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IPv6技术揭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IPv6技术揭密
  • 李振强,赵晓宇,马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4549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传输控制协议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IPv6技术揭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IPv6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 1

1.1.1 协议、服务、分层和封装 1

1.1.2 OSI7层参考模型 5

1.1.3 TCP/IP协议栈 11

1.1.4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栈的比较 14

1.2 IPv4简介 15

1.2.1 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 15

1.2.2 IPv4协议简介 17

1.2.3 IPv4的局限性 20

1.3.1 IPv6的由来 22

1.3 IPv6的由来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22

1.3.2 IPv6在国外的发展 24

1.3.3 IPv6在国内的发展 26

1.4 参考文献 28

第2章 IPv6的新特性 29

2.1 地址及寻址 29

2.1.1 128位超大地址空间 30

2.1.2 可聚合层次化地址结构 31

2.2 高效报头 32

2.2.1 简洁性 33

2.2.2 高扩展性 33

2.4 即插即用 34

2.4.1 地址自动配置 34

2.3 端点分片 34

2.4.2 重新编址 35

2.5 服务质量 36

2.5.1 DSCP 36

2.5.2 Flow Label 37

2.6 安全性 38

2.6.1 IPsec 38

2.6.2 AH 39

2.6.3 ESP 39

2.7 移动性 40

2.7.1 路由头和家乡地址目的地选项 41

2.7.2 三角路由优化 41

2.8 其他 43

2.7.3 更好的安全性 43

2.9 参考文献 44

第3章 IPv6技术详解 45

3.1 IPv6地址 45

3.1.1 IPv6地址空间及语法表示 45

3.1.2 IPv6地址分类及分配状况 46

3.2 IPv6基本报头(IPv6 Header) 49

3.3 IPv6扩展报头(IPv6 Extension Header) 50

3.3.1 逐跳选项头(Hop-by-Hop Options Header) 51

3.3.2 路由头(Routing Header) 51

3.3.3 分段头(Fragment Header) 53

3.3.4 认证头(Authentication Header) 55

3.3.5 封装安全载荷头(ESP Header) 56

3.3.7 选项格式及扩展 58

3.3.6 目的选项头(Destination Options Header) 58

3.3.8 扩展报头的顺序 60

3.4 ICMPv6 60

3.4.1 ICMPv6概述 60

3.4.2 ICMPv6错误报文 62

3.4.3 ICMPv6信息报文 64

3.5 邻居发现(ND) 65

3.5.1 邻居发现概述 65

3.5.2 地址解析(Address Resolution) 73

3.5.3 邻居可达性检测(Neighbor Unreachability Detection) 76

3.5.4 路由器和前缀发现 78

3.5.5 重定向(Redirect) 79

3.6 多播侦听者发现(MLD) 81

3.6.1 多播侦听者发现概述 81

3.6.2 多播侦听者报文格式 82

3.6.3 多播侦听者状态转移图 87

3.7 地址自动配置 91

3.7.1 DHCPv6 92

3.7.2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96

3.8 域名解析系统 97

3.8.1 IPv6域名系统 97

3.8.2 自动域名更新 99

3.9 参考文献 100

4.1 IPv6静态路由 101

4.1.1 静态路由概述 101

第4章 IPv6路由技术 101

4.1.2 IPv6静态路由在Windows平台上的设置 102

4.1.3 IPv6静态路由在Linux平台上的设置 103

4.1.4 IPv6静态路由在IOS平台上的设置 104

4.2 IPv6动态IGP路由 104

4.2.1 RIPng 106

4.2.2 OSPFv3 114

4.2.3 IS-ISv6 140

4.3 IPv6动态EGP路由 151

4.3.1 EGP路由协议简介 151

4.3.2 BGP4+ 152

4.4 参考文献 159

5.1.1 向IPv6过渡的概念 160

5.1 过渡问题的提出 160

第5章 IPv6过渡技术 160

5.1.2 向IPv6过渡期存在的原因 161

5.1.3 过渡到IPv6的意义 161

