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和平,肖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962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216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文化名城-文物保护-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转型期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的思考 1
1.1 世界历史遗产保护历程回顾 1
1.1.1 西方历史遗产保护的起源 1
1.1.2 各国历史遗产保护立法进程 4
1.1.3 世界遗产保护组织的发展 8
1.1.4 遗产保护观念的演变 13
1.2 我国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的反思 16
1.2.1 现代遗产保护的起源 16
1.2.2 遗产保护基础的奠定 17
1.2.3 遗产保护体系的完善 18
1.2.4 保护理念与实践的反思 22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遇与挑战 24
1.3.1 历史遗产保护的机遇 24
1.3.2 历史遗产保护的挑战 25
1.4 市场导向的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27
1.4.1 研究内容 27
1.4.2 研究框架 29
第2章 历史遗产的资源价值 30
2.1 历史遗产的资源特征 30
2.1.1 稀缺性 30
2.1.2 脆弱性 31
2.1.3 不可再生性 32
2.1.4 整体性 33
2.1.5 多样性 33
2.2 历史遗产的价值构成 35
2.2.1 本体文化价值 35
2.2.2 衍生实用价值 38
2.2.3 各种价值间的关系 40
2.3 市场经济条件下衍生价值的意义 41
2.3.1 社会价值的意义 41
2.3.2 经济价值的意义 44
第3章 历史文化资源的经营与保护利用 47
3.1 历史文化资源经营的理念与内涵 47
3.1.1 经营理念及其思想基础 47
3.1.2 历史文化资源经营的时代背景 49
3.1.3 历史文化资源经营的关键问题 51
3.2 历史文化资源经营与保护利用的结合 53
3.2.1 经营与保护、利用的关系 53
3.2.2 经营与保护相结合的意义 55
3.2.3 经营理念引入遗产保护的原则 58
3.3 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经营途径 61
3.3.1 以战略定位和政策制定为先导 61
3.3.2 以资源整合和保护利用为手段 65
3.3.3 以旅游发展和文化产业为依托 69
3.3.4 以经济振兴和城市复兴为目标 72
3.3.5 以经济调控和法律保障为支撑 75
3.4 基于经营理念的历史遗产保护策略 80
3.4.1 转变遗产保护主体角色 80
3.4.2 创新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82
3.4.3 培育城市历史文化要素 84
3.4.4 营销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87
第4章 基于旅游发展的历史遗产保护 90
4.1 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相互关系 90
4.1.1 旅游发展对遗产保护的促进 90
4.1.2 遗产保护对旅游发展的推动 92
4.2 遗产地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分析 93
4.2.1 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态势 94
4.2.2 转型期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 97
4.3 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分析 100
4.3.1 历史遗产真实性的丧失 101
4.3.2 历史文化资源“孤岛化” 103
4.3.3 环境容量超负荷 105
4.3.4 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 107
4.4 历史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契合 108
4.4.1 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108
4.4.2 选择有效经营模式 110
4.4.3 采取适当保护方式 114
4.4.4 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116
4.4.5 严格控制环境容量 122
第5章 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 126
5.1 历史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126
5.1.1 公众参与及其特征 126
5.1.2 国外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概况 127
5.1.3 国外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经验 129
5.1.4 我国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概况 133
5.1.5 我国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问题 134
5.1.6 中外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比较 137
5.2 公众参与中相关方面的角色和作用 139
5.2.1 利益方 139
5.2.2 非利益方 142
5.2.3 助推方 145
5.2.4 多方共同参与 149
5.3 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方式 149
5.3.1 遗产选定与调查阶段的公众参与 150
5.3.2 遗产保护规划阶段的公众参与 151
5.3.3 遗产保护实施阶段的公众参与 152
5.4 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问题规避 155
5.4.1 参与主体不明确及其规避 155
5.4.2 参与者积极性不足及其规避 156
5.4.3 参与者代表性问题及其规避 156
5.4.4 时间和资源的消耗问题及其规避 157
5.4.5 遗产使用权属问题及其规避 157
5.5 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保障机制 158
5.5.1 政策保障 158
5.5.2 法制保障 161
5.5.3 宣传保障 164
第6章 历史遗产的保护管理 166
6.1 经济体制与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管理 166
6.1.1 经济体制与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 166
6.1.2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管理 166
