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工设计手册 第3卷 征地移民、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伟,朱党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1701008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09页
- 文件大小:151MB
- 文件页数:641页
- 主题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设计-技术手册;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手册;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手册;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工设计手册 第3卷 征地移民、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征地移民 3
1.1 概述 3
1.1.1 征地移民的概念 3
1.1.2 政策法规体系 3
1.1.2.1 主要法律 3
1.1.2.2 行政法规 4
1.1.2.3 部门规章 4
1.1.2.4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5
1.1.3 规划设计原则 5
1.1.4 规划设计任务 5
1.1.5 规划报批程序 5
1.2 建设征地范围界定 6
1.2.1 建设征地范围 6
1.2.1.1 水库淹没影响区 6
1.2.1.2 枢纽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建设区 6
1.2.2 水库淹没区确定 6
1.2.2.1 设计洪水标准 6
1.2.2.2 设计洪水回水计算 6
1.2.2.3 回水末端的设计终点位置 7
1.2.2.4 风浪和船行波引起的临时淹没区 7
1.2.2.5 冰塞壅水影响区 7
1.2.2.6 淹没范围确定 8
1.2.3 水库蓄水影响区确定 8
1.2.3.1 水库滑坡影响区 8
1.2.3.2 水库塌岸影响区 8
1.2.3.3 水库浸没区 8
1.2.3.4 其他受水库蓄水影响区 8
1.2.4 枢纽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建设区确定 8
1.2.5 界桩测设 8
1.2.5.1 界桩的分类 8
1.2.5.2 临时界桩测设要求 8
1.2.5.3 永久界桩测设要求 9
1.2.6 各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 9
1.3 经济社会调查 10
1.3.1 调查目的 10
1.3.2 调查范围 10
1.3.3 调查内容和方法 10
1.3.3.1 调查内容 10
1.3.3.2 调查方法 10
1.3.4 调查要求 14
1.3.5 准备工作和组织程序 14
1.3.5.1 准备工作 14
1.3.5.2 组织程序 14
1.4 实物调查 15
1.4.1 调查目的 15
1.4.2 调查要求 16
1.4.2.1 基本要求 16
1.4.2.2 调查范围 16
1.4.2.3 调查深度 16
1.4.2.4 成果认定 16
1.4.2.5 调查精度 16
1.4.3 调查依据 17
1.4.4 调查内容和方法 17
1.4.4.1 农村调查 17
1.4.4.2 城(集)镇调查 27
1.4.4.3 工业企业调查 37
1.4.4.4 专业项目调查 40
1.4.5 调查组织与实施 54
1.4.5.1 工作程序 54
1.4.5.2 准备工作 54
1.4.5.3 实地调查 55
1.4.5.4 成果整理 55
1.4.5.5 调查成果 56
1.5 移民安置任务、目标和标准 56
1.5.1 基本概念 56
1.5.1.1 移民安置任务 56
1.5.1.2 规划设计基准年、水平年 56
1.5.1.3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 56
1.5.2 农村移民安置 56
1.5.2.1 安置任务 56
1.5.2.2 安置目标 58
1.5.2.3 安置标准 59
1.5.2.4 设计深度 63
1.5.3 城(集)镇迁建 63
1.5.3.1 人口规模 63
1.5.3.2 建设标准 64
1.5.3.3 建设用地规模 66
1.5.4 工业企业处理 66
1.5.5 专业项目处理 67
1.6 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67
1.6.1 基本资料 67
1.6.1.1 建设征(占)地区 67
1.6.1.2 移民安置区 67
1.6.2 环境容量分析 67
1.6.2.1 分析步骤 67
1.6.2.2 分析类型 68
1.6.2.3 分析方法 68
1.6.2.4 设计深度 69
1.6.3 移民安置方案 69
1.6.3.1 安置方式 70
1.6.3.2 安置地点选择 70
1.6.3.3 安置方案比选 71
