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卫星测控手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卫星测控手册
  • 陈芳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29992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5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5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卫星测控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常用单位和常数 陈芳允 贾乃华 1

1-1 计量单位 1

1-1-1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1

1-1-2 物理量的计量单位与符号 5

1-2 单位换算 20

1-2-1 长度单位换算系数表 20

1-2-2 面积单位换算系数表 21

1-2-3 平面角单位换算系数表 22

1-2-4 角速度、旋转速度单位换算系数表 23

1-2-5 速度单位换算系数表 24

1-2-6 质量单位换算系数表 25

1-2-7 力、重力单位换算系数表 26

1-2-8 压强、应力单位换算系数表 27

1-2-9 能量、功、热单位换算系数表 28

1-2-10 功率单位换算系数表 32

1-2-11 电功率衰减单位换算 33

1-2-12 信息、信号及信号传输单位换算 33

1-2-13 磁场强度单位换算系数表 33

1-2-14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单位换算系数表 34

1-2-15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 35

1-3 基本常数 36

1-3-1 基本数学常数 36

1-3-2 基本物理常数 37

第二章 地球及天文参数 陈芳允 贾乃华 45

2-1 地球参数 45

2-2 月球参数 51

2-3 太阳参数 53

2-4-2 行星的几何和力学特性 54

2-4-3 行星的物理特性 54

2-4-1 行星轨道 54

2-4 行星参数 54

2-5 天文常数 58

2-6 其他 60

2-6-1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 60

2-6-2 射电点源 61

2-6-3 适用导航的一些最亮的恒星 61

第三章 空间环境 陈芳允 贾乃华 63

3-1 大气基本特征 63

3-1-1 高空大气结构参数 63

3-1-2 高空大气密度的变化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72

3-1-3 常用的大气模式 72

3-1-4 大气温度 73

3-1-5 大气压力 77

3-1-6 风 77

3-2-1 对流层 80

3-2 大气层 80

3-2-2 平流层 81

3-2-3 中间层 81

3-2-4 高温层 81

3-2-5 外层 81

3-3 电离层 82

3-4 粒子辐射 83

3-4-1 地球辐射带 83

3-4-2 太阳宇宙线-质子事件 85

3-4-3 粒子辐射对空间飞行的影响 86

3-5 太阳风 87

第四章 卫星轨道 陆镇麟 陈芳允  89

4-1 椭圆 89

4-1-1 圆锥曲线 89

4-1-2 椭圆中各参数的基本关系 90

4-2 卫星轨道的基本参数 90

4-3 卫星运动的基本定律及常用的计算公式 93

4-3-1 基本定律 93

7-8-4 测角天馈分系统的基本特性 2 94

4-3-2 常用的计算公式 94

4-4 卫星运动的主要摄动 97

4-4-1 摄动的一般情况 97

7-8-5 无线电测角系统的角精度 2 97

4-4-2 近地卫星运动的主要摄动 101

4-4-3 地球静止轨道 103

4-4-4 太阳同步轨道 106

4-5 有关卫星发射的几个问题 107

4-5-1 初始偏差对轨道的影响 107

4-5-2 发射点、入射点和轨道倾角及升交点赤经之间的关系 108

4-6 圆或近圆轨道的卫星星下点轨道计算 110

4-7-1 轨道形状的转换 115

4-7 轨道转换 115

4-7-2 轨道面的转换 116

4-8 卫星轨道的寿命 118

第五章 测站-轨道关系 陈芳允 陆镇麟  124

5-1 常用坐标系 124

5-1-1 地平坐标系 124

5-1-2 测站赤道坐标系 125

5-1-3 地心赤道坐标系(Ⅰ)——惯性坐标系 126

5-1-4 地心赤道坐标系(Ⅱ)——轨道混合坐标系 126

5-1-5 地心赤道坐标系(Ⅲ)——固定地球坐标系 127

5-2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127

5-2-2 由地平坐标系转换到固定地球坐标系 128

5-2-1 由测站赤道坐标系转换到地平坐标系 128

5-2-3 由地平坐标系转换到混合坐标系 129

