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文献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黄爱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2161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史籍-文献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文献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文献、历史文献与历史文献学 3
一、文献 3
二、历史文献 6
三、历史文献学 6
第二节 历史时代与历史文献学 7
一、时代治乱与典籍聚散 7
二、政治需要与文献兴衰 8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与历史文献学 10
一、文化理念与历史文献学 10
二、文化特征与历史文献学 13
三、文化发展与历史文献学 14
第四节 历史学与历史文献学 16
第五节 历史文献学的现状与前景 17
一、国内历史文献学的现状 18
二、海外及港台地区历史文献学的源流与发展 25
三、历史文献学的前景 32
第二章 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别和形式 36
第一节 历史文献的载体 36
一、传统文献载体 36
二、现代文献载体 52
第二节 历史文献的类别 53
一、经部文献 53
二、史部文献 54
三、子部文献 60
四、集部文献 62
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历史文献 63
一、类书和丛书 63
二、方志与家谱 67
三、少数民族文献 72
四、档案文献 75
第三章 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上) 79
第一节 目录学 79
一、目录与目录学 79
二、目录的类型 80
三、目录的体制、价值与功用 84
第二节 版本学 88
一、版本与版本学 88
二、版刻源流与版本种类 89
三、版本的鉴定与选择 92
第三节 校勘学 100
一、校勘与校勘学 101
二、校勘的对象 102
三、校勘的方法 103
第四章 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下) 107
第一节 考证学 107
一、考证与考证的发展 107
二、考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09
三、传统考证的继承与更新 110
第二节 辨伪学 111
一、伪书产生的原因及其种类 111
二、辨伪的意义、源流与方法 113
第三节 辑佚学 117
一、文献亡佚的原因 117
二、辑佚的源流与方法 118
第四节 避讳学 121
一、避讳的源流与种类 121
二、避讳的规则与方法 122
三、避讳的影响与利用 125
第五章 历史文献的标点、注释与今译 128
第一节 历史文献的标点 128
一、句读与标点 128
二、标点的要求与能力的培养 133
第二节 历史文献的注释 138
一、注释的沿革及体式 138
二、注释的内容 142
三、注释的原则与方法 143
第三节 历史文献的今译 148
一、今译的渊源与发展 148
二、今译的原则与方法 149
三、今译的常见讹误 153
第六章 历史文献的典藏与编纂 156
第一节 历史文献的典藏 156
一、官府藏书 157
二、私家藏书 162
第二节 历史文献的编纂 167
一、总集与别集的编纂 167
二、全集、选集与资料汇编 171
三、古籍的影印 176
第七章 历史文献的阅读与检索 181
第一节 历史文献的阅读 181
一、阅读史的研究及历史文献的阅读常识 181
二、历史文献的阅读方法 189
第二节 历史文献的检索 191
一、历史文献检索的意义、途径和方法 191
二、现代技术在历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197
下编 203
第八章 先秦至两汉:历史文献学的起源及奠基时期 203
第一节 先秦时期文献学的起源 203
一、孔子与文献整理 203
二、百家争鸣与诸子文献 212
第二节 两汉时期文献整理工作的发展 214
一、汉代图籍聚散与典籍整理 215
二、刘向父子的典籍整理与目录编纂 216
三、刘向父子校书工作对后世的影响 219
第三节 班固创编史书艺文志 221
一、创编史志书目的背景和条件 221
二、《汉书·艺文志》的体例 222
三、《汉书·艺文志》与《七略》的关系 223
四、《汉书·艺文志》的重要地位 224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文献学的成长时期 226
第一节 图书分类法的演进 227
一、四部分类目录著作的出现及其发展 227