1.6.3.4 安置方案确定方法 71
1.6.3.5 设计深度 72
1.6.4 生产安置规划 72
1.6.4.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72
1.6.4.2 土地资源筹措 72
1.6.4.3 土地开发、农耕地改造及农田水利工程 72
1.6.4.4 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 76
1.6.4.5 园艺作物种植规划 78
1.6.4.6 养殖业开发 78
1.6.4.7 二、三产业开发 78
1.6.4.8 生产安置效果评价 79
1.6.4.9 设计深度 79
1.6.5 搬迁安置规划设计 79
1.6.5.1 规划设计原则 79
1.6.5.2 规划设计内容及方法 80
1.6.5.3 居民点建设投资 83
1.6.5.4 设计深度 83
1.6.6 耕地占补平衡分析 84
1.6.6.1 法律依据 84
1.6.6.2 耕地占补平衡规划 84
1.6.7 各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 84
1.6.8 移民安置综合评价 85
1.7 城(集)镇迁建规划 86
1.7.1 规划要求 86
1.7.2 规划任务、原则及设计深度 86
1.7.2.1 规划任务 86
1.7.2.2 规划原则 86
1.7.2.3 基本程序与设计深度 87
1.7.3 淹没影响分析 87
1.7.4 迁建处理方案 88
1.7.4.1 易地迁建 88
1.7.4.2 后靠建设 88
1.7.4.3 工程防护及局部搬迁 88
1.7.4.4 撤销与合并 88
1.7.5 迁建选址 88
1.7.5.1 选址原则 88
1.7.5.2 选址程序 88
1.7.6 新址地质勘察 89
1.7.6.1 选址地质调查 89
1.7.6.2 初步地质勘察 89
1.7.6.3 详细地质勘察 89
1.7.6.4 市政工程地质勘察 89
1.7.6.5 施工图补充勘察 90
1.7.7 迁建总体规划 90
1.7.7.1 迁建总体规划与城(集)镇体系之间的关系 90
1.7.7.2 迁建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内容及要求 90
1.7.8 迁建规划设计 90
1.7.8.1 工作内容和成果 90
1.7.8.2 迁建规模 91
1.7.8.3 新址适宜性评价 91
1.7.8.4 用地布局规划 91
1.7.8.5 公共设施规划 92
1.7.8.6 居住建筑规划 94
1.7.8.7 公用设施规划 95
1.7.8.8 道路交通规划 95
1.7.8.9 竖向设计 96
1.7.8.10 公用工程规划设计 98
1.7.8.11 防灾减灾规划 102
1.7.8.12 环境保护规划 103
1.7.8.13 技术经济分析 105
1.7.8.14 新址征地补偿费及基础设施工程投资计算 107
1.8 工业企业处理规划 108
1.8.1 概述 108
1.8.1.1 处理原则 108
1.8.1.2 主要任务 108
1.8.1.3 主要内容 108
1.8.1.4 设计深度 108
1.8.2 资产评估 108
1.8.2.1 基本知识 108
1.8.2.2 基本思路 110
1.8.2.3 受淹企业的资产评估 110
1.8.3 处理规划设计 112
1.8.3.1 淹没影响程度分析 112
1.8.3.2 处理方案确定 112
1.8.4 补偿投资 113
1.8.4.1 基本原则 113
1.8.4.2 补偿项目设置 113
1.8.4.3 补偿标准及补偿费计算 113
1.8.4.4 计算案例 114
1.9 专业项目处理规划 116
1.9.1 概述 116
1.9.1.1 处理原则 116
1.9.1.2 规划设计要求 116
1.9.1.3 设计深度 116
1.9.2 交通运输工程处理 116
1.9.2.1 处理规划依据 117
1.9.2.2 铁路处理 117
1.9.2.3 公路处理 117
1.9.2.4 码头、渡口处理 120
1.9.2.5 航道处理 121
1.9.2.6 库周交通处理 121
1.9.3 输变电工程处理 121
1.9.3.1 规划依据 121
1.9.3.2 变电所(站)处理 121
1.9.3.3 送电线路处理 124
1.9.3.4 安置区配电线路调整规划 126
1.9.4 电信工程处理 126
1.9.4.1 规划依据 126
1.9.4.2 长途通信线路处理 126
1.9.4.3 通信基站处理 129
1.9.4.4 地方通信线路处理 129
1.9.4.5 安置区通信线路处理 129
1.9.5 广播电视工程处理 129
1.9.6 水利水电工程处理 129
1.9.6.1 规划依据 129
1.9.6.2 小水库处理 129
1.9.6.3 小水电站处理 129
1.9.6.4 提水站处理 129
1.9.6.5 闸坝处理 130
1.9.6.6 渠道处理 130
1.9.7 管道设施处理 130
1.9.8 国有农(林、牧、渔)场处理 130
1.9.9 文物古迹处理 130
1.9.9.1 处理原则 130
1.9.9.2 处理规划 131
1.9.9.3 处理案例 131
1.9.10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处理 132
