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2卷 钢铁材料工程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干勇(等本卷)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304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066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1084页
- 主题词:材料科学;黑色金属-金属材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2卷 钢铁材料工程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概论 1
第1章 钢铁材料的地位和作用 3
1 在结构材料领域20世纪是钢铁材料的世纪 3
2 钢铁材料的优势 4
3 市场需求 5
4 21世纪钢铁仍是占主导地位的结构材料 5
第2章 钢铁材料和冶金工艺的进展 6
1 钢铁材料的发展由凭经验到靠科学 6
2 冶金工艺从手工技艺到工程科学 6
3 钢的强韧化 7
3.1 固溶强化 7
3.2 沉淀强化 7
3.3 形变强化 8
3.4 晶粒细化强化 8
3.5 韧化 8
4 高洁净钢与炉外精炼 9
4.1 炉外精炼迅速发展的背景 9
4.2 炉外精炼技术的主要功能 9
5 钢质的均匀性与连续铸钢 10
6 组织细化与控轧控冷 11
第3章 21世纪钢铁材料的发展展望 14
1 21世纪国外钢铁材料的发展展望 14
1.1 钢铁材料性能的超级化 14
1.2 钢铁均质材料的复合化 14
1.3 钢铁结构材料的功能化 14
1.4 钢铁材料的智能化 14
1.5 钢铁材料的环境协调化 14
1.6 钢铁材料的计算机设计 14
1.7 钢铁材料“绿色”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逐步实用化 14
2 21世纪国内钢铁材料的发展展望 15
2.1 我国钢铁材料的现状与差距 15
2.2 到2020年我国钢铁材料的发展目标 15
2.3 到2020年我国钢铁材料的发展方向 15
2.4 到2020年急待开发的先进钢铁材料 15
第4章 钢铁材料的分类 19
1 钢的分类 19
1.1 按化学成分分类 19
1.2 按主要质量等级和主要性能及使用特性分类 19
1.3 按冶炼方法分类 24
1.4 按脱氧程度分类 25
1.5 按碳含量高低分类 25
1.6 按金相组织分类 25
2 铁的分类 25
2.1 生铁 25
2.2 直接还原铁(DRI) 26
2.3 纯铁 26
2.4 铸铁 26
第5章 合金元素在钢铁材料中的作用 27
1 钢中的合金元素 27
1.1 非合金钢中的其他元素 27
1.2 合金钢中的合金元素 27
2 合金元素对铁碳平衡相图的影响 30
2.1 铁碳平衡相图 30
2.2 铁和其他合金元素的二元素平衡相图的类型 30
2.3 合金元素对Fe-C平衡相图的影响 30
3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和存在状态 31
3.1 合金元素在不同金相组织中的溶解度 31
3.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倾向 32
4 合金元素对钢的组织及热处理的影响 33
4.1 合金元素对钢的相变和组织的影响 33
4.2 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的影响 34
5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36
5.1 合金元素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6
5.2 合金元素对钢焊接性和切削性的影响 38
5.3 合金元素对钢物理性能的影响 38
5.4 合金元素对钢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39
第6章 钢的固态相变与微观组织 40
1 钢的固态相变 40
2 铁碳平衡图 40
3 珠光体转变 41
4 贝氏体转变 42
4.1 上贝氏体 42
4.2 下贝氏体 42
4.3 无碳化物贝氏体 43
4.4 粒状贝氏体 43
5 马氏体相变 43
第7章 钢的基础热处理 45
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45
2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 46
3 退火 48
3.1 重结晶退火 48
3.2 等温退火 49
3.3 均匀化退火 49
3.4 球化退火 49
3.5 再结晶退火 50
3.6 去应力退火 50
4 正火 50
5 淬火 50
5.1 淬火加热温度 50
5.2 理想的淬火冷却曲线 50
5.3 冷却方式 51
6 回火 51
6.1 回火的温度 51
6.2 特殊碳化物和二次硬化 52
6.3 回火脆性 52
第8章 钢铁材料的主要性能 53
1 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 53
1.1 硬度 53
1.2 强度与塑性 53
1.3 疲劳强度 53
1.4 高温力学性能 53
1.5 磨损与接触疲劳 53
2 钢铁材料的工艺性能 54
2.1 铸造性 54
2.2 锻造性 54
2.3 焊接性 54
2.4 切削性 54
2.5 热处理工艺性 54
3 钢铁材料的化学性能 54
3.1 耐腐蚀性 54
3.2 抗氧化性 55
4 钢铁材料的物理性能 55
4.1 热学性能 55
4.2 电学性能 55
4.3 磁性 55
参考文献 57
第2篇 钢铁牌号表示方法 59
第1章 我国钢铁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 61
1 概述 61
2 生铁 62
3 铁合金 62
4 铸铁 62
5 铸钢 63
6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63
6.1 碳素结构钢 63
6.2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64
7 优质碳素结构钢 64
8 易切削钢和深冲压用钢 64
8.1 易切削钢 64
8.2 深冲压用钢 64
9 合金结构钢 64
10 非调质机械结构钢 64
11 弹簧钢和轴承钢 65
11.1 弹簧钢 65
11.2 轴承钢 65
12 工具钢 65
12.1 碳素工具钢 65
12.2 合金工具钢 65
12.3 高速工具钢 65
13 不锈钢和耐热钢 65
14 焊接用钢 65
15 电工用硅钢和电磁纯铁 65
15.1 电工用硅钢 65
15.2 电磁纯铁 66
16 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 66
16.1 高温合金 66
16.2 耐蚀合金 66
17 精密合金和高电阻电热合金 66
17.1 精密合金 66
17.2 高电阻电热合金 66
18 快淬金属 66
19 硬质合金 67
20 粉末冶金材料 67
第2章 我国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的表示方法 69
1 概述 69
2 合金结构钢 69
