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网络技术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网络技术教程
  • 张公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5607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现代网络技术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

1.1.2 计算机网络分类 2

1.2 数据通信基础 4

1.2.1 数据通信模型 4

1.2.2 数据传输 5

1.2.3 数据编码 6

1.2.4 数字数据通信技术 10

1.2.5 多路复用技术 11

1.2.6 数据交换技术 12

1.2.7 传输媒体 15

1.3 网络协议 15

1.3.1 概述 15

1.3.2 ISO/OSI参考模型 22

1.3.3 TCP/IP协议集 25

1.4 网络标准化组织 38

1.4.1 标准的重要性 38

1.4.2 标准化组织 39

2.1 局域网概论 42

第2章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42

2.2 局域网协议 43

2.2.1 局域网参考模型 43

2.2.2 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 44

2.2.3 局域网数据链路控制 45

2.2.4 寻址 46

2.3 局域网标准 48

2.3.1 IEEE 802标准系列 48

2.3.2 FDDI标准 49

2.4.2 环型拓扑结构 51

2.4.1 星型拓扑结构 51

2.4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51

2.4.3 总线和树型拓扑结构 52

2.5 总线/树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52

2.5.1 总线/树形局域网的特性 52

2.5.2 基带系统 53

2.5.3 宽带系统 54

2.6 环形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56

2.6.1 环形局域网的特性 56

2.6.2 环形拓扑结构的益处 57

2.6.4 星-环体系结构 58

2.6.3 环形拓扑结构的潜在问题 58

2.8 传输媒体 61

2.8.1 双绞线 61

2.7 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61

2.8.2 同轴电缆 62

2.8.3 光缆 63

2.9 局域网互连 65

2.9.1 中继器 66

2.9.2 集线器 66

2.9.3 网桥 66

2.9.5 网关 67

2.9.4 路由器 67

第3章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802.2) 68

3.1 LLC服务的诸形式 68

3.1.1 LLC三种服务概述 68

3.1.2 LLC三种服务形式的比较 70

3.2 不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70

3.3 连接方式服务 71

3.3.1 连接建立 71

3.3.2 数据传送 72

3.4.2 DL-REPLY服务 74

3.4.1 DL-DATA-ACK服务 74

3.3.3 断开阶段 74

3.4 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74

3.5 MAC服务规范 76

3.6 流量控制 77

3.7 差错控制 78

3.7.1 停止-等待式ARQ 78

3.7.2 往-返式NARQ 79

3.8 LLC型式和类别 81

3.8.1 LLC协议数据单元 82

3.8.2 1型操作 83

3.8.3 2型操作 84

3.8.4 3型操作 86

第4章 10Mbps以太网 87

4.1 以太网发展概述 87

4.2 媒体访问控制方式 88

4.2.1 帧结构 88

4.2.2 以太网与IEEE802.3帧结构比较 89

4.2.3 CSMA/CD机理 90

4.3.1 编码技术 93

4.3 物理层结构与功能 93

4.3.2 收发器 94

4.3.3 四种10BASE以太网物理性能比较 96

4.4 10BASET技术特点 97

4.4.1 10BASET以太网系统组成 97

4.4.2 10BASET集线器功能 99

4.5 基于10BASET发展的现代网络技术 102

4.5.1 光纤以太网10BASEF的出现 102

4.5.2 高速以太网的发展 102

4.5.3 从共享型以太网走向交换型以太网 102

4.5.4 发展了综合布线技术 103

第5章 高速以太网 104

5.1 100Mbps快速以太网 104

5.1.1 快速以太网体系结构 104

5.1.2 快速以太网系统组成 105

5.1.3 快速以太网系统的跨距 108

5.1.4 自动协商与10M/100Mbps自适应功能 111

5.1.5 快速以太网与10BASET/FL性能比较 112

5.2 IGbps以太网技术 114

5.2.1 IGbps以太网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 115

5.2.3 1000BASEX 116

5.2.2 IGbps以太网按PHY层分类 116

5.2.4 1000BASET 117

5.2.5 IGbps以太网组网跨距 118

5.2.6 帧扩展技术 119

5.2.7 帧突发技术 119

5.3 快速以太网典型组网方案 120

第6章 令牌环网和FDDI 122

6.1 令版环网 122