1.9.10.1 风景名胜区处理 132
1.9.10.2 自然保护区处理 133
1.9.11 水文站处理 133
1.9.12 矿产资源处理 133
1.9.13 永久测量标志处理 133
1.10 库区防护工程 133
1.10.1 防护工程类型和适用条件 133
1.10.1.1 防护工程类型 133
1.10.1.2 防护工程适用条件 134
1.10.2 防护工程设计标准 134
1.10.2.1 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134
1.10.2.2 防护工程等级 134
1.10.2.3 防护工程的防洪标准 135
1.10.2.4 防护工程其他设计标准 135
1.10.3 基础资料 135
1.10.3.1 经济社会 135
1.10.3.2 气象水文 135
1.10.3.3 工程地形 135
1.10.3.4 工程地质 136
1.10.3.5 房屋加固处理 136
1.10.3.6 移民安置规划 136
1.10.4 防护方案选择及防护工程布置 136
1.10.4.1 防护方案选择 136
1.10.4.2 防护工程总体布置 137
1.10.4.3 堤防工程布置 137
1.10.4.4 排水工程布置 138
1.10.4.5 护岸工程布置 139
1.10.4.6 场地垫高工程布置 139
1.10.4.7 房屋加固处理工程布置 139
1.10.5 防护工程主要建筑物设计 140
1.10.5.1 土堤设计 140
1.10.5.2 防洪墙(挡墙)设计 142
1.10.5.3 排水沟渠设计 144
1.10.5.4 泵站设计 145
1.10.5.5 水闸设计 145
1.10.5.6 护岸工程设计 146
1.10.5.7 场地垫高工程设计 147
1.10.5.8 房屋加固处理工程设计 148
1.10.6 防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48
1.10.7 防护工程管理设计 149
1.10.8 防护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149
1.10.9 各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 150
1.11 水库水域开发与利用 150
1.11.1 开发利用原则 150
1.11.2 水库渔业开发 150
1.11.3 水库旅游开发 151
1.11.3.1 开发要求 151
1.11.3.2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151
1.11.3.3 旅游景点规划 151
1.11.4 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 152
1.11.4.1 利用原则 152
1.11.4.2 利用范围及分区 152
1.11.4.3 消落区的开发利用模式 152
1.11.4.4 消落区土地利用规划 152
1.11.5 水库航运开发 153
1.11.6 各设计阶段的规划要求 153
1.12 水库库底清理 153
1.12.1 清理目的 153
1.12.2 基本要求 154
1.12.3 清理范围及对象 154
1.12.3.1 一般清理 154
1.12.3.2 特殊清理 155
1.12.4 清理方法及技术要求 155
1.12.4.1 建筑物、构筑物清理 155
1.12.4.2 林木采伐与迹地清理 156
1.12.4.3 易漂浮物清理 156
1.12.4.4 卫生清理 156
1.12.4.5 固体废物清理 158
1.12.4.6 特殊清理 159
1.12.4.7 专门的防污染处理 159
1.12.5 清理工作量确定 159
1.12.5.1 库底清理实物量调查 159
1.12.5.2 清理工作量确定 159
1.12.6 各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 160
1.13 补偿投资概(估)算编制 160
1.13.1 编制依据、原则和特点 160
1.13.1.1 编制依据 161
1.13.1.2 编制原则 161
1.13.1.3 编制特点 161
1.13.2 投资概(估)算项目设置及费用构成 161
1.13.2.1 项目设置 161
1.13.2.2 费用构成 162
1.13.3 投资概算编制方法 164
1.13.3.1 补偿补助费概算 164
1.13.3.2 工程建设费概算 169
1.13.3.3 其他费用计算 169
1.13.3.4 预备费计算 169
1.13.3.5 有关税费计算 170
1.13.4 投资估算编制方法 171
1.13.5 投资概(估)算编制要求 172
1.14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172
1.14.1 概述 172
1.14.2 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72
1.14.3 扶持有关规定 172
1.14.4 扶持规划 173
1.14.5 新建水库后期扶持人口核定 173
1.14.6 其他后期扶持政策 173