3 轴承钢 70
4 铸铁、铸钢及铸造合金 70
5 电工用钢和纯铁 71
6 铁合金和生铁 71
7 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 72
8 精密合金及其他特殊物理性能材料 72
9 低合金钢 72
10 杂类材料 73
11 粉末及粉末材料 73
12 快淬金属及合金 73
13 不锈、耐蚀和耐热钢 74
14 工具钢 74
15 非合金钢 74
16 焊接用钢和合金 75
第3章 我国钢材规格的标记方法与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76
1 概述 76
2 型钢 76
2.1 型钢的品种与规格 76
2.2 型钢规格的标记方法 77
2.3 型钢的理论重量计算 78
3 钢板和钢带 79
3.1 钢板和钢带的品种与规格 79
3.2 钢板和钢带规格的表示方法 79
3.3 钢板和钢带的理论重量计算 80
4 钢管 80
4.1 钢管的品种与规格 80
4.2 钢管规格的标记方法 80
4.3 钢管的理论重量计算 81
5 线材和钢丝 81
5.1 线材的品种与规格 81
5.2 钢丝的品种与规格 82
5.3 线材和钢丝规格的标记方法 82
5.4 线材和钢丝的理论重量计算 82
6 钢材状态标记和涂色标记 83
6.1 钢材状态标记 83
6.2 钢材涂色标记 83
第3篇 铁 85
第1章 概述 87
第2章 纯铁 89
1 纯铁的组织转变 89
2 纯铁的磁性变化 90
3 纯铁的性质 90
4 纯铁的种类及应用 91
4.1 按生产方法分类 91
4.2 按用途分类 92
第3章 生铁 100
1 生铁的冶炼 100
1.1 高炉冶炼生铁 100
1.2 非高炉炼铁 100
2 生铁的种类 100
2.1 按化学成分分类 100
2.2 按用途分类 101
参考文献 104
第4篇 铸铁与铸钢 105
第1章 铸铁 107
1 灰铸铁 107
1.1 灰铸铁牌号 107
1.2 灰铸铁技术要求 107
1.3 灰铸铁适用范围 108
1.4 灰铸铁选用技术 110
2 球墨铸铁 123
2.1 球墨铸铁牌号 123
2.2 球墨铸铁技术要求 123
2.3 球墨铸铁适用范围 124
2.4 球墨铸铁选用技术 128
3 蠕墨铸铁 136
3.1 蠕墨铸铁牌号 136
3.2 蠕墨铸铁技术要求 137
3.3 蠕墨铸铁适用范围 137
3.4 蠕墨铸铁选用技术 138
4 可锻铸铁 142
4.1 可锻铸铁牌号 142
4.2 可锻铸铁技术要求 142
4.3 可锻铸铁适用范围 142
4.4 可锻铸铁选用技术 144
5 抗磨铸铁 146
5.1 抗磨白口铸铁及其选用 146
5.2 抗磨球墨铸铁及其选用 152
6 冷硬铸铁 154
6.1 轧辊用冷硬铸铁及其选用 154
6.2 一般用冷硬铸铁及其选用 160
7 耐热铸铁 162
7.1 耐热铸铁牌号 162
7.2 耐热铸铁技术要求 162
7.3 耐热铸铁适用范围 163
7.4 耐热铸铁选用技术 165
8 耐蚀铸铁 167
8.1 高硅耐蚀铸铁及其选用 167
8.2 高镍耐蚀铸铁及其选用 169
8.3 高铬耐蚀铸铁及其选用 170
8.4 中、低合金耐蚀铸铁及其选用 170
8.5 专用耐蚀铸铁及其选用 171
9 奥氏体铸铁 172
9.1 奥氏体灰铸铁及其选用 172
9.2 奥氏体球墨铸铁及其选用 174
第2章 铸钢 176
1 铸造碳钢 176
1.1 铸造碳钢牌号 176
1.2 铸造碳钢技术要求 176
1.3 铸造碳钢适用范围 176
1.4 铸造碳钢选用技术 176
2 铸造中、低合金钢 182
2.1 一般工程与结构用低合金铸钢及其选用 182
2.2 中、低合金高强度铸钢及其选用 185
2.3 微量合金化铸钢及其选用 195
3 铸造中、高强度不锈钢 197
3.1 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铸造不锈钢及其选用 197
3.2 铸造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及其选用 199
4 铸造耐磨钢 199
4.1 铸造耐磨锰钢及其选用 199
4.2 铸造耐磨中铬钢及其选用 201
4.3 铸造耐磨低合金钢及其选用 201
4.4 铸造耐磨碳钢及其选用 205
4.5 铸造耐磨石墨钢及其选用 205
5 铸造耐热钢和合金 205
5.1 一般用途铸造耐热钢和合金及其选用 205
5.2 非标准型铸造耐热钢及其选用 207
5.3 铸造热强钢及其选用 208
6 铸造耐蚀钢和合金 209
6.1 一般用途铸造耐蚀钢及其选用 209
6.2 非标准型铸造耐蚀钢及其选用 212
6.3 铸造耐蚀合金及其选用 217
7 特殊用途铸钢 217
7.1 低温用铸钢及其选用 217
7.2 铸造工具用铸钢及其选用 218
7.3 承压用铸钢及其选用 218
7.4 焊接结构用铸造碳素钢及其选用 223
7.5 熔模铸造用铸造碳钢及其选用 224
8 专业常用铸钢 225
8.1 大型铸件常用铸钢及其选用 225
8.2 重型机械常用铸钢及其选用 229
8.3 水轮机常用铸钢及其选用 230
8.4 汽轮机常用铸钢及其选用 230
8.5 铁道机车车辆常用铸钢及其选用 230
8.6 冶金轧辊常用铸钢及其选用 231
8.7 无磁与电工常用铸钢及其选用 233
参考文献 237
第5篇 非合金钢 239
第1章 概述 241
1 非合金钢按其主要质量等级分类 241
1.1 普通质量非合金钢 241
1.2 优质非合金钢 241
1.3 特殊质量非合金钢 241
2 非合金钢按其主要性能或使用特性分类 242
2.1 以规定最高强度为主要特征的非合金钢 242
2.2 以规定最低强度为主要特征的非合金钢 242
2.3 以限制碳含量为主要特征的非合金钢 242
2.4 非合金易切削钢 242
2.5 非合金工具钢 242
2.6 具有专门规定磁性能或电性能的非合金钢 242
2.7 其他非合金钢 242
第2章 普通质量非合金结构钢 243
1 概述 243
1.1 分类及特性 243
1.2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43
1.3 国内外现状 243
1.4 发展趋势和展望 243
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244
2.1 钢中的相 244
2.2 合金元素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244
3 钢的成形与加工 245
3.1 钢的热加工 245
3.2 钢的冷加工 245
4 钢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 245
5 常用钢号化学成分、性能特点及用途 246
5.1 化学成分 246
5.2 力学性能 246
5.3 物理性能 246
5.4 工艺性能 246
6 钢号的选择原则、注意事项及选用举例 248
6.1 钢号的选择原则 248
6.2 选用时注意事项 248
6.3 选用举例 249
7 Q235A冲击吸收功及FATT 249
第3章 优质非合金结构钢 250
1 概述 250
1.1 分类及特性 250
1.2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51
1.3 国内外现状 251
1.4 发展趋势和展望 251
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252
2.1 钢中的相 252
