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美学体系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美学体系
  • 叶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05717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60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6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美学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美学的现代形态 1

第一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

一 美学学科的名称 1

前言 1

二 美学研究的对象 3

三 美学研究的方法 5

第二节 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 11

一 建设一个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 11

二 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原则 17

三 现代美学体系的理论构架 30

本章参考书目 37

第一节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 38

第二章 审美形态 38

第二节 作为文化大风格的审美形态 42

一 双希文化的审美嬗变 42

1. 以希腊文化为源的“美” 43

2. 以希伯莱文化为源的“崇高” 48

3. 面临虚无深渊的“荒诞” 54

二、华夏文化的审美复调 59

1. 儒家之“和” 59

2. 道家之“妙” 63

第三节 审美形态分析 69

一 优美 69

二 崇高 72

三 悲剧 76

四 滑稽和喜剧 79

五 荒诞 81

六 中和 84

本章参考书目 87

第三章 审美意象 89

第一节 审美艺术学的内涵 89

一 审美艺术学的核心课题 89

二 中国古代艺术研究的回顾 90

三 西方艺术研究的回顾 95

第二节 艺术和艺术品 105

一 对“艺术”一词的考察 105

二 器具与艺术品 108

第三节 意象和意境 113

一 对“意象”一词的说明 113

二 意象产生和存在于审美意向活动之中 115

三 艺术操作与意象生成 119

四 对审美意象的分类考察 122

1. 兴象 122

2. 喻象 127

3. 抽象 133

五 “意境”的哲理性意蕴 139

第四节 从意象构成关系看西方现代派艺术 145

本章参考书目 165

第一节 对“感兴”一词的语义学考察 167

第四章 审美感兴 167

第二节 审美感兴过程的描述 171

一 审美感兴的三个阶段 172

二 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 173

三 审美知觉 174

四 通感 181

五 审美想象 186

六 审美领悟 192

七 审美情感 196

八 审美回味和审美心境 199

第三节 审美感兴的定性分析 202

一 审美感兴的无功利性 202

二 审美感兴的直觉性 209

三 审美感兴的创造性 217

四 审美感兴的超越性 228

五 审美感兴的愉悦性 231

第四节 审美感兴的若干类型 238

一 美感与丑感 238

二 崇高感与荒诞感 242

三 悲剧感与喜剧感 247

本章参考书目 251

第五章 审美文化 253

第一节 审美社会学的内涵 253

一 审美社会学的历史回顾 253

二 审美社会学的对象和范围 257

第二节 审美文化的构成与特性 260

一 审美文化的构成 260

二 审美文化的特性 266

1. 审美文化自律与他律的辩证关系 266

2. 审美文化他律性的两个方面 272

第三节 审美文化的动态过程 282

一 审美文化的生产 283

1. 审美文化生产主体的生产 283

2. 审美文化产品的生产 291

二 审美文化的调节 299

1. 审美文化的传播与调节 299

2. 批评的调节功能 300

三 审美文化的消费 305

1. 审美消费的性质 305

2. 审美趣味与消费行为 308

3. 审美消费者群体与类型 314

第四节 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 317

一 通俗艺术与严肃艺术 318

二 艺术的传统与反传统 328

三 现代科技与审美活动 333

本章参考书目 345

第六章 审美教育 347

第一节 审美教育的内涵 347

一 个体审美发展的定性分析 353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基本理论 353

二 个体审美发展在当代的迫切性 365

三 审美教育的形态特征 366

四 审美教育的实施原则 370

1. 审美教育的协调性原则 370

2. 审美教育的场效应原则 372

3. 审美教育的诱导性原则 375

4. 审美教育的阶段性原则 376

五 审美教育的综合指标 377

1. 培养感兴能力 377

2. 培养构成意识 377

4. 培养创造欲 378

3. 培养想象力 378

5. 培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 379

6. 培养直观洞察力 379

7. 培养对个性的尊重 380

8. 培养认同意识 380

9. 培养正确无害地释放和净化内心强烈情绪的能力 381

10. 培养超越精神 381

第三节 个性审美发展与审美教育的实施 382

一 胎儿的审美教育 382

1. 孕妇的审美教育 383

2. 胎儿的审美教育 384

1. 儿童与游戏 386

二 学龄前儿童的审美教育 386

2. 儿童与童话 388

三 青少年的审美教育 389

四 成年人的审美教育 392

五 老年人的审美教育 393

本章参考书目 394

第七章 审美设计 396

第一节 审美设计学的内涵 396

一 什么是审美设计学 396

二 审美设计思想发展的历程 401

1. 中国古代的审美设计思想 401

2. 西方手工业时代的审美设计思想 406

3. 西方大机器时代的审美设计思想 407

第二节 审美设计学的基本理论 413

一 审美设计学的出发点 413

二 审美设计的基本原则 416

三 功能美 424

第三节 生产领域的审美设计 427

一 劳动环境的审美设计 428

二 生产工具的审美设计 432

三 产品的审美设计 433

1. 产品的功能美 433

2. 产品的外观美 434

四 劳动过程的审美设计 436

一 生活环境的审美设计 437

第四节 日常生活领域的审美设计 437

1. 现代生活给人类生活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438

2. 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美化 438

3. 风景区的审美设计 440

二 服饰的审美设计 442

1. 服饰的实用功能 442

2. 服饰的象征功能 443

3. 服装的审美功能 444

4. 和服装的审美功能有关的几个问题 444

本章参考书目 453

一 审美发生学的研究对象 454

第一节 审美发生学的内涵 454

第八章 审美发生 454

二 审美发生学的历史回顾 456

三 审美发生学的研究途径 463

第二节 审美主体的前形态 466

一 动物性本能对主体的影响 466

二 生产功能对主体的影响 470

三 原始思维对主体的影响 476

四 主体原始形象符号操作能力的初步发展 479

1. 发达的形象记忆力 479

2. 卓越的延迟模仿力 480

3. 原始形象符号的创造力 481

一 什么是原始形象符号 485

第三节 审美客体的前形态--原始形象符号 485

二 原始形象符号的最初类型 489

三 原始形象符号的功能 499

第四节 审美发生的条件和契机 502

一 原始形象符号活动包含着潜在的审美因素 502

二 原始思维的解体与审美主体的形成 504

三 原始形象符号向审美符号的转化 507

1. 原始形象符号与现实的分离 507

2. 原始形象符号与实用的分离 510

3. 从巫术表现性向审美表现性的转移 512

本章参考书目 517

第一节 对西方审美哲学的反思 518

第九章 审美体验 518

第二节 审美就是自由的体验 535

一 “体验”作为一个哲学概念 535

二 审美感兴与审美体验的同一 541

三 审美体验与审美意象的同一 544

第三节 审美体验的意向性结构 547

一 有生命力的形式 547

二 “我”与世界的沟通 565

本章参考书目 571

全书主要参考书目 573

人名索引 579

名词索引 592

后记 60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