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永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8964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156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通信交换-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交换与通信网 1
1.1.1 点对点通信系统 2
1.1.2 交换与交换设备 3
1.1.3 通信网 4
1.1.4 通信网的工作方式 5
1.1.5 交换技术有关术语介绍 7
1.1.6 信息传送模式 8
1.1.7 信息网络的分类及其业务特点 9
1.2 交换技术 11
1.2.1 交换技术分类 11
1.2.2 电路交换技术 11
1.2.3 报文交换技术 12
1.2.4 分组交换技术 13
1.2.5 宽带交换技术 13
1.2.6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18
本章小结 18
习题 19
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20
2.1 引言 20
2.2 交换单元及交换网络 21
2.2.1 交换单元及其性能 21
2.2.2 交换单元的分类与几种典型的交换单元 22
2.2.3 交换网络 27
2.3 信号数字化技术 29
2.3.1 模拟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29
2.3.2 图像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30
2.4 信道共享与复用技术 31
2.4.1 空分复用 31
2.4.2 频分多路复用 32
2.4.3 时分多路复用 32
本章小结 33
习题 34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35
3.1 电路交换机的发展过程及分类 35
3.1.1 电话的产生与电路交换机的演变 35
3.1.2 电路交换机的发展过程 36
3.1.3 电路交换机的分类 39
3.2 电路交换原理与特点 40
3.2.1 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 40
3.2.2 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 42
3.2.3 电路交换技术的特点 44
3.3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结构 44
3.3.1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44
3.3.2 程控数字交换机硬件功能结构 45
3.4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55
3.4.1 程控软件的组成和要求 55
3.4.2 呼叫处理程序 58
3.4.3 程序执行管理 65
3.4.4 程序设计语言 68
3.5 程控交换机的指标体系 70
3.5.1 性能指标 70
3.5.2 服务质量指标 72
3.5.3 可靠性指标 73
3.5.4 运行维护指标 73
本章小结 73
习题 74
第4章 信令系统 76
4.1 信令的概念及功能 76
4.1.1 信令的概念 76
4.1.2 信令的功能 77
4.2 信令的分类 77
4.3 信令方式 79
4.4 No.7信令系统 83
4.4.1 中国1号信令 84
4.4.2 No.7信令系统 85
4.5 信令网 89
本章小结 91
习题 92
第5章 通信工程设计与综合布线技术 93
5.1 概述 93
5.1.1 电信大楼设计、施工及安装要求 93
5.1.2 通信电源 94
5.1.3 接地系统 94
5.1.4 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 95
5.1.5 综合布线技术 96
5.2 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 97
5.2.1 设备选型 97
5.2.2 系统设计 98
5.2.3 电信机房设计 103
5.2.4 电源设计 105
5.3 综合布线技术 107
5.3.1 综合布线概述 107
5.3.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与常用设备 109
5.3.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111
5.3.4 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和验收 114
本章小结 117
习题 118
第6章 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技术 119
6.1 概述 119
6.1.1 数据通信的概念 119
6.1.2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120
6.1.3 数据通信网的分类 120
6.1.4 数据通信网的交换方式 121
6.1.5 分组交换网 121
6.1.6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121
6.2 分组交换原理 122
6.2.1 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 122
6.2.2 分组交换方式 123
6.2.3 分组交换方式的主要特征 124
6.3 分组交换技术 125
6.3.1 分组的形成 125
6.3.2 资源分配技术 128
6.3.3 逻辑信道与交换虚电路 130
6.3.4 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 133
6.3.5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136
6.4 X.25协议 138
6.4.1 X.25协议概述 138
6.4.2 X.25协议分层结构 138
6.4.3 HDLC简介 139
6.4.4 LAPB帧结构 140
6.5 分组交换机及其网络 141
6.5.1 分组交换机在分组网中的作用 141
6.5.2 分组交换机的功能结构 141
6.5.3 分组交换机的指标体系 143
6.5.4 分组交换网络 144
6.6 帧中继技术 145
6.6.1 帧中继技术的产生 145
6.6.2 帧中继与X.25的比较 146
6.6.3 帧中继的协议结构与帧格式 147
6.6.4 帧中继的交换原理 149
6.6.5 帧中继的主要特点 151
本章小结 152
习题 153
第7章 ATM交换技术 154
7.1 引言 154
7.11 ATM交换技术的产生 155
7.1.2 ATM与B-ISDN的发展 157
7.1.3 ATM的标准化组织 157
7.1.4 ATM的研究热点 157
7.2 异步转移模式基础 158
7.2.1 异步传送模式 158
7.2.2 ATM信元结构 161
7.3 ATM体系结构 164
7.3.1 ATM参考模型 164
7.3.2 ATM协议的平面功能 166
7.3.3 ATM的分层结构与功能 166
7.4 ATM信元传送处理原则 173
7.5 ATM交换技术 177
7.5.1 ATM交换机的组成 177
7.5.2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178
7.5.3 信元交换机构 179
7.6 ATM网接入方式 179
7.6.1 ATM网络构成 179
7.6.2 ATM网中的用户接入方式 180
本章小结 181
习题 182
第8章 路由器与IP交换技术 183
8.1 TCP/IP原理 183
8.1.1 TCP/IP体系结构 184
8.1.2 IP地址分配 186
8.1.3 地址解析协议 188
8.1.4 IP协议 190
8.1.5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协议 191
8.1.6 TCP协议 191
8.1.7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92
8.1.8 IP的未来(IPv6) 193
8.2 路由器工作原理 194
8.2.1 路由器的硬件结构 194
8.2.2 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协议 196
8.3 IP交换技术 199
8.3.1 IP与ATM的比较及相结合的模型 199
8.3.2 IP交换 202
8.4 三层交换技术 204
本章小结 206
习题 207
第9章 下一代网络体系与软交换 208
9.1 引言 208
9.1.1 下一代网络 208
9.1.2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 209
9.1.3 下一代网络的功能层次 210
9.2 软交换技术 210
9.2.1 什么是软交换 211
9.2.2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11
9.2.3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 213
9.3 软交换的组网技术 215
9.3.1 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 215
9.3.2 组网方案 217
9.3.3 软交换网络的路由 218
9.3.4 软交换网络异地容灾 220
9.3.5 软交换网络的地址 221
9.4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21
9.4.1 软交换技术发展情况 221
9.4.2 软交换业务的发展 222
9.4.3 软交换的应用 222
本章小结 223
习题 223
第10章 光交换技术 224
10.1 概述 224
10.1.1 光纤通信 225
10.1.2 全光通信网 226
10.2 光交换器件 227
10.2.1 光开关 227
10.2.2 光调制器 229
10.2.3 光波长转换器 230
10.2.4 光存储器 231
10.3 光交换网 231
10.3.1 空分光交换网络 231
10.3.2 时分光交换网路 232
10.3.3 波分光交换网路 233
10.4 光交换系统 234
10.4.1 光交换系统的组成 234
10.4.2 光交换技术的分类 234
10.4.3 光分插复用器和光交叉连接 236
10.4.4 光分组交换 237
10.5 光交换的现状和发展 238
本章小结 240
习题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