2.2 合金元素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252
3 钢的成形与加工 252
4 钢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 252
5 常用钢号化学成分、性能特点及用途 252
5.1 化学成分 252
5.2 力学性能 253
5.3 特性及用途 253
6 钢号的选择原则与注意事项 279
第4章 碳素工具钢 280
1 概述 280
1.1 分类及特性 280
1.2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81
1.3 国内外现状 281
1.4 发展趋势和展望 281
2 合金元素在钢中作用 281
2.1 钢中的相 281
2.2 合金元素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281
3 钢的成形与加工 281
4 钢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 281
5 常用钢号化学成分、性能特点及用途 281
6 钢号的选择原则、注意事项及选用举例 284
6.1钢号的选择原则 284
6.2 选用时注意事项 284
第5章 焊接用非合金钢 285
1 分类及特性 285
2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85
3 国内外现状 285
4 发展趋势和展望 285
5 非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286
第6章 专业用非合金钢 287
1 概述 287
1.1 分类及特性 287
1.2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87
1.3 国内外现状 287
1.4 发展趋势和展望 288
2 造船用非合金钢 288
3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非合金钢 289
4 桥梁用非合金钢 290
5 铁路用非合金钢 290
6 非合金钢建筑钢筋 291
参考文献 292
第6篇 低合金钢 293
第1章 概述 295
1 低合金钢的定义 295
2 低合金钢的标准 297
2.1 中国标准 297
2.2 ISO标准 298
2.3 美国标准 299
2.4 日本标准 300
3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强韧化与合金化原理 302
3.1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性能要求 302
3.2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组织性能关系与强化方式的选择 303
3.3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合金化 304
4 低合金钢的分类 306
第2章 焊接高强度钢 308
1 概述 308
1.1 分类及其特性 308
1.2 焊接高强度钢的性能要求 308
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11
2.1 钢中的相 311
2.2 合金元素的作用 312
3 焊接高强度钢品种、性能和特点 312
3.1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 312
3.2 普通船舶用低合金钢 314
3.3 桥梁用低合金钢 315
3.4 海上采油平台用钢 316
3.5 油气管线用低合金钢 317
3.6 建筑用低合金钢 319
4 焊接高强度钢 321
4.1 一般结构用钢 321
4.2 桥梁用钢 322
4.3 压力容器用钢 323
4.4 锅炉用钢 326
4.5 造船和海上采油平台用钢 328
4.6 工程机械用钢 331
4.7 建筑用钢 331
4.8 油气输送管线用钢 334
4.9 车辆用钢 337
第3章 低合金冲压钢 338
1 概述 338
2 板成形概念 338
2.1 延展性参数 338
2.2 应变硬化指数n值和塑性应变比r值 338
2.3 综合成形参数F值 339
2.4 由冲压模拟试验测定的成形参数 339
3 低合金冲压用高强度钢的分类 339
4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40
4.1 钢中的相 340
4.2 合金元素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40
5 生产工艺技术 341
5.1 热轧高强度钢生产工艺技术 341
5.2 冷轧高强度钢生产工艺技术 342
6 典型钢种介绍 343
6.1 热轧高强度钢 343
6.2 热轧双相钢板 344
6.3 滚型车轮用钢 344
6.4 高强度Al镇静钢(含P钢) 346
6.5 高强度IF钢 346
6.6 超低碳高强度BH钢 346
7冷 轧双相钢 346
第4章 耐候钢 347
1 耐候钢的成分设计 347
1.1 耐候钢的耐候机制 347
1.2 合金元素对耐候性的影响 349
2 耐候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 352
2.1 耐候钢的化学成分 352
2.2 耐候钢的组织 353
2.3 耐候钢的性能 354
3 耐候钢的应用 356
3.1 耐候钢的使用方式 356
3.2 耐候钢的应用领域 356
4 耐候钢开发的新方向 356
4.1 开发新一代耐候钢 356
4.2 进一步对耐候钢的耐候机制进行研究 357
5 低合金耐海水腐蚀钢 357
5.1 耐海水腐蚀钢的发展历史 357
5.2 耐海水腐蚀钢的性能 358
5.3 耐海水腐蚀钢的成分设计特点 358
5.4 耐海水腐蚀钢的生产 359
5.5 耐海水腐蚀钢的典型钢号 359
第5章 低合金耐磨钢 361
1 概述 361
1.1 材料耐磨性与低合金耐磨钢 361
1.2 低合金耐磨钢的发展概况 362
1.3 低合金耐磨钢的分类及其特性 363
1.4 低合金耐磨钢的发展趋势 366
2 低合金耐磨钢的合金成分设计 367
2.1 合金元素对耐磨性能的影响 367
2.2 不同类型低合金耐磨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368
3 低合金耐磨钢的生产 369
3.1 轧材直接使用的低合金耐磨钢的生产 369
3.2 轧材改锻使用的低合金耐磨钢的生产 370
3.3 铸造低合金耐磨钢的生产 370
4 低合金耐磨钢的常用钢号 370
4.1 铁道用低合金耐磨钢 370
4.2 农机具用低合金耐磨钢 373
4.3 矿用低合金耐磨钢 376
5 低合金耐磨钢钢号的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 379
5.1 摩擦材料之间的匹配与工况条件的适应性 380
5.2 低合金耐磨钢的系列化、标准化 380
5.3 重视冶金质量对低中合金耐磨钢质量的影响 380
5.4 双金属复合材料及铸渗工艺的发展 381
第6章 低合金钢筋 382
1 概述 382
2 低合金钢筋的分类和性能要求 382
2.1 钢筋的分类 382
2.2 钢筋的基本性能要求 382
3 低合金钢筋的合金化 384
3.1 固溶强化钢筋(Si、Mn) 384
3.2 微合金化钢筋 384
3.3 余热处理钢筋 386
3.4 预应力钢筋 386
