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法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刑事诉讼法
  • (日)田口守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3674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序论 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含义 1

一、刑事诉讼法的含义 1

(一)概述 1

(二)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2

(三)宪法与刑事诉讼法 2

二、刑事诉讼法的历史 3

(一)对西洋法的继承 3

(二)日本刑事诉讼法的发展 4

三、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 8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14

一、概述 14

二、实体的真实主义与人权保障 14

(一)实体的真实主义 14

(二)人权的保障 17

(三)正当程序 18

三、刑事案件的解决 18

四、迅速裁判 20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构造 21

一、概述 21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23

(一)当事人主义 23

(二)职权主义 25

三、当事人主义的课题 26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源和适用范围 27

一、刑事诉讼法的法源 27

二、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28

第二章 侦查 29

第一节 侦查概述 29

一、侦查的含义 29

(一)概述 29

(二)侦查的结构 29

二、侦查的原则 32

(一)任意侦查的原则与强制措施法定主义 32

(二)令状主义 33

三、侦查的种类 33

(一)任意侦查与强制侦查 33

(二)新的侦查方法 36

(三)国际侦查 39

四、侦查机关 41

(一)司法警察职员 41

(二)检察官 42

五、被害人在侦查中的地位 42

第二节 侦查的线索 45

一、概述 45

二、侦查机关发现的侦查线索 46

(一)职务询问 46

(二)携带物品检查 48

(三)汽车盘查 49

(四)尸体检验 51

三、非侦查人员提供的侦查线索 51

(一)概述 51

(二)告诉 51

(三)检举和请求 53

(四)自首 53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的人身保全 53

一、概述 53

二、拘留 54

(一)普通拘留 54

(二)现行犯拘留 56

(三)紧急拘留 57

(四)犯罪嫌疑人对拘留的防御权 57

三、逮捕 58

(一)逮捕的含义 58

(二)逮捕的实体性要件 59

(三)逮捕的程序性要件 60

(四)逮捕的期间和场所 61

(五)犯罪嫌疑人对逮捕的防御权 63

四、有关拘留、逮捕的几个问题 64

(一)案件单位原则 64

(二)另案拘留和另安逮捕 64

(三)再拘留和再逮捕 65

第四节 物证的收集 66

一、概述 66

二、搜查和查封 69

(一)有令状的搜查和查封 69

(二)无令状的搜查和查封 74

(三)留存 75

三、勘验和鉴定 75

(一)勘验 75

(二)鉴定 76

四、技术侦查 77

(一)拍照和录像 77

(二)采集体液 79

(三)监听通讯 82

(四)电磁记录物的搜查和查封 87

第五节 言词证据的收集 93

一、概述 93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 93

(一)在家讯问犯罪嫌疑人 93

(二)讯问在押犯罪嫌疑人 94

三、询问犯罪嫌疑人以外的人员 101

四、询问证人 101

五、口译和笔译 102

第六节 犯罪嫌疑人的防御权 103

一、概述 103

二、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 104

(一)沉默权的根据 104

(二)沉默权的内容 106

三、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 107

(一)辩护权的含义 107

(二)委托辩护权的保障 108

(三)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 110

四、会见权 114

(一)概述 114

(二)会见权与会见指定权 115

五、犯罪嫌疑人的证据保全请求权 118

第七节 侦查的终结 118

一、警察侦查的终结 118

(一)微罪处理 118

(二)移送给检察官 119

二、检察侦查的终结 119

三、起诉后的侦查 120

(一)概述 120

(二)讯问被告人 120

第三章 公诉 122

第一节 公诉概述 122

一、公诉的原则 122

(一)国家追诉主义 122

(二)起诉裁量主义 123

二、检察官及其权限 126

(一)检察官 126

(二)检察官的权限 126

三、被害人在公诉中的地位 127

第二节 检察官处理案件 128

一、概述 128

(一)检察官处理案件 128

(二)追诉裁量权 129

二、不起诉处分的审查 132

(一)概述 132

(二)检察审查会 132

(三)准起诉程序 135

第三节 公诉权与诉讼条件 136

一、公诉权与应诉权 136

(一)公诉权 136

(二)应诉权 139

(三)公诉权滥用论 139

二、诉讼条件 140

(一)诉讼条件的含义 140

(二)诉讼条件的种类 142

(三)公诉时效 147

第四节 诉讼行为 150

一、概述 150

(一)诉讼行为的含义 150

(二)诉讼行为的种类 150

(三)诉讼行为的要件 151

二、诉讼行为的评价 153

(一)诉讼行为的评价 153

(二)诉讼行为瑕疵的治愈 154

第五节 提起公诉 156

一、概述 156

二、正式裁判的程序 157

(一)提出起诉书 157

(二)起诉书记载存在的问题 159

(三)起诉书一本主义 163

三、简易裁判的程序 166

(一)概述 166

(二)略式程序 166

(三)即决裁判程序 167

第四章 审判 171

第一节 审判总论 171

一、概述 171

二、法院、法官和裁判员 171

(一)法院 171

(二)法官 175

(三)裁判员 177

三、被告人和辩护人 183

(一)被告人 183

(二)辩护人 184