5-2-4 由固定地球坐标系转换到惯性坐标系 129

5-3 最大斜距、观测弧段及作用范围 131

5-4 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参数计算 136

5-4-1 卫星非过顶情况下观测弧段长度的计算 136

5-4-2 在莫卡托投影地图上绘制观测站作用圈法 136

5-4-3 已知卫星星下点轨迹上两点的经纬度,求卫星轨道上相应于这两点之间的弧段长度 137

5-4-4 求观测站观测卫星的方位角和仰角的方法 138

5-4-5 关于静止同步卫星观测的一些计算 140

5-5 卫星观测预报 143

5-5-1 天线方向图对地面观测的限制 144

5-5-2 进出地平线的时间 147

5-5-3 进出站初始仰角不为零时计算公式 148

第六章 电波传播及电噪声 陈芳允 孙震熙 贾乃华  150

6-1 电离层中的电波传播 151

6-1-1 短波(10—30MHz) 151

6-1-2 超短波(30—1000MHz) 156

6-2 对流层中的电波传播 165

6-2-1 对流层折射对测量的影响 165

6-2-2 对流层吸收衰减 172

6-3 大气湍流影响 177

6-4 多路径传播 179

6-4-1 仰角误差σθm 179

6-4-2 测距误差σRm 180

6-4-3 测速误差σ?m 181

6-5 电噪声 182

6-5-1 各类噪声的性质与估算 184

6-5-2 有关电噪声的一些基本定义及关系 195

6-6 再入大气层电波传播问题 199

6-6-1 再入电波传播 199

6-6-2 再入等离子鞘套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203

6-6-3 再入无线电波衰减估算 206

6-6-4 再入通信中断解决的途径 211

6-6-5 火箭发动机喷焰对电波传播影响 212

第七章 卫星无线电测量系统 陈芳允 解志超 臧其源 孙震熙 215

7-1 无线电波段 215

7-2-1 一些基本的定义和关系 218

7-2 天线 218

7-2-2 各种类型天线的特性 221

7-2-3 天线噪声温度的计算 221

7-3 跟踪天线的天线座 230

7-3-1 无线电跟踪天线的两种主要安装方法 230

7-3-2 A-E装置天线的跟踪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30

7-3-3 X-Y装置天线的跟踪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34

7-4 一些有形金属物体对雷达波反射的等效面积 236

7-5 锁相接收技术 237

7-5-1 锁相环路 237

7-5-2 二阶环路线性化模型中的一些重要关系式 239

7-5-3 环路输出的相位抖动和跟踪误差 244

7-5-4 锁定、同步和捕获 245

7-6 信号调制和解调 248

7-5-5 锁相环路的非线性分析 248

7-6-1 各种信号或信息的基带带宽及信噪比要求 249

7-6-2 各种模拟信号调制体制的带宽和信噪比关系 253

7-6-3 一些脉冲调制体制的带宽和信噪比关系 258

7-6-4 各种脉冲编码调制体制的带宽和信噪比关系 262

7-7 卫星无线电通道功率关系和作用距离计算 272

7-7-1 超短波及微波波段星地功率关系计算 272

7-7-2 反射式雷达作用距离计算 275

7-7-3 连续波多信号调相系统的功率分配 276

7-7-4 短波通信的功率计算举例 279

7-8 无线电测角系统 282

7-8-1 测角系统体制与工作原理 282

7-8-2 单脉冲测角系统的技术指标 284

7-8-3 测角伺服系统的基本特性 287

7-8-6 角度引导与捕获 316

7-9-1 单向和双向测速系统 320

7-9 无线电测速系统 320

7-9-2 测速系统中的误差估算 323

7-10 无线电测距系统 329

7-10-1 连续波雷达测距原理 330

7-10-2 测距信号的选取 330

7-10-3 测距信号所需功率的计算 334

7-10-4 振荡器的噪声模型和频率稳定度 338

第八章 卫星光学测量系统 乔永昌  341

8-1 卫星光学观测的条件 341

8-1-1 高度的约束条件 341

8-1-2 天光的约束条件 342

8-1-3 日照的约束条件 343

8-2 卫星的光学可见期预报 344

8-2-1 高度的约束方程 344

8-2-2 日照的约束方程 346

8-2-3 天光的约束方程 348

8-3-1 星等和星体亮度的关系 350

8-3 卫星的视亮度 350

8-3-2 人造卫星的视星等 351

8-3-3 光度测量换算因子 353

8-4 人造卫星的光学观测方法 353

8-4-1 目视观测 353

8-4-2 照相观测 356

8-5 照相望远镜 358

8-5-1 常用反射式望远镜 358

8-5-2 照相望远镜的跟踪系统 359

8-5-3 照相望远镜的主要特征参数 361

8-5-4 照相底片 363

8-5-5 照相底片的处理 368

8-6 人眼和视觉 376

8-6-1 人眼的结构 376

8-6-2 眼的暗适应 377

8-6-3 眼的绝对视觉阈和绝对敏感度 378

8-6-4 眼的分辨能力和极限分辨角 379