4 钢筋的生产工艺 386
4.1 钢筋的热轧 386
4.2 钢筋的调质热处理 387
4.3 钢筋的轧后余热处理 387
4.4 钢筋的冷加工 388
5 我国低合金钢筋品种和质量的发展 388
5.1 钢筋强度等级系列 388
5.2 钢筋牌号和品种 389
5.3 钢筋外形的改进 390
5.4 钢筋品种和性能的新进展 390
5.5 我国现行标准的钢筋质量水平 391
6 我国低合金钢筋的性能和应用 392
6.1 热轧钢筋 392
6.2 余热处理Ⅲ级钢筋 393
6.3 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 394
6.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 394
6.5 低合金(中强)钢丝和冷拔低碳钢丝 395
6.6 冷轧带肋钢筋 395
7 国内外实物质量的对比 396
7.1 钢筋的化学成分与碳当量 396
7.2 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396
7.3 化学成分和力学、工艺性能数据分析 397
7.4 尺寸公差和表面质量 397
第7章 低合金钢轨钢 398
1 概述 398
1.1 钢轨分类及其特性 398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展望 398
2 合金元素在钢轨钢中的作用 399
3 钢轨钢的生产工艺特点 400
3.1 钢轨的生产 400
3.2 钢轨的焊接 400
4 钢轨的热处理 400
4.1 钢轨的热处理工艺 401
4.2 钢轨钢热处理工艺的选择 402
5 常用钢轨钢的化学成分、性能特点及用途 402
5.1 常用钢号及化学成分 402
5.2 低合金钢轨钢的性能要求 403
第8章 微合金钢 406
1 概述 406
1.1 微合金钢的定义 406
1.2 微合金钢的发展概况 406
1.3 微合金钢的分类及其特性 407
1.4 微合金钢的性能要求 407
1.5 微合金钢在国内经济中的作用 408
1.6 微合金钢的发展趋势 408
2 微合金化技术原理 409
2.1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固溶量及微合金碳氮化物的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 409
2.2 微合金碳氮化物的长大及其尺寸变化规律 410
2.3 微合金碳氮化物阻止高温奥氏体晶粒长大 411
2.4 微合金元素及微合金碳氮化物对铁基体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411
2.5 微合金元素及微合金碳氮化物对铁基体γ→α相变行为的影响 412
2.6 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沉淀强化 412
2.7 微合金元素与氧、硫、碳、氮元素的交互作用及固定作用 412
2.8 微合金钢中主要合金元素的作用 413
3 微合金钢的生产与加工 414
3.1 微合金钢的冶炼 414
3.2 微合金钢的连铸 415
3.3 微合金钢的再结晶控制轧制(RCR) 416
3.4 微合金钢的未再结晶控制轧制(CCR) 417
3.5 微合金钢的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DIFT) 418
3.6 微合金钢的双相区控制轧制和铁素体区控制轧制 419
3.7 微合金钢的控制冷却 419
4 微合金钢的常用钢号 420
5 微合金钢号的选择原则、注意事项及选用实例 420
5.1 建筑用微合金钢 420
5.2 桥梁用微合金钢 422
5.3 油气管线用微合金钢 423
5.4 汽车用微合金钢 425
5.5 低温用微合金钢 426
5.6 普通船舶用微合金钢 427
参考文献 429
第7篇 超细晶钢 431
第1章 概述 433
1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新一代钢铁材料 433
1.1 构件的轻量化 433
1.2 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更新 433
1.3 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高性能钢材 433
2 新一代钢铁材料的主要特征 433
3 组织细化理论和控制技术的新进展 434
3.1 超细晶铁素体/珠光体钢 434
3.2 超细组织低(超低)碳贝氏体钢 434
3.3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435
3.4 耐延迟断裂高强度马氏体钢 435
3.5 超细晶钢的选用 435
第2章 铁素体/珠光体钢 436
1 形变诱导(强化)铁素体相变(DIFT、DEFT)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 436
1.1 形变诱导(强化)铁素体相变的热力学 436
1.2 形变诱导(强化)铁素体相变的证实 437
1.3 形变诱导(强化)铁素体相变的动力学 437
1.4 化学成分对形变诱导(强化)铁素体相变的影响 438
1.5 低碳碳素钢产生DIFT的必要条件 439
1.6 铁素体的动态再结晶 439
1.7 形变诱导(强化)铁素体相变的特征 439
2 热轧流程的超细晶综合控制理论与技术 440
3 工业生产及产品性能 440
3.1 薄板 440
3.2 长型材 441
3.3 中厚板 442
3.4 超细晶耐大气腐蚀钢板 443
第3章 超细组织低(超低)碳贝氏体钢 444
1 概述 444
1.1 研制低(超低)碳贝氏体型新钢类的意义 444
1.2 低(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强化机制 445
1.3 低(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类型及形貌 445
1.4 钢种基本特征 445
2 新型超细组织低(超低)碳贝氏体钢 449
2.1 新的组织超细化技术思路及细化效果 449
2.2 中温组织超细化的原理分析 453
2.3 超细化板条束的变形行为 456
3 新型超细组织低(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性能特征及用途 458
3.1 590 MPa级低(超低)碳贝氏体钢 458
3.2 685 MPa级低(超低)碳贝氏体钢 459
3.3 785 MPa级DB785及HQ785DB钢 460
3.4 800 MPa级原型钢的试生产及使用情况 461
3.5 新一代钢的焊接性能 462
第4章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464
1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特性 464
1.1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钢强韧性 464
1.2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 465
1.3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疲劳特性 466
