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 马忠贵,李新宇,王丽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6306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通信交换-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交换技术及通信网概述 1

1.1交换的引入 1

1.2交换技术 5

1.2.1电路交换 6

1.2.2多速率电路交换 9

1.2.3快速电路交换 9

1.2.4报文交换 10

1.2.5分组交换 11

1.2.6帧交换 14

1.2.7帧中继 14

1.2.8 ATM交换 15

1.2.9 IP交换 16

1.2.10光交换 17

1.2.11软交换 18

1.2.12 IP多媒体子系统 18

1.3交换技术的演进 19

1.3.1电路交换技术的演进 19

1.3.2分组交换技术的演进 20

1.3.3宽带交换技术的演进 20

1.3.4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 22

1.4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 23

1.4.1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 23

1.4.2交换系统的关键技术 24

1.5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26

1.5.1通信网的类型 26

1.5.2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27

1.6本章知识点小结 28

1.7习题 29

第2章 电路交换 31

2.1电路交换概述 31

2.1.1电路交换的实现过程 31

2.1.2电路交换技术的特点 32

2.2数字程控交换系统 34

2.2.1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 34

2.2.2交换网络的构成和分类 35

2.2.3交换单元的概念和分类 37

2.2.4多级交换网络 48

2.3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系统结构 63

2.3.1硬件系统结构 63

2.3.2话路子系统 64

2.3.3控制子系统 69

2.4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软件系统 70

2.4.1软件系统结构 70

2.4.2呼叫处理程序 71

2.4.3程控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73

2.5本章知识点小结 75

2.6习题 77

第3章 分组交换 79

3.1分组交换概述 79

3.2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 80

3.2.1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80

3.2.2分组交换方式 83

3.2.3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方式 85

3.2.4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 88

3.3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90

3.3.1分组交换网的结构 90

3.3.2设备组成及功能 91

3.4 X.25协议 92

3.4.1 X.25协议的体系结构 92

3.4.2物理层 93

3.4.3数据链路层 93

3.4.4分组层 101

3.5帧中继 105

3.5.1帧中继概述 105

3.5.2帧中继协议栈结构和帧格式 107

3.5.3帧中继的交换原理 108

3.6本章知识点小结 108

3.7习题 110

第4章 信令系统 111

4.1信令的基本概念 111

4.1.1信令概述 111

4.1.2信令的分类 112

4.1.3信令方式 115

4.2中国No.1信令系统 118

4.2.1线路信令 118

4.2.2记发器信令 121

4.3 No.7信令系统 123

4.3.1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124

4.3.2 No.7信令单元格式 126

4.4 No.7信令网 129

4.4.1 No.7信令网的组成 129

4.4.2 No.7信令网的结构 130

4.4.3信令点的编码 131

4.5电话通信网 132

4.5.1本地电话网 132

4.5.2长途电话网 135

4.6本章知识点小结 137

4.7习题 139

第5章ATM交换 141

5.1 ISDN技术 141

5.1.1 ISDN的基本概念 141

5.1.2 ISDN的研究进展 141

5.1.3 ISDN的基本结构 142

5.1.4 ISDN用户—网络接口参考配置模型 143

5.1.5 ISDN的信道类型及接口标准 145

5.2 B-ISDN的基本概念与协议参考模型 146

5.2.1 ISDN的基本概念 146

5.2.2 B-ISDN的协议参考模型 146

5.3 ATM基本原理 149

5.3.1 ATM定义及特点 149

5.3.2 ATM的信元结构 151

5.3.3 ATM协议参考模型 154

5.3.4 ATM网络 157

5.4 ATM交换 157

5.4.1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157

5.4.2 ATM基本交换模块 161

5.5 ATM网络的应用和发展 164

5.5.1 ATM局域网仿真 164

5.5.2 ATM上的传统式IP 166

5.5.3基于ATM的多协议(MPOA) 166

5.5.4 IP与ATM的集成 167

5.6本章知识点小结 167

5.7习题 168

第6章IP交换与多协议标记交换 169

6.1 IP交换技术概述 169

6.1.1 IP交换技术的产生背景 169

