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伦理学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罗国杰,马博宣,余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00770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伦理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对象 1
伦理学以道德为研究客体 2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总体上和联系上研究社会道德现象 7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道德的特殊矛盾性和一般规律性 10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性质和定义 1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任务 14
确定伦理学任务的依据和原则 14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任务 1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方法 19
历史的方法 20
阶级分析的方法 21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3
复习思考题 23
第一节 历史上伦理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 25
第二章 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 25
奴隶社会的伦理思想 26
封建社会的伦理思想 27
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 29
第二节 伦理思想史的辩证分析 30
历史上伦理思想与哲学路线的关系 31
历史上伦理思想与社会斗争的关系 33
各派伦理思想本身的正确与错误 36
伦理思想历史演变中的扬弃 3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9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条件 39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 42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的新阶段 45
复习思考题 46
第三章 道德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 47
第一节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48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48
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51
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决定道德领域内的对立和斗争 53
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55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57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对道德的积极作用 57
历史地考察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60
生产力水平不直接表现社会道德水平 63
第三节 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 65
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65
道德的能动作用 68
复习思考题 73
第四章 道德在上层建筑中的特殊地位 74
第一节 道德的特殊社会功能 74
道德的主要社会功能 75
道德认识功能的特殊性 77
道德调节 功能的特殊性 80
道德与政治的交互作用 84
第二节 道德与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 84
道德与法律的交互作用 87
道德与文艺的交互作用 89
道德与宗教的交互作用 90
第三节 道德的特殊历史命运 91
道德源远流长 91
道德在不同时代的命运 93
复习思考题 95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96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部落氏族道德 96
人类道德的起源 97
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99
原始社会道德的历史地位 102
第二节 私有制社会的阶级道德 103
阶级道德的共同特征 104
奴隶社会的阶级道德 106
封建社会的阶级道德 109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道德 113
道德在阶级社会中的进步与退步 116
第三节 公有制社会的共产主义道德 119
共产主义道德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19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 122
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过程 125
复习思考题 127
第六章 历史上各类道德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128
第一节 关于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和全人类性问题 128
道德的全人类性因素问题 129
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和全人类性的辩证关系 131
共产主义道德同已往道德的必然联系 134
第二节 共产主义道德对已往道德的扬弃和改造 136
历史上劳动人民道德的扬弃和改造 136
剥削阶级道德的扬弃和改造 140
第三节 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 146
批判继承道德遗产的科学涵义 147
批判继承道德遗产的标准 147
批判继承道德遗产的方法 148
批判继承道德遗产是一个历史过程 150
复习思考题 151
第七章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152
第一节 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基本原则 152
道德规范体系的一般结构 152
概括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 154
道德原则的一般特征 156
第二节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157
概括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要求 157
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上的基本点 159
个人正当利益的伦理学意义 162
正确贯彻共产主义道德原则 164
利己主义的历史演变和主要形式 166
第三节 批判各种形式的利己主义 166
利己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根本对立 170
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批判利己主义 176
复习思考题 180
第八章 共产主义道德规范 181
第一节 关于道德规范的某些一般性问题 181
道德规范的定义 181
道德规范的产生和形成 182
道德规范的阶级性 185
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形成和概括 187
第二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 189
全心全意为人民作为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客观依据 189
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基本要求 190
企业领导者的权威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相统一 192
第三节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195
劳动态度作为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客观依据 195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基本要求 197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实现问题 198
第四节 爱护公共财物 199
爱护公共财物作为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客观依据 199
爱护公共财物的基本要求 200
第五节 热爱科学,坚持真理 202
热爱科学、坚持真理作为道德规范的客观依据 202
热爱科学、坚持真理这一规范的基本要求 204
第六节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205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作为道德规范的客观依据 205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基本要求 207
复习思考题 208
第九章 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主要范畴 209
第一节 道德范畴的形成及其在规范体系中的地位 210
道德范畴的涵义 210
道德范畴的形成过程 211
道德范畴在规范体系中的地位 214
义务范畴的涵义 215
第二节 义务 215
义务范畴的社会基础 216
道德义务的特点 218
第三节 良心 219
良心范畴的涵义 219
良心范畴的社会基础 220
良心在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222
第四节 荣誉 224
荣誉范畴的涵义 224
荣誉范畴的社会内容 225
荣誉范畴的基本构成 226
第五节 幸福 229
幸福范畴的涵义 229
幸福范畴的社会基础 230
幸福范畴的结构 232
复习思考题 235
第十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236
第一节 对人道主义的历史考察 236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36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37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作用 2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41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道主义的剖析 241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建立在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完全不同的客观基础上 242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批判继承的关系 244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 245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指导原则 2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 247
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248
关心人、关心每个人的物质福利和文化生活 249
对己和和对敌狠 250
对共产主义道德的广义和狭义理解 252
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要求总体中的不同层次 252
第四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252
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意义 256
复习思考题 258
第十一章 爱情道德和婚姻家庭道德 259
第一节 爱情道德 259
爱情关系的规定性 260
爱情关系的社会实质 264
爱情道德的基本要求 271
第二节 婚姻家庭道德 274
婚姻家庭关系的本质 274
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关系 277
婚姻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283
婚姻家庭关系的道德调节 和法律调节 289
复习思考题 292
第一节 历史上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293
职业和职业道德的涵义 293
第十二章 职业道德 293
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294
职业活动对职业道德的制约作用 300
第二节 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及其同阶级或社会道德的关系 303
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 303
职业道德与阶级道德的关系 305
职业道德和一般社会公德的关系 308
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30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 309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312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 315
复习思考题 316
第十三章 人生观和道德理想 317
第一节 人生观 318
人生观的社会本质 318
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321
共产主义人生观 325
道德理想的涵义 328
第二节 道德理想 328
道德理想的社会基础 329
道德理想的历史类型 332
共产主义道德理想 334
第三节 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336
人生现和道德理想是形成和增强道德责任感的重要条件 337
人生观和道德理想是确定和提高道德境界的重要条件 340
人生观和道德理想是人们选择道德行为的重要条件 343
复习思考题 344
第十四章 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345
第一节 道德行为 345
行为的本质 346
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 350
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352
第二节 道德品质 354
道德品质的基本特征 354
道德品质的构成 356
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58
第三节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362
历史上概括品德体系的一般特点 362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范畴的形成及其基本特点 365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范畴体系 369
复习思考题 372
第十五章 道德评价 373
第一节 行为善恶的责任 373
道德责任问题上的两种对立观点 374
道德行为中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376
行为善恶责任的确定 380
第二节 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和根据 383
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 383
评价行为善恶的根据 386
关于功利主义的问题 395
道德评价的类型 400
第三节 道德评价的类型、手段和作用 400
道德评价的手段 403
道德评价的社会作用 409
复习思考题 411
第十六章 道德教育 412
第一节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社会作用 412
提高人们革命自觉性和历史主动性的重大措施 413
改善社会风气的中心环节 415
造就共产主义新人的根本途径 417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过程、特征和方法 419
道德教育的一般过程 420
道德教育的基本特征 424
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427
第三节 在道德教育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 429
道德教育和社会经济政治现状的关系 430
道德教育和社会风气现状的关系 431
道德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关系 433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关系 434
复习思考题 436
第十七章 道德修养 437
第一节 道德修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437
道德修养的涵义 43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善恶的基本观点 441
道德修养的必要和可能 447
道德修养的实质 451
第二节 道德修养的实质和途径 451
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454
自觉性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457
第三节 道德境界 459
道德境界的涵义和客观基础 459
社会主义时代的道德境界 463
道德境界的改变和升华 466
复习思考题 469
后记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