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土学 中篇 黄土岩土工程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黄土学  中篇  黄土岩土工程学
  • 孙建中,王兰民,门玉明,董忠级,易秀,王谦,赵晓峰,李珍英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 ISBN:780748960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土学 中篇 黄土岩土工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黄土的本构关系&门玉明 1

1.1概述 1

1.2黄土的静应力-应变特性 1

1.3黄土的静力本构理论 2

1.4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特点 13

1.5黄土的动力本构模型 15

1.6黄土动力参数测试 18

1.7黄土动力参数的分布特征 19

第2章 黄土的物理、水理和力学性质&孙建中 高玉广 李慧琴 陶虹 马媛 21

2.1黄土的物理性质——黄土的比重、重度、天然含水率(湿度)、饱和度 21

2.2黄土的水理性质 24

2.2.1黄土的塑性状态 24

2.2.2黄土的收缩性、缩限和最大分子吸水量 28

2.2.3黄土的崩解性 31

2.2.4黄土的渗透性 32

2.2.5黄土的毛细上升高度 39

2.3黄土的力学性质 41

2.3.1黄土的压缩性 41

2.3.2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45

2.3.3黄土的三轴抗压强度 47

2.3.4黄土的抗剪强度 51

2.3.5黄土的抗拉强度 55

2.3.6黄土的击实性 57

2.3.7黄土的流变性 58

第3章 黄土的湿陷性&孙建中 高玉广 李慧琴 陶虹 马媛 65

3.1概述 65

3.2湿陷性黄土地层 73

3.2.1新近堆积黄土——全新世晚期次生黄土(Q2 4) 74

3.2.2新古土壤(Q1 4,S0) 91

3.2.3晚更新世马兰黄土(Q3黄土)的湿陷性 94

3.2.4中更新世离石黄土(Q2黄土)的湿陷性 96

3.2.5其他有湿陷性的土层 103

3.3黄土湿陷的原因与机理及湿陷性的形成 108

3.3.1概述 108

3.3.2架空孔隙是黄土湿陷的根本条件,他是在黄土风尘从空中降落时形成的,而不是在成壤过程中形成的。 109

3.3.3黄土颗粒之间的水胶连结,给予湿陷过程以多彩景象 111

3.3.4黄土的湿陷性是一个地质历史的范畴,他是一位匆匆的过客,仅存在了0.8百万年。 113

3.3.5次生黄土依然有湿陷性 116

3.4湿陷系数和湿陷变形 117

3.4.1湿陷系数 117

3.4.2测定湿陷系数的两种方法 121

3.4.3湿陷系数与压力的关系 122

3.4.4湿陷变形 124

3.4.5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125

3.4.6现场浸水载荷试验 128

3.4.7湿陷变形量 131

3.4.8用弦线模量法计算湿陷变形量 146

3.5湿陷起始压力 148

3.5.1湿陷起始压力的确定方法 148

3.5.2确定湿陷起始压力的判别标准问题 155

3.5.3湿陷起始压力的应用 160

3.6含水率与湿陷性的关系 163

3.6.1含水率与湿陷性的关系 163

3.6.2含水率与地基的评价 170

3.6.3湿陷起始含水率 173

3.7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 176

3.7.1定性——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判别 176

3.7.2划类——划分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179

3.7.3分级——划分湿陷量等级 183

3.7.4利用湿陷敏感性评价湿陷性黄土地基 186

3.7.5国外对湿陷性黄土的评价方法 192

3.8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承载力 197

3.8.1载荷试验曲线与地基容许承载力 197

3.8.2用载荷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203

3.8.3根据经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查表法) 210

3.8.4根据极限平衡理论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 215

3.8.5容许承载力的修正 216

3.8.6小结 216

3.9用三轴仪研究黄土湿陷性的新方法 218

第4章 非饱和黄土的工程性能&王兰民,王谦 229

4.1概述 229

4.1.1非饱和土的基本特性 229

4.1.2非饱和土力学的发展 229

4.1.3非饱和土力学在黄土力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230

4.2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231

4.2.1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方法 231

4.2.2土水特征曲线的数学模型 232

4.2.3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233

4.2.4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因素 235

4.3非饱和黄土的强度特性 235

4.3.1非饱和黄土的强度理论 235

4.3.2非饱和黄土的抗剪强度 235

4.3.3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强度 237

4.4非饱和黄土的湿陷性 239

4.4.1试验数据 239

4.4.2非饱和黄土湿陷性的物质基础——结构特性 239

4.4.3黄土自重和非自重湿陷性的特点 243

4.4.4吸力丧失——黄土湿陷性的主要作用机制 243

4.5非饱和黄土的动力特性 247

4.5.1非饱和黄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 247

4.5.2非饱和黄土的震陷特性 252

第5章 黄土的震陷与液化&王兰民,王谦 257

5.1概述 257

5.2黄土震陷与液化的机理 258

5.2.1黄土震陷的机理 258

5.2.2黄土液化的机理 259

