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史
  • 李建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61665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194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准备(1927年以前)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与五四时期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3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冲突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求索 3

第二节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9

一、各种新生社团组织和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 10

二、李大钊第一个系统阐述唯物史观基本理论 13

三、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宣传唯物史观基本理论 16

第三节 在大论争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思想 18

一、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 19

二、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 22

三、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争 24

第四节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道路 27

一、向近代唯物主义的转变 27

二、初步树立唯物史观 28

三、以重视实际为特征的唯物论 30

四、实现世界观转变的主要标志 31

第五节 建党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特征 33

一、侧重于传播唯物史观 33

二、传播过程中论争激烈 34

三、伴随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 3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初步结合 39

第一节 进一步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39

一、李大钊著《史学要论》继续宣传唯物史观 40

二、陈独秀以唯物史观分析中国革命 43

三、瞿秋白著《社会哲学概论》和《现代社会学》宣传辩证法 46

四、李达著《现代社会学》宣传唯物史观 48

第二节 在批判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中扩大阵地 51

一、在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中宣传唯物史观 52

二、在批判国家主义派中宣传唯物史观 55

三、在批判戴季陶主义中宣传唯物史观 58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 60

一、从中国国情的最初分析中制订出民主革命纲领 61

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民主革命的基本思想 62

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67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早期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7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早期探索的成功经验 7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早期探索中的错误及原因 73

第二篇 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发展(1927— 1949

第三章 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81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研究和应用 8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翻译出版和全面介绍 8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运动 84

三、三十年代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哲学斗争 92

第二节 中国革命道路的提出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97

一、中国革命特殊道路的提出与初步论证 98

二、《反对本本主义》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101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 104

一、《实践论》、《矛盾论》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 104

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哲学意义 11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与发展 1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明确提出 12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背景 12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刻内涵 124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抗日战争中日臻成熟与完善 129

一、军事辩证法思想的深入发展 130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136

三、升华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的认识 143

四、提倡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149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解放战争中的应用和发展 154

一、科学分析中国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发展总趋势 155

二、三大战役决战对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发展 160

三、加强党委领导、讲究领导艺术 166

四、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 170

第三篇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曲折发展(1949- 1976

第五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79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条件 17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转变 179

二、重视不同哲学倾向的斗争,用哲学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 181

第二节 在批判唯心主义和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中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84

一、要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反对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 184

二、尊重群众,尊重实践,揭示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 187

三、揭示真理发展的规律,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88

第三节 反对否认矛盾的错误观点,进一步阐明对立统一学说 191

一、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批判各种否认矛盾的错误观点 191

二、反对一点论,坚持两点论,提倡按辩证法办事 195

三、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阐明事物发展的波浪式前进运动 197

四、总结革命和建设经验,丰富唯物辩证法范畴理论 200

第四节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205

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205

二、考察社会主义的阶级关系和政治状态,创立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 209

三、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215

四、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反对个人崇拜 21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历程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曲折发展 224

第一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失误 224

一、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与反右扩大化 225

二、社会主义建设中主观主义的泛滥与“大跃进”运动 228

三、脱离实际的中国社会主义模式构想与人民公社化 232

第二节 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回归与反复 235

一、纠“左”的艰难努力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36

二、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 239

三、关于哲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争论 244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哲学思想 250

一、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250

二、林彪集团的唯意志论哲学 253

三、“四人帮”集团的斗争哲学 256

第四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开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发展(1976- 199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与发展 261

第一节 恢复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62

一、“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两个凡是”两种认识论的对立 262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新确立 267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 271

第二节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初步形成 277

一、在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中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277

二、在具体地研究中国的国情中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81

三、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7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初步形成 291

一、科学分析和正确总结建国以来党的历史 292

二、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93

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步结合的理论成果 296

第八章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哲学基础 299

第一节 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299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形成 300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形成和哲学意义 302

三、生产力标准的提出及其哲学意义 304

第二节 改革开放理论在实践中的深入发展 307

一、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307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10

三、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314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系统化 316

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的形成 317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思想的形成与哲学意义 32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哲学内涵 327

第四节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31

一、两个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31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334

三、新时期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哲学意义 337

第五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992- 2007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哲学基础 343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 34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4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46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47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党80多年奋斗史的哲学反思 349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 350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不断推进先进文化的历史 352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 354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356

一、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356

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 360

三、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 366

四、丰富和发展了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 372

第十章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世纪新阶段和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378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378

一、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对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 379

二、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成功经验的继承 382

三、正确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与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 384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87

一、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388

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发展的中心是什么” 389

三、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发展” 393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94

一、发展要以人为本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 394

二、发展要以人为本回答了发展要依靠谁的问题 396

三、发展要以人为本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发展 398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对唯物辩证法全面协调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01

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要求 401

二、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要求 404

三、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406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相协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08

第六节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1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