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洋行政执法理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惠荣,刘卫,张颖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8696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海洋法-行政执法-中国-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海洋行政执法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法学基础理论 3
1 法的概念 3
1.1 法的定义 3
1.1.1 词源意义上的法与法律 3
1.1.2 现代语境中的法与法律 4
1.1.3 法的定义 4
1.2 法的基本特征与法的思维方式 5
1.2.1 法的基本特征 5
1.2.2 法律思维方式 6
1.3 法的本质 7
1.3.1 法的国家意志性 7
1.3.2 法的阶级意志性 8
1.3.3 法的物质制约性 9
1.4 法的分类 10
1.4.1 法的一般分类 10
1.4.2 法的特殊分类 12
1.4.3 法律分类对执法和司法的意义 14
2 法的渊源与效力 16
2.1 法的渊源 16
2.1.1 法的渊源概述 16
2.1.2 法的渊源的分类 16
2.1.3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18
2.2 法的效力与实效 22
2.2.1 法的效力 22
2.2.2 法律实效 27
3 法的要素 30
3.1 法的要素的含义 30
3.1.1 法的要素的概念 30
3.1.2 法的要素的特征 30
3.1.3 法的要素的内容 31
3.2 法律规则 33
3.2.1 法律规则的含义 33
3.2.2 法律规则的属性 34
3.2.3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34
3.2.4 法律规则适用之逻辑 35
3.2.5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36
3.2.6 法律规则的分类 37
3.3 法律原则 38
3.3.1 法律原则的含义和特征 38
3.3.2 法律原则的功能 39
3.3.3 法律原则的适用 40
3.3.4 法律原则的分类 41
3.4 法律概念 42
3.4.1 法律概念释义 42
3.4.2 法律概念种类 42
4 法律体系 43
4.1 法律体系的定义与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与原则 43
4.1.1 基本概念 43
4.1.2 部门法的划分标准与原则 45
4.2 我国法律的部门划分 47
4.2.1 传统理论上的法的部门划分 47
4.2.2 我国现行部门法的划分 48
5 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 51
5.1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51
5.1.1 法律关系的概念 51
5.1.2 法律关系的种类 53
5.2 法律关系的要素 56
5.2.1 法律关系的主体 56
5.2.2 法律关系的客体 58
5.2.3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59
5.3 法律事实 62
5.3.1 法律事实的概念 63
5.3.2 法律事实的分类 63
5.3.3 认定法律事实的基础 64
5.3.4 法律事实的认定与解释 64
6 法律责任 66
6.1 法律责任的概念 66
6.1.1 责任及法律责任的含义 66
6.1.2 法律责任的目的和功能 67
6.2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68
6.2.1 责任主体 68
6.2.2 违法行为或者违约行为 68
6.2.3 主观过错 69
6.2.4 损害事实 69
6.2.5 因果关系 70
6.3 法律责任的配置原则 70
6.3.1 法律责任的合法性原则 70
6.3.2 法律责任的合理性原则 70
6.3.3 法律责任的节制性原则 71
6.3.4 法律责任的协调性原则 71
6.4 法律责任的分类 72
6.4.1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宪法责任、国家赔偿责任 72
6.4.2 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 73
6.4.3 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73
6.4.4 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 73
6.5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 74
7 法的作用 76
7.1 法的规范作用 77
7.1.1 法的指引作用 77
7.1.2 法的评价作用 78
7.1.3 法的预测作用 78
7.1.4 法的教育作用 79
7.1.5 法的强制作用 79
7.2 法的社会作用 80
7.2.1 阶级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 80
7.2.2 当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 81
7.3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81
7.3.1 法律的主观性 82
7.3.2 法律的滞后性 82
7.3.3 法律的僵化性 82
7.3.4 法律的压制性 83
8 立法 84
8.1 立法的概念与立法体制 84
8.1.1 立法的概念 84
8.1.2 立法体制 85
8.2 立法的原则 87
8.2.1 理想和现实兼顾原则 88
8.2.2 原则与具体兼顾原则 89
8.2.3 普适性与地方性兼顾原则 89
8.2.4 稳定性与变动性兼顾的原则 89
8.2.5 法治原则 90
8.3 立法的程序 90
8.3.1 立法的准备程序 91
8.3.2 正式立法程序 91
8.4 法律解释 93
8.4.1 法律解释的含义 93
8.4.2 法律解释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94
9 法治与法治国家 97
9.1 法治与法治国家释义 97
9.1.1 法治的概念 97
9.1.2 法治国家的含义 100
9.2 法治的原则和基础 103
9.2.1 法治的原则 103
9.2.2 法治的基础 104
9.3 法治的要件 106
9.3.1 法治的实体要件 106
9.3.2 法治的形式要件 107
第2篇海洋行政法理论 113
10 行政法概述 113
10.1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 113
10.1.1 行政法的起源、含义及基础理论 113
10.1.2 行政法的特点 115
10.2 行政法的渊源 116
10.2.1 行政法的成文法渊源 116
10.2.2 行政法的其他渊源 118
10.3 行政法律关系 120
10.3.1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120
10.3.2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21
