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Dharma Prakash Agrawal,Qing-An Zeng著;徐春秀,武穆清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3503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无线电通信-通信系统-高等学校-教材;移动通信-通信系统-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1章 绪论 1
1.1 蜂窝系统的历史 1
1.2 蜂窝系统的特性 6
1.3 蜂窝系统的基本原理 9
1.4 蜂窝系统结构 12
1.5 卫星系统 14
1.7 特设网络(Ad hoc)和感知网络 15
1.6 网络协议 15
1.8 无线局域网(1AN)和个人域网(PAN) 17
1.9 本书梗概 17
习题 18
参考文献 18
第2章 概率、统计和流量理论 20
2.1 引言 20
2.2 概率和统计的基本理论 20
2.2.1 随机变量 20
2.2.4 期望值、n阶矩、n阶中心矩和方差 21
2.2.3 概率密度函数 21
2.2.2 概率分布函数 21
2.2.5 一些重要的分布 23
2.2.6 多元随机变量 24
2.3 泊松到达模型 27
2.3.1 泊松过程的性质 27
2.3.2 泊松过程的到达时间间隔 27
2.4.3 坎德尔(Kendall)符号表示法 28
2.4.2 排队论基础 28
2.4.1 什么是排队论 28
2.4 基本排队系统 28
.2.3.5 泊松过程的分解性 28
2.3.4 泊松过程的融合性 28
2.3.3 泊松过程的无记忆性 28
2.4.4 列德尔(Little)定理 29
2.4.5 马尔可夫过程 29
2.4.6 生灭过程 29
2.4.7 M/M/l/∞排队系统 30
2.4.8 M/M/s/∞排队系统 32
2.4.9 M/G/l/∞排队系统 33
习题 37
2.5 小结 37
参考文献 39
第3章 移动无线传播 40
3.1 引言 40
3.2 无线电波的类型 40
3.3 传播机制 41
3.4 自由空间传播 41
3.5 陆地传播 42
3.6 路径损耗 43
3.7 慢衰落 45
3.8 快衰落 47
3.8.1 包络的统计特性 47
3.8.2 瞬时幅度特性 49
3.9 多普勒效应 49
3.10 时延扩展 50
3.11 码间干扰 51
3.12 相干带宽 52
3.13 信道间干扰 52
习题 53
3.14 小结 53
参考文献 54
第4章 信道编码 55
4.1 引言 55
4.2 线性分组码 55
4.3 循环码 58
4.4 卷积码 59
4.5 交织器 61
4.6 涡旋码(Turbo码) 62
4.7 自动重发请求(ARQ)技术 62
4.7.1 停止并等待的自动重发请求方案 63
4.7.2 返回多包的自动重发请求方案 64
4.7.3 选择性重发的自动重发请求方案 64
4.8 小结 65
习题 66
参考文献 67
第5章 蜂窝的概念 68
5.1 引言 68
5.2 小区 68
5.3 信号强度和小区参数 69
5.4 小区容量 71
5.5 频率复用 73
5.6 同频信道干扰 74
5.7 小区分裂 75
5.8 分扇区 76
5.9 小结 77
习题 77
参考文献 79
第6章 多址无线接入 81
6.1 引言 81
6.3 竞争式协议 82
6.2 多址无线接入协议 82
6.3.1 ALOHA 83
6.3.2 分时隙的ALOHA 84
6.3.3 载波监听多址接入(CSMA) 85
6.3.4 带碰撞检测的载波监听多址接入(CSMA/CD) 88
6.3.5 免碰撞的载波监听多址接入(CSMA/CA) 88
6.4 小结 90
习题 90
参考文献 91
7.2 FDMA、TDMA、CDMA的概念和模型 93
7.1 引言 93
第7章 分割复用技术 93
7.2.1 频分多址接入(FDMA) 94
7.2.2 时分多址接入(TDMA) 95
7.2.3 码分多址接入(CDMA) 96
7.3 调制技术 100
7.3.1 调幅(AM) 100
7.3.2 调频(FM) 101
7.3.3 移频键控(FSK) 102
7.3.4 移相键控(PSK) 102
7.3.5 正交移相键控(QPSK) 103
7.3.6 π/4 QPSK 104
7.3.7 正交幅度调制(QAM) 104
7.3.8 16状态的正交幅度调制(16QAM) 105
7.4 小结 105
习题 105
参考文献 106
第8章 信道分配 107
8.1 引言 107
8.2 静态与动态分配 107
8.3.2 复杂的信道借用方案 108
8.3 固定信道分配方案 108
8.3.1 简单的信道借用方案 108
8.4 动态信道分配方案 109
8.4.1 中央控制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案 110