参考文献 174
第2章 环境保护 179
2.1 综述 179
2.1.1 保护目标与管理规定 179
2.1.1.1 保护目标 179
2.1.1.2 管理规定和管理程序 179
2.1.1.3 发展趋势 180
2.1.2 设计依据 180
2.1.2.1 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80
2.1.2.2 主要规范和标准 180
2.1.2.3 工程设计技术文件 181
2.1.3 环境影响评价 181
2.1.3.1 工作内容和原则 181
2.1.3.2 工作流程 181
2.1.3.3 工作等级 181
2.1.3.4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182
2.1.4 环境保护设计 182
2.1.4.1 工作内容和原则 182
2.1.4.2 工作流程 183
2.1.5 各设计阶段环境保护工作要求 183
2.1.5.1 水利水电工程各设计阶段环境保护工作要求 183
2.1.5.2 水电工程各设计阶段环境保护工作要求 184
2.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84
2.2.1 自然环境调查 184
2.2.1.1 工程地理位置 184
2.2.1.2 地形、地貌与地质 184
2.2.1.3 气候与气象 184
2.2.1.4 土壤 185
2.2.1.5 水文与水资源 185
2.2.1.6 水环境 185
2.2.1.7 陆生生态 186
2.2.1.8 水生生态 188
2.2.1.9 环境空气与声环境 192
2.2.2 社会环境调查 192
2.2.2.1 社会经济 192
2.2.2.2 人群健康 192
2.2.3 环境敏感区调查 193
2.2.3.1 调查范围 193
2.2.3.2 调查内容 193
2.2.3.3 调查方法 194
2.2.4 历史资料调查 194
2.2.4.1 调查内容 194
2.2.4.2 调查方法 194
2.2.5 环境现状评价 194
2.2.5.1 自然环境现状评价 194
2.2.5.2 社会环境现状评价 199
2.2.5.3 敏感区域现状评价 199
2.3 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200
2.3.1 工程与规划协调性分析 200
2.3.1.1 工程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200
2.3.1.2 工程与流域规划及专项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200
2.3.1.3 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划)的协调性分析 200
2.3.1.4 工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200
2.3.2 工程设计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201
2.3.2.1 工程开发方式环境合理性分析 201
2.3.2.2 工程设计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201
2.3.2.3 工程施工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201
2.3.2.4 移民安置环境合理性分析 202
2.3.3 工程分析 202
2.3.3.1 目的 202
2.3.3.2 对象 202
2.3.3.3 技术要求 202
2.3.3.4 主要内容与技术方法 203
2.3.4 环境影响识别 206
2.3.4.1 目的 206
2.3.4.2 内容 206
2.3.4.3 技术方法 208
2.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0
2.4.1 水文、泥沙情势影响分析 210
2.4.1.1 各类工程水文情势变化特点 210
2.4.1.2 水文情势影响评价 211
2.4.1.3 泥沙情势影响分析 215
2.4.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5
2.4.2.1 预测阶段和预测时期 215
2.4.2.2 预测范围 215
2.4.2.3 水温预测 216
2.4.2.4 水质预测与评价 221
2.4.2.5 水库富营养化预测与评价 227
2.4.2.6 水环境容量计算 229
2.4.2.7 对地下水的影响 230
2.4.3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231
2.4.3.1 陆生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231
2.4.3.2 水生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239
2.4.3.3 环境敏感目标影响预测与评价 248
