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真理的终结 科学课程的社会学释义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真理的终结  科学课程的社会学释义
  • 楚江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7484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教育社会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真理的终结 科学课程的社会学释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科学课程研究的时代主题 1

第一章 概念界说 7

一、科学课程 9

(一)科学 10

(二)课程 15

(三)科学课程 19

二、社会建构 21

(一)社会建构论 23

(二)个体的建构主义 30

第二章 现象透视——真理观造成的种种缺陷 39

一、“表层化”的科学课程研究 45

二、处于危机中的科学课程教学 47

三、“等级制”的师生关系 51

四、学生主体性、批判意识的被剥夺 52

五、被霸权所规训、所异化的人 55

六、问题的产生 57

第三章 理论解读——打开“课程”的黑箱 65

一、新教育社会学理论的阐释 68

(一)作为“社会控制知识”的课程 69

(二)作为“文化代码”的课程 72

(三)作为“文化资本”的课程 76

二、社会批判理论语境中的课程 80

(一)意识形态与课程 82

(二)辩证法与课程理论的发展 85

(三)对应理论 87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理解 89

(一)“一项社会工程”的课程 90

(二)建构主义的课程 94

第四章 研究追寻——社会建构的科学课程 99

一、科学课程形成的主体分析 102

(一)主体与意识形态 103

(二)主体的“偏见” 109

二、科学课程内容选取剖析 117

(一)权力与科学课程内容 119

(二)意识形态与科学课程内容 125

三、科学课程授受过程解析 131

(一)教师对科学课程的理解与重构 132

(二)学生对科学课程的适应 138

四、重新认识科学课程评价 141

(一)对“科学评价模式”的反思与批判 142

(二)评价的意识形态性 144

第五章 案例解析——意识形态潜入科学课程 155

一、主体的价值选择与科学课程的形成 158

二、意识形态化的科学课程目标 176

(一)20世纪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目标的演变 178

(二)美、日、澳、英、俄五国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比较 187

三、意识形态导引下的科学课程内容选取 191

(一)建国以来我国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变迁 192

(二)美、英、日、加四国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比较 203

(一)科学课程授受及分析 215

四、隐蔽的意识形态与科学课程授受、评价 215

(二)科学课程评价及分析 222

第六章 真相追问——科学知识“真理”的构建 231

一、科学知识与科学课程之关系 233

二、相关研究述评 236

三、知识社会学“看”知识 245

四、科学社会学“眼”中的科学 249

五、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科学知识 252

六、实在论的建构主义对科学知识的释义 262

第七章 差异探寻——由三种知识到三类课程 273

一、科学知识与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的区分 275

二、科学知识的性质与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的性质 281

三、科学课程与社会课程、人文课程的异同 298

结语 真理的终结——本研究的意义与启示 307

一、认识到科学课程社会建构的理论意义 309

二、对我国科学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 322

主要参考文献 330

后记 33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