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崔家生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 ISBN:978754742083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 1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1
一、基本概念 1
二、概念外延 4
第二节 网络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革命 8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9
二、教育模式的创新 11
三、教育内容的时效性 12
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13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分析 14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性 14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利性 17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18
四、实践的不足 19
五、原因分析 21
六、方法与对策 22
第四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25
一、主体之间的平等性 26
二、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性 26
三、教育内容的选择性 27
四、教育手段的交互性 28
五、教育过程的生活性 28
六、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28
七、教育环境的虚拟性 29
第五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29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功能 29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 31
第二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构 41
第一节 基本原则 42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的原则 42
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46
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46
四、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8
五、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0
第二节 基本方法 51
一、跟踪获取法 52
二、筛选法 52
三、资源优化法 52
四、主题灌输法 53
五、交互法 53
六、虚拟引导法 54
七、宣泄疏导法 54
八、寓教于乐法 54
九、技术渲染法 54
十、反馈评估法 55
第三节 基本模式 55
一、传统模式 55
二、大众传播模式 56
三、网络教育模式 57
第四节 发展趋势 59
一、开放性趋势 59
二、订单化趋势 61
三、同步性趋势 62
四、同质化趋势 62
五、制度化趋势 63
第三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64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客体的界定 65
一、主体与客体关系 65
二、教育对象 65
三、主体双向互动 66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和客体的认识论意义 67
一、丰富了认识论的内涵 67
二、强化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68
三、改变了主客体间的认知结构 69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69
一、双主体关系 69
二、权力中心的转移 71
三、权威的分散 72
第四节 主客体间的交互方式 74
一、形成要素 75
二、交互类型 75
三、互动的特殊性 77
第五节 互动关系的完善 78
一、确立平等的思想意识 78
二、强化教育者信息素质 79
三、提升工作对象的网络素质 80
四、建设高水准的信息网络 82
五、实现网上网下的优势互补 85
第四章 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88
第一节 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 89
一、网络舆论的内涵 89
二、网络舆论的特点 89
第二节 网络舆论对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影响 91
一、价值观的影响 91
二、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92
三、识辨能力的影响 93
第三节 网络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93
一、网络舆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 93
二、网络舆论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 94
三、网络舆论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94
第四节 网络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95
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加复杂化 95
二、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 96
三、传统教育效果弱化 96
第五节 网络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 96
一、即时高效 96
二、早期预警 97
三、目标明确 97
四、强化主体 98
第五章 网络舆论的管控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99
第一节 网络舆论管控的基本认识 103
一、基本内涵 103
二、主要特点 104
三、发展历程 107
四、构成要素 112
第二节 网络舆论管控基本现状 116
一、网络舆论管控的难点 116
二、网络舆论管控需要解决的问题 120
第三节 网络舆论管控的要求、原则及方法 122
一、正确引导 122
二、基本原则 124
三、可行方法 126
第四节 网络舆论管控的运行机制 134
一、教育管理机制 134
二、预警机制 136
三、信息分析评估机制 137
四、敏感舆情处置机制 138
五、协作机制 140
第五节 网络舆论管控的平台与队伍建设 142
一、平台建设 142
二、人才队伍建设 146
第六章 网络心理及其干预与引导 151
第一节 网络心理的特点 151
一、自我意识增强,追求认同感 151
二、注重自我展示,个性化明显 152
三、价值观更务实,但缺乏核心价值观 152
四、奉行自我中心与及时享乐 153
五、包容接受力强,但道德准则模糊 153
六、缺乏足够的耐挫力和奉献意识 154
七、沉迷虚拟社交,产生网络依赖 154
八、缺乏自我保护和自律意识 155
第二节 网络心理的形成 155
一、影响因素 155
二、研究价值 157
三、关注焦点 158
四、研究视角 160
第三节 网络群体极化的心理机制分析 164
一、非理性 164
二、无意识 165
三、从众心理 166
第四节 网络心理的干预和引导 167
一、加强网络心理教育 167
二、培养青年人用网能力 168
三、心理调节保障机制 169
第七章 网络道德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71
第一节 网络交往行为中的人 175
一、网络交往行为中人的主要特征 175
二、网络交往行为中人的价值选择 179
三、网络交往行为中人的现实走向 182
四、网络主体伦理行为“应然”的问题 188
五、伦理行为从“实然”走向“应然”的中介 190
第二节 网络道德共识的确立 198
一、网络道德共识确立的可能性 198
二、网络对话机制 202
三、从网络对话机制到道德共识确立 211
第三节 网络道德共识功能的实现 213
一、对话机制的扩展 213
二、道德赏罚机制的建立 215
三、文化环境的建设 218
第八章 网络法纪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 226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行为基本现状 226
一、基本概况 226
二、基本特点 227
三、影响因素 22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违反法纪行为的预防 23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制教育 230
二、防范网络犯罪 235
三、网络信息发布中的法纪问题 239
参考文献 247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