2.4.3.4 对区域现存主要敏感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 253
2.4.4 局地气候影响预测与评价 253
2.4.4.1 对气温的影响预测 253
2.4.4.2 对降水的影响预测 254
2.4.4.3 对湿度的影响预测 255
2.4.4.4 对风的影响预测 255
2.4.4.5 对生态的影响评价 255
2.4.5 土地资源与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56
2.4.5.1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256
2.4.5.2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57
2.4.6 环境地质影响预测与评价 259
2.4.6.1 水库诱发地震影响 259
2.4.6.2 库岸稳定影响 259
2.4.6.3 其他环境地质问题影响 260
2.4.7 声、气、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61
2.4.7.1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61
2.4.7.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64
2.4.7.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66
2.4.8 人群健康影响预测与评价 267
2.4.8.1 影响因素分析 267
2.4.8.2 主要疾病影响预测评价内容 268
2.4.8.3 影响预测评价方法 270
2.4.9 景观影响预测与评价 270
2.4.9.1 预测内容 270
2.4.9.2 评价方法 270
2.4.10 社会经济及移民影响预测与评价 272
2.4.10.1 社会经济影响 272
2.4.10.2 移民影响 274
2.5 生态需水及保障措施 275
2.5.1 生态需水构成及界定 275
2.5.1.1 生态基流 275
2.5.1.2 敏感生态需水 275
2.5.2 生态需水确定 276
2.5.2.1 生态基流的计算方法 276
2.5.2.2 敏感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 279
2.5.3 生态需水保障措施 281
2.5.3.1 兼顾生态用水的工程调度 281
2.5.3.2 生态补水 283
2.5.3.3 生态流量泄放设施 283
2.5.3.4 生态流量监控 284
2.5.4 案例分析 284
2.5.4.1 部分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及下泄方式 284
2.5.4.2 某河流多目标生态需水调度方案 286
2.5.4.3 国外流域生态调度典型案例 289
2.6 水环境保护 290
2.6.1 重要水域水质保护措施 290
2.6.1.1 水质保护与污染控制措施 290
2.6.1.2 生态措施 294
2.6.2 工程施工废污水处理 298
2.6.2.1 施工废水处理 298
2.6.2.2 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 300
2.6.2.3 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处理 304
2.6.2.4 地下洞室施工废水处理 304
2.6.2.5 基坑废水处理 304
2.6.2.6 机械修配系统含油废水处理 304
2.6.2.7 生活污水处理 305
2.6.3 施工期水源地保护措施 312
2.6.3.1 水源地防护措施 312
2.6.3.2 水源替代措施 314
2.6.4 水温恢复与调控措施 314
2.6.4.1 措施的类型和特点 314
2.6.4.2 分层取水设施设计 319
2.6.5 地下水保护措施 320
2.6.5.1 措施分类 320
2.6.5.2 排水措施 320
2.6.5.3 防渗措施 321
2.7 陆生生态保护 322
2.7.1 保护对象和设计原则 322
2.7.1.1 保护对象 322
2.7.1.2 保护设计原则 322
2.7.2 陆生植物保护 322
2.7.2.1 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就地和迁地保护 322
2.7.2.2 古树名木保护 326
2.7.2.3 森林、草原植被保护 327
2.7.3 陆生动物保护 328
2.7.3.1 陆生动物就地保护 328
2.7.3.2 野生动物迁地保护 329
2.7.3.3 施工区陆生动物保护 330
2.8 水生生态保护 330
2.8.1 生境保护与修复 330
2.8.1.1 生境保护确定原则和方法 330
2.8.1.2 生境保护范围 331
2.8.1.3 生境保护措施 331
2.8.1.4 微生境修复 332
2.8.2 过鱼设施设计 333
2.8.2.1 过鱼目标确定 333
2.8.2.2 过鱼方案设计 333
2.8.2.3 设计水位与设计流速 333
2.8.2.4 鱼道设计 334
