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教逻辑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佛教逻辑
  • (俄)舍尔巴茨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763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1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40页
  • 主题词:因明(印度逻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佛教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书名缩写 1

前言 1

绪论 1

1.何谓佛教逻辑 1

2.逻辑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3

3.佛教哲学的第一阶段 4

4.佛教哲学的第二阶段 7

5.佛教哲学的第三阶段 11

6.佛教逻辑在印度哲学中的地位 14

1)唯物主义者 27

2)耆那教 27

3)数论 27

4)瑜伽派 27

5)吠檀多派 27

6)弥曼差派 27

7)正理—胜论派 27

7.陈那之前的佛教逻辑 27

8.陈那的生平 32

9.法称的生平 34

10.法称的著作 37

11.《量评释论》各品的顺序 38

12.释文派的诸注家 40

13.迦湿弥罗派或阐义派 40

14.第三派或明教派的注家 43

15.后佛教逻辑和印度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 47

16.中国和日本的佛教逻辑 53

17.西藏和蒙古的佛教逻辑 55

第一部分 实在与知识1.佛教逻辑的范围和目的 59

2.何谓知识来源 62

3.认识和识别 64

4.真理的检验 66

5.实在论与佛教的经验观 68

6.两种真实 69

7.知识来源的两重性 72

8.认识活动的界限——教条主义和批判主义 76

第二部分 可感知的世界第一章 刹那存在论(K?a?ika-vāda) 81

1.问题的提出 81

2.实在是能动的 83

3.从时空同一性而来的论证 86

4.持续性与广延性是非实在的 89

5.直接感知(现量)的论证 90

6.识别并不能证明持续性 91

7.从分析存在概念而来的论证 92

8.从分析非存在概念而来的论证 95

9.寂护的公式 99

10.变化与消灭 100

11.运动是非连续的 102

12.消灭是先天规定的 106

13.从矛盾律演绎出来的刹那性 108

14.点刹那是一种实在吗——微分法 111

15.瞬时性理论的历史 113

16.欧洲的类似理论 120

第二章 因果关系 125

1.功能相依的因果关系 125

2.因果律的公式 127

3.因果性与实在性是同一的 130

4.两种因果性 131

5.因之多重性 134

6.因的无穷性 136

7.因果性和自由意志 139

8.缘起的四种意义 142

9.欧洲的类似理论 149

第三章 感觉认识(现量) 153

1.现量(pratyak?am)的定义 153

2.法称的实验 157

3.现量与虚妄(错乱) 161

4.现量(直觉)的种类 169

a)意现量 178

b)瑜伽现量 178

c)自证现量 178

5.印度哲学中现量观的历史 178

6.欧洲的类似理论 184

第四章 终极实在(Pararnārtha-sat) 191

1.何谓终极实在? 191

2.个别者是终极的实在 193

3.实在不可言说 195

4.实在产生生动的表象 196

5.终极实在是能动的 199

6.单子与原子 201

7.实在即肯定 203

8.反对的意见 204

9.实在观的演化 206

10.欧洲的类似理论 209

第三部分 构造的世界第一章 判断 216

1.纯感知向概念活动的过渡 216

2.知性的第一步 221

3.何谓判断 223

4.判断与概念的综合 225

5.判断及命名 226

6.范畴 228

7.被视为分析的判断 231

8.在客观上有效的判断 233

9.判断论的历史 236

10.欧洲的类似理论 239

第二章 比量 244

1.判断与推理 244

2.三项 246

3.关于比量的种种定义 249

4.比量与比量果(推理与结果) 251

5.比量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的知识 253

6.理由的三个方面(因三相) 256

7.法称论关系 260

8.两种依赖关系 263

9.分析的与综合的判断 265

10.最终的范畴表 267

11.范畴表中的各项是互相排斥的吗 269

12.佛教的关系表是穷尽的吗 271

13.共相一般与必然性判断 275

14.纯知性的使用界限 278

15.比量观的历史轮廓 280

16.欧洲的类似理论 284

第三章 为他比量(三段论式)(Parārthānumānam) 291

1.定义 291

2.为他比量的各支 295

3.比量形式与归纳 298

4.三支比量式的格 300

5.三支比量式的价值 304

6.对被视为为他比量的三支论式的历史简述 308

7.欧洲的与佛教的推论式 314

a)亚里士多德与佛教各自的定义b)亚里士多德的源于例证的三段论c)推论(比量)与归纳d)佛教的三支比量式包含两命题e)逆否命题形式f)格g)因果的与假言的三支比量式h)总结第四章 逻辑谬误 341

1.分类 341

2.与实在性相违的谬误(不成因过) 349

3.矛盾理由的谬误(相违因过) 353

4.不确定理由的谬误(不定因过) 355

5.二律背反的谬误(相违决定因过) 359

6.法称的补充 361

7.历史 363

a)有关论议的教本 378

b)中观派破斥性的比量式c)受佛教影响的胜论体系d)受陈那影响的正理派体系8.欧洲逻辑中的类似理论 378

第四部分 否定 389

第一章 否定性的判断 389

1.否定的本质 389

2.否定是一种比量 393

3.否定性三支论式的格和简单否定格 397

4.其他的十种格式 403

5.否定的意义 411

6.仅存于经验范围中的矛盾性与因果性 413

7.关于超感觉对象的否定 414

8.这种理论在印度的发展 417

9.欧洲的类似理论 421

a)施瓦特的理论 432

b)否定系词与否定性谓词c)判断与再判断第二章 矛盾律 432

1.矛盾的起源 432

2.逻辑矛盾 434

3.能动的对立 436

4.别性律(Law of Otherness) 441

5.对矛盾律和别性律的不同表述 443

6.印度其他派别的矛盾观 446

7.欧洲的类似理论 448

a)排中律 479

b)双重否定律 479

c)同一律 479

d)两种欧洲逻辑 479

e)赫拉克利特 479

f)赫拉克利特残篇中的因果关系与同一关系g)爱尼亚学派的矛盾律h)柏拉图i)康德与施瓦特j)亚氏的矛盾陈述式及法称的关系论第三章 共相(一般universals) 479

1.事物的静止的一般性被行动的相似性所代替 479

2.关于共相问题的历史 484

3.欧洲的类似理论 487

第四章 辩证法 494

1.陈那的名言论(theory of names) 494

2.胜主慧论名言的否定意义 499

a)一切名言皆是否定 510

b)共相的起源 510

c)同实在论者的争论 510

d)个别者的经验成为人类心智的一致的经验e)结论3.寂护和莲花戒论语词的否定意义 510

4.佛教辩证法发展的历史简述 516

5.欧洲的类似理论 522

a)康德与黑格尔 549

b)J.S.穆勒和A.培恩c)施瓦特d)何谓肯定e)乌尔里奇和洛采第五部分 外部世界的真实性1.何谓真实 549

2.何谓外在 552

3.三个世界 553

4.批判的实在论 553

5.终极的一元论 556

6.观念论 557

7.陈那论外部世界的非真实性 563

8.法称破斥唯我论的短论 567

9.外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的历史 570

10.欧洲的类似理论 576

11.印度—欧洲关于外部世界实在性的讨论会 584

a)对话一 题目:一元论b)对话二 题目:二元论与多元论c)对话三 题目:朴素实在论的逻辑与批判的逻辑d)对话四 题目:物自体e)对话五 题目:辩证论结论 595

专用名索引 597

逻辑主题索引 606

附录 61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