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 李英华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5285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儒家-研究;道家-研究;佛教-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先秦儒家哲学 1

第一节 孔子修《春秋》及其人道思想 1

一、孔子与《春秋》 1

二、《春秋》灾异观 3

三、《春秋》道名分 5

第二节 孔子释《易经》及其人文精神 8

一、关于《易象》的问题 9

二、从《易象》到《易传》 10

三、孔子与《易传》 13

第三节 孟子的心性学说 26

一、趋善论 26

二、性命论 31

三、修养论 33

第四节 荀子天人论的几个问题——兼论郭店竹简《穷达以时》 37

一、知与不求知 37

二、对庄子天人论的评价 40

三、人性定义与价值判断 41

四、对孟子人性论的评价 44

五、所谓“意志之天”与“自然之天” 45

六、关于《穷达以时》的问题 47

第二章 先秦道家哲学 50

第一节 关于老子之道的几个问题 50

一、老子之道是否实际的存在? 50

二、老子之道是西方旧形而上学的本体范畴吗? 51

三、老子之道的“有”“无”论是否矛盾? 54

四、老子之道不讲道德吗? 55

五、“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否可信? 56

第二节 老庄的“道德本体论”及其现代意义 57

一、问题的背景 58

二、老庄的道德本体论 59

三、老庄“道德本体论”的现代意义 62

第三节 老庄哲学的批判精神 65

一、自然无为论 65

二、立足于“自然”的仁义批判 67

三、立足于“无为”的社会批判思想 72

四、老庄批判思想的意义与局限 75

第四节 庄子“吾且不得及彼乎”阐释——兼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78

一、问题的背景 78

二、几种观点述评 79

三、新的解读 82

四、进一步的阐释 84

五、新问题及其启示 86

一、周公早期的上帝观 91

第三章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核心观念 91

第一节 周公及其天命观 91

二、周公后期的天命思想 94

三、周公的历史理性精神 98

第二节 先秦诸子圣王观探析——兼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比较 99

一、先秦儒家圣王观 100

二、先秦道家、墨家和法家的圣王观 102

三、“圣王观”的反思 105

一、先秦民本论概述 113

第三节 先秦诸子民本论 113

二、“民为邦本”与“立君为民” 115

三、民本论中的民主性思想成分 119

四、历史评价 122

第四节 先秦诸子论人治与法治 125

一、先秦儒家论人治与法治 126

二、先秦法家论人治与法治 132

三、简短结论 137

第四章 秦汉政治与哲学 139

第一节 秦汉之际国家意识形态的三次更迭 139

一、“以吏为师” 139

二、“黄老无为” 141

三、“独尊儒术” 142

四、历史评价 144

第二节 春秋公羊学的几个问题 145

一、经、传、学 146

二、公羊学的基本特色及其核心观念 147

三、体例与文实 148

四、公羊学与近代转化问题 150

五、公羊学的现代意义 153

第三节 董仲舒新儒学的若干特性 154

一、综合性与创造性 155

二、宗教性与人文性 156

三、荒谬性与科学性 157

四、政治性与批判性 159

五、评价与反思 160

第四节 董仲舒的天人哲学思想 161

一、元论 162

二、天止人继说 166

三、天人本至观 169

第五节 《史记》中的“或者之惑”问题 174

一、问题的背景 175

二、试解“或者之惑” 178

三、一点反思 180

一、广评诸子,归宗孔门 182

第六节 扬雄《法言》的思想要旨 182

二、性善恶混,修身为本 184

三、礼法宜中,道有因革 185

四、天道无为,生死自然 187

五、礼义立世,明哲保身 188

第五章 汉魏隋唐佛教与传统文化 192

第一节 《理惑论》与佛法东渐 192

一、《理惑论》所反映的佛法东渐的几个问题 193

二、《理惑论》所反映的另外几个主要问题 196

三、历史评价与历史启示 200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学派、信仰与儒道关系 203

一、南北朝的佛教学派及其不同特点 204

二、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信仰 207

三、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与儒道关系 210

第三节 从慧远“三论”看中国佛教伦理特点 216

一、《法性论》 217

二、《三报论》 219

三、《沙门不敬王者论》 222

四、从慧远“三论”看中国佛教伦理特点 224

第四节 隋唐佛教的中国化与隋唐佛教哲学 230

一、隋唐帝王与隋唐佛教 231

二、隋唐佛教宗派的创立 232

三、天台宗与华严宗的哲学理论 239

第五节 慧能《六祖坛经》与中国文化 246

一、慧能禅学的几个要点与特色 247

二、慧能对传统佛教的革新 255

三、慧能禅学与中国文化 260

四、结语 265

第六章 汉魏唐宋道教与传统文化 267

第一节 《太平经》与东汉道教 267

一、《太平经》的作者及其性质问题 268

二、《太平经》的几个思想观点 270

三、《太平经》与太平道 280

四、《太平经》与五斗米道 283

一、葛洪与陶弘景的道教理论 286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道教理论、改革与社会文明 286

二、寇谦之与陆修静的道教改革 298

三、道教与社会文明 304

第三节 从葛洪《抱朴子》看中国道教伦理特点 312

一、葛洪的伦理思想 312

二、葛洪的政治思想 316

三、从葛洪思想看道教伦理特点 320

一、隋唐道教的国教化 326

第四节 隋唐道教的国教化与隋唐道教哲学 326

二、成玄英的道教哲学 328

三、司马承祯与吴筠的道教哲学 335

第五节 白玉蟾《道德宝章》及其三教合一观 345

一、白玉蟾《道德宝章》 345

二、白玉蟾与道教 350

三、白玉蟾与禅宗 353

四、白玉蟾与理学 355

五、白玉蟾的三教合一观 357

后记 36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