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传播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南国农,李运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5217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传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学习目标 1
第一节 传播 1
一、传播的含义 1
二、传播的类型 2
三、传播的功能 5
第二节 教育传播 7
一、教育传播的概念 7
二、教育传播的演进 9
第三节 教育传播学 13
一、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 13
二、我国教育传播学的建立 15
三、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17
四、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20
教学活动建议 20
第二章 教育传播系统 21
学习目标 21
第一节 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 21
一、系统的概念 21
二、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与类型 23
第二节 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4
一、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 24
二、教育传播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6
第三节 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7
一、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 27
二、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 29
第四节 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 31
一、教育传播控制系统 31
二、教育传播控制系统的特性 32
教学活动建议 34
第三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35
学习目标 35
第一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36
一、模式的概念 36
二、传播过程要素分析 38
三、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41
第二节 教育传播过程分析 48
一、教育传播过程的含义 48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50
第三节 教育传播过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52
一、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52
二、几个教育传播模式述评 56
教学活动建议 58
第四章 教育传播信息 59
学习目标 59
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 60
一、信息的含义 60
二、信息的产生与形态 65
三、信息的本质 68
四、信息的特征 70
第二节 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 73
一、狭义信息的度量 73
二、广义信息研究的前景 78
第三节 教育信息的来源与特性 82
一、教育信息的来源 82
二、教育信息的分类 85
三、教育信息的特性 87
第四节 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89
一、机器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89
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92
三、教育信息的量化和科学化研究 94
教学活动建议 95
第五章 教育传播符号 97
学习目标 97
第一节 符号的类型与本质 98
一、符号的类型 98
二、符号的本质意义 100
第二节 语言符号 106
一、语言的本质 106
二、语言的意义理论 111
三、语言的一般特性与运用 115
四、专业符号语言与计算机语言 120
第三节 非语言符号 125
一、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125
二、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131
三、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134
第四节 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 134
一、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传播 135
二、教育活动中的非语言传播 138
三、教育活动中的多种符号传播系统 141
教学活动建议 143
第六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144
学习目标 144
第一节 教育传播通道 145
一、通道、教育传播通道 145
二、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147
三、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 149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概述 151
一、媒体、教育传播媒体 151
二、麦克鲁汉的媒体观 154
第三节 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和特点 156
一、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 156
二、教育传播媒体的特点 158
第四节 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 164
一、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164
二、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 166
教学活动建议 168
第七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 169
学习目标 169
第一节 教育传播中教师的角色 169
一、教师是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 169
二、教师的性格特征 170
三、教师的基本任务和应做好的工作 172
第二节 教师的传播行为 174
一、教育信息的收集 174
二、教育信息的加工 176
三、教育信息的传递 177
第三节 教师的素质要求 178
一、热爱教育传播事业 178
二、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 178
三、掌握教育传播技术 179
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180
教学活动建议 182
第八章 教育传播中的学生 183
学习目标 183
第一节 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 183
一、学生是受播者 183
二、学生的传播行为 187
三、学生的素质要求 190
第二节 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 193
一、信息加工系统 193
二、人的信息加工系统 195
三、学习信息的流程 200
教学活动建议 202
第九章 教育传播环境 203
学习目标 203
第一节 环境、教育传播环境 203
一、什么是环境 203
二、什么是教育传播环境 205
第二节 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和作用 208
一、教育传播环境的基本功能 208
二、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209
第三节 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 211
一、精心设计各种教育传播场所和设施 211
二、认真筛选各种社会信息,实现信息优控 212
三、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风班风 213
四、重视培养学生自己控制、管理环境的能力 214
五、注重进行教育传播环境的评价 215
教学活动建议 217
第十章 教育传播效果 218
学习目标 218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 218
一、子弹论 219
二、有限效果论 220
三、使用与满足论 221
四、采用-扩散论 222
五、文化规范论 224
六、强效果论 225
第二节 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与表征 226
一、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启示 226
二、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 229
三、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230
第三节 教育传播的效果原理 232
一、共同经验原理 233
二、抽象层次原理 233
三、重复作用原理 234
四、信息来源原理 234
五、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 235
教学活动建议 236
第十一章 课堂教学传播 237
学习目标 237
第一节 课堂教学传播概述 238
一、课堂教学传播的概念 238
二、课堂教学传播过程 239
三、课堂教学传播的基本模式 240
第二节 课堂教学传播技术之一:课堂教学设计 244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 244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244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 247
第三节 课堂教学传播技术之二:讲课 250
一、讲课的基本方式和结构 250
二、讲课时应注意的事项 252
三、对讲课的评价 252
第四节 课堂教学传播技术之三:教学媒体应用 253
一、教学媒体选择与使用的原则 253
二、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 255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257
教学活动建议 258
第十二章 远距离教育传播 259
学习目标 259
第一节 远距离教育的发展 259
一、远距离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259
二、我国远距离教育发展概况 261
三、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趋势 263
第二节 远距离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264
一、远距离教育的定义 264
二、远距离教育的特点 266
三、远距离教育的功能 269
第三节 远距离教育传播的类型、系统与过程 271
一、远距离教育传播的类型 271
二、远距离教育传播系统 272
三、远距离教育传播的过程 274
第四节 远距离教育传播的媒体 275
一、远距离教育媒体的特点 275
二、远距离教育媒体的种类 276
三、文字教材的编写 278
四、讲授型电视教材的编制 279
教学活动建议 280
第十三章 自学传播 281
学习目标 281
第一节 自学传播概述 281
一、自学传播的概念 281
二、自学传播的生理基础 283
三、自学传播过程 284
第二节 自学传播的基本技能 286
一、做读书笔记的技能 286
二、利用图书馆的技能 287
三、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学习的技能 288
第三节 自学传播的方法 289
一、SQ3R学习法 290
二、浓缩学习法 290
三、阅读四法 291
四、记忆七法 292
第四节 自学传播的效果 294
一、自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294
二、制订自学计划 296
教学活动建议 296
参考书目 297
中英文对照名词索引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