6.1.1 令牌环 122

6.1.2 MAC帧 123

6.1.3 MAC基本操作 126

6.1.4 优先级机制 126

6.1.5 物理层编码 127

6.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128

6.2.1 FDDI标准的范围 128

6.2.2 令牌环 129

6.2.3 MAC帧 130

6.2.4 基本操作 133

6.2.5 容量分配 133

6.2.6 数据编码 135

6.2.7 物理层中与媒体相关的部分 138

6.3 令牌环网组网技术 141

6.3.1 令牌环网基本组成 141

6.3.2 星-环型组网结构 142

6.3.3 交换型令牌环网 143

6.4 FDDI应用领域与组网技术要点 143

6.4.1 应用领域 143

6.4.2 FDDI组网技术要点 145

7.1.1 共享型以太网系统存在的问题 147

第7章 以太网交换技术 147

7.1 以太网从共享型到交换型的变迁 147

7.1.2 交换型以太网系统的特点 149

7.2 以太网交换器工作原理 150

7.2.1 以太网交换器工作的逻辑机理 150

7.2.2 以太网上网桥的作用与功能 151

7.3 以太网交换器的交换方式 158

7.3.1 静态交换与动态交换 158

7.3.2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159

7.3.4 碎片丢弃交换方式 160

7.3.3 穿通交换方式 160

7.4 以太网交换器的分类 161

7.5 以太网交换器结构 162

7.5.1 软件执行交换结构 162

7.5.2 矩阵交换结构 163

7.5.3 总线交换结构 164

7.5.4 共享型存储器交换结构 164

7.6 以太网交换器的典型组成 165

7.7 以太网交换器基本特性 166

7.8.1 以太网交换器的运行 172

7.8 以太网交换器的组网应用 172

7.8.2 多层次网络结构 173

7.8.3 组网技术 173

7.9 交换型以太网全双工技术 176

7.9.1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重要性 176

7.9.2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特点 177

7.9.3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应用 178

第8章 路由器技术 180

8.1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80

8.1.1 路由器组网体系结构 181

8.1.2 路由器工作流程 181

8.1.3 路由器组网特点 184

8.2 两种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IGP) 185

8.2.1 距离向量算法和RIP 186

8.2.2 OSPF路由协议 190

8.3 路由器产品结构 197

8.4 路由器的配置使用方法 199

8.4.1 配置模式 199

8.4.2 配置举例 200

9.2 基本运作 204

9.1.2 交换原理 204

9.1.1 交换类型 204

9.1 令牌环网交换 204

第9章 环网交换技术 204

9.3 IEEE802.5r标准 205

9.4 令牌环网交换器的特点 207

9.5 组网 210

9.5.1 群组组网结构 210

9.5.2 主干交换 211

9.5.3 部分组网结构 211

9.6 FDDI交换器及其组网技术 213

9.7 FDDI交换器的特点 214

第10章 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215

10.1 概述 215

10.1.1 ATM的产生 215

10.1.2 传统的交换和信息传递方式 215

10.1.3 快速分组交换和异步传输模式ATM 216

10.2 ATM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7

10.2.1 ATM分层结构 218

10.2.2 ATM高层 219

10.2.3 ATM适配层 221

10.2.4 ATM层 222

10.2.5 ATM物理层 227

10.2.6 ATM交换机结构 229

10.3 ATM上传统IP 231

10.3.1 组网环境 231

10.3.2 IPOA的协议和体系结构 232

10.3.3 IPOA工作原理 233

10.3.4 IPOA的缺点 235

10.4 ATM局域网仿真 235

10.4.1 局域网仿真概述 235

10.4.2 LAN仿真的组成 237

10.4.3 LAN仿真中的连接 239

10.4.4 LAN仿真的操作过程 241

10.4.5 LAN仿真和虚拟LAN(VLAN:Virtual LAN) 243

10.5 MPOA(ATM上的多协议:Multi-Protocol Over ATM) 245

10.5.1 MPOA协议 245

10.5.2 MPOA的三个基本技术成份 246

10.5.3 MPOA的逻辑部件 247

10.5.4 MPOA的操作过程 248

10.5.5 可移植性以及与MPOA系统共存 250

11.1 L3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 251

第11章 L3交换技术 251

11.2 L3交换的解决方案 253

11.3 两种第三层交换实现策略 254

11.4 局域网的L3交换技术 254

11.4.1 3Cont的FastIP技术 254

11.4.2 CISCO的NetFlow交换 257

11.5 广域网的L3交换技术 258

11.5.1 广域网存在的问题 259

11.5.2 CISCO的标记交换 260

11.6.1 3Com的基于FIRE的高性能交换 266