8.4.2 分布式控制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案 110
8.5 其他信道分配方案 111
8.5.1 混合信道分配方案 111
8.5.2 灵活信道分配方案 112
8.6 在特定的系统结构下的分配方案 112
8.6.1 一维系统的信道分配方案 112
8.6.3 基于重叠蜂窝小区的信道分配方案 113
8.6.2 基于重用分区的信道分配方案 113
8.7 信道建模 114
8.8 越区呼叫建模 116
8.9 小结 117
习题 117
参考文献 119
第9章 移动通信系统 120
9.1 引言 120
9.2 蜂窝系统的主要结构 120
9.3 登记 121
9.4 切换参数和底层支持 123
9.4.1 影响切换的参数 123
9.4.2 底层支持 124
9.5 骨干系统对漫游的支持 125
9.5.1 归属代理、外部代理以及移动互联网协议 127
9.5.2 骨干路由器间的重新路由 129
9.6 多播 129
9.7 安全与私密 132
9.7.1 加密技术 132
9.7.2 认证 133
9.7.3 无线系统的安全 135
9.8 小结 136
习题 136
参考文献 138
第10章 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 140
10.1 引言 140
10.2 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 140
10.2.1 AMPS的特性 141
10.2.2 AMPS的操作 141
10.2.3 AMPS的工作过程 143
10.3 IS-41移动电话系统 144
10.3.1 概述 144
10.3.2 支持的操作 145
10.4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146
10.4.1 频段和信道 147
10.4.2 GSM的帧 148
10.4.3 GSM系统中的身份标识号码 149
10.4.4 GSM的分层、平面和接口 151
10.5 个人通信业务(PCS) 153
10.5.1 PCS发展编年表 154
10.5.2 Bellcore的PCS定义 155
10.6 IS-95移动电话系统 156
10.7 国际移动通信2000系统(IMT-2000) 160
10.7.1 国际频谱分配 161
10.7.2 第三代蜂窝系统提供的业务 161
10.7.3 融合的第三代(3G)系统 161
10.7.4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 162
习题 166
10.8 小结 166
参考文献 167
第11章 卫星通信系统 168
11.1 引言 168
11.2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168
11.3 卫星系统的特点 172
11.4 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 173
11.5 呼叫建立 175
11.6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177
11.6.1 GPS的局限 179
11.6.2 GPS的优点 181
11.7 小结 182
习题 182
参考文献 183
第12章 网络协议 184
12.1 引言 184
12.2 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 184
12.2.3 第三层:网络层 185
12.2.4 第四层:传输层 185
12.2.1 第一层:物理层 185
12.2.2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185
12.2.5 第五层:会话层 186
12.2.6 第六层:表示层 186
12.2.7 第七层:应用层 186
12.3 TCP/IP 186
12.3.1 物理和数据链路层 186
12.3.2 网络层 187
12.3.3 传输控制协议(TCP) 188
12.4.2 TCP有线版本的局限性 189
12.4.3 无线环境的解决方法 189
12.4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TCP 189
12.4.1 无线通信系统对TCP的需求 189
12.3.4 应用层 189
12.5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 191
12.5.1 从IPv4到IPv6的过渡 191
12.5.2 IPv6头格式 192
12.5.3 IPv6特征 193
12.5.4 IPv6和IPv4的差异 193
12.6 小结 193
参考文献 194
习题 194
13.1 引言 196
第13章 特设网络和感知网络 196