5.2.3黄土液化的孔压与应变发展模式 262

5.3黄土震陷与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263

5.3.1黄土震陷的主要影响因素 263

5.3.2黄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266

5.4黄土场地震陷和液化的工程判别方法 268

5.4.1黄土震陷和液化的初判方法 268

5.4.2黄土震陷和液化的详评方法 270

5.5黄土地基震陷与液化的处理技术 272

5.5.1强夯法对提高黄土地基抗震陷及液化性能的效果 272

5.5.2挤密桩法对提高黄土地基抗震陷与液化性能的效果 275

5.5.3化学灌浆法对提高黄土地基抗震陷与液化性能的效果 278

第6章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王兰民,王谦 282

6.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主要原则 282

6.1.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282

6.1.2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的一般原则 282

6.1.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范围的确定 283

6.2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284

6.2.1重锤表面夯实法 284

6.2.2强夯法 286

6.2.3垫层法 288

6.2.4挤密桩法 290

6.2.5预浸水法 292

6.2.6化学加固法 293

6.2.7桩基础 296

第7章 黄土建筑&王兰民,王谦 298

7.1概述 298

7.2黄土窑洞 298

7.2.1黄土窑洞的主要建筑形式 299

7.2.2黄土窑洞的主要工程病害及防治措施 300

7.2.3黄土窑洞的主要震害特征及抗震技术措施 301

7.3黄土路堤 302

7.3.1黄土路堤病害的类型及成因 303

7.3.2黄土路堤的施工方法 303

7.4黄土土桥 305

7.5黄土渡槽 306

7.6黄土拦河坝 307

7.6.1概述 307

7.6.2黄土拦河坝病险处理实例 308

7.6.3黄土水坠坝 310

第8章 黄土边坡&赵晓峰 315

8.1概述 315

8.1.1黄土边坡的分类 315

8.1.2黄土边坡的形态 316

8.1.3黄土边坡的结构 317

8.2黄土边坡的稳定性 319

8.2.1黄土边坡的破坏形式 319

8.2.2黄土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320

8.3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实例 325

8.3.1延安永坪炼油厂液化气罐黄土高边坡 325

8.3.2山西兴县大石沟黄土高边坡 326

8.4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330

8.5黄土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332

8.5.1边坡勘察中的地质测绘 333

8.5.2边坡工程地质勘探手段 333

8.5.3边坡工程地质试验 333

8.5.4边坡变形观测 334

8.6黄土边坡治理设计 334

8.6.1设计基本资料 334

8.6.2边坡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335

8.6.3边坡处治设计的程序 337

8.6.4边坡处治的常用措施 338

8.6.5边坡绿化 342

第9章 黄土洞室&李珍英 346

9.1黄土洞室的选址 346

9.1.1进洞山体的选择 346

9.1.2洞口位置的选择 347

9.1.3洞轴位置的选择 348

9.2黄土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 348

9.2.1围岩变形与破坏 348

9.2.2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 349

9.3黄土洞室的施工 353

9.3.1黄土洞室开挖方法 353

9.3.2饱和黄土的开挖 355

9.4黄土洞室建筑事故预防 357

第10章 黄土材料&董忠级 360

10.1概述 360

10.1.1黄土材料的应用历史 360

10.1.2黄土材料的分类 361

10.2天然黄土材料 361

10.3改良黄土材料 363

10.3.1压实黄土材料 363

10.3.2化学加固黄土材料 367

10.4复合黄土材料 367

10.4.1石灰黄土材料 367

10.4.2水泥黄土材料 368

10.4.3粉煤灰黄土材料 371

10.4.4二灰黄土材料 376

10.5结束语 380

附录:黄土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易秀 382

A.1概述 382

A.1.1黄土的自净功能 382

A.1.2物理净化作用 383

A.1.3化学净化作用 384

A.1.4生物净化作用 385

A.2黄土净化重金属铬(Cr)的机制研究的准备 386

A.2.1供试土壤 386

A.2.2供试重金属的选择及其特点 386

A.3黄土对Cr(Ⅲ)净化机制的研究 389

A.3.1 Cr(Ⅲ)对地下水-土壤的污染试验研究 389

A.3.2黄土对Cr(Ⅲ)的吸附与污染物浓度及pH的关系 391

A.3.3 Cr(Ⅲ)转化为Cr(Ⅵ)的趋势 395

A.4黄土净化Cr(Ⅵ)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396

A.4.1 Cr(Ⅵ)浓度对黄土吸附量的影响 397

A.4.2黄土对Cr(Ⅵ)的等温吸附规律 399

A.4.3黄土对Cr(Ⅵ)的吸附还原动力学研究 401

A.5黄土净化砷As(Ⅴ)的机制及特点 406

A.5.1黄土对As(Ⅴ)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406

A.5.2 As(Ⅴ)浓度对黄土吸附量的影响 409

A.5.3黄土吸附As(Ⅴ)的几种等温吸附公式比较 410

A.5.4 pH对黄土吸附As(Ⅴ)的影响 413

A.5.5黄土对无机外源As(Ⅴ)的缓冲动力学研究 414

A.6黄土对垃圾渗滤液的净化作用研究 419

A.6.1材料与方法 419

A.6.2结果与分析 420

A.6.3结论 42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