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
  • 李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1465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证据-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 哲理论 3

三元结构论的综合诞生理由第一章 哲学命题的提出及构成理由 5

第一节 综述三元结构论 6

一、概念、机理和特征 6

二、古典结构哲学的典型解读 24

三、宏观综合认知的智慧因子 28

第二节 结构主义的学术表达 33

一、人文结构主义的意蕴 34

二、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理由 37

三、拓扑心理学原理及其人文阐释 41

四、法律结构的方法精神 48

第三节 小结:结构的要素构造机理 50

第二章 证据诸方法协同的动态综合 54

第一节 证据诸方法的协同理由 54

一、诸科学方法的识别理由 54

二、价值论的协同理由 57

三、事理论的程序理由 59

四、实践层面的事理融合 63

第二节 证据诸方法的结构过程 65

一、证据法的序参数确定 65

二、证据法结构的逻辑路径 69

第三节 信息施控系统组织模式的结构理由 71

一、相应组织机构知识的概念群含义 71

二、证据信息处理的对应组织结构形式需求 72

第四节 小结:司法独立——诸法综合的聚焦 75

第三章 哲学史梯的协同指向 76

第一节 综合类的哲学语言 76

第二节 实体类的哲学语言 81

第三节 功能价值类的哲学语言 86

第四节 事理类的哲学语言 88

第五节 混沌背景式的哲学语言 96

第六节 小结:智慧两极交叠互补的融合之光 100

第四章 思维结构的技术构造视阈 102

第一节 科学思维方法的集合理由 103

一、科学抽象 103

二、鉴别方法 104

三、推理方法 105

四、分析与综合 105

五、论证与反驳 105

第二节 创造性的临门一脚 106

一、创造性思维的几个要素 107

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 109

三、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113

第三节 小结:科学的滋养语境 116

第五章 代上卷结语:基于现实反馈的综合回应 119

第一节 对应社会应用的谬幻理论结构 120

一、解构斯大林理论的理由 120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斯式集合表达 122

三、科学定位技术的解剖运用 124

第二节 现实“科学控制”程序的不科学性解读 129

一、被控制对象缺乏可比性 130

二、控制方法的不同路径 131

三、成型步骤的差异比较 132

四、运作流向的差异性比较 133

第三节 人文认识的结构幻化例证 135

一、心证失败案例的系统解读 135

二、刚性证据的确实性判断问题 145

三、结构哲理宏观表达的例解 148

第四节 哲学的终结抑或新生 163

一、面目一新的理论要点 163

二、走向未来的稳健抉择路径 165

中卷 方法论 169

证据信息识别的四维解读第六章 证据的信息论解读 171

第一节 信息论与方法 172

一、信息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172

二、信息的人文解读 174

三、信息的特征及其诉讼蕴含 178

第二节 负熵——认识重构——解体啤酒瓶的实例展开 179

一、信息的功能 179

二、信息“负熵”实验的过程述说 182

三、证据的诉讼表达定位 186

第三节 蕴含的诉讼结论和机理 189

一、蕴含的诉讼结论 189

二、证据信息特征蕴含诉讼机理的粗略阐述 191

三、正义灵魂的基础所在 193

四、思维科学方法的协同性 194

第四节 小结:信息方法之相关性识别乃科学认识的第一梯度 195

第七章 证据的系统论解读 197

第一节 系统论及系统方法 199

一、系统的概念、性质及功能 199

二、系统方法 203

第二节 系统方法在证据运作中的对应解读 205

一、六大特征 206

二、应对策略 208

第三节 证据信息要素集成的系统运作 212

一、证据判断的系统方法 212

二、证据系统判断的角色定位 214

三、证据系统判断中确实性要素的定位 215

四、证据法律适用选择的系统原理 218

五、系统心证的价值 220

六、证据运作的制度系统性协同诉求 221

第四节 小结:系统方法系虚拟合成分析手段科学识别的第二梯度 230

第八章 证据的控制论解读 233

第一节 控制论的基础知识 234

一、基础知识 234

二、控制论与控制方法 236

第二节 证据控制中的信息运转 240

一、证据运作的控制论解读 240

二、法庭的证据控制 245

第三节 小结:控制方法乃科学识别运作保障性的第三梯度 253

第九章 证据自组织系统的方法论协同 255

第一节 自组织的方法论集合演化 256

一、自组织理论的系统构成 256

二、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启示 261

第二节 宏观观察视角的科学方法 261

一、耗散结构论 261

二、协同学理论 264

第三节 结构的前提性理论——混沌与突变 268

一、混沌学、突变理论与结构方法的关系 268

二、混沌学及其社会学解读 269

三、突变理论及其社会学剖析 277

第四节 三元结构论的自组织形聚瞬间 281

一、三元结构论的突变诞生理由 281

二、混沌中的三元结构论要义 287

第五节 小结:结构逻辑的必然综合 289

下卷 操作论 291

思维诸方法路径在诉讼实务的融贯第十章 信息化的法庭证据控制 293

第一节 证据规则体系的蓝本介绍 295

一、必要的介绍 295

二、证据规则的主要精神 297

第二节 证据规则的信息控制机理 300

一、信息方法的排除法则表达 300

二、刚性规则的信息指引机制 304

三、核心程序的程序辐射功能 309

第三节 小结:证据规则系自然规则与人文规则的二重奏 313

第十一章 证据载体的分类理由 315

第一节 证据法的实在状态 315

一、分类的混乱 315

二、事理的悖谬 316

第二节 解读真实案例 317

一、侦查环节 317

二、司法环节 318

三、效力环节 318

四、不确定性的证言解读 319

第三节 以载体形式为分类标准的理由 322

一、物证 323

二、书证 324

三、人证 325

第四节 小结:载体三分法乃信息承载形式的分类表达 326

第十二章 司法权的宪政定位 327

第一节 宪政的制高点理由 328

一、“天下为公”的制度理由 328

二、权力体系的生成及哲理 330

三、法律的运行机制 333

四、平衡机制的预设 336

第二节 司法的宪制平衡 339

一、法的回环预设 339

二、政治形制的制度反馈 341

三、司法定位的宪政理由 343

第三节 权力系统生成的古典参悟 346

一、法律的宏观生成结构 347

二、权力分支系统的生成 348

第四节 小结:宪政原则化乃证据技术控制最高效力的确认 350

第十三章 证据定义及其诉讼蕴含 352

第一节 定义证据的理由及证据法原点的真谛 352

一、科学定义的要义 353

二、综合的理由 354

第二节 证据的自然属性特征及其诉讼蕴含 356

一、自然状态特征 356

二、消除不确定性的诉讼法则 359

第三节 证据的发现形式特征及其诉讼蕴含 360

一、证据的诉讼功能 361

二、法庭发现的实质 362

第四节 证据处理的人文状态特征及其诉讼蕴含 363

一、法庭审查功能的表现 364

二、规则在证据审查功能中的标志作用 365

第五节 诉讼人文政策特征及其诉讼蕴含 366

一、人文政策的理由 366

二、程序设计的选择理由 368

第六节 系统认识形式特征及其诉讼蕴含 368

一、证据串接的系统原理 368

二、法庭证据竞争的理由 369

第七节 确信依据的功能形式特征及其诉讼蕴含 370

一、事实重构的可靠程度 370

二、内心确信制度的信息方法支持 372

第八节 证明载体形式特征及其诉讼蕴含 373

第九节 小结:法庭科学性和诉讼人文正当性的发端 374

参考文献 376

后记 38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