8-7 激光测距 380

8-7-1 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组成及其性能指标 381

8-7-2 激光角反射器 391

8-7-3 激光测距的距离方程式与误差修正 394

8-7-4 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效应 395

第九章 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 李铁寿  398

9-1 姿态和轨道控制的含义 398

9-1-1 轨道控制 398

9-1-2 姿态控制 398

9-1-3 姿态和轨道控制的实现 399

9-2 姿态动力学 400

9-2-1 常用参考坐标系 400

9-2-2 姿态参数 401

9-2-3 运动学方程 404

9-2-4 刚体动力学方程 405

9-2-5 自旋卫星的章动运动 406

9-2-6 单自旋卫星的稳定准则 407

9-3 姿态确定 408

9-3-1 常用姿态敏感器 408

9-2-7 双自旋卫星的稳定准则 408

9-3-2 自旋轴姿态的确定 411

9-3-3 三轴姿态的确定 412

9-3-4 姿态确定精度 414

9-3-5 自旋卫星章动的测定 415

9-4 姿态控制 416

9-4-1 自旋卫星的姿态控制 416

9-4-2 自旋卫星的章动控制 417

9-4-3 三轴姿态控制 418

9-5 轨道控制 420

9-5-1 发动机控制参数计算 420

9-5-2 速度增量及控制时刻计算 421

9-5-3 控制计划及目标轨道计算 426

9-5-4 同步定点卫星位置保持 426

10-1 频率标准 434

10-1-1 频率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434

第十章 频率标准和时间标准 童宝间 臧其源  434

10-1-2 频率标准的种类 437

10-2 时间尺度 440

10-2-1 世界时UT(Universal Time) 440

10-2-2 历书时ET(Ephemeris Time) 442

10-2-3 原子时AT(Atomic Time) 442

10-2-4 协调世界时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443

10-2-5 日的表示法 443

10-3-1 短波 446

10-3 我国现行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的发播 446

10-3-2 长波 450

10-3-3 广播电视插入标准时间频率信号 451

10-4 国外主要短波授时台和罗兰-C导航链 453

10-5 时间统一系统 453

第十一章 数字电子计算机 夏南银  465

11-1 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465

11-2 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系统 467

11-2-1 计数制及制间转换 467

11-2-2 带符号数的表示法 472

11-2-3 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 474

11-2-4 字母与字符的二进制编码 476

11-3 总线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组织 479

11-3-1 总线及其分类 480

11-3-2 结构和通路 481

11-3-3 几种标准总线 484

11-4 主机各部件的基本结构及主要技术指标 494

11-4-1 主机三大硬件的基本结构 494

11-4-3 主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504

11-4-2 现代主存贮的主要类型及其原理 504

11-5 外部设备 513

11-5-1 外存贮器 513

11-5-2 输入/输出设备 518

11-6 计算机语言 520

11-7 航天测控工程应用软件 530

11-7-1 航天测控软件系统的内容 530

11-7-2 航天测控软件类别 531

11-7-3 航天测控软件系统的研制步骤 532

11-7-4 航天测控软件系统的质量评定 534

第十二章 系统可靠性 陈芳允 贾乃华 537

12-1 基本定义和关系 537

12-1-1 可靠性 537

12-1-2 故障率 538

12-2 可靠性图解法 539

12-3 备份和维修 540

12-3-1 备份或冗余系统(无维修) 540

12-3-2 有维修的备份系统 541

12-3-3 平均故障时间 542

12-4 多部件和多设备系统的可靠性 543

12-4-1 可靠性逻辑图 543

12-4-2 系统可靠性估算 544

12-4-3 设备重要性和任务成功概率 547

12-4-4 可靠性分配 548

12-5 设备可靠性检验方法 548

参考文献 55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