10.4 海洋行政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122
10.4.1 海洋行政法的内涵 122
10.4.2 海洋行政法的特征 123
1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25
11.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125
11.1.1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125
11.1.2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 126
11.1.3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缘起 127
11.2 行政合法性原则 129
11.2.1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 129
11.2.2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适用 130
11.3 行政合理性原则 131
11.3.1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含义与具体要求 131
11.3.2 行政合理性原则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关系 132
11.4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133
11.4.1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含义 133
11.4.2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要件 135
11.5 比例原则 135
11.5.1 比例原则的含义 135
11.5.2 比例原则的内容 136
12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138
12.1 行政主体 138
12.1.1 行政主体的概念、特征 138
12.1.2 行政主体的范围 140
12.1.3 行政主体的种类与资格认定 141
12.2 行政相对人 143
12.2.1 行政相对人的含义 143
12.2.2 行政相对人的确认和范围 144
12.2.3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义务 146
12.2.4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 148
13 行政行为 149
13.1 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149
13.1.1 行政行为的概念 149
13.1.2 行政行为的特征 150
13.2 行政行为的分类 151
13.3 行政行为的类型 153
13.3.1 行政行为类型的含义 153
13.3.2 主要的行政行为类型 154
13.4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157
13.4.1 行政行为的成立 157
13.4.2 行政行为的生效与合法要件 158
13.4.3 行政行为生效的情形 158
13.4.4 行政行为失效的情形 159
13.5 行政行为的效力 160
13.5.1 公定力 160
13.5.2 确定力 161
13.5.3 拘束力 161
13.5.4 执行力 161
14 行政程序 162
14.1 行政程序的概念、类型 162
14.1.1 行政程序的概念 162
14.1.2 行政程序的类型 162
14.1.3 行政程序的意义 163
14.2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164
14.2.1 正当程序原则 165
14.2.2 公平、公正原则 165
14.2.3 公开原则 165
14.2.4 效率原则 166
14.2.5 参与原则 166
14.3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166
14.3.1 听证制度 166
14.3.2 告知与说明理由制度 168
14.3.3 表明身份制度 169
14.3.4 回避制度 169
14.3.5 信息公开制度 170
14.3.6 职能分离制度 171
14.3.7 时效制度 171
14.3.8 权利救济制度 172
15 行政许可 174
15.1 行政许可概述 174
15.1.1 行政许可的概念 174
15.1.2 行政许可的性质 174
15.1.3 行政许可的作用 175
15.1.4 行政许可的类型 175
15.1.5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177
15.2 行政许可的设定 178
15.2.1 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 178
15.2.2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 179
15.2.3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 180
15.3 行政许可的实施 181
15.3.1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181
15.3.2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182
15.4 行政许可的撤销、注销与中止 187
15.4.1 行政许可的撤销 187
15.4.2 行政许可的注销 188
15.4.3 行政许可的中止 188
15.5 行政许可中的法律责任 188
15.5.1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189
15.5.2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 190
16 行政检查 192
16.1 行政检查概述 192
16.1.1 行政检查的概念和特征 192
16.1.2 行政检查的目的和作用 193
16.1.3 行政检查应遵循的程序和原则 193
16.1.4 行政检查的对象与内容 194
16.1.5 行政检查的分类与方式 195
16.2 海洋行政检查 197
16.2.1 海域使用行政检查 197
16.2.2 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检查 199
16.2.3 涉外海洋科研行政检查 202
16.2.4 海底电缆管道铺设和保护行政检查 202
16.2.5 海岛保护行政检查 203
17 海洋行政处罚 206
17.1 行政处罚与海洋行政处罚概述 206
17.1.1 海洋行政处罚的概念 206
17.1.2 海洋行政处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208
17.1.3 海洋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210
17.2 行政处罚的种类 213
17.2.1 学理上对行政处罚的分类 213
17.2.2 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分类 214
