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法学 第6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证据法学  第6版
  • 樊崇义主编;樊崇义,锁正杰,陈海光,毛立华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0932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证据-法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证据法学 第6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1

一、证据法及其证据规则 2

二、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 3

三、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3

四、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4

五、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 5

六、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 8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 8

一、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9

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9

三、新中国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10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11

一、融合研究的方法 11

二、系统研究的方法 11

三、比较研究的方法 12

四、实证研究的方法 12

五、分析研究的方法 12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14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 15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15

二、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15

三、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 16

四、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 17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 18

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的历史条件 18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19

三、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 19

第三节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20

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 20

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理论和立法 21

三、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 22

第四节 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23

一、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 23

二、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法律制度 25

三、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 25

第三章 证据法与诉讼法 29

第一节 证据法 29

一、证据法的概念 29

二、证据法的形式 30

三、证据法的内容 31

四、证据法的作用 32

第二节 证据法与诉讼结构 33

一、诉讼结构的基本分类 33

二、诉讼结构与证据法 35

三、我国证据法与审判方式改革 40

第四章 证据法的原理 43

第一节 证据法原理概述 43

一、证据法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43

二、证据法原理的基本体系 44

三、证据法原理的基本内容 45

第二节 诉讼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50

一、诉讼认识的要素 50

二、诉讼认识的内在过程 52

三、逻辑推理和经验规则 54

四、诉讼认识的结果 56

第三节 诉讼认识论:程序正义论 58

一、诉讼认识的外在过程 58

二、程序正义论 59

第四节 诉讼认识论与证据法 60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程序正义论的关系 61

二、诉讼认识论与证据法 62

第五章 证据法的原则 65

第一节 证据裁判原则 65

一、证据裁判的历史 66

二、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 67

三、证据裁判原则的适用 69

第二节 直接言词原则 71

一、直接言词原则的含义 71

二、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73

三、直接言词原则的意义 74

第三节 无罪推定原则 75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和发展 75

二、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75

三、无罪推定原则与我国刑事司法 77

第六章 证据规则 79

第一节 证据规则的概念和功能 79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 79

二、证据规则的法律属性 80

三、证据规则的功能 81

四、完善证据规则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3

五、完善证据规则的意义 84

第二节 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和发展 85

一、关于证据规则的原则性规定 86

二、关于证据能力的规则 87

三、关于证明力的规则 88

四、关于举证的规则 90

五、关于质证的规则 91

第三节 外国证据规则简介 92

一、证据规则的历史发展 92

二、证据规则的种类 93

三、证据规则的主要内容 95

第四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97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 97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关法律依据 98

三、非法证据的可采性 99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 101

五、关于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 102

第五节 相关证据规则 107

一、相关证据规则的概念 107

二、外国有关相关证据规则的规定 107

三、我国对证据关联性的规定 108

第六节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109

一、传闻证据规则的概念 109

二、排除传闻证据的理由 109

三、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 110

四、传闻证据规则的价值 111

五、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适用 112

第七节 自白和补强证据规则 114

一、自白和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 114

二、关于被告人自白规则 116

三、关于补强证据规则 119

第八节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 121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含义 121

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立法例 122

三、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我国刑事司法 123

第七章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125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125

一、证据与诉讼证据 125

二、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26

第二节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 126

一、证据的客观性 126

二、证据的关联性 127

三、证据的合法性 128

第三节 证据的意义 130

一、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130

二、证据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 132

第八章 证据的种类 133

第一节 物证 133

一、物证的概念和意义 133

二、物证证明力的特点 135

三、物证的收集和保管 135

四、物证的审查判断 137

第二节 书证 139

一、书证的概念和意义 139

二、书证证明力的特点和分类 140

三、书证的提供、收集和审查判断 142

第三节 证人证言 145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 145

二、证人的资格条件、权利和义务 146

三、证人的保护 152

四、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 157

五、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确定 157

第四节 被害人的陈述 160

一、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 160

二、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特点 161

三、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和审查判断 162

第五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165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意义 165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明力的特点 166

三、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讯问 167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 171

第六节 当事人的陈述 174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 174

二、当事人承认 176

三、自认 177

四、当事人陈述的证明力的特点 180

五、询问当事人及对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181

第七节 鉴定意见 182

一、鉴定意见的概念和意义 182

二、鉴定人的资格条件、权利和义务 184

三、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 186

四、鉴定意见证明力的特点 187

五、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 187

第八节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和现场笔录 189

一、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的概念和意义 189

二、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和现场笔录证明力的特点 190

三、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的内容和制作 191

四、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 193

第九节 视听资料 194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和意义 194

二、视听资料的种类 195

三、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特点 196

四、视听资料的调查收集及其证明力的确定 197

第十节 电子证据 198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198

二、电子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200

三、电子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200

四、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 202

第十一节 行政执法证据 203

一、行政执法证据的概念 203

二、行政执法证据的特征 204

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 205

第九章 证据的分类 207

第一节 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207

一、证据分类的概念 207

二、证据分类的意义 208

三、世界各国证据分类简介 208

第二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209

一、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概念 209

二、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意义 210

三、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210

第三节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211

一、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 211

二、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特点和运用 212

第四节 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213

一、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概念和区分 213

二、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运用规则 214

第五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214

一、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 214

二、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216

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217

第六节 本证和反证 218

一、本证和反证的概念 218

二、区分本证和反证的意义 219

第十章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220

第一节 证据的收集 220

一、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220

二、收集证据的范围和渠道 223

三、收集证据的原则和要求 223

四、收集证据的方法 228

第二节 构建遏制刑讯逼供的诉讼机制 231

一、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 231

二、刑讯逼供的危害 232

三、构建遏制刑讯逼供的诉讼机制 234

第三节 证据开示和举证时限 237

一、刑事证据开示制度 237

二、民事证据开示制度 240

三、举证时限制度 243

第四节 证据的保全 247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和意义 247

二、证据保全的种类 249

三、证据保全的程序和要求 249

第十一章 证明概述 252

第一节 证明制度概述 252

一、证明的概念 252

二、证明的历史 254

三、证明的要素 255

四、证明的种类 256

五、证明的作用 256

第二节 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的证明 257

一、三大诉讼证明的共同特征 257

二、三大诉讼证明的不同之处 257

第十二章 证明对象 259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 259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和意义 259

二、证明对象的内容 261

第二节 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 263

一、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263

二、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265

三、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 266

第十三章 证明责任 269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述 269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269

二、证明责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71

三、我国关于证明责任的理论研究 273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承担 274

一、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274

二、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276

三、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282

第十四章 证明标准 288

第一节 证明标准概述 288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 288

二、关于证明标准的理论观点 289

三、外国立法中的证明标准 290

第二节 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 292

一、我国证明标准的特点 292

二、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 294

三、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297

四、程序法事实的证明标准 300

第十五章 证据的审查判断 301

第一节 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和意义 301

一、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 301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审查判断证据的理论前提 302

三、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证据的本质属性 303

四、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证明标准 304

五、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证据收集的关系 306

六、审查判断证据的意义 307

第二节 证据审查判断的内容 307

一、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合法是审查判断证据的实质和核心内容 307

二、证据的分类审查判断 311

三、全案证据的审查判断 315

第三节 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 319

一、个别审查 319

二、侦查实验 319

三、辨认和对质 320

四、技术鉴定 321

五、综合分析 322

第十六章 推定和司法认知 324

第一节 推定 324

一、推定概述 324

二、法律上的推定 329

三、事实上的推定 333

第二节 司法认知 336

一、司法认知概述 336

二、司法认知的范围 340

三、司法认知的规则 34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