 学与思的辩证统一关系 20
第十六章 清除异端邪说 21
第十七章 求知贵真 21
第十八章多听多看,慎言慎行 22
第十九章 以正压邪,民众归服 22
第二十章 爱民在先,民众自有回报 23
第二十一章 移用孝道于政事,即是为政 24
第二十二章 人不守信,寸步难行 24
第二十三章 礼仪更替有规律可循 25
第二十四章 谴责献媚讨好、见义不为的丑行 26
八佾第三 28
第一章 季氏僭礼,享用天子乐舞 28
第二章 三家权臣冒天下之大不韪 29
第三章 不仁无法行礼乐 29
第四章 礼之本的体现 30
第五章 僭乱的诸夏已不能行道 30
第六章 季氏违礼祭泰山 31
第七章 比箭体现礼 31
第八章 子夏敏捷的悟性 32
第九章 文献乃传世之宝 33
第十章 鲁国徒存形式的禘祭 33
第十一章知禘之说,则理无不明,诚无不格 34
第十二章 祭祀在心诚 34
第十三章罪孽自造,外求没用 35
第十四章 赞叹周礼 35
第十五章 每事问——依礼行事的风范 36
第十六章 射重礼乐 36
第十七章爱礼存羊 37
第十八章 尽礼事君,为臣之道 38
第十九章 权术与道德 38
第二十章《关雎》一诗体现中道 38
第二十一章 警戒宰我于后 39
第二十二章 责难管仲追慕豪华 40
第二十三章 赏析乐曲演奏妙谛的明论 40
第二十四章 仪封人的知音之见 41
第二十五章 尽善尽美的《韶》乐 42
第二十六章 圣人又一次对礼仪缺失的感叹 42
里仁第四 44
第一章 智者居仁 44
第二章 以仁为安与以仁为利 44
第三章 仁者之智 45
第四章 有志于仁者的人生目标 46
第五章 不受蛊惑,君子无片刻违仁 46
第六章 仁德者不会讨厌不仁者 47
第七章 察其过知其仁之有无 47
第八章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乃人生价值所在 48
第九章 恶劣生活检验行道者 49
第十章 天下之事,合义则行 49
第十一章 人各有志 49
第十二章 纵利自陷孤立 50
第十三章 礼让治国 50
第十四章 自立自强 51
第十五章 孔子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51
第十六章“喻于义”同“喻于利” 52
第十七章“思齐”与“内省” 53
第十八章 耐心苦劝父母改过 53
第十九章 父母——无上之尊 54
第二十章 孝即不改父亲良好的传承 54
第二十一章 念念不忘父母之年 54
第二十二章 慎防轻诺寡信 55
第二十三章 贵在约束 56
第二十四章 君子的“讷”与“敏” 56
第二十五章 德行者的魅力 56
第二十六章“过头”的教训 57
公冶长第五 58
第一章 浩然正气 58
第二章 南容机灵处世的才俊 58
第三章 奖掖后来者 59
第四章 嘉勉良才 59
第五章 扬本抑末 60
第六章 子悦为学之诚、行道之笃 60
第七章 道不行的感慨 61
第八章 人才易求,为仁其难 62
第九章 赞叹颜回,激励子贡 63
第十章 朽木不可雕的宰予 63
第十一章 刚强在于无欲 64
第十二章 子贡尚未达成恕道 65
第十三章 子贡始闻夫子至论而叹其美 65
第十四章 子路闻道必行 66
第十五章 谥号的民族文化精神 67
第十六章 子产的四种君子之道 67
第十七章 晏婴交友的魅力 68
第十八章 臧文仲玩物丧志 68
第十九章 令尹子文尽忠职守,陈文子清高无仁 68
第二十章 再思而行 69
第二十一章 有道则智,无道则愚 70
第二十二章 感慨中有大构想 71
第二十三章 不念旧恶,遭怨遂少 71
第二十四章 微生高直打折扣 72
第二十五章 行假藏怨人之耻 72
第二十六章 师生相与述志 73
第二十七章 自认自责错误难 73
第二十八章 圣人好学,在于救世之志 74
雍也第六 75
第一章 治国之才 75
第二章 表彰弟子深入治学 75
第三章 好学其难 76
第四章 周急不继富 76
第五章 父劣不妨子贤 77
第六章 好学的颜回“三月不违仁” 78
第七章 季康子问贤招才 78
第八章 闵子骞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79
第九章 人命不可预料 80
第十章简陋生活检验真贤 80
第十一章 批评冉求裹足不前 81
第十二章 君子儒与小人儒 82
第十三章 澹台灭明无谋私之心 82
第十四章 孟之反不居功自傲 83
第十五章 没有人才难立当今之世 84
第十六章 出正门,走正道 84
第十七章 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85
第十八章 正直的光明人生与诬罔的危险人生 85
第十九章 知之、好之、乐之的层次提升 86
第二十章 因材施教 86
