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年学术丛书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史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青年学术丛书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史论
  • 张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12346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49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年学术丛书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1

一、为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 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研究综述 5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 12

第一章 新哲学大众化概念界定 16

第一节 新哲学 16

一、作为专有名词的新哲学 16

二、新哲学之风行 17

三、新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9

四、新哲学一词的时代性 22

五、使用新哲学一词的标志性事件 23

六、国内外学界对新哲学一词的使用 25

七、新哲学之新 26

八、余论 27

第二节 大众 27

一、“大众”的多质性在语境中消解 27

二、“大众”的最初使用 28

三、“大众”的阶级性 32

四、“大众”的渊源 34

五、新哲学大众化运动中的“大众” 35

六、“新哲学”和“大众”的关系 36

第三节 大众化 38

一、对“大众化”的误解和误用 38

二、“大众化”最初使用 40

三、“大众化”和“学术化” 42

四、新哲学的“大众化” 43

五、“大众化”和“通俗化” 45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形态 46

第四节 大众化运动 47

一、运动 47

二、大众化运动 49

第五节 新哲学大众化运动 50

一、对现有术语的分析 5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这一术语的优点 5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背景 56

第一节 国民党党治文化的哲学思想 56

一、党治文化的推行 56

二、民生哲学 58

三、唯生论 60

四、力行哲学 62

第二节 国民党唯心哲学的“大众化” 63

一、代表书刊 63

二、对新哲学的歪曲和攻击 69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形势的逆转 75

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低潮中寻求路线转变 75

二、上海工人运动由盛而衰 78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中大众化路线的发展 82

一、六大以前 82

二、六大以后 84

三、“文委”和社联 8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思想渊源 9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 92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92

二、两次论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确立 9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对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的影响 97

四、布哈林、郭列夫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开创性工作 101

第二节 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105

一、20世纪20年代唯物史观的传播 105

二、瞿秋白的首创之功 107

三、20世纪30年代唯物辩证法在学术界的传播 108

第三节 新社会科学运动 111

一、兴起 111

二、社联纲领的指导和推动 112

三、社联骨干力量的身体力行 114

四、贡献巨大的出版社 116

五、新社会科学著作对新哲学的介绍 118

第四节 大众化运动 121

一、大众化运动 121

二、中国共产党对大众化运动的领导 124

三、向通俗化的进展 126

第四章 第一个高潮:社联时期 129

第一节 张如心 129

一、生平 129

二、《无产阶级底哲学》 130

三、《辩证法学说概论》 131

四、《哲学概论》 133

第二节 艾思奇 134

一、生平 134

二、《大众哲学》 135

三、其他“哲学讲话” 146

四、《如何研究哲学》 152

五、《民族解放与哲学》等 156

六、艾思奇如何做到“大众化”和“化大众” 162

第三节 陈唯实 167

一、生平 167

二、《通俗辩证法讲话》 168

三、《通俗唯物论讲话》 172

四、《新哲学世界观》 174

五、《新哲学体系讲话》 177

第四节 沈志远 180

一、生平 180

二、《现代哲学基本问题》 181

三、《妇女社会科学常识读本》 184

第五节 李平心 186

一、生平 186

二、《社会哲学概论》 187

三、《社会科学研究法》 190

四、《青年的修养与训练》 191

五、《自修大学》上的“哲学知识座谈”专栏 192

第六节 胡绳 196

一、生平 196

二、《新哲学的人生观》 197

三、《哲学漫谈》 200

四、其他文章 202

第七节 冯定 203

一、生平 203

二、初露锋芒 204

三、《青年应当怎样修养》 205

第八节 其他 207

一、《哲学座谈》(《通俗哲学讲话》) 207

二、温健公《现代哲学概论》 210

三、李正文《唯物辩证法讲座》 213

四、王健“通俗社会科学讲话” 215

五、温锐“少年知识读本·哲学知识” 217

六、《青年文化》的“哲学讲话” 219

七、李石岑 221

八、其他 223

第五章 第二个高潮:抗战中 229

第一节 时代背景 229

一、“孤岛”上海 229

二、延安 232

三、重庆 236

第二节 胡绳 237

一、《辩证法唯物论入门》 237

二、《思想方法》 240

三、新“哲学漫谈” 241

第三节 艾思奇等 243

一、艾思奇《哲学讲座》 243

二、艾思奇《哲学选辑》等 244

三、陈伯达和陈唯实 245

第四节 新锐作者 246

一、黄特 247

二、巴克 249

三、平生 252

四、麦园 254

五、葛春霖 255

六、公直 257

七、朱波 259

八、李仲融 260

第六章 第三个高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263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 263

一、沈志远 263

二、胡绳 267

三、冯定 26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270

一、马特 271

二、新哲学通俗题解 272

第三节 工农兵学哲学 274

一、概述 274

二、哲学家的工作 277

三、工农兵的代表作品 285

四、历史的教训和意义 289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经验启示 29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意义 292

一、历史贡献 293

二、历史局限 29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302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路线 302

二、坚持传播队伍的专业化 303

三、坚持传播内容与时代发展需要相符合 303

四、坚持传播语言与群众的文化水平相适合 304

五、坚持传播方式与群众接受能力相适合 304

六、与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坚决斗争 30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启示 305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必要性 306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可行性 313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路径 322

参考文献 330

后记 34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