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法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吕彦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45146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物权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权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 3
第一章 物权概述 3
第一节 物权的界定 3
一、物权的概念 3
二、物权的特征 3
三、物权与债权的比较 4
第二节 物权的类型 6
一、物权与其他所有权 6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7
三、不动产物权与动产物权 7
四、独立物权与从属物权 7
五、典型物权与准物权 8
六、有期物权与无期物权 8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 8
一、物权客体的概念和特征 8
二、物权客体的分类 9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12
一、物权的排他效力 12
二、物权的优先效力 12
三、物权的追及效力 14
四、物权的请求效力 15
第二章 物权变动 16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 16
一、物权变动的含义 16
二、物权变动的样态 16
三、物权变动的原因 17
四、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原则 18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 18
一、物权变动模式的概述 18
二、大陆法系的物权变动模式 19
三、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 21
四、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22
第三节 物权行为理论 23
一、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 23
二、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24
三、物权行为理论的评价 25
四、物权行为理论的取舍 26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 29
一、不动产登记概述 29
二、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30
三、不动产登记的模式 31
四、不动产登记机构 32
五、不动产登记簿与不动产登记证书 35
六、不动产登记的样态 35
第五节 动产交付 39
一、交付概述 39
二、交付的种类 39
第三章 物权法概述 41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和性质 41
一、物权法的概念 41
二、物权法的性质 42
第二节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44
一、物的归属关系 44
二、物的利用关系 44
第三节 物权法的功能 45
一、定纷止争,划分物质财产的权利界限,维护物质财产的占有秩序 45
二、实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物质财产的社会经济效益 46
三、调整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物质财产交易安全 47
四、保护物权,救济物权人遭受损害的权益 47
第四节 物权法的体系 48
一、物权法的一般规定 48
二、财产所有权制度 48
三、他物权制度 49
四、占有制度 50
第四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51
第一节 物权法基本原则概述 51
一、两种意义上的物权法基本原则 51
二、物权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 52
三、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结构与种类 52
第二节 物权法定原则 52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概念 52
二、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 53
三、物权法定原则的理由 54
四、物权法定原则对物权法立法的影响 55
五、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 55
六、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效果 56
第三节 一物一权原则 57
一、一物一权原则的概念 57
二、确立一物一权原则的理由 58
三、一物一权原则的内容 58
第四节 公示公信原则 59
一、物权公示原则 59
二、物权公信原则 61
第五节 区分原则 62
一、比较法上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 62
二、区分原则的概念和《物权法》的规定 63
三、区分原则的基本含义 63
第五章 物权的保护 65
第一节 物权保护概述 65
一、物权保护的概念 65
二、物权保护的方法 65
三、物权保护的途径 67
第二节 物权的私法保护—物权请求权 67
一、物权请求权概述 67
二、各项物权请求权 73
第三节 物权的私法保护—债权请求权 75
一、恢复原状请求权 75
二、损害赔偿请求权 76
第二编 所有权 79
第六章 所有权的基本原理 79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79
一、所有权的概念 79
二、所有权的特征 79
三、我国所有权类型的立法设计 81
第二节 所有权的权能 83
一、所有权的积极权能 83
二、所有权的消极权能 85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 86
第四节 所有权的行使与消灭 92
一、所有权的行使 92
二、所有权的限制 93
三、所有权的消灭 94
第七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96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界定 96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定义 96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 96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种类与分时区分所有 97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专有权 98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专有权的定义与性质 98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专有权的范围 98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专有权的行使 99
第三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共用权 99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共用权的定义与特征 99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共用权的客体 100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共用权的内容 102
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共用权行使的原则 104
五、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共用部分的管理与费用 105
第四节 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与物业管理权 108
一、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与物业管理权界定 108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的特性 108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的内容与行使 109
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与前期物业管理 111
五、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112
第八章 相邻关系 113
第一节 相邻关系概述 113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 113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 113
三、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114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种类 115
一、用水、排水的相邻关系 115
二、土地通行的相邻关系 116
三、建造、修缮建筑物及管线铺设的相邻关系 116
四、通风、采光、日照的相邻关系 117
五、不可量物侵入防免的相邻关系 117
六、相邻防险关系 117
七、越界的相邻关系 118
第九章 共有 119
第一节 共有概述 119
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119
二、共有法律关系结构 120
三、准共有 121
第二节 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 122
一、按份共有 122
二、共同共有 124
三、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确定 126
第三节 共有财产的管理、处分与重大修缮 126
一、共有财产的管理 126
二、对共有财产的处分和重大修缮 127
三、共有费用的负担 129
第四节 共有财产的分割 129
一、共有财产分割的原则 129
二、共有财产分割的方式 130
三、共有人之间的相互担保义务 132
第三编 用益物权 135
第十章 用益物权概述 135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定义及其设定 135
一、用益物权的定义 135
二、用益物权的设定及分层规则 135
三、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设定 136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特征 137
一、用益物权可以设定在不动产、动产上并以对物的占有、使用为前提 137
二、用益物权是他物权也是独立物权 137
三、用益物权是限制物权 138
四、用益物权设立依据是《物权法》也可以是相关特别法 138
第三节 用益物权的种类 139
一、传统民法的分类 139