13.2 特设网络的特征 197
13.3 应用 197
13.4 路由 198
13.4.1 选路要求 199
13.4.2 选路分类 199
13.5.1 排序的目的地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SDV) 200
13.5.2 簇头网关交换路由协议(CGSR) 200
13.5 表驱动路由协议 200
13.5.3 无线路由协议(WRP) 201
13.6 按需源驱动路由 202
13.6.1 特设网络按需距离矢量路由(AODV) 202
13.6.2 动态源路由(DSR) 203
13.6.3 时间顺序路由算法(TORA) 204
13.6.4 基于关联性的路由(ABR) 206
13.6.5 基于信号稳定性的自适应路由(SSR) 207
13.7 混合协议 208
13.7.1 区域路由协议(ZRP) 208
13.7.3 具有组移动性的陆标路由(LANMAR) 209
13.7.2 鱼眼状态路由(FSR) 209
13.7.4 定位辅助路由(LAR) 210
13.7.5 移动性距离路由效应算法(DREAM) 211
13.7.6 相对距离微发现特设网络路由(RDMAR) 211
13.7.7 功率相关路由 212
13.7.8 无线感知网络 213
13.7.9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致力于无线感知网络 215
13.7.10 感知网络的分类 216
13.7.11 无线感知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基础 216
13.8.1 定向扩散 217
13.8 感知网络中的平面路由 217
13.8.2 信息协商的感知协议(SPIN) 218
13.8.3 COUGAR 218
13.8.4 感知网络中的分层路由 218
13.8.5 基于簇的路由协议 220
13.8.6 灵活的配合 220
13.8.7 低能量自适应簇分层结构(LEACH) 220
13.8.8 门限敏感的能量高效感知网络(TEEN) 220
13.8.9 自适应周期型门限敏感的能量高效感知网络协议(APTEEN) 221
13.9 固定无线感知网络 223
13.8.10 适应无线感知网络的内在动态本性 223
13.10 小结 224
习题 224
参考文献 226
第14章 无线局域网与无线个人域网 230
14.1 引言 230
14.2 IEEE 802.11 230
14.3 跳飞(Ricochet) 232
14.3.1 跳飞(Ricochet)无线调制解调器 233
14.4.1 概述 234
14.4 家庭射频(HomeRF) 234
14.3.2 跳飞(Ricochet)提供的服务 234
14.4.2 家庭射频(HomeRF)技术 235
14.5 高性能局域网(HiperLAN) 237
14.6 蓝牙 239
14.7 小结 244
习题 244
参考文献 246
第15章 最新的发展 247
15.1 引言 247
15.2.1 UWB系统的特点 248
15.2 特宽带(UWB)技术 248
15.2.3 UWB技术的现今状态和应用 249
15.2.2 UWB信号传播 249
15.2.4 UWB技术的优点 250
15.2.5 UWB技术的缺点 250
15.2.6 UWB技术的挑战 250
15.2.7 未来方向 250
15.3 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251
15.3.1 媒体编码 251
15.3.5 对话启动协议(SIP) 252
15.4 综合系统的移动性管理 252
15.3.3 高级文本传输协议(HTTP) 252
15.3.4 媒体控制协议 252
15.3.2 文件格式 252
15.5 无线网络中的组播 254
15.5.1 移动互联网上组播的新进展 254
15.5.2 可靠的无线组播协议 255
15.5.3 未来方向 256
15.6 移动特设网络(MANET)路由保持/恢复 257
15.7 感知网络的设计方法 258
15.7.2 协作式信息处理 259
15.7.1 感知数据库 259
15.7.3 操作系统的设计 260
15.8 蓝牙网络 260
15.8.1 蓝牙网络的接口 260
15.8.2 分布式拓扑结构 261
15.9 低功耗设计 262
15.10 扩展标记语言(XML) 263
15.10.1 HTML与标记语言 263
15.11.1 无线网络中的安全威胁 264
15.11 威胁和安全问题 264
15.10.2 无线标记语言(WML) 264
15.11.2 现存的有线网络的方法不能用于无线网络的原因 265
15.11.3 目前的方法 265
15.12 小结 266
习题 266
参考文献 268
附录A 爱尔朗B公式表 273
附录B 仿真题目 277
缩略语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