第二十一章 智与仁的人生观 87
第二十二章 智者仁者的风范 87
第二十三章 齐鲁境界的升迁 88
第二十四章 对文化演变离谱的感叹 88
第二十五章 可逝不可陷,可欺不可罔 89
第二十六章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89
第二十七章 尚不致“天厌之”的南子 90
第二十八章 中庸为德是最高的境界 91
第二十九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1
述而第七 93
第一章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93
第二章 治学之要 94
第三章 圣人忧虑社会道德风尚的下滑 94
第四章 孔子燕居,宽松自在 94
第五章 梦魂牵绕思周公 95
第六章 孔子学问的中心 95
第七章 有教无类 96
第八章 启发式教学 97
第九章 死生事大,哀人所哀 97
第十章 行藏随缘,仁智勇一体 98
第十一章 合道自在 98
第十二章孔子慎之又慎对待的三件事情 99
第十三章 韶乐引人入胜的神妙陶冶功能 99
第十四章 谣言止于智者 100
第十五章 自在清贫乐其中,不义富贵如浮云 101
第十六章 学而不厌的又一范例 101
第十七章 雅言之所用雅言 102
第十八章 孔子发愤好学,不知老之将至 103
第十九章 爱好传统,勤奋追求 104
第二十章 孔子四不语 104
第二十一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 105
第二十二章 正义在握,邪不压正 107
第二十三章 和盘托出,诲人不倦 107
第二十四章 四教统一,体现仁德 108
第二十五章 叹息末世病态 108
第二十六章 护持生态平衡 109
第二十七章 实实在在求知 110
第二十八章 不怀成见,欢迎进步 110
第二十九章 心欲仁,仁至矣 111
第三十章 闻过则喜 111
第三十一章陶冶取善于唱和之中 112
第三十二章 严于自律 113
第三十三章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113
第三十四章 祷久矣——孔子平生言行合天道 114
第三十五章 坚定尚俭的典范 114
第三十六章 乐得做君子,冤枉为小人 115
第三十七章 圣人风范 115
泰伯第八 117
第一章 泰伯至德 117
第二章 行事依礼,笃亲念旧 118
第三章 曾子至死不忘修身垂孝 118
第四章 道德修养是处世的前提 119
第五章 集思广益,好察迩言 120
第六章 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贞不渝之士 120
第七章 实践仁——毕生承担的远大使命 121
第八章诗、礼、乐一体的功能 121
第九章 先实践,后悟道 122
第十章 动乱之源 123
第十一章 不堪之才 123
第十二章 学不志于谷 124
第十三章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124
第十四章 谋政与干政 125
第十五章 音乐陶冶之美 126
第十六章 内心阴暗的两面人 126
第十七章 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好学 127
第十八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 127
第十九章 大哉,尧之为君也 128
第二十章 人才难得 128
第二十一章 大禹忘我奉献 129
子罕第九 131
第一章 子罕言利思命思仁 131
第二章 执一于历史使命的达成 133
第三章 从众与违众 133
第四章 唯道是从,不有其身 134
第五章 畏于匡的孔子 134
第六章 天降大任前必先励志 135
第七章 孔子多才多艺的因缘 136
第八章 叩其两端而不落两端的无上妙法 136
第九章 叹息救世难图 137
第十章 遵行礼仪的典范 137
第十一章 崇尚不止,追求不已 138
第十二章 圣人之心,天日可表 139
第十三章 幽默中透露殷切行道的心声 140
第十四章 另辟天地,立业行道 140
第十五章 孔子本怀 141
第十六章 听话听音,言为心声 142
第十七章 人生岁月如水流逝 142
第十八章 末世乱相 143
第十九章 功亏一篑与功在一篑 143
第二十章贵在奋发不已 144
第二十一章 进而无退的典范 144
第二十二章 华而不实者的警示 145
第二十三章 后生可畏 145
第二十四章 改之为贵与绎之为贵 146
第二十五章 贵在改过 147
第二十六章 人贵志节,志不可夺 147