2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性能改善的机理 466
2.1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强韧化机理 466
2.2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延迟断裂机理 468
3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合金设计及其组织结构 469
4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应用前景 471
第5章 耐延迟断裂高强度马氏体钢 472
1 高强度马氏体钢的延迟断裂 472
1.1 延迟断裂的概念和特征 472
1.2 氢与高强度钢的延迟断裂行为 473
2 新型耐延迟断裂高强度钢的性能特征 473
2.1 钢种设计思路及其实验验证 473
2.2 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特征 477
2.3 延迟断裂行为 481
3 工业应用及其前景 481
参考文献 483
第8篇 镍基和铁镍基耐蚀合金 485
第1章 概述 487
1 定义和分类 487
2 主要合金元素的作用 487
2.1 铬 487
2.2 钼 487
2.3 钨 487
2.4 铜 487
2.5 铁 487
2.6 硅 487
2.7 铌、钽 487
2.8 钛 487
2.9 铝 487
2.10 氮 487
3 镍基和铁镍基耐蚀合金的发展 488
4 耐蚀合金中的碳化物 489
4.1 Ni3C 489
4.2 MC 489
4.3 Cr7C3 489
4.4 M23C6 490
4.5 M6C 490
4.6 Mo12C和Mo2C 490
5 耐蚀合金中的金属间相 491
5.1 σ相 491
5.2 Laves相(η相) 491
5.3 μ相 491
5.4 γ′相 491
5.5 Ni4Mo 492
第2章 纯镍 493
1 镍碳二元相图 493
2 热加工纯镍的性能 493
2.1 Ni200和Ni201的化学成分 493
2.2 室温力学性能 493
2.3 低温性能 493
2.4 高温力学性能 495
2.5 Ni200和Ni201的耐蚀性 496
2.6 热加工、冷成形、热处理和焊接性能 499
2.7 Ni200和Ni201的物理性能 499
3 应用 500
第3章 杜拉镍301 501
1 杜拉镍301的化学成分 501
2 杜拉镍301的性能 501
2.1 室温力学性能 501
2.2 高温力学性能 503
2.3 耐蚀性 503
2.4 热加工、冷成形、热处理和焊接性能 503
2.5 物理性能 503
3 应用 504
第4章 镍铜耐蚀合金 505
1 铜对镍耐蚀性的影响 505
1.1 铜对镍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505
1.2 铜对镍耐蚀性的影响 506
2 常用镍铜耐蚀合金的组织、性能和应用 507
2.1 Ni68Cu28Fe(Monel 400) 507
2.2 Ni68Cu28Al(Monelk-500) 519
第5章 镍铬耐蚀合金 524
1 铬对镍耐蚀性的影响 525
1.1 铬对镍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525
1.2 铬对镍在氧化性酸介质中耐蚀性的影响 525
1.3 铬对镍在强氧化性硝酸中耐蚀性的影响 525
1.4 铬对镍在高温气体中耐蚀性的影响 526
2 常用镍铬耐蚀合金的组织、性能和应用 527
2.1 0Cr15Ni75Fe(Inconel 600)——NS312 527
2.2 0Cr23Ni63Fe14Al(Inconel 601)——NS313 537
2.3 0Cr20Ni65Ti3AlNb 541
2.4 0Cr30Ni60Fe10(Inconel 690) 543
2.5 0Cr35Ni65Al(Corronel 230)——NS-314 547
2.6 0Cr50Ni50(In-657、In-589、Inconel 671) 548
第6章 镍钼耐蚀合金 552
1 Ni-Mo二元相图和中间相 552
2 钼和铁、铬对Ni-Mo合金的影响 552
2.1 钼对镍性能的影响 552
2.2 铁、铬对Ni-Mo合金性能的影响 552
3 常用镍铜耐蚀合金的组织、性能和应用 555
3.1 0Mo28Ni65Fe(Hastelloy B)-NS321 556
3.2 00Mo28Ni69Fe2(Hastelloy B-2)-NS322 562
3.3 00Mo29Ni65FeCr(Hastelloy B-3) 565
第7章 镍铬钼耐蚀合金 567
1 Ni-Cr-Mo三元相图和相 567
2 Ni-Cr-Mo耐蚀合金中的合金元素及其作用 567
2.1 Cr,Mo的作用 567
2.2 Fe对Ni-16Cr-16Mo-4W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569
2.3 Cu对00Cr16Ni60Mo16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569
3 镍铬钼耐蚀合金的组织、性能和应用 570
3.1 0Cr16Ni60Mo16W4(Hastelloy C) 572
3.2 00Cr16Ni60Mo16W4(Hastelloy C-276) 577
3.3 00Cr16Ni65Mo16Ti(Hastelloy C-4) 580
3.4 00Cr22Ni60Mo13W3(Hastelloy C-22) 583
3.5 00Cr21Ni58Mo16W4(Inconel 686) 587
3.6 00Cr23Ni59Mo16(Nicrofer 5923hMo-Alloy 59) 589
3.7 00Cr23Ni59Mo16Cu2(Hastelloy C-2000) 592
3.8 1Cr22Ni60Mo9Nb4(Inconel 625) 593
3.9 00Cr16Ni76Mo2Ti 596
第8章 镍铬钼铜耐蚀合金 600
1 铜对镍铬钼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600
2 常用几种镍铬钼铜耐蚀合金的组织、性能和应用 600
2.1 几种合金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 600
2.2 力学性能 600
2.3 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蚀性 601
2.4 热加工、冷加工、热处理和焊接 604
2.5 应用 604
第9章 铁镍基耐蚀合金 605
1 镍铁铬耐蚀合金 605
1.1 铬对Fe-Ni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605
1.2 常用Ni-Fe-Cr耐蚀合金成分、组织、性能和应用 607
2 镍-铁-钼合金 614
2.1 钼对镍-铁-铬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614
2.2 常用镍-铁-铬-钼耐蚀合金的组织性能和应用 615
3 镍-铁-铬-钼-铜耐蚀合金 617
3.1 铜对Ni-Fe-Cr-Mo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618
3.2 铬对镍-铁-钼-铜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618