5.1.4 过渡需要解决的问题 162

5.2 过渡技术概述 163

5.2.1 基本过渡技术介绍 163

5.2.2 各种过渡技术的应用场景 165

5.3 双栈技术 166

5.3.1 基本双栈技术 166

5.3.2 双协议栈过渡机制DSTM 168

5.4 隧道技术 171

5.4.1 隧道技术概述 171

5.4.3 自动隧道 174

5.4.2 手工隧道 174

5.4.4 隧道代理 178

5.5 翻译技术 179

5.5.1 无状态IP/ICMP翻译SIIT 180

5.5.2 NAT-PT 181

5.5.3 应用层网关ALG 183

5.5.4 BIS 187

5.5.5 其他 188

5.6 参考文献 190

6.1.1 网络管理的概念 191

6.1.2 网络管理的功能 191

6.1 网络管理概述 191

第6章 IPv6网络管理技术 191

6.1.3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 192

6.1.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193

6.2 IPv6网络管理 203

6.2.1 IPv6网管概述 203

6.2.2 IPv6 MIB 208

6.2.3 IPv6拓扑发现 212

6.3 网络管理新技术 215

6.3.1 基于XML的网络管理 215

6.3.2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 219

6.4 参考文献 223

7.2.1 IPsec简介 225

7.2 IPsec协议 225

第7章 IPv6网络安全 225

7.1 网络安全概述 225

7.2.2 IPsec策略 230

7.2.3 IPsec在实际部署中遇到的问题 232

7.3 IKE协议 234

7.3.1 IKE简介 234

7.3.2 IKE认证和协商 241

7.3.3 IKE新进展 251

7.4 IPv6安全脆弱性 251

7.4.1 IPv6安全脆弱性分类 251

7.4.2 过渡时期的安全问题 252

7.4.3 IPv6特有的安全问题 254

7.5.1 防火墙的基本原理 256

7.5 IPv6防火墙 256

7.5.2 防火墙的实现技术 258

7.5.3 防火墙的安全策略 259

7.5.4 针对IPv6的防火墙设计 259

7.6 IPv6入侵检测系统 262

7.6.1 SNORT入侵检测系统原理 264

7.6.2 IPv6入侵检测系统关键问题研究 265

7.6.3 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的联动 274

7.7 参考文献 279

第8章 移动IPv6 281

8.1 移动IPv6概述 281

8.2 移动IPv6对IPv6的扩展 282

8.2.1 移动头(Mobility Header) 283

8.2.2 移动选项(Mobility Options) 288

8.2.3 家乡地址选项(Home Address Option) 290

8.2.4 第二类路由头(Type 2 Routing Header) 291

8.2.5 对ICMPv6的扩展 291

8.3 移动IPv6协议详解 293

8.3.1 移动IPv6协议实体和主要术语 293

8.3.2 移动IPv6操作过程 294

8.3.3 通信对端操作 298

8.3.4 移动节点操作 300

8.3.5 家乡代理操作 305

8.4 移动IPv6高级议题 308

8.4.1 快速切换技术 308

8.4.2 移动IPv6的安全问题 312

8.4.3 移动IPv6性能 318

8.4.4 网络移动 321

8.5 参考文献 322

第9章 IPv6最新研究进展 323

9.1 IPv6标准研究情况 323

9.1.1 IPv6工作组 323

9.1.2 v6ops工作组 323

9.2 IPv6网络的发展现状 324

9.2.1 IPv6在美国 324

9.2.2 IPv6在欧洲 326

9.2.3 IPv6在韩国 328

9.2.4 IPv6在日本 329

9.2.5 IPv6在中国 331

9.3.1 移动IPv6 337

9.3 IPv6的最新应用 337

9.3.2 网络视频监控技术 341

9.3.3 “面对面”的在线游戏 342

9.3.4 家庭网络 342

9.3.5 IPTV 343

9.3.6 传感器网络 345

9.3.7 RFID 345

9.3.8 VoIP 345

9.4 参考文献 346

第10章 IPv6配置与实践 347

10.1 软件支持情况 347

10.1.1 Linux 347

10.1.4 Cisco IOS 348

10.1.2 FreeBSD 348

10.1.3 Microsoft Windows 348

10.1.5 Juniper JUNOS 349

10.1.6 其他 349

10.2 软件配置命令 350

10.2.1 Linux 350

10.2.2 FreeBSD 360

10.2.3 Microsoft Windows 366

10.2.4 Cisco IOS 382

10.3 案例分析 399

10.4 参考文献 410

附录 常用缩略语 41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