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士大夫精神溯源 东汉中州党人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士大夫精神溯源  东汉中州党人研究
  • 张保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750595349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士-研究-中国-东汉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士大夫精神溯源 东汉中州党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士大夫精神发微 1

第一节 贵族等级制的解体和士阶层的形成 2

一 社会大变革与“士”的分化 2

二 士阶层的扩大及其分野 5

第二节 士大夫精神的源头 14

一 士的文化传统 15

二 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和士精神 20

第二章 士大夫阶层的形成 37

一 士人的重新活跃 38

第一节 汉初士人的处境和政治追求 38

二 陆贾、贾谊等人对秦政的批判和对汉政的设计 39

三 汉初儒生的参政努力 45

第二节 士大夫阶层的形成 47

一 独尊儒术——儒学与皇权政治的结合 47

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对皇权的附会和制衡思想 50

三 士大夫阶层的形成和士大夫标准的政治化 53

第三节 “霸王道杂之”政治环境下的士大夫阶层 57

一 “霸王道杂之”治国方针的确立 57

二 儒生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人生理想 58

三 专制皇权对士大夫的压力 60

四 西汉中后期的士风 61

五 士大夫与王莽新政 64

第三章 士大夫政治的形成 67

第一节 东汉前期的崇儒——士大夫的“黄金时代” 67

一 东汉初年的尚儒之风 67

二 儒学社会化的深化 69

三 士大夫与皇权政治的进一步结合 72

第二节 士大夫政治的形成 75

一 儒生与文吏的冲突与交融 75

二 士大夫队伍的壮大及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81

三 士大夫的价值追求和对“道”的持守 85

四 士大夫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90

第三节 政治的崩坏和士大夫的政治拯救 92

一 士大夫的政治理想与专制皇权的矛盾 92

二 外戚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 96

三 士大夫政治集团的优患意识和政治拯救 100

第四章 党锢之祸——士大夫的救世悲歌 118

第一节 三大政治集团的矛盾与冲突 118

一 三大政治集团概述 118

二 外戚宦官专权对士大夫权益的侵蚀 125

三 累世经学和门生故吏 130

四 清议之风的兴起 133

第二节 党锢之祸——士大夫的救世悲剧 135

一 士大夫的交友之道 135

二 太学生的干政之举 139

三 “党议”之兴和第一次党锢之祸 148

四 士大夫的救世悲剧——第二次党锢之锅 152

第五章 中州党人在救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58

第一节 中州地区的政治和文化地位 158

一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社会经济 159

二 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中心地位 166

第二节 中州党人在救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74

一 东汉前中期的中州士大夫 174

二 清议中的中州士人 179

三 中州“党人”在救世运动中的地位 182

第六章 士大夫精神的奠基 194

第一节 修己安人、轨德立化的道德操守 194

一 士大夫修已安人的道德实践 195

二 士大夫的轨德立化 207

第二节 刚健有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20

一 先秦西汉士人的忧患意识 221

二 以天下为己任——东汉党人的处世态度 229

第三节 舍生取义、趋死不避的殉道精神 237

一 儒家的气节观及党锢前士大夫的实践 237

二 “党人”舍生取义的殉道精神 241

第七章 东汉士大夫的缺失 245

第一节 “士道”的局部遗失 245

一 由“天下为公”到“愚忠”——独立人格的丧失 246

二 个人道德的局部缺损 255

三 对恶势力的附趋和对颓政的漠视 259

第二节 士大夫政治才能的缺乏 263

一 治世实际才能的缺乏 263

二 政治斗争经验的缺乏 265

第三节 东汉士大夫的缺失形成之因 272

一 专制皇权强化的影响 272

二 儒学对士大夫的思想禁锢 278

三 制度的弊端 282

四 经济和宗族的羁绊 287

主要征引书目 291

后记 29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