6.1.3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管理 168
6.2 转型期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管理实践 169
6.2.1 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169
6.2.2 历史街区保护与国际交流开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171
6.2.3 “自下而上”的地方保护推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174
6.3 历史遗产的公共属性与公共管理 175
6.3.1 历史遗产的公共属性 176
6.3.2 遗产保护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177
6.3.3 遗产保护中的公平优先与兼顾效率 179
6.4 完善历史遗产保护法规体系 180
6.4.1 西方国家历史遗产法规体系 180
6.4.2 我国历史遗产保护法规体系的现状 182
6.4.3 我国历史遗产保护法规体系的问题 184
6.4.4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解读 186
6.4.5 完善我国历史遗产保护法规建议 188
6.5 深化历史遗产保护管理体制改革 189
6.5.1 西方国家历史遗产管理体制 189
6.5.2 我国历史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设置 191
6.5.3 我国历史遗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93
6.5.4 我国历史遗产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194
6.6 健全历史遗产保护相关制度 197
6.6.1 登录制度 197
6.6.2 所有权制度 200
6.6.3 资金保障制度 203
第7章 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利用 207
7.1 历史街区及其保护发展趋向 207
7.1.1 历史街区的概念 207
7.1.2 历史街区保护发展趋向 210
7.1.3 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214
7.2 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利用观 216
7.2.1 保护性利用的涵义 216
7.2.2 保护性利用的动因 218
7.2.3 保护性利用的原则 220
7.3 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利用策略 223
7.3.1 以文化为核心 224
7.3.2 以经济为基础 226
7.3.3 以社会为保障 230
7.3.4 以市场为手段 231
7.4 基于职能发挥的保护性利用 234
7.4.1 延续居住职能 234
7.4.2 发挥商业职能 236
7.4.3 发展旅游职能 237
7.4.4 培育博览职能 239
7.4.5 优化整合历史街区职能 240
第8章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242
8.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 242
8.1.1 工业遗产理论研究回顾 242
8.1.2 工业遗产保护实践历程 245
8.1.3 工业遗产保护经验总结 250
8.2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困境与潜力 253
8.2.1 工业遗产保护现状 253
8.2.2 工业遗产保护问题 256
8.2.3 工业遗产保护困境 257
8.2.4 工业遗产保护潜力 260
8.3 工业遗产的界定与构成 262
8.3.1 工业遗产概念的界定 262
8.3.2 工业遗产的类型构成 263
8.3.3 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 268
8.4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269
8.4.1 科学的价值评价方法 269
8.4.2 层次性的保护利用梯度 272
8.4.3 多样化的保护利用模式 275
8.5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整体发展融合 277
8.5.1 弥合城市功能布局 277
8.5.2 融入城市空间重构 280
8.5.3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282
8.5.4 改善城市环境景观 285
8.5.5 带动城市旅游产业 288
第9章 文化景观的构成与保护 293
9.1 文化景观概念的提出 293
9.1.1 东西方“文化景观”概念的萌芽 293
9.1.2 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 296
9.1.3 “文化景观”概念解析 297
9.2 文化景观的概念与类型划分 300
9.2.1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类型划分方式 300
9.2.2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类型划分方式 304
9.2.3 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分析 307
9.3 文化景观的构成分析 309
9.3.1 物质系统构成要素 309
9.3.2 价值系统构成要素 311
9.3.3 文化景观类型与构成要素的关系 312
9.4 文化景观的保护方法 313
9.4.1 文化景观物质系统的保存 313
9.4.2 文化景观价值系统的传承 316
第10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321
10.1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321
10.1.1 国外保护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321
10.1.2 我国保护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324
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与意义 325
1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 325
1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329
1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 331
10.3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方法 332
10.3.1 表演艺术类遗产保护 332
10.3.2 民俗节庆类遗产保护 333
10.3.3 传统工艺类遗产保护 335
10.3.4 科技知识类遗产保护 337
10.4 与物质环境保护的融合与发展 338
10.4.1 结合文化场所的保护 338
10.4.2 利用物质载体展现 339
10.4.3 融入文化旅游发展 340
参考文献 342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