第二十七章“贫贱不能移”的子路 148
第二十八章 勿作浅尝辄止想 148
第二十九章 严酷的考验方见英雄本色 149
第三十章智、仁、勇统一 149
第三十一章 登达圣人之学 150
第三十二章 求真理,莫畏远 151
乡党第十 153
第一章 不能言与便便言 153
第二章 行谊应人,威仪中适 153
第三章 应命迎宾,礼仪周全 154
第四章 严守礼仪,理所当然 154
第五章 出使国外,礼中礼正 155
第六章 衣冠文物之盛,服饰礼仪之最 155
第七章 生活文明的展现 156
第八章 尊敬老人,礼待乡俗 158
第九章 礼加行人,药醒来者 158
第十章 仁者爱人 158
第十一章 遵行君臣之礼 159
第十二章 好学,重礼 160
第十三章 朋友信,忠义存 160
第十四章 礼敬人天 160
第十五章 乘车的规范 161
第十六章时哉时哉 162
先进第十一 164
第一章 循古的野人与趋时的君子 164
第二章 深切的怀念 165
第三章 三千弟子中的精英及其名流 166
第四章 颜回闻言即解 167
第五章 大孝之子闵子骞 168
第六章 南容爱慕白玉的品行 168
第七章 再次叹息好学的颜回英年早逝 169
第八章 痛惜死者,不在丧事风光 169
第九章 孔子悲泣的心曲 170
第十章 悲痛难抑失英才 170
第十一章 不可厚葬为惜福 171
第十二章 事人而事鬼,知生而知死 171
第十三章 孔子的情怀 172
第十四章 闵子骞俭约国事 173
第十五章 子路的琴艺尚未“入室” 173
第十六章 开释中道 174
第十七章 谴责冉有背弃仁学 174
第十八章 资质各异,才也有别 175
第十九章 善人践迹入室 176
第二十章 听其言,尤其要观其行 176
第二十一章 孔子创立育人大法——因材施教 177
第二十二章 生死相依的师生情义 178
第二十三章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178
第二十四章 学业未成,不可出仕 179
第二十五章 侍坐言志 180
颜渊第十二 184
第一章 唤回人性,天人合一 184
第二章 学以致用 185
第三章 仁者言讱、言慎 187
第四章 君子不忧不惧 188
第五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 188
第六章 首在自明,方能明人 189
第七章 民为邦本 189
第八章 质文互彰,文质彬彬 190
第九章 藏富于民,民富国富 191
第十章 忠信为本,断除迷惑 192
第十一章 治国治家的总要 193
第十二章 子路片言折狱的魅力 194
第十三章 清平无讼乃至治 195
第十四章 居官尽忠 195
第十五章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96
第十六章 君子成人之美与小人成人之恶 196
第十七章 正己而正人 197
第十八章 季康子问政 198
第十九章 德风泽国 198
第二十章 闻达之异,名实之迥 199
第二十一章 崇德、修慝、辨惑 200
第二十二章 仁智并用之政 200
第二十三章 中道处友 201
第二十四章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02
子路第十三 203
第一章 垂范于前,居之无倦 203
第二章 为政三部曲 204
第三章 无上高明的正名学说 204
第四章 仁德化民 206
第五章 食多不化无用 206
第六章 身正令行与身不正令不行 207
第七章 兄弟的鲁、卫之政 207
第八章 惜福居家,仁者、智者之心 208
第九章 兴民三部曲 208
第十章 殷切济民救世的心声 209
第十一章 善人胜残去杀的百年政略 210
第十二章必世行仁的圣者之心 210
第十三章 至治期待身正的仁德君子 211
第十四章 注意季氏擅权违礼 211
第十五章 一言兴邦与一言丧邦 212
第十六章“近者说,远者来”的魅力 213
第十七章 不求速成,不图小利 213
第十八章 孝亲顺理,直在其中 214
第十九章 仁德体现于恭、敬、忠之用 215
第二十章 行己有耻、使不辱命、宗族乡党称孝称悌之士 216
第二十一章 不得中行,必也狂狷 217
第二十二章 不恒其德,无人接纳 218
第二十三章“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218
第二十四章“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的善人 219
第二十五章 君子易事以道,小人难事以利 220
第二十六章 泰而不骄与骄而不泰 221
第二十七章刚、毅、木、讷 221
