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吉林大学校史 1946-2006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吉林大学校史  1946-2006
  • 王守实,蔡莉主编;《吉林大学校史》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3524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71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613页
  • 主题词:吉林大学-校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吉林大学校史 1946-200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原吉林大学卷) 3

第一章 创建时期(1946年10月—1950年2月) 3

第一节 东北行政学院的创建 3

第二节 哈尔滨大学与东北行政学院合并 5

第三节 东北行政学院在沈阳的发展 7

第二章 财经政法性质大学时期(1950年3月—1952年8月) 11

第一节 向新型正规大学迈进 11

第二节 建立新教育制度 12

第三章 综合性大学时期(1952年9月—1966年4月) 14

第一节 1952年院系调整 14

第二节 建设综合性大学 15

第三节 向科学进军与整风运动 19

第四节 “教育大革命”和“反右倾”斗争 22

第五节 贯彻“高教六十条” 27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32

第五章 教育改革和发展时期(1976年11月—1995年8月) 37

第一节 拨乱反正 恢复学校教育秩序 37

第二节 坚持改革 开创新局面 43

第三节 建立研究生院 发展研究生教育 50

第四节 加强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4

第五节 加强科学研究 发展科技产业 61

第六节 建设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65

第七节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69

第一节 实施“211工程”建设 73

第六章 面向新世纪 建设一流社会主义大学(1995年9月—2000年5月) 73

第二节 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80

第三节 科学研究新进展 86

第四节 推进学科专业建设 94

第五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96

第六节 对外交流与合作 100

第七节 开发北区 建设南区 实施两区合一 102

第八节 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104

第九节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108

附录 119

第二节 建校的基础 125

第一节 建校的时代背景 125

第一章 学校的筹建及初期建设(1954年—1957年) 125

第二卷(原吉林工业大学卷) 125

第三节 校址的选择 126

第四节 筹建工作 127

第五节 建校后的初期发展 129

第六节 反右斗争 132

第二章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探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途径(1958年—1966年) 133

第一节 开展教学改革运动 133

第二节 贯彻“高教六十条” 136

第三节 “四清”运动 140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磨炼(1966年—1976年) 143

第一节 “红卫兵”运动荡涤校园 143

第二节 工、军宣传队进驻学校 144

第三节 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 146

第四节 广大师生员工身处逆境 奋力抗争 147

第四章 拨乱反正 整顿、巩固、提高(1976年—1982年) 149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端正思想路线 149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 149

第三节 对“文化大革命”前一些积案的处理 150

第四节 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搞好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 151

第五节 恢复、整顿各项工作 151

第五章 改革开放使学校得到迅速发展(1983年—2000年) 157

第一节 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工作 157

第二节 科学研究 167

第三节 学科建设 171

第四节 师资队伍建设 173

第五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 175

第六节 学校体制改革 177

第七节 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81

第八节 全面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 185

附录 188

第三卷(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卷) 193

第一章 在抗日烽火中创建学校(1938年—1945年) 193

第二章 在解放战争岁月中壮大成长(1945年—1949年) 202

第三章 在建设正规化军医大学道路上阔步前进(1950年—1958年) 206

第四章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勇创佳绩(1958年—1966年) 212

第五章 十年浩劫创伤深重(1966年—1976年) 218

第六章 改革开放进程中老白校重放光芒(1976年—2000年) 222

第七章 第三军医大学史要(1948年—1954年) 251

附录 253

第四卷(原长春科技大学卷) 259

第一章 学院创建时期(1952年—1955年) 259

第一节 学院的创立 259

第二节 学院的初期建设 261

第三节 建院初期党的工作 266

第二章 曲折前进时期(1956年—1965年) 269

第一节 意气风发 初展宏图 269

第二节 在“鸣放”、“反右”、“教育大革命”及“反右倾”冲击下的艰苦探索 271

第三节 调整、整顿 贯彻《高教60条》 276

第三章 十年动乱时期(1966年—1976年) 280

第一节 红卫兵夺权 280

第二节 工人、解放军宣传队掌权 280

第三节 在极左路线下办学 282

第四章 拨乱反正 整顿恢复 进入改革时期(1976年—1990年) 285

第一节 拨乱反正 整顿恢复 285

第二节 制定与执行《学院七年发展规划》 293

第五章 深化改革 加速发展时期(1991年—2000年) 303

附录 318

第五卷(原长春邮电学院卷) 327

第一章 为解放战争和恢复国民经济培养邮电专业人才(1947年3月—1953年5月) 327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诞生的东北邮电学校 327

第二节 建国初期多层次培养邮电专业人才 329

第二章 建设正规化的邮电中等专业学校(1953年6月—1960年4月) 333

第一节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 进行教学改革 333

第二节 探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 335

第一节 组建学院 努力办好邮电高等教育 337

第三章 长春邮电学院的建立与调整(1960年4月—1966年5月) 337

第二节 调整后的长春邮电学校 339

第四章 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1966年6月—1978年12月) 341

第一节 “停课闹革命”风狂雨骤的三年 341

第二节 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艰难办学 342

第三节 拨乱反正 整顿学校各项工作 343

第五章 重建学院 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之路(1979年1月—1990年10月) 345

