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冯友兰文集 第7卷 中国哲学简史 修订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冯友兰文集  第7卷  中国哲学简史  修订版
  • 冯友兰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长春出版社
  • ISBN:754454654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哲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冯友兰文集 第7卷 中国哲学简史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 1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3

第一节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3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6

第三节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9

第四节 语言障碍 11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12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 12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13

第三节《上农》——农业的价值 14

第四节“反者道之动” 14

第五节 对自然的理想化 15

第六节 家族制度 15

第七节 入世和出世 16

第八节 中国艺术与诗歌 16

第九节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17

第十节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18

第十一节 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 19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21

第一节 司马谈和六家 21

第二节 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的理论 22

第三节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23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26

第一节 孔子与六经 26

第二节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27

第三节 正名 28

第四节 仁义 28

第五节忠恕 29

第六节 知命 30

第七节 孔子的心灵修养 31

第八节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2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34

第一节 墨家的社会背景 34

第二节 墨子对儒家的批判 36

第三节 兼爱 36

第四节 天志和明鬼 38

第五节 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 38

第六节 国家的起源 39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41

第一节 早期道家与隐者 41

第二节 杨朱的基本思想 42

第三节 杨朱思想举例 42

第四节 老庄著作中的杨朱思想 43

第五节 道家思想的发展 44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46

第一节 性善说 46

第二节 论儒家与墨家的基本不同点 47

第三节 政治哲学 49

第四节 神秘主义 51

第八章 名家 53

第一节 名家和“辩者” 53

第二节 惠施关于事物相对性的理论 55

第三节 公孙龙关于共相的学说 57

第四节 惠施和公孙龙学说的意义 60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61

第一节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61

第二节道,无名 62

第三节 自然的不变规律 63

第四节 为人处世 65

第五节 政治理论 67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69

第一节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69

第二节 得到相对快乐的途径 69

第三节 政治与社会哲学 70

第四节 感情和理性 71

第五节 达到至乐的途径 73

第六节 有限的观点 73

第七节 更高层次的观点 74

第八节更高层次的知识 75

第九节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 77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79

第一节 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 79

第二节 关于“辩”的讨论 80

第三节 澄清兼爱说 82

第四节为“兼爱”辩 83

第五节 对其他学派的批判 84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87

第一节 六种术数 87

第二节《洪范》所描述的五行 88

第三节《月令》 89

第四节 邹衍 90

第五节 历史哲学 91

第六节“易传”中描述的阴阳原则 92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95

第一节 人的地位 95

第二节 关于人性的学说 96

第三节 道德的根源 97

第四节 关于礼乐的学说 98

第五节 关于逻辑的理论 100

第六节 论其他学派的谬误 101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103

第一节 法家的社会背景 103

第二节 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104

第三节 法家的历史哲学 105

第四节 治国之道 106

第五节 法家与道家 107

第六节 法家与儒家 109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110

第一节 事物之“理” 110

第二节 万物生成之“道” 112

第三节 万物变易之“道” 113

第四节“中”与“和” 114

第五节“庸”与“常” 115

第六节 从启蒙到止于至善——明与诚 116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118

第一节 秦朝统一中国前的中国政治情况 118

第二节 中国的统一 119

第三节《大学》 120

第四节《荀子》中的折中倾向 121

第五节《庄子》哲学中的折中倾向 122

第六节 司马谈和刘歆的折中主义思想 123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126

第一节 阴阳家和儒家的合流 126

第二节 对宇宙本体的理论 127

第三节人性的学说 128

第四节 社会伦理学说 129

第五节 政治哲学 130

第六节 历史哲学 130

第七节对《春秋》的解释 131

第八节 社会进步的三个阶段 132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134

第一节 思想的统一 134

第二节 孔子在汉代思想界的地位 135

第三节 汉代经学中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 136

第四节 扬雄和王充 137

第五节 道家与佛学 138

第六节 政治和社会背景 139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142

第一节 名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142

第二节 对孔子的重新诠释 143

第三节 向秀和郭象 144

第四节 道是“无” 144

第五节 万物的“独化” 145

第六节 典制与道德 146

第七节 有为与无为 147

第八节 知识与模仿 147

第九节 齐万物 149

第十节 终极的自由与快乐 150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152

第一节 风流与浪漫精神 152

第二节“杨朱的乐园” 153

第三节 率性的生活 154

第四节 感情 156

第五节 情爱 157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159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159

第二节 佛学的一般概念 160

第三节 二谛义 161

第四节 僧肇的哲学 162

第五节 道生的哲学 164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168

第一节 禅宗起源的旧说 168

第二节 第一义不可说 169

第三节 修禅的方法 170

第四节 顿悟 171

第五节 无成之功 172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174

第一节 韩愈和李翱 174

第二节 周敦颐的宇宙论 176

第三节 精神修养的方法 176

第四节 邵雍的宇宙论 178

第五节 事物演化的规律 179

第六节 张载的宇宙论 181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183

第一节 程颢对“仁”的认识 183

第二节 程朱的“理”的观念的来源 185

第三节 程颐的“理”的观念 186

第四节 陶冶感情的方法 187

第五节 寻孔颜乐处 188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191

第一节 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191

第二节“理”或原理 192

第三节 太极 193

第四节“气” 194

第五节 性和心 195

第六节 政治哲学 197

第七节 修心养性的方法 198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200

第一节 陆九渊论心 200

第二节 王守仁的宇宙观 201

第三节“明德” 202

第四节 良知——来自直觉的认识 203

第五节“正事” 204

第六节“用敬” 205

第七节 对佛学的批评 206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207

第一节 反对更新的儒学的思潮 207

第二节 孔教运动 209

第三节 西方思想的传入 211

第四节 西方哲学的传入 213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216

第一节 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216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哲学耕耘 217

第三节 哲学的性质 219

第四节人生的境界 220

第五节 形而上学中的方法论 222

英文版编者引言 224

译后记 22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