2.8.2.5 仿自然通道设计 335
2.8.2.6 升鱼机设计 336
2.8.2.7 鱼闸设计 337
2.8.2.8 集运鱼系统设计 337
2.8.2.9 附属设施设计 338
2.8.2.10 模型试验 338
2.8.2.11 过鱼设施运行管理 338
2.8.2.12 过鱼设施案例 339
2.8.3 鱼类增殖站设计 341
2.8.3.1 放流规模 341
2.8.3.2 建设内容 341
2.8.3.3 站址比选 342
2.8.3.4 站址环境条件 343
2.8.3.5 工艺设计 343
2.8.3.6 工程设计 347
2.8.3.7 运行规划 350
2.8.4 拦、赶鱼设施设计 353
2.8.4.1 设施类型及其比选 353
2.8.4.2 网拦赶鱼设施 353
2.8.4.3 电拦赶鱼设施 355
2.8.4.4 其他拦、赶鱼设施 355
2.9 土壤环境保护 355
2.9.1 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 356
2.9.1.1 工程措施 356
2.9.1.2 生物措施 362
2.9.1.3 化学改良措施 364
2.9.1.4 管理措施 364
2.9.1.5 典型案例 365
2.9.2 土壤潜育化、沼泽化防治 366
2.9.2.1 工程措施 366
2.9.2.2 生物措施 367
2.9.2.3 管理措施 367
2.9.3 底泥处理 367
2.9.3.1 隔离处置 367
2.9.3.2 资源化利用 367
2.10 大气、声环境保护 368
2.10.1 空气污染控制 368
2.10.1.1 主要保护对象和保护要求 368
2.10.1.2 砂石料生产系统除尘 368
2.10.1.3 混凝土拌和系统除尘 369
2.10.1.4 道路扬尘控制 369
2.10.1.5 爆破钻孔粉尘控制 369
2.10.1.6 施工场地扬尘、臭气控制 369
2.10.2 噪声防治 369
2.10.2.1 主要保护对象和保护要求 369
2.10.2.2 声源控制 370
2.10.2.3 传播途径控制 371
2.10.2.4 受体防护 372
2.10.2.5 隔声屏障工程实例 373
2.11 固体废弃物处置 374
2.11.1 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处置要求 374
2.11.2 生活垃圾处置 374
2.11.2.1 生活垃圾处置方式 374
2.11.2.2 垃圾收集与运输 374
2.11.2.3 卫生填埋工艺类型 375
2.11.2.4 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376
2.11.3 建筑垃圾处置 378
2.12 人群健康保护 378
2.12.1 卫生清理与检疫防疫 378
2.12.1.1 卫生清理 378
2.12.1.2 检疫防疫 379
2.12.1.3 食品与环境卫生管理 379
2.12.1.4 工程运行调度管理 380
2.12.2 疾病预防与控制 380
2.12.2.1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380
2.12.2.2 介水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381
2.12.2.3 虫媒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82
2.12.2.4 地方性疾病预防措施 382
2.12.2.5 流感的预防和控制 382
2.12.3 血吸虫病防治工程措施设计 382
2.12.3.1 涵闸(泵站)血防工程措施设计 382
2.12.3.2 堤防血防工程措施设计 383
2.12.3.3 灌排渠系血防工程措施设计 384
2.12.3.4 河湖整治血防工程措施设计 384
2.12.3.5 饮水血防工程措施设计 385
2.12.3.6 血吸虫病防治案例 385
2.13 景观保护与生态水工设计 386
2.13.1 景观与景观保护 386
2.13.1.1 景观[10] 386
2.13.1.2 景观保护 386
2.13.2 景观保护设计 386
2.13.2.1 设计的重点和原则 386
2.13.2.2 设计内容 387
2.13.2.3 设计案例 388
2.13.3 生态水工设计 389
2.13.3.1 生态水利工程学 389
2.13.3.2 生态河流的自然化理念 389
2.13.3.3 河道岸坡生态防护工程设计 390
2.13.3.4 案例:北京市北护城河生态治理工程 392
2.14 环境监测 396
2.14.1 环境监测任务 396
2.14.2 环境监测分类 396
2.14.3 环境监测原则 396
2.14.4 施工期环境监测 397
2.14.4.1 水环境监测 397
2.14.4.2 生态监测 398
2.14.4.3 环境空气监测 399
2.14.4.4 声环境监测 399
2.14.4.5 土壤环境监测 400
2.14.4.6 人群健康监测 400
2.14.5 运行期环境监测 400
2.14.5.1 水环境监测 400
2.14.5.2 生态监测 401
2.14.5.3 土壤环境监测 402
2.14.5.4 人群健康监测 402
参考文献 402
