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质学基础 中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地质学基础  中
  • 成都地质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地质学院
  • ISBN: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174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1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质学基础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篇 岩石 2

第九章 岩石的特征 2

第一节 岩石的基本概念 2

一、岩石的化学成分 2

二、岩石的矿物成分 2

三、岩石的结构 3

四、岩石的构造 4

五、岩石的产状 4

第二节 岩石的其它特征 5

一、岩石的物理性质 5

二、岩石的工艺性质 6

三、岩石的含矿性 6

第三节 岩石的成因及基本岩石类型 6

第十章 岩浆岩 7

第一节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7

一、化学成分 7

二、矿物成分 8

三、结构 10

四、构造 11

第二节 岩浆岩的产状 14

一、喷出岩(火山岩)的产状 14

二、侵入岩的产状 14

三、侵入岩同围岩的接触关系 14

第三节 岩浆岩的分类 16

一、综合分类法 16

二、定量矿物分类法 16

三、成因分类法 16

第四节 橄榄岩—苦橄岩类(超基性岩类) 16

一、深成侵入岩—橄榄岩类 17

二、浅成岩和喷出岩 17

第五节 辉长岩—玄武岩类(基性岩类) 17

一、深成侵入岩—辉长岩类 18

二、浅成侵入岩—辉绿岩类 18

三、喷出岩—玄武岩类 18

四、超基性—基性岩过渡关系 19

第六节 闪长岩—安山岩类(中性岩类) 20

一、深成侵入岩—闪长岩类 20

二、浅成侵入岩— 20

三、喷出岩—安山岩类 20

第七节 花岗岩—流纹岩类(酸性岩类) 21

一、深成侵入岩—花 岗 岩类 21

二、浅成侵入岩 21

三、喷出岩—流纹岩类 21

第八节 其它岩浆岩类 22

一、正长岩—粗面岩类(中性岩类) 22

(一)深成侵入岩—正长岩类 22

(二)浅成岩 22

(三)喷出岩—粗面岩类 22

二、中性—酸性岩的过渡类型 22

三、碱性岩类 23

(一)霞石正长—响岩类 24

(二)碱性辉长岩—玄武岩类 24

(三)霓霞石—霞石岩类 24

(四)碱性花岗岩—流纹岩类 24

(五)碱性正长岩—粗而岩类 24

(六)碳酸盐类 24

四、脉岩—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类 24

(—)伟晶岩类 25

(二)细晶岩类 25

(三)煌斑岩类 25

第九节 岩浆岩的成因 25

一、原始岩浆 25

(一)玄武岩浆 25

(二)花岗岩浆 26

(三)橄榄岩浆 26

(四)安山岩浆 26

二、岩浆的来源 26

三、岩浆的演化 26

(一)分异作用 26

(二)同化作用 28

(三)复合作用 28

四、主要岩浆岩类的成因 29

(一)超基性岩类的成因 29

(二)玄武岩类的成因 29

(三)安山岩类的成因 29

(四)花岗岩类的成因 30

第十一章 沉积岩 31

第一节 成岩—后生作用 32

一、主要的成岩—后生作用 32

(一)压固作用 32

(二)水化—脱水作用 32

(三)胶体的陈化及重结晶作用 33

(四)形成结核 33

(五)胶结作用 33

二、研究成岩后生作用的意义 33

第二节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34

一、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34

二、结构 35

(一)碎屑结构 35

(二)泥质结构 35

(三)结晶粒状结构和胶状结构 35

(四)缅状结构 35

(五)生物结构 35

三、构造 35

(一)层理构造 35

(二)层面构造 37

四、颜色 38

五、分布和矿产 38

六、沉积岩的分类 38

第三节 火山碎屑岩 39

一、火山物质及火山岩的分类 39

(一)火山物质 39

(二)分类 40

二、火山碎屑岩的岩石类型 40

(一)火山碎屑熔岩 40

(二)火山碎屑岩 40

(三)沉积一火山碎屑岩类 41

三、与火山碎屑岩有关的矿产 42

第四节 正常沉积碎屑岩(砾岩、砂岩和粉砂) 42

一、砾岩和角砾岩 42

二、砂岩和粉砂岩 42

第五节 粘土岩 43

一、物质成分 43

二、结构、构造 43

三、主要物理性质 44

四、常见的粘土岩 44

第六节 碳酸盐岩和硅质岩 45

一、碳酸盐岩 45

(一)岩石的基本特征 45

(二)主要岩石类型 46

二、硅质岩 46

第十二章 变质岩 47

第一节 变质作用因素、方式及变质岩分类 48

一、变质作用因素 48

(一)热能 48

(二)压力 49

(三)化学活动性流体 50