二、我国的立法分类 140
三、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分类 141
四、空间权的分类问题 142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143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 143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 143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关系 143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 144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种类 145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146
一、通过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146
二、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147
三、通过继承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149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150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占有、使用、收益权 150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处分权 150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获得补偿的权利 151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151
一、承包期限届满 151
二、承包方自愿交回土地 151
三、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 151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151
五、承包地被征收 152
六、其他原因 152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153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 153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 153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 154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154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 155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 158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159
一、占有土地的权利 159
二、使用、收益的权利 159
三、处分建设土地使用权 160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空间利用权 160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与出租 161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 161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租 164
第五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165
一、土地灭失 165
二、划拨建设用地被依法收回 165
三、出让建设用地被提前收回 165
四、因使用权人违法而被收回 165
五、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而消灭 165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 167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概述 167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 167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 167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170
一、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条件 170
二、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程序 171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与生效 171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172
一、占有、使用的权利 172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 172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出租 173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174
一、土地灭失 174
二、宅基地使用权人放弃权利 174
三、国家征收土地 174
四、集体收回 175
五、使用权人死亡,无人继承其房屋及宅基地 175
第十四章 地役权 176
第一节 地役权概述 176
一、地役权的概念 176
二、地役权的特征 177
三、地役权的历史沿革 178
四、地役权的分类 179
五、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区别 179
六、地役权制度的意义 180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转让与消灭 181
一、地役权的取得 181
二、地役权的转让 182
三、地役权的消灭 182
第三节 地役权的内容 183
一、地役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183
二、供役地人的权利和义务 183
第四编 担保物权 187
第十五章 担保物权基础理论 187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 187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特性 187
二、担保物权的分类 188
三、担保物权制度的意义 190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设立和效力 191
一、担保物权的设立 191
二、担保物权的效力 191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实现和消灭 194
一、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经过后担保物权的行使 194
二、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并存时的法律效力 194
三、担保范围 194
四、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的责任 194
五、担保物权的消灭 195
第十六章 抵押权 196
第一节 抵押权概述 196
一、抵押权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196
二、抵押权的种类 197
第二节 抵押权的主体与客体 198
一、抵押权主体 198
二、抵押权客体 199
第三节 抵押权的设定 200
一、抵押合同 200
二、抵押权登记 202
三、抵押登记部门 203
第四节 抵押权的内容 204
一、抵押人的权利 204
二、抵押权人的权利 205
第五节 抵押权的实现与消灭 205
一、抵押权实现的条件 205
二、抵押权实现的方式 206
三、清偿顺序 207
四、抵押权的消灭 208
第六节 特殊抵押权 208
一、最高额抵押权 208
二、共同抵押 210
三、浮动抵押 211
第十七章 质权 213
第一节 质权概述 213
一、质权的概念和特征 213
二、质权的分类 214
三、质权的取得 214
第二节 动产质权 215
一、动产质权的概念与设立 215
二、动产质权的内容 216
三、动产质权的消灭 218
第三节 权利质权 219
一、权利质权的概念与特点 219
二、权利质权的标的 220
三、权利质权的设立 223
四、权利质权的特殊性规定 224
第十八章 留置权 226
第一节 留置权概述 226
一、留置权的概念 226
二、留置权的法律特征 226
第二节 取得留置权的条件 227
一、取得留置权的条件 227
二、取得留置权的限制 229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 230
一、留置权效力的范围 230
二、留置权人的权利义务 231
三、留置物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231
第四节 留置权的实现与消灭 232
一、留置权的实现 232
二、留置权消灭的特殊原因 233
第五编 占有 237
第十九章 占有概述 237
第一节 占有界定 237
第二节 占有的构成要素 240
一、占有主体方面 240
二、占有客体方面 241
三、占有主观方面 242
四、占有客观方面 243
第三节 占有的分类 245
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245
二、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246
三、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247
四、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248
五、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 249
六、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 249
第二十章 占有的取得、变更与消灭 251
第一节 占有的取得 251
一、原始取得 251
二、继受取得 253
第二节 占有的变更与消灭 257
一、占有的变更 257
二、占有的消灭 259
第二十一章 占有的效力与保护 262
第一节 占有的效力 262
一、占有的推定效力 262
二、权利取得制度 265
三、占有人的使用收益 266
四、占有人与回复请求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267
第二节 占有的保护 271
一、占有人的自力救济 272
二、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 273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76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