3.3 常用Ni-Fe-Cr-Mo-Cu耐蚀合金的组织、性能和应用 619
参考文献 648
第9篇 电热合金 649
第1章 概述 651
1 对高电阻电热合金的要求、分类及其特点 651
1.1 对高电阻电热合金的要求 651
1.2 高电阻电热合金的分类 651
1.3 高电阻电热合金的特点 651
2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652
2.1 电热元件 652
2.2 高、中温电阻元件 652
2.3 应力测量元件 652
2.4 特种构件 652
3 国内外现状 652
4 发展趋势和展望 653
第2章 镍基电热合金 654
1 镍铬合金的相 654
1.1 合金状态图(相图) 654
1.2 镍铬合金相图 654
2 合金元素在镍基电热合金钢中的作用 654
2.1 常用物理、化学数据 654
2.2 合金元素与γ相区的关系 654
2.3 合金元素在镍基电热合金中的作用 656
2.4 镍铬合金的抗拉强度 657
2.5 镍基电热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657
2.6 镍基合金的电阻特性 659
2.7 其他元素的影响 660
第3章 镍基电热合金的成形与加工 661
1 镍基合金的热加工 661
1.1 镍基合金坯料的外观质量 661
1.2 影响镍基合金加工的内在因素 661
1.3 Ni-Cr合金的加热制度 661
1.4 Ni-Cr合金的热加工 662
2 Ni-Cr合金的冷加工 663
2.1 拔丝冷加工工艺 663
2.2 碱浸 664
2.3 酸洗 664
2.4 白化(钝化) 664
2.5 涂层 664
2.6 润滑剂 664
2.7 镍基电热合金钢丝的拉拔 664
第4章 Fe-Cr-Al铁基电热合金 665
1 铁铬铝合金的相 665
1.1 铁铬铝合金相图 665
1.2 合金元素的影响 665
1.3 Fe-Cr-Al的熔度图 665
1.4 铁铬单边空间平衡图 665
1.5 Fe-Cr-Al三元合金组织结构的变化 666
2 合金元素的作用 667
2.1 Fe 667
2.2 Cr 667
2.3 Al 667
2.4 其他合金元素的作用 667
3 Fe-Cr-Al合金的性能 668
3.1 Fe-Cr-Al合金抗氧化性能 668
3.2 稀土对Fe-Cr-Al电热合金寿命的影响 668
3.3 良好的高温应变材料性能 670
3.4 铁铬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671
第5章 Fe-Cr-Al电热合金成形与加工 674
1 Fe-Cr-Al合金的成形 674
1.1 Fe-Cr-Al合金的4种成形路线 674
1.2 Fe-Cr-Al合金钢的坯料 674
2 Fe-Cr-Al合金的热加工 675
2.1 Fe-Cr-Al合金钢锭的锻造开坯 675
2.2 Fe-Cr-Al合金盘条的热轧加工 676
3 Fe-Cr-Al合金丝的冷加工 677
3.1 Fe-Cr-Al合金粗丝拔丝加工 677
3.2 Fe-Cr-Al合金盘条和丝材的拔制 678
第6章 电热合金常用牌号化学成分、性能及选用 681
1 常用牌号化学成分和性能 681
2 选用原则 681
3 选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82
3.1 最高允许使用温度 682
3.2 电阻温度系数对炉温的影响 682
3.3 炉丝表面负荷的选择 682
3.4 Fe-Cr-Al丝还是Ni-Cr丝的选择 682
3.5 影响电热合金丝耐腐蚀性能的因素 683
4 选用 683
4.1 选用电功率 683
4.2 元件的表面负荷 684
4.3 电热合金元件线径的确定 685
参考文献 688
第10篇 高温合金 689
第1章 概述 691
1 高温合金的重要特征和用途 691
1.1 高温合金主要的金属特征 691
1.2 合金元素的强化效应 691
1.3 高温合金的应用 692
2 高温合金的分类和牌号 693
2.1 分类 693
2.2 牌号表示方法 693
2.3 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材料牌号的命名和使用 693
2.4 常用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材料牌号及其化学成分 694
第2章 变形高温合金 705
1 概述 705
1.1 用途 705
1.2 变形高温合金的分类、牌号和强化机理 705
1.3 变形高温合金的生产企业与生产流程及所用设备 707
1.4 变形高温合金的冶金缺陷 710
2 盘类锻件用变形高温合金 711
2.1 盘类锻件用变形高温合金的特殊要求 711
2.2 盘类锻件用变形高温合金的成分、性能与热处理工艺 712
2.3 盘类零件的主要故障类型 717
2.4 模锻和制造盘类零件的技术关键 717
3 叶片用变形高温合金 718
3.1 叶片用变形高温合金的成分与特点 718
3.2 叶片用变形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 719
3.3 叶片的生产与应用 719
3.4 叶片的生产与应用中的质量问题与故障 722
4 环形件用变形高温合金 722
4.1 环形件用变形高温合金的成分和特点 722
4.2 变形高温合金环形锻件的生产过程 723
4.3 变形高温合金环形锻件的力学性能 724
4.4 环形件的典型故障 724
5 轴类零件用变形高温合金 725
5.1 轴类零件用变形高温合金 725
5.2 轴类零件的生产特点 725
5.3 轴类零件用坯料性能 726
5.4 轴类零件的质量分析 726
6 紧固件用变形高温合金 726
6.1 紧固件的应用与制造特点 726
6.2 紧固件用变形高温合金 727
6.3 紧固件的质量分析 729
7 板、带材用变形高温合金 729
7.1 板、带类变形高温合金的牌号、分类和使用温度 729
7.2 铁基板材合金 730
7.3 镍基板材合金 732
7.4 钴基固溶型板、带材变形高温合金 737
8 管材用变形高温合金 738
9 变形高温合金丝材 738
第3章 铸造高温合金 739
1 概述 739
2 铁基(铁-镍基)普通铸造高温合金 740
3 镍基普通铸造高温合金 741
4 钴基普通铸造高温合金 744
5 高铬镍基和铬基普通铸造高温合金 746
6 细晶铸造高温合金 747
7 低碳高硼铸造高温合金 750
8 含铪铸造高温合金 751
9 低偏析铸造高温合金 752
9.1 低偏析镍基普通铸造高温合金 753
9.2 低偏析定向凝固高温合金 753
10 耐热腐蚀铸造高温合金 754
11 定向凝固高温合金 756
12 单晶高温合金 759
13 定向凝固共晶高温合金 762
14 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质量控制和返回料使用 764
14.1 母合金化学成分的控制 764
14.2 母合金洁净度的控制 764
14.3 母合金锭表面质量和断面质量 765
14.4 母合金锭的力学性能 765
14.5 铸造高温合金返回料的利用 765
15 高温合金精密铸件冶金质量控制 766
16 高温合金及其精密铸件的热处理 769
16.1 均匀化固溶处理 769
16.2 稳定化处理 770
16.3 时效热处理 770
16.4 消除应力热处理 770
17 高温合金精密铸件的热等静压 771
18 铸造高温合金的氧化、腐蚀和涂层防护 773
18.1 铸造高温合金的氧化 773
18.2 铸造高温合金的热腐蚀 774