11.6 新型结构高性能L3交换技术 266

11.6.2 Bay的IP路由交换器(IP Routing Switch) 268

11.6.3 LAN主干交换设备 271

第12章 虚拟局域网 273

12.1 VLAN概述 273

12.2 实现VLAN的关键问题 274

12.3 建立VLAN的交换方式 275

12.3.1 端口交换 275

12.3.2 帧交换 275

12.4.1 按交换端口号 276

12.4 VLAN划分方法 276

12.3.3 信元交换 276

12.4.2 按MAC地址 277

12.4.3 按第三层协议 277

12.4.4 IP组播VLAN 278

12.4.5 基于策略的VLAN 278

12.5 VLAN成员信息的传递 279

12.6 VLAN配置方法 280

12.7 VLAN间路由与通信 282

12.7.2 “独臂”路由器 283

12.7.3 路由服务器/路由客户机 283

12.7.1 边界路由 283

12.7.4 ATM上的多协议路由(MPOA) 284

12.7.5 第三层交换技术 284

12.8 VLAN的协议和标准 285

12.9 VLAN的功能 286

第13章 Intranet信息服务与组成 291

13.1 Internet/ Intranet发展与信息服务 291

13.1.1 Internet/ Intranet的发展 291

13.1.2 Internet信息服务 292

13.1.3 Intranet特点 293

13.2 B/S计算模式 294

13.2.1 B/S计算模式的确定与特点 294

13.2.2 B/S计算模式的发展 296

13.2.3 基于新一代Web技术的B/S计算模式特征 297

13.2.4 B/S计算模式的应用系统平台特点 298

13.3 Intranet结构与组成 299

13.3.1 Intranet体系结构 299

13.3.2 Intranet总体结构 300

13.3.3 Intranet网络组成 301

14.1.1 基本结构 303

14.1 WWW与HTTP 303

第14章 Intranet主要功能及工作原理 303

14.1.2 HTTP特点 304

14.1.3 HTTP基本工作模式 305

14.1.4 HTTP结构类型 305

14.1.5 HTTP的演进 307

14.2 标记语言与WWW应用 308

14.2.1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 309

14.2.2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312

14.2.3 扩展标记语言——XML 317

14.2.4 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 324

14.3 Web访问数据库方法 330

14.3.1 公共网关接口CGI方法 330

14.3.2 专用服务器API方法 333

14.3.3 JDBC API方法 335

14.3.4 Plug-In方法 336

14.3.5 几种Web访问数据库方法的比较 338

14.4 域名服务(DNS)系统 338

14.4.1 名字解析过程 339

14.4.2 名字空间与命名规则 340

14.4.3 资源记录 341

14.4.4 名字服务器 342

14.4.5 域名解析过程举例 343

14.4.6 Intranet域名体系规划举例 344

14.5 电子邮件系统 347

14.5.1 电子邮件的功能 347

14.5.2 Internet电子邮件系统工作过程 348

14.5.3 电子邮件访问模式 350

14.5.4 多目的Internet邮件扩展协议(MIME) 353

14.5.5 两类电子邮件系统产品比较 355

14.6.1 目录服务的提出 358

14.6 目录服务技术 358

14.6.2 目录服务发展过程 360

14.6.3 Internet目录服务技术 361

14.6.4 Novell的NDS 362

14.7 代理服务器技术 363

14.7.1 代理服务器的硬、软件结构 363

14.7.2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流程 365

14.7.3 代理服务器的主要功能 365

15.1.1 网络安全性目标 368

15.1.2 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 368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 368

第15章 网络安全性与防火墙技术 368

15.1.3 安全服务 369

15.1.4 安全机制 369

15.1.5 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370

15.2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371

15.2.1 防火墙特性 371

15.2.2 防火墙功能 372

15.3 防火墙基本实现技术 372

15.3.1 包过滤技术 373

15.3.2 代理服务技术 375

15.4 防火墙系统基本组件 377

15.4.1 屏蔽路由器(Screening Router) 377

15.4.2 壁垒主机(Bastion Host) 377

15.4.3 应用网关(Application Gateway) 378

15.5 防火墙系统结构 378

15.5.1 双目主机结构 379

15.5.2 屏蔽主机结构 380

15.5.3 屏蔽子网结构 381

15.6 使用防火墙系统的优点和局限性 382

15.6.1 优点 382

15.6.2 局限性 38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