17.2.3 海洋行政处罚的分类 217
17.3 行政处罚与海洋行政处罚的设定 218
17.3.1 法律的设定权 218
17.3.2 行政法规的设定权 219
17.3.3 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 219
17.3.4 行政规章的设定权 219
17.4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管辖与适用 220
17.4.1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220
17.4.2 行政处罚与海洋行政处罚的管辖 223
17.4.3 海洋行政处罚的适用 226
17.5 海洋行政处罚程序 229
17.5.1 海洋行政处罚程序概述 229
17.5.2 简易程序 230
17.5.3 一般程序 232
17.6 立案 233
17.6.1 立案的概念与特点 234
17.6.2 立案的任务与意义 234
17.6.3 案件的来源 235
17.6.4 立案的条件 235
17.6.5 立案的程序 236
17.7 调查取证 238
17.7.1 调查的概念 238
17.7.2 调查的任务 239
17.7.3 调查的基本程序 240
17.7.4 调查取证的方法 242
17.7.5 调查的保障程序 250
17.8 海洋行政违法案件的处罚决定 254
17.8.1 制作《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255
17.8.2 重大案件会审 255
17.8.3 告知当事人 256
17.8.4 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257
17.8.5 听证程序 257
17.8.6 作出处罚决定 262
17.8.7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制定 264
17.8.8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 264
17.9 海洋行政处罚的执行 266
17.9.1 各类行政处罚的执行方式 267
17.9.2 海上当场执行 268
17.9.3 罚缴与收支分离制度 269
17.9.4 海洋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 271
17.10 结案 271
17.10.1 结案的概念 271
17.10.2 结案的分类 271
17.10.3 结案的工作程序 273
18 证据与证明 274
18.1 概述 274
18.1.1 证据的概念 274
18.1.2 证据的性质 274
18.1.3 证据的作用 275
18.2 学理上对证据的分类 276
18.2.1 人证与物证 276
18.2.2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277
18.2.3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278
18.2.4 本证与反证 279
18.3 法律上对证据的分类 279
18.3.1 书证 280
18.3.2 物证 280
18.3.3 视听资料 281
18.3.4 证人证言 282
18.3.5 当事人陈述 284
18.3.6 鉴定结论 285
18.3.7 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286
18.4 证明的对象 287
18.4.1 概念 287
18.4.2 实体法事实 288
18.4.3 程序法事实 289
18.4.4 免证事实 289
18.5 证明的程度 289
18.6 证据的审核认定 290
18.6.1 证据审核认定的概念 290
18.6.2 证据审核认定的基本规则 291
18.6.3 各类证据的逐一审核认定 292
18.6.4 全案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 296
19 行政强制 299
19.1 行政强制的概念和特征 299
19.1.1 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征 299
19.1.2 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和特征 300
19.1.3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 301
19.2 行政强制的种类和方式 301
19.2.1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301
19.2.2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302
19.3 行政强制的程序要求 303
19.3.1 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要求 303
19.3.2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程序要求 307
19.3.3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 311
20 行政救济 313
20.1 行政复议 313
20.1.1 行政复议的概念 313
20.1.2 行政复议的范围 314
20.1.3 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及其主体 315
20.1.4 行政复议的受理程序 318
20.1.5 行政复议的处理和决定程序 319
20.1.6 行政复议的执行程序 322
20.2 行政诉讼 322
20.2.1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322
20.2.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324
20.2.3 管辖问题 324
20.2.4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325
20.2.5 证据规则 326
20.2.6 起诉和受理 327
20.2.7 审理和判决 327
20.3 行政执法问责制 330
20.3.1 行政执法问责制的概念和特点 330
20.3.2 应予追究责任的不当执法行为 331
20.3.3 行政执法问责的责任形式 332
20.3.4 海洋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执法问责制的规定 333
第3篇我国的海洋法律制度 337
21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概述 337
21.1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概念 337
21.1.1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定义 337
21.1.2 我国海洋法律的分类 338
21.1.3 我国海洋立法的效力层级 338
21.2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 341
21.2.1 古代的海洋管理制度 341
21.2.2 近现代海洋法律制度的萌芽 343
