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社会学 教育丛书 32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教育社会学  教育丛书  32
  • 宋明顺译 著
  • 出版社: 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 ISBN:957599833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教育社会学 教育丛书 3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与研究领域&新堀通也 1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起源 1

一、做为社会事实的教育的发现 1

二、社会学对教育的关心 4

三、做为学问的教育社会学 6

四、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 7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学 9

一、战后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9

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10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1

四、历史及体制的研究方法 13

第三节 危机时代的「教育的社会学」 15

一、教育危机 15

二、六○年代的教育社会学 19

第四节 「新」教育的社会学 22

一、「新」社会学 22

二、「新」教育社会学 24

三、结语 27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方法&原田彰 29

第一节 方法原理 29

一、社会学的精神 29

二、社会学的要求 31

三、新社会学的观点 33

四、结构论的研究观点 34

第二节 与实践的关系 36

一、凃尔干与M·韦伯 37

二、研究与实践的相互关连 39

三、政策科学导向 40

第三节 理论与实证 42

一、理论模型的功能 42

二、理论的层次 44

三、从经验一般化到社会学理论 46

四、理论的生产性及其陷穽 48

第四节 方法技术 49

一、现状 49

二、假设、资料及变项 51

三、诸变项关系的分析 54

第三章 社会化与教育&池田秀男 59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性格 59

一、做为社会现象的教育 60

二、做为「文化化」的教育 61

三、做为社会控制工具的教育 63

四、教育的定义 64

第二节 社会化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 65

一、社会化的定型化 65

二、教育的制度化 67

三、教育的孤立化 68

四、知识传播的制度化与流通价值 70

五、教育功能的分节化 70

六、教育社会学的观点 73

第三节 终身的社会化过程 73

一、成人期的社会化 74

二、家庭的社会化 74

三、亲职角色的取得以及对变化的适应 76

四、经由职业的社会化 77

五、社区的社会化 79

第四节 社会化的问题与课题 80

一、家庭影响力的低落 81

二、学校的肥大化 83

三、学校外活动的枯竭 85

四、学校改革的局限性及社会化的复权 86

第四章 家庭与教育&有本章 89

第一节 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90

一、做为社会单位的家族 90

二、社会变迁的影响 92

三、人际关系层面 95

四、核心家庭的定义 96

五、核心家庭的社会定义 104

第二节 家庭与社会化 104

一、家庭的社会化 104

二、帕森斯的社会化理论 107

三、日本家庭的特质 112

四、日本家庭与社会化 114

第三节 现代家庭的教育病理及教育课题 116

一、教育病理的定义 116

二、家庭的教育病理 119

三、家庭的未来像 123

四、家庭的教育课题 124

第五章 地区社会与教育&池田宽 129

第一节 村落共同体的教育 130

一、村落共同体的结构 130

二、做为习俗的教育 131

三、年龄阶梯制 133

第二节 近代的社区社会与学校 135

一、学校的出现 135

二、社会流动与教育 137

三、全村学校 140

四、学区共同体 142

第三节 都市化过程中的地区社会与教育 143

一、人口往都市流动 143

二、儿童生活的变化 145

三、青年与地区社会 147

四、学校与地区社会 150

第四节 社区形成与教育 151

一、四种模式 151

二、社区教育 153

三、道德秩序与技术秩序 155

第六章 工业社会与学校教育&天野郁夫 161

第一节 现代化与教育 161

一、工业化与教育 161

二、英、法情况的比较 162

三、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 164

四、「公教育」的出现 165

第二节 教育制度的发展结构 168

一、公教育制度的「原型」 168

二、单线型与复线型学校 169

三、学校体系的分化 172

四、选拔功能与学校体系 174

第三节 学校的社会功能 175

一、学校与「认知的社会化」 175

二、学校与「道德的社会化」 177

三、社会的选择功能 180

四、现代化与社会选择功能 181

第四节 学校的基本性格 183

一、对学校的期待与失望 183

二、公教育的成功 185

三、公教育的危机 186

四、私教育的复权? 188

第七章 学校团体与教育——组织理论及团体理论的观点&高旗正人 193

第一节 学校的团体特性 194

一、做为规范性组织的学校 194

二、做为形式性团体的学校 196

三、做为「官员」的教师 197

四、教师的领导 199

五、普遍主义取向 200

六、成就本位 202

七、狭窄性 203

第二节 学习指导过程的结构与功能 204

一、学习指导过程的结构因素 204

二、结构—功能模式 206

三、测量与评价 210

四、学习指导过程的社会化 211

第三节 学习团体的形成 214

一、学习团体的要件 214

二、团体形成的四个次元 216

第八章 高等教育的制度与功能&喜多村和之 221

第一节 从历史及制度观点看高等教育 221

一、成立及发展阶段 221

二、制度性结构 224

三、日本的高等教育 227

第二节 从后中等教育观点看高等教育 230

一、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 230

二、中学后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232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目标及功能 237

一、高等教育的功能及其评价 238

二、做为学习场所的高等教育 241

三、高等教育的社会选拔功能 245

四、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 246

第九章 教育的机会&藤田英典 251

第一节 教育机会的扩大 251

一、教育机会的意义 251

二、学校教育的扩大 254

三、「平等」观念的变迁 258

第二节 教育机会的平等化 261

一、对机会均等的关心的提升 261

二、学历水准的阶层差异 263

三、学业成绩的阶层差异 269

第三节 机会均等的阻碍因素 274

一、智慧遗传说 275

二、经济因素说 276

三、社会心理因素说(价值理论) 277

四、文化论的立场 278

五、过程模式 279

六、不平等的形成过程 280

第四节 平等化的可能性与局限 282

一、三种「平等」理念 282

二、平等化的可能性 285

第十章 学校教育计画论&麻生诚 291

第一节 学校教育计画的定义及其类型 291

一、学校教育计画的意义 291

二、计画的类型 293

第二节 学校教育计画的要求 295

一、公共制御的必要性 295

二、对社会变迁的调适 299

三、情报技术与新计画理论的出现 300

四、学校教育计画的思想 303

第三节 学校教育计画的步骤 306

一、目标的设定 306

二、现况分析与预测 308

三、计画目标的决定 310

四、决定实现目标的手段 310

五、有关学校教育资源调配手续的决定 312

六、厘订「实施计画」 313

第十一章 学习社会&友田泰正 317

第一节 哈钦斯的学习社会论 318

一、为发展人性的教育 318

二、隶属于经济的教育 320

三、「教育投资」的非生产性 321

四、学校教育迅速扩展所引发的问题 323

五、通才教育的主张 325

第二节 学习社会的发展 327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成的「学习社会」论 327

二、教育目的、方法及结构的重整 328

三、卡乃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的「学习社会」理论 331

四、多种途径的保障 333

五、从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 334

六、学习社会论的位置 336

第三节 终身教育与社会教育 338

一、终身教育的理念 338

二、社会教育的现状及课题 340

三、学习需求与学习活动的实况 34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