18.3 铸造高温合金的涂层防护 775
19 铸造高温合金的焊接 776
20 铸造高温合金在民用工业的应用 778
20.1 柴油机和内燃机用增压涡轮 778
20.2 烟气轮机叶片 778
20.3 内燃机阀座 779
20.4 冶金加热炉垫块 779
20.5 离心喷吹玻璃棉用离心头 779
20.6 钴铬钼合金人工关节 779
21 铸造高温合金的牌号对照、使用标准和主要用途 780
22 铸造高温合金的物理力学性能 781
22.1 铸造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 781
22.2 铸造高温合金的蠕变性能 782
22.3 铸造高温合金的高周疲劳强度极限 783
第4章 粉末高温合金和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高温合金 785
1 粉末高温合金 785
1.1 粉末高温合金的发展概况 785
1.2 粉末高温合金的制造工艺 786
1.3 粉末高温合金的质量控制 788
1.4 几种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 788
1.5 几种粉末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及特征 789
1.6 技术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 789
1.7 几种粉末高温合金的组织结构 790
2 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高温合金 791
2.1 概述 791
2.2 常用牌号与组织性能 791
2.3 合理选用 794
第5章 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 799
1 概述 799
2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799
2.1 Ti3Al基和Ti2AlNb基合金 800
2.2 γ-TiAl基合金 813
3 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 824
3.1 Ni3Al基合金 825
3.2 NiAl合金 831
4 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 833
4.1 Fe3Al基合金 833
4.2 FeAl基合金 834
4.3 Fe3Al基和FeAl基合金的制备和加工特点 834
5 其他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简介 834
5.1 MoSi2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834
5.2 Mo5Si3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835
5.3 Nb3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835
5.4 Laves相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 835
第6章 发散冷却高温结构材料 836
1 发散冷却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背景 836
2 发散冷却与发散冷却材料 836
3 丝网多孔发散冷却材料 836
4 丝网多孔发散冷却材料的基本性能 837
5 丝网多孔发散冷却材料的应用 837
第7章 民用高温合金 838
1 概述 838
2 不同工业环境下所使用民用高温合金的特点 838
2.1 高温氧化环境 838
2.2 其他腐蚀环境 839
3 高温合金在民用工业中的应用领域 840
参考文献 842
第11篇 金属功能材料 843
第1章 概述 845
1 金属功能材料的分类 845
2 金属功能材料的主要特点 845
3 作用和地位 845
4 我国金属功能材料发展简况 846
5 磁学基础 846
5.1 物质的磁性 846
5.2 磁效应 847
5.3 磁性参量的定义和单位 849
5.4 在交变磁场中的磁化 851
第2章 软磁合金 853
1 铁镍系合金 853
1.1 概述 853
1.2 高起始磁导率(μi)合金 854
1.3 磁记录技术用高磁导率合金 856
1.4 高频用低损耗高磁导率合金 858
1.5 矩形回线合金 859
1.6 高△B和恒磁导率合金 860
1.7 具有较高Bs的高磁导率Ni-Fe合金 861
1.8 热磁补偿合金 864
2 铁铝合金 864
2.1 概述 864
2.2 相图和结构 864
2.3 基本性能 865
2.4 常用FeAl合金 865
3 铁硅铝系合金 867
4 铁钴系合金 868
5 铁铬系合金 870
第3章 电工钢 872
1 电工纯铁和低碳电工钢 872
2 铁硅系合金(硅钢) 874
2.1 硅钢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874
2.2 相图和物理性能 874
2.3 无取向硅钢 875
2.4 冷轧取向硅钢 877
2.5 取向薄硅钢 879
第4章 金属永磁材料 882
1 概述 882
1.1 永磁材料的基本物理参量 882
1.2 永磁材料的分类 882
2 铝镍钴永磁材料 883
3 可加工永磁材料 885
3.1 铁铬钴永磁材料 886
3.2 Mn-Al-C永磁材料 887
3.3 铂钴合金 887
3.4 半硬磁材料 888
4 稀土永磁材料 890
4.1 与稀土永磁有关的合金 890
4.2 烧结稀土永磁材料 894
4.3 黏结稀土永磁材料 903
5 几种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 905
5.1 双相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 905
5.2 2∶17型氮化物稀土永磁材料 905
5.3 1∶12型氮化物稀土永磁材料 905
第5章 弹性合金 907
1 概述 907
2 高弹性合金 910
2.1 铜基高弹性合金 910
2.2 铁基高弹性合金 911
2.3 铁镍基高弹性合金 913
2.4 镍基高弹性合金 915
2.5 钴基高弹性合金 916
2.6 铌基高弹性合金 917
2.7 新型高弹性材料 918
3 恒弹性合金 918
3.1 概述 918
3.2 Fe-Ni系恒弹性合金 919
3.3 Co-Fe系恒弹性合金 921
3.4 非铁磁性恒弹性合金 921
3.5 高温恒弹性合金 923
3.6 其他恒弹性合金 923
第6章 膨胀合金 924
1 概述 924
1.1 金属与合金的热膨胀特性 924
1.2 膨胀合金的分类 927
1.3 膨胀合金表示法 927
2 低膨胀合金 927
2.1 Fe-Ni36低膨胀合金 927
2.2 Fe-Ni-Co型低膨胀合金 928
2.3 其他低膨胀合金 929
2.4 因瓦和超因瓦合金的稳定化处理 929
3 定膨胀合金 929
3.1 定膨胀合金的特点 929
3.2 各类定膨胀合金 929
4 电子元器件用复合材料 933
4.1 电子元器件复合材料的特点 933
4.2 复合材料主要性能计算 933
4.3 复合膨胀材料 933
第7章 热双金属 934
1 概述 934
2 热双金属的组元合金 934
2.1 被动层合金 934
