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通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杨宪邦主编;方立天,乔长路,张立文,葛荣晋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 ISBN: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63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言 1
第一章 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发展中国哲学史 2
第二章 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 9
第一节 哲学史是哲学认识的矛盾发展史 10
第二节 哲学史是各个时期人类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运动规律的根本看法(认识)的理论体系的发展史,是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而展开的矛盾认识史 16
第三节 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对立统一中的斗争史 18
第四节 哲学史包含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史 27
第五节 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同一切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流派作斗争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29
第三章 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哲学史的基本问题 34
第四章 哲学党性原则是研究哲学史的科学原则 40
第五章 哲学发展的动力 55
第六章 中国哲学史的特色 64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发展的四个具有特色的主要历史时期 69
第二节 哲学思想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73
第三节 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密切联系 78
第四节 宗法伦理道德对中国古代哲学发生最大的直接影响 89
第五节 战斗的无神论传统 100
第六节 丰富的辩证思维传统 107
第七节 悠久不断的唯物主义传统 116
第八节 由朴素的唯物论到实体(本体)的唯物论 130
第九节 由实体的唯物论到进化论的唯物论 137
第十节 由进化论的唯物论到接受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148
第十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15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哲学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161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哲学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181
第七章 研究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195
第二编 中国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制确立(先秦)时期哲学思想的萌芽、产生和发展 209
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哲学思想的萌芽 209
第一节 原始思维的出现 210
第二节 朴素实在论的思想意识 212
第三节 原始的宗教观念 221
第二章 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哲学思想的产生 229
第一节 奴隶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成就 229
第二节 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天命思想的产生形成 234
第三节 殷周之际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生——《易经》和《洪范》中的哲学思想 237
第三章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哲学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243
第一节 百家争鸣及其哲学矛盾产生的社会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 243
第二节 百家争鸣及其哲学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253
第三节 百家争鸣中各主要学派及其哲学路线 261
第四节 各学派的哲学在对立统一中的斗争过程及其发展阶段 282
第四章 封建主义思想先驱管仲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91
第一节 关于《管子·水地》 292
第二节 《管子·水地》篇的哲学思想特点 298
第三节 管仲的封建主义进步思想 303
第一节 孔丘的一生 308
第五章 孔丘的哲学思想 308
第二节 仁学 313
第三节 中庸哲学 320
笫四节 客观唯心主义的天命论 324
第五节 “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的认识论 327
第六节 教育思想 333
第七节 孔学的历史地位 335
第六章 孙武军事理论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340
第一节 《孙子兵法》的产生 340
第二节 《孙子兵法》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42
第三节 《孙子兵法》中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345
第七章 墨翟的哲学思想 351
第一节 墨翟的一生 351
笫二节 “兼相爱交相利”社会政治思想 353
第三节 宇宙观中的矛盾 362
第四节 “取实予名”的认识论和三表法 369
第八章 商鞅的历史进化观 381
第一节 变法思想 381
第二节 历史进化观 387
第九章 孟轲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390
第一节 孟轲的一生 390
第二节 仁政学说 393
第三节 性善论 400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403
第十章 孙膑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408
第一节 战争观中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409
第二节 军事辩证法思想 413
第十一章 《老子》的唯心主义天道观和朴素辩证法思想 421
第一节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421
第二节 “无为而无不为” 425
第三节 “道先天地生”的唯心主义天道观 429
第四节 “绝圣弃智”的蒙昧主义认识论 442
第五节 “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法 446
第六节 《老子》的历史影响 453
第十二章 庄周的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哲学思想 455
第一节 庄周其人和《庄子》其书 455
第二节“道生天生地”的唯心主义天道观 464
第三节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相对主义认识论 467
第四节 “安时而处顺”的人生哲学 470
第五节 《庄子》中包含的辩证观点 475
第六节 庄周哲学的历史影响 476
第十三章 管仲学派的哲学思想 479
第一节 关于管仲学派 479
笫二节 “精气”是万物本原 482
第三节 “静因之道”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485
第十四章 惠施、公孙龙等人的名辩之学 489
第一节 名辩思潮的兴起 489
第二节 惠施“合同异”的哲学和辩学 491
第三节 公孙龙“离坚白”的哲学和辩学 496
第十五章 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和辩学 506
第一节 墨经与后期墨家 506
第二节 “功,利民也”的政治思想 507
第三节 “举,拟实也”的唯物主义实在论 509
第四节 “名实耦”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511
第五节“明是非之分”的逻辑思想 519
第六节 后期墨家哲学思想和辩学的历史地位 524
第十六章 《易传》的哲学思想 526
第一节 从《易经》到《易传》 526
第二节 《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的朴素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531
第三节 《系辞》等传的辩证法思想及其由唯物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转化 536
第十七章 集先秦哲学之大成的荀况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561
第一节 总结百家争鸣 561
第二节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562
第三节 “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天道自然”观 565
第四节 “知有所合”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577
第五节 “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的唯物主义名实论 589
第六节 性恶论 602
第七节 荀况哲学的历史地位 616
第十八章 韩非的法治和哲学思想 619
第一节 “法、术、势不可一无” 620
第二节 “世异则事异”的历史发展观 627
第三节 “人情有好恶”的人性论和社会矛盾观 630
第四节 “道尽稽万物之理”的唯物主义天道观 632
第五节 “因参验而审言辞”的唯物主义名实论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