第3章 水土保持 407
3.1 概述 407
3.1.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407
3.1.1.1 水土流失 407
3.1.1.2 水土保持 409
3.1.2 水土保持设计原则与规定 410
3.1.2.1 设计原则 410
3.1.2.2 设计规定 411
3.2 水土保持设计标准和水文计算 415
3.2.1 级别划分与设计标准 415
3.2.1.1 级别划分 415
3.2.1.2 设计标准 416
3.2.2 水文计算 419
3.2.2.1 一般规定 419
3.2.2.2 防洪水文计算 419
3.2.2.3 排水水文计算 420
3.2.2.4 算例 422
3.3 水土保持调查与勘测 423
3.3.1 水土保持调查 423
3.3.1.1 区域调查 423
3.3.1.2 工程区调查 427
3.3.2 水土保持勘测 428
3.3.2.1 测量 428
3.3.2.2 勘察 429
3.4 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布置 430
3.4.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430
3.4.1.1 防治责任范围的内容 430
3.4.1.2 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方法及要求 430
3.4.1.3 防治责任范围的界定原则 430
3.4.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431
3.4.2.1 防治分区划定的原则 431
3.4.2.2 防治分区的划分 431
3.4.3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措施总体布局 432
3.4.3.1 防治目标及标准 432
3.4.3.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432
3.4.3.3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432
3.4.4 案例 435
3.4.4.1 南水北调中线鲁山段工程 435
3.4.4.2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工程 436
3.5 弃渣场设计 439
3.5.1 弃渣场分类 439
3.5.2 基本资料和设计基本要求 440
3.5.2.1 基本资料 440
3.5.2.2 设计基本要求 440
3.5.3 弃渣场选址 440
3.5.4 弃渣堆置方案设计 440
3.5.4.1 弃渣场堆置要素 441
3.5.4.2 安全防护距离 443
3.5.4.3 弃渣场稳定分析 443
3.5.4.4 弃渣场基础处理 444
3.5.5 弃渣场防护措施布置 444
3.5.5.1 弃渣场防护措施体系 444
3.5.5.2 弃渣场防护措施总体布局 444
3.5.6 案例 446
3.5.6.1 弃渣场设计算例 446
3.5.6.2 沟道型渣场案例 449
3.5.6.3 临河型渣场案例 460
3.5.6.4 坡地型渣场案例 461
3.5.6.5 平地型渣场案例 462
3.5.6.6 库区型渣场案例 463
3.6 拦渣工程设计 465
3.6.1 拦渣工程分类及其适用条件 465
3.6.1.1 工程分类 465
3.6.1.2 适用条件 465
3.6.2 挡渣墙工程设计 465
3.6.2.1 型式 465
3.6.2.2 断面设计 465
3.6.2.3 细部构造设计 465
3.6.2.4 埋置深度 465
3.6.2.5 常用挡渣墙设计 466
3.6.2.6 设计算例 466
3.6.3 拦渣堤工程设计 467
3.6.3.1 堤型选择 467
3.6.3.2 平面布置 468
3.6.3.3 断面设计 468
3.6.3.4 埋置深度 468
3.6.3.5 细部构造设计 469
3.6.3.6 设计算例 469
3.6.4 拦渣坝工程设计 470
3.6.4.1 截洪式拦渣坝 471
3.6.4.2 滞洪式拦渣坝 477
3.6.5 拦挡工程稳定计算 479
3.6.5.1 挡渣墙稳定计算 479
3.6.5.2 拦渣堤稳定计算 481
3.6.5.3 拦渣坝稳定计算 481
3.7 斜坡防护工程设计 490
3.7.1 斜坡分类及防护 490
3.7.1.1 斜坡分类 490
3.7.1.2 斜坡开挖坡度 490
3.7.1.3 斜坡防护类型 490
3.7.2 斜坡防护工程适用条件 491
3.7.2.1 削坡开级 491
3.7.2.2 综合护坡 491
3.7.2.3 砌石护坡 492
3.7.2.4 边坡排水和防渗 492
3.7.3 斜坡防护工程设计 492
3.7.3.1 削坡开级工程 492
3.7.3.2 综合护坡工程 493
3.7.3.3 砌石护坡工程 497
3.7.3.4 边坡排水和防渗工程 498
3.8 土地整治工程设计 499
3.8.1 土地整治分类及适用范围 499
3.8.1.1 土地整治分类 499
3.8.1.2 土地整治的适用范围 499
3.8.2 土地整治设计 499
