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总持之智 太虚大师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总持之智  太虚大师研究
  • 丁小平著;汤伟侠,卿希泰,罗中枢主编;唐大潮,李刚,潘显一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752908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总持之智 太虚大师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佛法的总持 3

第一章 佛教的综摄 3

第一节 佛教历史发展的综摄 3

一 印度佛教之“三期”、“三系”说 4

二 中国佛教之三大系 10

三 中国佛学之特质与流归 15

四 小结 26

第二节 佛教教法次第的判摄 32

一 诸乘次第的安立 32

二 诸乘的差别与融贯 39

三 小结 49

第三节 大乘佛教宗派的融摄 50

一 三唯论的视角 50

二 大乘三宗的判摄 53

三 大乘八宗的判摄 64

四 小结 80

第二章 佛教义理的融贯 83

第一节 基本教理的融贯 83

一 缘起义理的融贯 83

二 自性义理的融贯 95

第二节 汉藏显密教理的融贯 105

一 判摄密宗的地位 105

二 分析密宗的得失 113

三 融铸密宗的理论和实践 118

四 小结 122

第三节 唯识学与如来藏学的融贯 125

一 争论的背景及其主要问题 125

二 对马鸣造论的真实性的论证 128

三 对唯识和《起信》的融贯 131

四 对双方争论的评价 137

五 对唯识宗和华严宗的融贯 148

六 对唯识学与如来藏学的整体融通 152

第四节 般若空宗与唯识宗的融贯 154

一 般若空宗与唯识宗的先后与次第 154

二 般若空宗与唯识宗的义理之差别与平等 157

第三章 佛教义理的整体构建 165

第一节 对佛教发展历史的反思 165

一 佛教衰败的历史原因 165

二 佛教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规律 171

第二节 佛教义理整体的提炼和融贯 173

第三节 世界佛教的构建 178

第二编 世间法的总持 193

第四章 以佛教摄导科学 193

第一节 对整体科学的摄导 193

一 对科学的审视 194

二 对科学的引导 199

三 小结 206

第二节 对进化论的摄导 211

一 对社会发展之理论的考察和判定 212

二 对进化论的批判 218

三 佛教的进化论 222

四 佛教进化论的原理和方法 225

第三节 对心理学的摄导 230

一 佛教与心理学的相通 231

二 心理学的局限 237

三 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241

第五章 以佛教摄导哲学 245

第一节 对本体论的摄导 247

一 本体论之种种 247

二 佛学对本体论的超越与批判 252

三 本体论的前路 257

四 小结 263

第二节 对认识论的摄导 266

一 认识论之种种 266

二 种种认识论的特点和真实之知 271

三 小结 275

第三节 对人生观的摄导 281

一 世俗的人生观 282

二 佛学的人生观 287

三 佛学人生观的实现之途 290

第六章 以佛教摄导其他宗教 294

第一节 佛教与宗教的关系 294

一 佛法非宗教 294

二 佛法乃唯一之宗教 298

三 佛法乃宗教之一种 300

第二节 对宗教的分析 309

第三节 对其他宗教的摄导 316

一 批判基督教 317

二 批判各种迷谬 322

三 宗教可成为人天乘佛教 324

第七章 对国学的摄导 326

第一节对《易》理的摄导 327

一《易经》的哲理 328

二《易经》哲理的困境 331

三对《易经》哲理的改造 333

第二节 对先秦儒家的摄导 338

一 先秦儒家的精义 339

二 人性论的层次 341

三 人性论的缺陷 344

四 人性的进善 348

第三节 对宋明理学的摄导 349

一 宋明儒学的渊源和境界 349

二 对程朱的批判 354

三 对阳明心学的批判 357

四 对阳明心学的改造 363

五 构建新文化的设想 366

参考文献 370

后记 37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