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媒介素养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媒介素养教程
  • 黄宏编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1542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媒介素养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媒介素养概念和理念的阐释 2

二、为什么要重视和推广媒介素养 10

三、研修者如何学习和践行媒介素养课程 15

四、中国内地如何推进媒介素养教育 16

第一篇 认识和解读媒介 21

第一章 认识媒介形态 21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演变 22

一、口语传播阶段 23

二、文字书写传播阶段 26

三、印刷媒介传播阶段 29

四、电子媒介传播阶段 34

第二节 作为环境的媒介 42

一、媒介的本质属性 43

二、媒介的环境属性 47

三、媒介环境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52

第三节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57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元律 57

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点比较 58

三、媒介融合 63

第二章 解读媒介文本 70

第一节 媒介文本的符号分析 72

一、文本和媒体文本 72

二、媒体文本的符号分析方法 79

第二节 媒体文本的话语分析 83

一、识别话语的存在 84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 85

三、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和媒体话语的分化 87

第三节 媒体文本的再现分析 93

一、反映说与写实主义 93

二、建构说和身份/认同 94

三、文本再现与身份/认同 99

第四节 媒体文本的类型化分析 102

一、类型化文本的建构 102

二、类型化、神话化与意识形态 108

第二篇 接近和了解媒介 113

第三章 媒介组织和内容生产 113

第一节 报纸媒体组织及内容生产 113

一、我国报业体制和机制的变革 113

二、传统报纸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 115

三、传统报社的内容采编流程 117

四、数字化报业组织结构模式 118

五、数字化报业采编流程模式 121

第二节 电视媒体组织及内容生产 122

一、我国广电媒体体制和机制变革 122

二、电视台的组织结构 124

第三节 门户网站组织及内容生产 129

一、门户网站的类型 129

二、门户网站组织架构 130

三、网络新闻的制作和发布流程 132

第四章 新闻自由和媒介控制 136

第一节 新闻自由:从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论 138

一、西方启蒙思想家有关“自由”的经典论述 138

二、从个人言论自由到报刊新闻自由 142

三、新闻自由危机和社会责任论的出台 145

第二节 影响媒介内容生产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149

一、媒体组织的内部控制因素 149

二、媒介组织外部的社会压力因素 154

第三节 国内外的媒介监管机制 160

一、“报刊的四种理论”和“发展”理论 160

二、欧美国家的媒介监管机制 162

三、我国的媒介监管机制 169

第五章 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 178

第一节 大众传媒的魔弹效果 179

一、魔弹论产生的背景 179

二、宣传研究 180

三、魔弹效果的局限性及产生的条件 184

第二节 大众传媒的有限效果 186

一、对“意见领袖”的研究 187

二、说服和态度研究 190

第三节 大众传媒的适度效果 193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 193

二、创新与扩散理论 194

三、议程设置假说 196

四、教养理论(涵化理论) 200

五、“知识沟”假说 202

第四节 大众传媒的强大效果 205

一、“沉默的螺旋”研究 205

二、“第三者效果”研究 209

三、美国“国家电视暴力研究” 211

第六章 媒介与受众 214

第一节 受众概说 215

一、受众概念的演进 215

二、受众的角色 217

三、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变化 220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223

一、受众附属论 224

二、受众主动论 225

三、受众本位论 227

第三节 受众需要与受众权利 228

一、受众的基本需要 229

二、受众的基本权利 232

第四节 媒介与受众关系 237

一、我国媒介受众观的演变 237

二、受众选择媒介的影响因素 240

三、受众对媒介的期望 243

四、媒介对受众需要的满足 246

第三篇 使用和利用媒介 253

第七章 新闻采写知识和技巧 253

第一节 了解新闻常识 254

一、新闻价值要素 254

二、新闻的“5W1H”要素 257

三、新闻文体知识 258

四、新闻报道类型 261

第二节 如何进行新闻采访 264

一、新闻采访的类型 264

二、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268

三、新闻采访实战技巧 271

第三节 如何写消息 278

一、消息的结构 278

二、消息头 280

三、消息标题的制作 280

四、消息导语的写作技巧 286

五、消息主体的写作 294

六、消息结尾的写作 299

七、新闻背景的使用 300

八、如何交代消息来源 303

第八章 网络自媒体传播技巧 306

第一节 博客 308

一、博客发展的兴衰沉浮 308

二、博客的生成和发布 313

三、博客的定位和写作 315

第二节 播客 320

一、播客视频网站的发展概述 320

二、播客作品的类型和特点 322

三、播客订阅和制作软件介绍 331

第三节 微博 335

一、微博发展概述 336

二、微博的媒介属性 338

三、微博的传播特征 342

四、微博的社会功能 345

五、微博的传播技巧 349

附录 推荐媒介资源 355

后记 35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