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代学术史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汉代学术史论
  • 熊铁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36429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学术思想-思想史-中国-汉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汉代学术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汉代学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与发展大势 1

二 百家争鸣的学术文化及其实质 5

三 汉代政治历史的主要特点 10

第二章 汉初的学术载体 15

一 汉初的学术传人 15

二 汉初的图书流传 27

第三章 两汉学术载体的演变 32

一 图书的集散与传世本的初定 32

(一)西汉图书集散之概况 34

(二)东汉图书集散之概况 44

(三)传世古籍的初步定型 54

二 两汉士人的学习与贡献 67

(一)师承的演变 67

(二)博通与专精 73

(三)入世与归隐 78

(四)贡献与作用 84

第四章 影响学术发展的重大举措 109

一 博士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 109

二“贤良对策”及其意义和影响 116

三 石渠阁“会议”的意义 125

四 刘向父子校书 129

(一)校书的时间和群体 129

(二)校书的方法和结果 131

(三)“条其篇目”与“撮其旨意” 136

(四)“书录”和《七略》 139

(五)对刘向父子校书的重新认识 144

五 东汉初年的文化政策 146

六 君臣讲经与白虎观“会议” 151

七 兴学与校书的制度化 155

第五章 论学术思想的趋同与整合 165

一 汉人如何看待先秦诸子 165

(一)思想派别不同是客观存在 165

(二)战国时已有不同思想的分类 167

(三)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 170

(四)司马迁关于先秦诸子的评议 171

(五)《汉书·艺文志》中的学派划分及其主要观点 173

(六)诸子百家及其争鸣的总特点 178

二 论汉代新儒家 188

(一)先秦儒家的演变 189

(二)汉初儒家的状况 191

(三)董仲舒是汉代新儒家的理论代表 195

(四)汉代新儒家的演变 201

三 论秦汉新道家 203

(一)关于学派的划分与秦汉新道家 204

(二)关于秦汉新道家的特点 206

(三)兼采各家思想并非千人一面 209

四 汉代经学垄断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210

(一)“五经”地位的崇高与诸子学相对的削弱 212

(二)经学的专精与传注之学的发达 213

(三)官学的主导作用和私学的蓬勃发展 220

(四)经学垄断的影响 227

五 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231

(一)先秦典籍在西汉时的流传 231

(二)传授中的变化和不同 234

(三)官方的校书和讨论 240

(四)几点认识 245

第六章 传统学术特点的形成 248

一 道不离器的综合性 248

二 经世致用的政治性 253

三 解读诠释的连续性 259

四 综论诸特点 267

五 规律和特点 269

第七章 辉煌的学术成果 272

一 注疏之学的发展——中国解释学的形成 272

二 从数术到谶纬——中国神秘学的形成 283

(一)数术和方术 283

(二)谶纬之学 289

三 子学与汉代诸子 297

(一)汉代的子学 298

(二)汉代诸子 300

四 中国古代史学基本形态的确立 322

(一)司马迁与《史记》 323

(二)班固与《汉书》 327

(三)东汉其他史家与史籍 336

五 世界一流的天文、地理之学 345

(一)论天三说 345

(二)天象记录和历法改进 349

(三)与天文学相关的学问及数学 354

(四)数学体系的形成 355

(五)地理知识和地学著作 358

六 根底深厚的农学与水利学 366

(一)汉代农业生产的水平 366

(二)农学著作与农学思想 373

(三)水利工程技术和学理 381

七 既唯物又辩证的中医学 389

(一)汉以前医药学的发展 389

(二)医药学体系的充实和提高 392

(三)《神农本草经》 405

(四)医圣张仲景 408

(五)神医华佗 410

八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创立 412

(一)道教产生诸问题再探讨 412

(二)道教的文化意蕴 421

后语 434

主要参考文献 438

重要人物人名索引 44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