6.1.2 1P与ATM的融合模型 170

6.2标签交换 174

6.2.1标签交换基本概念 175

6.2.2标签交换的工作过程 176

6.2.3标签分配方法 176

6.3 MPLS交换技术 179

6.3.1 MPLS技术的基本概念 179

6.3.2 MPLS网络的协议结构 181

6.3.3 MPLS的基本交换原理 182

6.4本章知识点小结 186

6.5习题 188

第7章 光交换 189

7.1概述 189

7.1.1光交换的必要性 189

7.1.2光交换的定义和优点 189

7.1.3光交换的实现方案 190

7.2光交换的原理和分类 190

7.2.1光交换的原理 190

7.2.2光交换技术的分类 191

7.3光交换的基本器件 193

7.3.1光交叉连接器 193

7.3.2半导体光放大器光开关 195

7.3.3光耦合器 195

7.3.4阵列波导光栅 196

7.3.5波长转换器 196

7.3.6光存储器 197

7.3.7光调制器 198

7.4光交换网络 199

7.4.1空分光交换网络 199

7.4.2时分光交换网络 200

7.4.3波分光交换网络 200

7.4.4混合型光交换网络 201

7.4.5自由空间光交换网络 202

7.5光交换系统 203

7.5.1光分插复用器和光交叉连接器 203

7.5.2光分组交换系统 205

7.5.3光突发交换系统 206

7.6自动交换光网络 207

7.6.1自动交换光网络概述 207

7.6.2自动交换光网络关键技术 208

7.6.3自动交换光网络体系结构 208

7.7本章知识点小结 209

7.8习题 210

第8章 移动交换 211

8.1移动交换技术概述 211

8.1.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11

8.1.2移动通信的特点 212

8.1.3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212

8.2 GSM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和接口 215

8.2.1 GSM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 215

8.2.2 GSM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口 218

8.3移动交换的基本原理 219

8.3.1编号计划 219

8.3.2移动呼叫的一般过程 220

8.3.3越区切换与漫游 225

8.3.4网络安全 228

8.4移动交换接口与信令 230

8.4.1空中接口信令 231

8.4.2基站接入信令 233

8.4.3高层应用协议 234

8.5本章知识点小结 241

8.6习题 241

第9章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 243

9.1软交换概述 243

9.1.1软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 243

9.1.2软交换的基本概念 245

9.2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 248

9.2.1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248

9.2.2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 250

9.2.3下一代网络的特点 254

9.3软交换的主要功能和技术优势 255

9.3.1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255

9.3.2软交换的技术优势 260

9.4支持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261

9.4.1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 262

9.4.2 H…248/MEGACO协议 263

9.4.3会话启动协议(SIP) 265

9.4.4 H…323协议 267

9.4.5 BICC协议 269

9.4.6 SIGTRAN协议 269

9.5基于软交换的开放业务支撑环境 272

9.5.1应用服务器 272

9.5.2业务管理服务器 276

9.5.3业务生成环境 276

9.6软交换组网技术 276

9.6.1下一代网络与PSTN/ISDN的互通 276

9.6.2下一代网络和H.323网络的互通 277

9.6.3下一代网络与SIP网络的互通 277

9.6.4下一代网络与No.7信令网的互通 278

9.6.5下一代网络与GSM/CDMA移动通信网络的互通 279

9.6.6下一代网络的组网路由技术 279

9.7本章知识点小结 281

9.8习题 281

第10章I MS技术 283

10.1 IMS的概念与背景 283

10.1.1 IMS的概念 284

10.1.2 IMS的特点 284

10.1.3 IMS与软交换技术的比较 285

10.1.4 IMS与现有通信系统之间的关系 286

10.2 IMS的标准化进程 286

10.3 IMS的网络架构 295

10.3.1 IMS功能实体分类 295

10.3.2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CSCF) 296

10.3.3 IMS的接口 300

10.3.4 IMS的主要协议 302

10.4 IMS用户编号方案 303

10.4.1用户标识 303

10.4.2公共业务标识 305

10.4.3网络实体标识 305

10.4.4标识符模块 305

10.5 IMS的典型流程 306

10.5.1 P-CSCF发现流程 306

10.5.2 IMS用户注册流程 307

10.5.3 IMS基本会话建立流程 309

10.6本章知识点小结 310

10.7习题 311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312

参考文献 32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