2.2 主动层合金 934
2.3 组元合金的性能 934
3 热双金属的制造 935
3.1 熔合法 935
3.2 爆炸结合法 935
3.3 热轧结合法 935
3.4 固相结合——冷轧结合法 935
4 热双金属材料 935
4.1 牌号的演变 935
4.2 热双金属牌号分类及特征 935
4.3 热双金属的性能 935
4.4 热双金属国内外牌号的对照 937
4.5 热双金属的应用 938
4.6 热双金属使用注意事项 938
4.7 热双金属的稳定性处理 938
4.8 热双金属元件设计 938
第8章 电性合金 941
1 电阻合金 941
1.1 精密电阻合金 941
1.2 应变电阻合金 944
1.3 热敏电阻合金 945
2 电热合金 945
2.1 Ni-Cr系电热合金 945
2.2 Fe-Cr-Al系电热合金 946
2.3 纯金属电热材料 946
2.4 不同介质气氛中电热合金的选择 947
3 热电偶合金 947
3.1 标准化热电偶品种 948
3.2 热电偶补偿导线 950
4 电触头材料 951
4.1 弱电触头材料 951
4.2 强电触头材料 954
第9章 形状记忆合金 956
1 概述 956
2 形状记忆效应的产生 956
3 形状记忆合金的用途 957
3.1 形状的回复 957
3.2 执行机构 957
3.3 合金的超弹性 957
4 形状记忆合金的分类 958
5 形状记忆效应的产生机理 958
5.1 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958
5.2 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 959
6 几种主要的形状记忆合金 959
6.1 Ni-Ti合金 959
6.2 铜基合金 960
6.3 铁基合金 960
7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 960
7.1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特点 960
7.2 Ni2MnGa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特点 961
7.3 磁性形状记忆效应的产生机制 961
8 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方向 962
第10章 非晶态合金 963
1 概述 963
1.1 定义与基本特征 963
1.2 材料和工艺的两大突破 963
1.3 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特性 963
1.4 分类和应用 965
2 非晶态软磁合金 965
2.1 非晶态合金的结构及其形成 965
2.2 非晶态软磁合金的成分、分类及特点 966
2.3 铁基非晶态软磁合金及其应用 969
2.4 铁镍基非晶态软磁合金及应用 975
2.5 钴基非晶态合金及应用 975
3 非晶态钎焊料 980
3.1 概述 980
3.2 非晶态钎焊料的分类 980
4 微晶合金 982
4.1 快淬FeSiAl系合金 982
4.2 快淬Si-Fe合金 983
4.3 熔抽钢纤维 984
第11章 纳米晶合金 985
1 纳米晶软磁合金 985
1.1 纳米晶结构及其形成 985
1.2 软磁性起源 985
1.3 FeCuMSiB系Finemet型合金 986
1.4 FeMM'B系Nanoperm型合金 991
1.5 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供货方式及铁芯系列应用简介 994
2 特种非晶微晶合金 997
2.1 非晶态薄膜 997
2.2 非晶微晶粉末 997
2.3 非晶态丝材 997
第12章 减振合金 998
1 复相型 998
2 位错型 998
3 孪晶型 998
4 铁磁性减振合金 998
4.1 铁基铁磁性型减振合金 999
4.2 钴镍基铁磁性减振合金 999
第13章 储氢合金 1000
1 概述 1000
1.1 储氢合金 1000
1.2 储氢合金的化学和热力学原理 1000
1.3 储氢合金的吸氢动力学 1000
1.4 储氢合金的吸氢反应机理 1000
2 储氢合金的研究开发概况 1001
2.1 AB5型稀土镍系储氢电极合金 1001
2.2 AB2型Laves相储氢电极合金 1001
2.3 镁基储氢合金 1001
2.4 V基固溶体型合金 1002
3 提高储氢合金综合性能的途径 1002
3.1 ABx合金A侧混合稀土组成的优化 1002
3.2 合金B侧元素的优化 1002
3.3 非化学计量比低钴无钴储氢合金 1002
4 储氢合金的制备工艺 1003
4.1 合金电极的表面处理 1003
4.2 储氢合金的制备工艺 1003
5 储氢合金的应用 1003
5.1 Ni/MH电池 1003
5.2 氢的储运与提纯 1004
5.3 其他方面的应用 1004
参考文献 1005
第12篇 钢铁焊接材料 1007
第1章 概述 1009
1 焊接熔渣 1009
2 焊缝金属的合金化 1009
第2章 焊条 1011
1 焊条的分类和牌号编制 1011
1.1 焊条的分类 1011
1.2 焊条的牌号编制 1011
2 结构钢焊条 1014
2.1 焊条的成分和性能 1014
2.2 焊条的选择和使用 1014
2.3 焊条与钢种的配套 1018
3 铬钼耐热钢焊条和低温钢焊条 1019
3.1 铬钼耐热钢焊条 1019
3.2 低温钢焊条 1020
4 不锈钢焊条 1021
4.1 不锈钢焊条的成分和用途 1021
4.2 不锈钢焊条的选择和使用 1021
4.3 不锈钢焊条与钢种的配套 1024
5 堆焊焊条 1024
5.1 堆焊焊条的成分和性能 1024
5.2 堆焊焊条的选择和使用 1026
6 铸铁焊条和镍基合金焊条 1027
6.1 铸铁焊条 1027
6.2 镍基合金焊条 1028
第3章 焊丝和焊带 1029
1 焊丝的分类和牌号、型号编制 1029
1.1 焊丝的分类 1029
1.2 焊丝的牌号编制 1029
1.3 焊丝的型号编制 1030
2 碳钢和低合金钢焊丝 1031
2.1 埋弧焊用焊丝 1031
2.2 气体保护焊用焊丝 1032
3 不锈钢焊丝 1037
3.1 焊丝的成分和性能 1037
3.2 焊丝的选择和使用 1039
3.3 焊丝与钢种的配套 1039
4 堆焊用焊丝和焊带 1040
4.1 堆焊用焊丝 1040
4.2 堆焊用焊带 1044
第4章 焊剂 1047
1 焊剂的分类和牌号编制 1047
1.1 焊剂的分类 1047
1.2 焊剂牌号编制 1048
2 焊剂的成分和特性 1049
3 焊剂的选择和使用 1052
3.1 焊剂选择原则 1052
3.2 焊剂使用注意事项 1052
第5章 钎料 1053
1 铜基钎料 1053
1.1 铜钎料 1053
1.2 铜锌钎料 1053
1.3 铜锡钎料 1054
1.4 耐热铜基钎料 1054
2 锰基钎料 1055
3 镍基钎料 1056
4 钴基钎料 1058
5 银基钎料 1058
5.1 银铜锌镉系钎料 1058
5.2 银铜锌系钎料 1060
5.3 银铜系钎料 1061
5.4 银铜锡系钎料 1061
5.5 银锰钎料 1061
6 贵金属钎料 1061
6.1 金基钎料 1061
6.2 含钯钎料 1062
7 锡铅钎料 1062
8 活性钎料 1063
第6章 钎剂 1064
1 软钎剂 1064
2 硬钎剂 1065
3 气体钎剂 1065
参考文献 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