四、被害人在审判中的地位 190

第二节 审判的原则和结构 194

一、概述 194

二、审判的各项原则 194

(一)公开主义 194

(二)口头主义和辩论主义 196

(三)持续审理主义 196

三、审判的结构 197

(一)概述 197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197

(三)诉讼过程的结构 198

第三节 审理的准备程序 200

一、概述 200

二、确保被告人等人到庭 201

(一)确保到庭 201

(二)保释 202

三、审理的准备程序 204

(一)第一次审理前的准备程序 204

(二)第一次审理后的准备程序 207

(三)证据开示 208

四、审理前的整理程序 211

(一)概述 211

(二)审理前整理程序的内容 213

(三)争点整理、证据整理和证据开示 214

(四)审理程序的特例 219

(五)审理期间的整理程序 221

第四节 审判程序 221

一、审判庭 221

(一)审判庭的组成 221

(二)审判庭的用语 222

(三)诉讼指挥和法庭警察 223

二、审理程序 224

(一)概述 224

(二)开头程序 225

(三)证据调查程序 226

(四)辩论 230

(五)判决 230

(六)审判笔录 230

三、审判程序的形态 231

(一)简易审判程序 231

(二)审判程序的停止、更新和重新开始 232

(三)辩论的分离与合并 233

四、裁判员参加的裁判程序 234

(一)概述 234

(二)裁判员参加的审理程序 235

(三)适用刑事诉讼法的特例 242

第五节 审判的对象 243

一、概述 243

二、诉因变更制度 244

(一)诉因变更程序 244

(二)审判的对象 244

三、诉因变更的必要性 246

(一)概述 246

(二)事实的变更 247

(三)法律评价的变更 249

(四)处罚条款的变更 251

(五)争点的变更 251

(六)诉因和诉讼条件 254

四、诉因变更的可能性 257

(一)诉因变更的客观界限 257

(二)诉因变更的许可 262

五、诉因变更命令 264

(一)诉因变更命令的义务 264

(二)诉因变更命令的形成力 265

第五章 证据 267

第一节 证据法总论 267

一、证据裁判主义 267

(一)证据裁判主义 267

(二)证据的含义 267

(三)证明的必要 268

(四)“严格的证明”与“自由的证明” 269

二、自由心证主义 270

(一)自由心证主义 270

(二)合理的心证主义 273

三、举证责任与推定 275

(一)举证责任 275

(二)推定 276

第二节 证据调查程序 277

一、概述 277

二、证据调查的实施 277

(一)询问证人 277

(二)询问鉴定人和翻译等人员 285

(三)调查书证 286

(四)调查物证 286

(五)质问被告人 286

第三节 证据的可采性 286

一、概述 286

二、证据的关联性 287

(一)恶劣性格的证实 287

(二)科技证据 287

三、非法收集证据排除规则 290

(一)概述 290

(二)排除规则的根据和排除的标准 291

(三)排除规则的界限 292

第四节 自白法则 296

一、自白的证据能力 296

(一)概述 296

(二)自白的证据能力的界限 298

(三)任意性的证明 300

二、自白的证明力 301

(一)概述 301

(二)自白的补强规则 302

(三)自白的证明力 304

三、共犯人的供述 304

(一)共犯人供述的证据能力 304

(二)共犯人供述的证明力 306

第五节 传闻法则 308

一、传闻法则 308

(一)传闻法则 308

(二)“传闻证据”的含义 309

二、传闻例外 312

(一)概述 312

(二)传闻文书 313

(三)传闻陈述 324

(四)任意性调查 325

(五)同意笔录与合意文书 326

(六)争辩证明力的证据 327

第六章 裁判 329

第一节 裁判的含义 329

一、裁判的含义 329

二、裁判的种类 329

(一)判决、决定和命令 329

(二)终局裁判和非终局裁判 330

(三)实体裁判和形式裁判 330

三、裁判的成立 331

(一)内部的成立 331

(二)外部的成立 331

(三)裁判书 331

第二节 裁判的内容 332

一、概述 332

(一)主文和理由 332

(二)形式裁判的内容 333

二、有罪判决 334

(一)有罪判决的内容 334

(二)有罪判决的理由 337

三、无罪判决 338

(一)无罪判决的内容 338

(二)补偿 339

四、诉讼费用 339

第三节 裁判的效力 341

一、裁判的效力 341

(一)裁判效力的含义 341

(二)形式的确定力和实质的确定力(既判力) 341

二、确定力的理论 342

(一)确定力的本质 342

(二)确定力的效果 344

第四节 一事不再理的效力 346

一、一事不再理的效力与“双重危险” 346

(一)一事不再理效力的根据 346

(二)一事不再理效力与裁判的效力 347

二、一事不再理效力的发生 347

(一)一事不再理效力发生的事由 347

(二)一事不再理效力产生的时间 349

三、一事不再理的效力范围 350

(一)客观的范围 350

(二)时间的范围和人的范围 352

第七章 救济程序 353

第一节 上诉 353

一、上诉的一般内容 353

(一)上诉的含义 353

(二)上诉的要件和程序 353

(三)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 354

(四)撤销判决的约束力 355

二、控诉 355

(一)控诉的含义与控诉审的结构 355

(二)控诉理由 356

(三)控诉程序与控诉审的裁判 357

三、上告 358

(一)上告的含义 358

(二)上告的理由 359

(三)上告程序与上告审的裁判 359

四、抗告 360

(一)抗告的含义 360

(二)一般抗告 360

(三)特别抗告 360

(四)准抗告 361

第二节 非常程序 361

一、概述 361

二、再审 361

(一)再审的含义 361

(二)再审的理由 361

(三)再审的程序 364

三、非常上告 365

(一)非常上告 365

(二)非常上告的理由 365

(三)非常上告的审判 365

第八章 裁判的执行 366

一、概述 366

(一)执行的时间 366

(二)执行的指挥者 366

(三)执行的顺序 366

二、刑罚的执行 366

(一)死刑的执行 366

(二)自由刑的执行 367

(三)财产刑等的执行 367

(四)其他刑罚的执行 367

三、裁判执行的请求 367

附录:2010年《刑事诉讼法》关于公诉时效的修改 369

术语索引 371

判例索引 405

译后记 42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