第一节 重建学院 按高等教育模式调整 345

第二节 坚持教育改革 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348

第三节 稳定教学秩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352

第六章 建立和完善以教学为中心 教科产三结合的办学模式(1990年10月—1996年12月) 357

第一节 积极发展校办产业 切实提高办学实力 357

第二节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努力提升办学能力 360

第三节 认真落实《纲要》精神 推进学院全面发展 364

第七章 迎校庆 抓评价 并入新吉大(1997年1月—2000年6月) 371

第一节 迎校庆 抓评价 以评促建 371

第二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377

第三节 适应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并入新吉林大学 382

附录 384

第六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卷) 391

第一章 马医学堂的初创与演化(1904年10月—1953年2月) 391

第一节 北洋马医学堂—陆军兽医学校—解放军第二兽医学校 391

第二节 我军兽医学校的创建与发展 393

第二章 兽医大学的组建(1953年2月—1956年9月) 395

第二节 恢复部队建制 397

第一节 移交地方 397

第三章 兽医大学移交地方和恢复部队建制后的发展(1956年9月—1966年8月) 397

第三节 扩大办学规模 398

第四节 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398

第五节 党组织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 399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办学实践的全面展开(1966年8月—1984年6月) 401

第五章 拓宽兽医学科办学路子的艰苦探索(1984年7月—1989年7月) 403

第一节 校第五次党代会 403

第二节 制定《开创新局面办校规划》 403

第三节 颁发《兽医大学编制表》 404

第四节 实行集中办学 405

第五节 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405

第一节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409

第六章 向综合性农牧大学的转变(1989年7月—1992年7月) 409

第二节 制定《农牧大学1990—1995年建设规划》 410

第三节 全面加强新专业建设 410

第四节 深入贯彻共同《条令》和《纲要》 基层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412

第五节 加强管理 改善服务 后勤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412

第六节 积极开源创收 生产经营的产值和利税持续增长 413

第七节 全面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 413

第八节 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学员德育形成体系 414

第七章 建设具有高水平的军队重点大学(1992年8月—1994年7月) 417

第一节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对学校的关怀 417

第二节 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 419

第三节 加强两级党委班子建设 419

第四节 教学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420

第六节 尊师重教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22

第五节 加强对国内外的调查研究 进一步提高办校水平 422

第七节 后勤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 423

第八节 学校被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424

第九节 “211工程”建设规划和第七次党代会 424

第八章 朝着军事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办学目标前进(1994年7月—1999年4月) 426

第一节 学校隆重举行建校90周年纪念大会 426

第二节 学校召开七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 427

第三节 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首位 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428

第四节 主动适应部队建设需要 积极谋求向军需大学转变 429

第五节 不断深化改革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429

第六节 认真贯彻“科技兴后勤”战略 科研工作全面发展 429

第七节 大力开展优质服务 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430

第八节 坚持从严治校 基层建设水平整体提高 430

第十节 学校六年(1994年—1999年)实践的成功经验 431

第九节 扎实开展“三讲”教育 党委班子建设得到新的加强 431

第九章 军事特色鲜明的军需大学办学发展之路(1999年4月—2004年8月) 433

第一节 中央军委签发命令 将农牧大学改称为军需大学 433

第二节 对军需大学的科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证 434

第三节 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435

第四节 实施新老学科“捆绑式”发展 建设新型大学的具体途径 435

第五节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搭建军需大学发展的新舞台 438

第六节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39

第七节 加强行政管理和后勤工作 为学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440

第八节 加强学校党委班子建设 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441

第九节 按照端正用人导向 明确用人标准的要求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442

第十节 严密组织抗击“非典”工作 保证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442

第十一节 学校召开军需大学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暨纪念建校五十周年大会 443

第十章 军需大学的转隶和吉林大学农学部的成立(2004年1月—2005年3月) 446

第一节 中央军委关于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重大决策 446

第二节 保证学校顺利移交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446

第三节 中央军委和总部对移交办学后学校领导班子的重新调整 447

第四节 学校隆重举行“中国现代兽医教育百年”庆典 447

第五节 学校移交教育部管理 与吉林大学合并 447

第六节 吉林大学农学部的改建 448

附录 449

第七卷(新吉林大学卷) 457

第一章 合并 重组(2000年6月—2002年12月) 457

第一节 五校合并 组成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457

第二节 探索办学模式 院系调整重组 463

第三节 深化各项改革 奠定坚实基础 471

第四节 抓住机遇 大力提高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477

第二章 融合 提高(2003年1月—2004年6月) 486

第一节 加快步伐 着力学校事业发展 486

第二节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促进精品学科建设 502

第三章 和谐 发展(2004年7月—2006年6月) 513

第一节 列入“中央管理” 谋划科学发展 513

第二节 深化改革 铺平快速发展道路 517

第三节 构建和谐吉大 探索大学生活 523

第四节 盛会谋发展 掀开新篇章 527

第五节 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532

附录 542

后记 57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