二、变质作用方式 50

(一)重结晶 50

(二)重组合作用 50

(三)交代作用 50

(四)碎裂作用 51

三、变质作用类型及变质岩的分类 51

第二节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51

一、变质岩的物质成分 51

(一)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51

(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51

二、变质岩的结构 53

三、变质岩的构造 53

(一)变余构造 53

(二)变成构造(变质构造) 53

第三节 动力变质岩 56

一、破碎角砾岩 57

二、压碎岩(碎裂岩) 57

三、糜梭岩 57

四、千枚糜梭岩 57

五、糜梭片岩 57

六、冲击岩类 57

第四节 热接触变质岩 58

一、斑点板岩 58

二、角岩 58

三、大理岩 58

第五节 气化—热液交代变质岩 59

一、蛇纹岩 59

二、云英岩 59

三、青盘岩 59

四、次生石英岩 59

五、矽卡岩 59

第六节 区域变质岩及变质带(级) 59

一、板岩 59

二、千枚岩 59

三、片岩 60

四、片麻岩 60

五、麻粒岩 60

六、角闪岩 60

七、榴辉岩 60

八、石英岩 60

九、大理岩 60

第七节 混合岩及三大岩类之间的转化关系(岩石循环) 61

一、混合岩 61

二、三大岩类之间的转化关系(岩石循环) 62

第四篇 构造地质 64

第十三章 岩层产状及其接触关系 64

第一节 岩层的层理 64

一、岩层的概念 64

二、层理 65

第二节 岩层的产状 65

一、水平岩层 66

二、倾斜岩层 67

(一)岩层的产状及其测定 67

(二)岩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 69

(三)岩层的露头形态和露头宽度 71

第三节 岩层的接触关系 73

一、整合和不整合 74

二、不整合的类型 74

(一)不行不整合 74

(二)角度不融合 74

三、不整合的观察和分析 75

(一)确定不整合 76

(二)观察不整合面附近的特征 77

(三)分析不整合的空间分布及类型变化 77

第十四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78

第一节 力的概念 78

一、力与应力 78

二、均匀变形中的应力状态 80

第二节 变形的概念 84

一、变形的形式和类型 84

二、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 85

第三节 岩石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87

第四节 岩石变形与应力的关系 88

一、应变椭球体的概念 88

二、应变椭球体在分析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90

第十五章 褶皱构造 91

第一节 褶皱要素 92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分类及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93

一、褶皱的形态分类 93

二、褶皱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96

第三节 褶皱的组合类型 98

一、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 98

二、褶皱在横剖面上的组合类型 100

第四节 褶皱成因的基本概念 102

一、形成褶皱的基本因素 102

二、形成褶皱的力学方式 103

第五节 褶皱构造的研究 104

一、褶皱构造的研究意义 104

二、褶皱形态特征的研究 105

三、褶皱形成时代的研究 107

第十六章 断裂的构造 109

第一节 节理 109

一、节理的概念 109

二、节理的分类 109

三、节理与褶皱的关系 112

第二节 劈理 113

一、劈理的概念 113

第三节 断层 114

一、断层要素和断距 114

二、断层的形态分类及组合类型 116

三、断层的力学成因及与褶皱、节理的关系 120

四、断层的野外观测 124

第十七章 大地构造基本概念 130

第一节 地槽、地台和深断裂 130

一、地槽 130

二、地台 133

三、深断裂 134

四、中国槽、台分布概况 135

第二节 地质力学 137

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 137

二、构造体系的类型 137

三、中国构造体系概貌 142

第三节 板块构造 142

一、板块构造的由来 142

二、板块的划分和边界类型 146

三、板块运动 147

四、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148

五、古板块构造研究及我国板块构造轮廓 14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