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通史 第1卷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哲学通史  第1卷
  • 杨宪邦主编;方立天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01459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通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言 3

第一章 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 3

第一节 哲学史是哲学认识的矛盾发展史 4

第二节 哲学史是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而展开的矛盾认识史 7

第三节 全部哲学史主要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对立统一中的斗争史 8

第四节 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12

第二章 中国哲学史的特色(上) 15

第一节 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中把握中国哲学史的特色 15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发展的四个各具特色的主要历史时期 20

第三节 哲学思想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23

第四节 哲学思想与自然科学密切联系 25

第五节 宗法伦理道德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直接影响 27

第六节 战斗的无神论传统 29

第三章 中国哲学史的特色(下) 32

第一节 辩证思维传统 32

第二节 唯物主义传统 34

第三节 中国封建社会中“本体”(实体)论的唯物主义形态和唯心主义形态 37

第四节 中国近代进化论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3

第五节 由进化论的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8

第四章 中国哲学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56

第二节 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59

第二编 从中国原始社会到封建制确立时期哲学思想的萌芽、产生和发展 71

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哲学思想的萌芽 71

第一节 原始思维的出现 72

第二节 朴素实在的思想意识 74

第三节 原始的宗教观念 83

第二章 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哲学思想的产生 90

第一节 奴隶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成就 90

第二节 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天命”思想的产生 95

第三节 殷周之际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生--《易经》与《洪范》中的哲学思想 97

第三章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哲学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103

第一节 百家争鸣及其哲学矛盾产生的社会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 103

第二节 百家争鸣及其哲学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113

第三节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问题、主要学派和思潮及其哲学路线 117

第四节 各学派的哲学在对立统一中的斗争过程及其发展阶段 134

第四章 封建主义思想先驱管仲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42

第一节 《管子·水地》的哲学思想特点 143

第二节 管仲的封建主义进步思想 146

第五章 孔丘的哲学思想 149

第一节 孔丘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149

第二节 仁学 155

第三节 中庸哲学 163

第四节 “畏天命”和“敬鬼神而远之” 168

第五节 “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 171

第六节 教育思想 177

第七节 孔学的历史地位 179

第六章 孙武军事理论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185

第一节 《孙子兵法》的产生 185

第二节 《孙子兵法》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86

第三节 《孙子兵法》中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189

第七章 墨翟的哲学思想 194

第一节 “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政治思想 195

第二节 宇宙观中的矛盾 200

第三节 “取实予名”的认识论和三表法 205

第八章 商鞅的历史进化观 212

第一节 变法思想 212

第二节 历史进化观 216

第九章 孟轲的唯心主义哲学 220

第一节 孟轲的一生 220

第二节 仁政学说 223

第三节 性善论 228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30

第十章 孙膑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235

第一节 战争观中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236

第二节 军事辩证法思想 240

第十一章 《老子》的唯心主义天道观和朴素辩证法思想 245

第一节 “无为而无不为” 246

第二节 “道先天地生”的唯心主义天道观 249

第三节 “绝圣弃智”的蒙昧主义认识论 256

第四节 “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260

第五节 《老子》的历史影响 264

第十二章 庄周对道家哲学思想的发展 266

第一节 庄周和《庄子》 266

第二节 “自本自根”的唯心主义天道观 268

第三节 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和神秘主义的“体道”论 272

第四节 “登假于道”(与道同体)的人生哲学 276

第五节 庄周哲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81

第十三章 管仲学派的哲学思想 284

第一节 精气是万物本原 284

第二节 “静因之道”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287

第十四章 惠施、公孙龙等人的名辩之学 290

第一节 名辩思潮的兴起 290

第二节 惠施的“历物十事” 291

第三节 公孙龙“离坚白”的哲学和辩学 295

第四节 辩者二十一事 307

第十五章 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和辩学 311

第一节 “功,利民也”的政治观点 311

第二节 “举,拟实也”的唯物主义实在论 313

第三节 “名实耦”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315

第四节 “明是非之分”的逻辑思想 319

第五节 后期墨家哲学思想和辩学的历史地位 322

第十六章 《易传》的哲学思想 324

第一节 从《易经》到《易传》 324

第二节 《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328

第三节 《系辞》等传的辩证法思想及其由唯物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化 334

第十七章 集先秦哲学之大成的荀况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350

第一节 总结百家争鸣 350

第二节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351

第三节 “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天道自然观 353

第四节 “知有所合”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365

第五节 “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的唯物主义名实论 372

第六节 性恶论 377

第七节 荀况哲学的历史地位 386

第十八章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哲学思想 391

第一节 “法、术、势不可一无” 392

第二节 “人情者有好恶”的人性论和社会矛盾观 396

第三节 “世异则事异”的历史进化观 398

第四节 “道尽稽万物之理”的唯物主义天道观 401

第五节 “因参验而审言辞”的唯物主义名实论 404

第六节 “不相容之事不两立”的思想方法 406

第七节 韩非哲学的历史地位 407

第二编总结 41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