第二十八章 朋友之道与兄弟之道的分野 222
第二十九章 教民七年,可以即戎 223
第三十章 战之首务在教民 223
宪问第十四 225
第一章 无道食禄者耻,达于仁境界难 225
第二章 怀居不足以为士 226
第三章 危言危行与危行言孙 226
第四章 德者必有言,仁者必有勇 227
第五章 积善与积恶全然不同的结局 228
第六章 君子尚有不仁之处,小人绝无仁德之时 229
第七章 爱而劳之,忠而诲之 229
第八章 郑国为命,详审精密 230
第九章 但愿赞叹,不加人以非 230
第十章 贫而无怨,富而无骄 232
第十一章 用人大法 232
第十二章 完人难达,进有余地 233
第十三章 听闻不足以定论 234
第十四章 骗术迷惑不了大仁大智者 234
第十五章 晋文公的谲与齐桓公的正 235
第十六章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仁义之举 236
第十七章 一匡天下的霸业利于今 237
第十八章 为文不易 237
第十九章 责人也厉,论功也切 238
第二十章 言之不作,为之也难 239
第二十一章 叹息当局坐视邻国叛臣弑君 240
第二十二章 勿欺而犯之的事君之道 241
第二十三章 上达与下达 242
第二十四章 古今不同的求学 242
第二十五章 使者以谦辞彰显君子之德 242
第二十六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思不出位 243
第二十七章 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 244
第二十八章 自谦自说,天然神韵 245
第二十九章质疑、制止子贡方人 245
第三十章 人贵责己求进 246
第三十一章 先觉之贤 246
第三十二章矢志不移地行道 247
第三十三章 骥称其德 248
第三十四章 儒道有差异而无对立 248
第三十五章知音难逢 249
第三十六章 客观规律不可抗拒 249
第三十七章 贤者退避有七人 250
第三十八章 妙语论人的晨门 251
第三十九章 彼此深解,各行其便 251
第四十章 至德要道治天下 252
第四十一章 礼达民行 253
第四十二章 安宁百姓是君子行道的核心 254
第四十三章 不遗故旧 254
第四十四章评“欲速成”的阙党童子 255
卫灵公第十五 257
第一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257
第二章 处困而亨 257
第三章 示子路“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258
第四章知德者鲜矣 259
第五章 无为而治的无上典范 259
第六章 忠信笃敬行天下 260
第七章 双子星座的美行 261
第八章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62
第九章 志士仁人,杀身成仁 262
第十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63
第十一章 为邦精品的汇总 263
第十二章 远虑无近忧 264
第十三章 叹息末世官德堕落 264
第十四章 臧文仲官不称德,蔽贤不举 265
第十五章 远离怨恨的德举 265
第十六章 不思不学,则罔则殆 266
第十七章 春秋末期衰变的病态 266
第十八章 义以为质,礼逊信随 267
第十九章 责己严、待人宽的君子诚信之道 267
第二十章 君子没世念名为有功于民 268
第二十一章“求诸己”与“求诸人”的君子、小人之分 268
第二十二章“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君子 268
第二十三章 中道处人之举 269
第二十四章 爱心无量的恕道 269
第二十五章 民众是三代直道而行的依靠 270
第二十六章 叹息今不如古的衰变 271
第二十七章 决绝“巧言乱德”、“小不忍乱大谋” 271
第二十八章 为政大则,处人、处事大则 272
第二十九章 人在弘道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 272
第三十章 人生前程的选项 273
第三十一章 学是基础、前提、关键 273
第三十二章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274
第三十三章 行道以百姓为中心,当尽善尽美 274
第三十四章 大受者不可小知,小知者不可大受 275
第三十五章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275