21.2.3 当代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 344
21.3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346
21.3.1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346
21.3.2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特点 350
21.4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 351
21.4.1 推动“海洋基本法”出台 352
21.4.2 加强配套程序立法 352
21.4.3 近期需要完善的海洋法律制度 353
22 基本海洋法律制度 354
22.1 内水、领海法律制度 354
22.1.1 内水、领海的定义及其界限 354
22.1.2 我国的领海基线 354
22.1.3 领海的主要制度 355
22.2 毗连区法律制度 356
22.2.1 毗连区的定义及法律地位 356
22.2.2 紧追权的行使 357
22.3 专属经济区法律制度 357
22.3.1 专属经济区的定义及界限 357
22.3.2 专属经济区的基本法律制度 358
22.4 大陆架法律制度 360
22.4.1 大陆架的定义及界限 360
22.4.2 大陆架法律制度 361
22.4.3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 362
23 海域使用管理法律制度 363
23.1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364
23.2 海域使用权制度 365
23.2.1 海域使用权的取得 365
23.2.2 海域使用权的期限 367
23.2.3 海域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 368
23.2.4 海域使用权的终止 368
23.2.5 海域使用权登记 369
23.3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371
23.3.1 海域使用金的缴纳 371
23.3.2 海域使用金的减免 371
24 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373
24.1 海洋环境保护法概述 373
24.2 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374
24.2.1 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374
24.2.2 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监管制度 375
24.3 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 376
24.3.1 海洋保护区的种类 377
24.3.2 海洋保护区的建立 377
24.3.3 海洋保护区的管理 378
24.4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制度 379
24.5 防治海岸工程项目污染海洋制度 380
24.5.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80
24.5.2 “三同时”制度 381
24.5.3 污染防治措施 382
24.6 防治海洋工程项目污染海洋制度 382
24.6.1 污染防治措施 383
24.6.2 污染物排放管理 384
24.6.3 污染事故处理 384
24.6.4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制度 385
24.7 防治倾倒废弃物污染海洋制度 387
24.7.1 倾倒的定义 387
24.7.2 废弃物分类管理制度 387
24.7.3 倾废许可证制度 388
24.7.4 海洋倾废区选划制度 389
24.7.5 海洋倾废监测制度 389
25 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制度 391
25.1 适用的范围与对象 392
25.2 涉外海洋科研审批制度 392
25.2.1 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的方式 392
25.2.2 涉外海洋科研计划的审批 393
25.2.3 涉外海洋科研计划的变更 393
25.3 其他涉外海洋科研管理规则 394
25.3.1 外方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履行的其他义务 394
25.3.2 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的责任制度 395
26 海岛保护管理制度 396
26.1 海岛保护概述 396
26.2 海岛保护规划制度 397
26.2.1 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398
26.2.2 海岛统计调查制度 399
26.3 海岛保护管理制度 399
26.3.1 一般规定 399
26.3.2 有居民海岛生态系统保护 399
26.3.3 无居民海岛保护制度 400
26.3.4 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制度 401
27 海底电缆管道管理和保护制度 402
27.1 适用的范围与对象 402
27.2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制度 403
27.2.1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的审批 403
27.2.2 路由调查、勘测活动的管理 404
27.2.3 为海洋开发所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的特殊要求 404
27.3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制度 405
28 我国缔结和参加的涉海国际条约 407
28.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内容 407
28.1.1 领海 408
28.1.2 毗连区 409
28.1.3 专属经济区 410
28.1.4 大陆架 412
28.1.5 公海 413
28.1.6 国际海底区域 415
28.1.7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417
28.1.8 群岛国 418
28.1.9 《公约》确立的其他制度 419
28.2 我国加入的其他多边涉海国际条约 422
28.2.1 海事安全有关条约 422
28.2.2 防治海洋污染有关条约 424
28.2.3 《联合国鱼类种群协定》 426
28.2.4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427
28.3 我国与周边国家签订的双边涉海条约 429
28.3.1 中韩渔业协定 429
28.3.2 中日渔业协定 430
28.3.3 中越划界协定和渔业协定 430
附录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