二、其他目录著作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229
三、《隋书·经籍志》与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232
第二节 史注的独立及其发展 235
一、《史记》三家注 236
二、《汉书》颜师古注 239
三、《三国志》裴松之注 242
第三节 刘知幾在文献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245
一、刘知幾生平事迹 246
二、《史通》撰写的原因 247
三、《史通》的内容与得失 248
四、《史通》评价及其流传 252
第十章 两宋:历史文献学的繁荣时期 254
第一节 目录学的发展 255
一、官府书目的修撰 255
二、私家书目的兴盛 258
第二节 类书编纂的繁盛 262
一、类书的起源与发展 263
二、宋代类书编纂的兴盛 266
第三节 辨伪风气的兴起 271
一、辨伪的产生及其发展 272
二、宋代辨伪风气的兴盛 274
第四节 郑樵、马端临在文献学上的贡献 279
一、郑樵与《通志》 279
二、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283
第五节 金石学的兴起 286
第十一章 元明:历史文献学的持续发展时期 293
第一节 目录学的衰变 293
一、官修目录的衰落 293
二、私家书目的变化 296
第二节 类书编纂的高峰 300
一、《永乐大典》的编纂背景和起因 300
二、《永乐大典》的成书过程 301
三、《永乐大典》的内容和体例 305
四、《永乐大典》的价值与利用 306
五、《永乐大典》的流传与变迁 308
第三节 辨伪思潮的持续发展 309
一、辨伪风气的持续与辨伪成就 309
二、辨伪理论和方法的初步总结 313
第十二章 清代: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 316
第一节 辨伪发展的高峰 316
一、明清之际学术风气的变化与辨伪的兴盛 317
二、辨伪的成就与特色 318
三、辨伪的作用和意义 325
第二节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326
一、汉学的产生与兴盛 326
二、文献学成就 332
第三节 《四库全书》的纂修与丛书刊刻的兴盛 335
一、《四库全书》的纂修 335
二、丛书刊刻的兴盛 341
第四节 《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与目录学的发展 345
一、《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 345
二、目录学的发展 352
第五节 版本学的发展与兴盛 354
一、版本鉴定的发展 354
二、版本源流的探讨 356
三、版本著录的进步 358
四、典籍校刻的兴盛 360
第十三章 近现代:历史文献学的变革时期 363
第一节 传统目录学的变化与新式目录著作的产生 363
一、中西文化交流与专科书目的兴盛 364
二、新学对传统目录分类的冲击和西式图书分类法的引进 368
三、近现代目录学理论发展与名著 370
第二节 新史料的发现与研究 373
一、殷墟甲骨的发现、收藏及研究 373
二、敦煌藏经洞文献的发现及敦煌学研究 376
三、居延汉晋简牍的发现和出土 379
四、内阁大库档案的发现 380
五、王国维及其二重证据法 382
第三节 文献检索的发展 384
一、索引运动的发展 385
二、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与中法汉学研究所 387
第四节 辨伪学的发展与古史辨派的出现 389
一、西学影响下辨伪学的新发展 389
二、顾颉刚与古史辨派 393
第五节 印刷技术的进步与古籍出版的兴盛 397
一、西式印刷技术的引进 397
二、张元济与古籍出版事业的发展 401
第六节 历史文献学学科的构建与成长 403
一、开创性的《中国文献学概要》 404
二、校雠学的新发展 406
三、分支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407
附录一 推荐阅读书目 410
附录二 历史文献学专业术语 413
后记 418
龟甲刻辞示意图 37
龟甲钻凿示意图 38
逨盘铭文拓片 42
敦煌悬泉置汉简 46
战国楚帛书 49
灞桥纸 50
版式示意图 93
廖氏世彩堂刻书 95
“世彩廖氏刻梓家塾”牌记 95
卷轴装示意图 96
经折装示意图 97
蝴蝶装示意图 97
包背装示意图 98
线装 98
“弘”、“玄”缺笔避讳书影 125
标识句读符号的明刻本《大明集礼》 131
五色标注本《古文渊鉴》 132
《永乐大典》封面书影 303
《永乐大典》内页书影 304
《河图》与《洛书》 321
经卦图与重卦图 322
乾隆三十九年武英殿聚珍本《水经注》 343
民国十三年扫叶山房石印本(一) 399
民国十三年扫叶山房石印本(二)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