第三十六章 当仁不让于师 275
第三十七章 君子贞而不谅 276
第三十八章敬事后食 276
第三十九章有教无类 276
第四十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277
第四十一章 辞达是根本 277
第四十二章 圣人礼待乐师的垂范 278
季氏第十六 280
第一章 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280
第二章 天下有道、无道的分野 282
第三章 鲁国衰变 282
第四章 交友之道,三益三损 283
第五章 损益三乐,礼乐关键 284
第六章 避言三过:躁、隐、瞽 284
第七章 君子三戒:色、斗、得 285
第八章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85
第九章 学与不学,智与愚的分野 286
第十章 勤政为民,做到“九思” 287
第十一章 行义达道难 287
第十二章 无德与有德的启迪 288
第十三章 孔子教其子,无异于门人 289
第十四章 称谓的讲究 290
阳货第十七 292
第一章 应付阳货的纠缠 292
第二章 人性与不移的定力 293
第三章 孔门礼乐为政的优秀代表 294
第四章“吾其为东周”心愿的驱使 295
第五章 行五德于天下的仁举 296
第六章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296
第七章 持守六德,免除六蔽,在于好学 297
第八章学《诗》的意义 297
第九章 修身齐家学“二南” 298
第十章 礼序乐和 300
第十一章 色厉内荏者犹穿窬之盗 300
第十二章败坏道德的乡原 301
第十三章 道听途说是弃德行为 301
第十四章 患得患失、卑劣之至的鄙夫 302
第十五章 当今之人连上古民众的三疾也不如 302
第十六章 巧言令色,鲜矣仁 303
第十七章 恶紫色、恶郑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303
第十八章 警悟天无言而理明的教诲 304
第十九章 孔子以弦歌传送雅意 305
第二十章 不仁的宰我不思“免怀之岁” 306
第二十一章 博弈犹贤 308
第二十二章 君子尚勇必义以为上 308
第二十三章 君子恶人的本怀 309
第二十四章 排除女人气、小人气,解放人性做大丈夫! 310
第二十五章 早年立志,避免人生遗憾 311
微子第十八 313
第一章 殷有三仁焉 313
第二章 柳下惠直道事人 314
第三章 孔子之志受阻于齐 315
第四章 孔子之志受挫于父母之邦 316
第五章 楚狂接舆的箴言 317
第六章 孔子百折不挠的人生目标 317
第七章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无义 319
第八章“无可无不可”的圣人与逸民之行 320
第九章 鲁国衰败相:人才离散 321
第十章 周公谆谆告诫根本的做人之道 322
第十一章 周有八位贤士 322
子张第十九 324
第一章 士人立身大节 324
第二章 要做坚定执德信道者,不做可有可无人 325
第三章 狂狷弟子过与不及的偏颇 326
第四章 君子不行“致远恐泥”的小道 326
第五章 日知月能的好学功夫 327
第六章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在心性 328
第七章 百工居肆成事,君子学以致道 328
第八章小人必文过饰非 328
第九章孔子的仪度风范 329
第十章 使下事上必先立信 329
第十一章 大德与小德的关系 330
第十二章 正确看待“洒扫应对进退”的教学 331
第十三章 仕学互进,相得益彰 331
第十四章 致极而哀,不尚文饰 332
第十五章 难能可贵而未仁的子张 333
第十六章 仪表堂堂而仁德修养不足的子张 333
第十七章 人在亲丧时的自致真情 333
第十八章 孟庄子非比常人的孝心 334
第十九章 典狱官执法要善察民生疾苦 334
第二十章 警惕商纣恶名加于自身 335
第二十一章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335
第二十二章 好学善学的圣人随处可学文武之道 336
第二十三章 仲尼之高非一般人所可识见 337
第二十四章 仲尼如日月之明 337
第二十五章 孔子如天不可及 338
尧曰第二十 340
第一章 圣人微言大旨 340
第二章 尊五美,屏四恶 342
第三章 知命、知礼、知言 344
初版记言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