3.8.2.1 设计原则 499
3.8.2.2 土地利用方向的确定 500
3.8.2.3 土地整治内容及要求 500
3.8.2.4 不同场地土地整治模式 508
3.8.3 案例 510
3.8.3.1 金沙江向家坝土地整治案例 510
3.8.3.2 黑龙江省平原灌区工程土地整治案例 512
3.8.3.3 内蒙古自治区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土地整治案例 513
3.9 防洪排导工程设计 516
3.9.1 防洪排导工程类型与适用范围 516
3.9.1.1 工程类型 516
3.9.1.2 适用范围 516
3.9.1.3 设计所需基本资料 516
3.9.2 拦洪坝工程 516
3.9.2.1 工程分类 516
3.9.2.2 工程设计 516
3.9.3 排洪排水工程 517
3.9.3.1 工程分类 517
3.9.3.2 工程设计 517
3.9.4 护岸护滩工程 521
3.9.4.1 工程分类 521
3.9.4.2 坡式护岸 521
3.9.4.3 坝式护岸 521
3.9.4.4 墙式护岸 522
3.9.5 泥石流防治工程 522
3.9.5.1 设计基本要求 522
3.9.5.2 地表径流形成区 522
3.9.5.3 泥石流形成区 523
3.9.5.4 泥石流流过区 523
3.9.5.5 泥石流堆积区 523
3.10 降雨蓄渗工程设计 524
3.10.1 工程分类与适用范围 524
3.10.1.1 定义及分类 524
3.10.1.2 适用范围 524
3.10.1.3 设计所需基本资料 524
3.10.2 蓄水工程设计 524
3.10.2.1 工程类型 525
3.10.2.2 工程规模确定 525
3.10.2.3 雨水收集设施设计 526
3.10.2.4 雨水蓄存设施设计 529
3.10.2.5 蓄水工程案例 531
3.10.3 入渗工程设计 533
3.10.3.1 渗透设施布置要求 534
3.10.3.2 绿地入渗 534
3.10.3.3 透水铺装地面入渗 534
3.10.3.4 渗透浅沟 534
3.10.3.5 渗透洼地 535
3.10.3.6 渗透管 535
3.10.3.7 渗透池 535
3.10.3.8 入渗井 536
3.10.3.9 道路雨水入渗工程案例 536
3.11 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设计 537
3.11.1 造林地立地类型 537
3.11.1.1 立地类型划分 537
3.11.1.2 立地改良条件及要求 538
3.11.2 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539
3.11.2.1 工程类型 539
3.11.2.2 适用条件 539
3.11.2.3 树草种选择与配置 539
3.11.3 一般林草工程设计 542
3.11.3.1 适用范围 542
3.11.3.2 设计要点 542
3.11.3.3 案例 568
3.11.4 高陡边坡绿化设计 571
3.11.4.1 技术分类 571
3.11.4.2 适用条件 572
3.11.4.3 绿化设计 573
3.11.5 园林式绿化设计 578
3.11.5.1 适用范围 578
3.11.5.2 设计要点 578
3.11.5.3 案例 579
3.12 防风固沙工程设计 580
3.12.1 工程分类及体系 580
3.12.1.1 工程分类 580
3.12.1.2 工程体系 580
3.12.2 工程设计 581
3.12.2.1 沙障工程设计 581
3.12.2.2 防风固沙林设计 582
3.12.2.3 防风固沙种草设计 582
3.12.2.4 围栏设计 582
3.12.3 案例 583
3.12.3.1 干旱风蚀荒漠化区穿越沙漠输水干渠的防风固沙工程体系 583
3.12.3.2 干旱风蚀荒漠化区穿越戈壁输水干渠的防风固沙工程体系 584
3.12.3.3 半干旱风蚀沙化区的防风固沙工程体系 584
3.12.3.4 半湿润平原风沙区的防风固沙工程体系 585
3.13 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 586
3.13.1 施工条件 586
3.13.1.1 交通条件 586
3.13.1.2 自然条件 586
3.13.1.3 材料来源 586
3.13.2 施工布置 586
3.13.2.1 布置原则 586
3.13.2.2 施工布置 587
3.13.3 施工方法 587
3.13.3.1 工程措施 587
3.13.3.2 植物措施 590
3.13.3.3 临时措施 592
3.13.4 施工进度安排 593
3.13.4.1 安排原则 593
3.13.4.2 进度安排 593
3.14 水土保持监测 598
3.14.1 监测内容和时段 598
3.14.1.1 监测内容 598
3.14.1.2 监测时段 598
3.14.2 监测方法 598
3.14.2.1 地面观测 598
3.14.2.2 遥感监测 600
3.14.2.3 调查监测 600
3.14.3 监测成果 601
3.14.4 监测体系 601
参考文献 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