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油气地球化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油气地球化学
  • 王启军,陈建渝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501475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油气地球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3

第一篇 生油气母质的来源及特征 3

第一章 生物的发育 3

§1-1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3

§1-2 生物发育的基本原理 7

§1-3 不同环境的生物发育 10

§1-4 结论 23

第二章 有机沉积作用 26

§2-1 有机圈及有机碳的地化循环 26

§2-2 有机质来源与有机沉积环境 27

§2-3 不同环境中有机质沉积特征 35

§2-4 结论 56

第三章 生物有机质的化学组成 58

§3-1 碳水化合物 58

§3-2 脂类 59

§3-3 蛋白质和氨基酸 72

§3-4 木质素和丹宁 74

§3-5 生物的平均组成 75

§3-6 结论 78

第二篇 油气的生成及各阶段产物 83

第四章 成岩阶段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和演变 83

§4-1 微生物的作用 83

§4-2 腐植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88

§4-4 腐植质的演化及成岩阶段产物 92

§4-3 缩合作用——腐植质的形成 92

§4-5 结论 95

第五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97

§5-1 基本概念 97

§5-2 正构烷烃 99

§5-3 无环的类异戊二烯烃类 104

§5-4 甾萜化合物 108

§5-5 卟啉化合物 118

§5-6 异构和反异构支链烷烃 121

§5-7 芳香烃化合物 122

§5-8 结论 124

§6-1 干酪根的定义及重要性 126

第六章 干酪根 126

§6-2 干酪根的组成及其研究方法 127

§6-3 干酪根的类型 132

§6-4 干酪根的结构 136

§6-5 结论 142

第七章 石油的形成 145

§7-1 生油理论的发展 145

§7-2 深成阶段干酪根的热演化 146

§7-3 干酪根演化的实验模拟 155

§7-4 沥青的演化 156

§7-5 油气形成的模式 161

§7-6 油气形成的化学动力学 162

§7-7 原始有机质性质对油气形成的影响 170

§7-8 油页岩、煤与石油形成的关系 175

§7-9 结论 176

第八章 天然气的形成及地化特征 179

§8-1 概述 179

§8-2 生物气的成因 180

§8-3 热成因气 183

§8-4 煤系气的成因 184

§8-5 非烃类气体的成因 189

§8-6 天然气的空间分布 193

§8-7 天然气的成因研究 194

§8-8 结论 199

第九章 石油的组成及次生变化 201

§9-1 石油的元素组成及馏分组成 201

§9-2 石油的族组成 202

§9-3 石油的分类 209

§9-4 影响石油组成的因素 211

§9-5 油气运移中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216

§9-6 储层中石油的次生变化 220

§9-7 结论 224

第三篇 油气地化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229

第十章 油气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 229

§10-1 有机质的分离 229

§10-2 色谱法 232

§10-3 光谱法 236

§10-4 质谱法 240

§10-6 稳定同位素法 246

§10-5 热分析法 246

§10-7 结论 250

第十一章 油(气)源岩的研究与评价 251

§11-1 有机质的数量 251

§11-2 有机质的类型 253

§11-3 有机质的成熟度 259

§11-4 油气源岩的时空分布特征 271

§11-5 碳酸盐岩油(气)源岩的研究 275

§11-6 结论 279

第十二章 油源对比 280

§12-1 油源对比的基本原理 280

§12-2 有机地化对比参数 281

§12-3 结论 290

第十三章 生油(气)量的计算 291

§13-1 生油(气)量计算方法 291

§13-2 模拟生油机理电算生油量的数学模型 293

§13-3 生油(气)量计算中主要参数的研究和测定 295

§13-4 结论 308

第十四章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概况 309

§14-1 地面油气地球化学勘查 309

§14-2 井下地球化学勘探和研究 312

§14-3 在今后油气勘探中油气地球化学的作用 315

§14-4 结论 316

参考文献 31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