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文化与感性革命 数字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转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文化与感性革命  数字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转型
  • 齐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750392884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文化-研究-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当代文化与感性革命 数字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转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全球视野中人的感性解放与精神发展 3

一、感性与人的本质 4

二、科技革命导致人的感性解放和人格整合 6

1.全球化的科技革命与“人工智能革命” 6

2.全球化的“数字化革命”导致了人的感性解放和人格整合 7

3.全球化的科技革命与“基因的破译” 9

三、全球化拓展人的感性发展空间 10

1.全球化拓展了人类的感性时空维度 11

2.全球化拓展人类感性的组织维度 11

3.全球化拓展人类感性的结构维度 12

4.回归感性是对全球文化扩张的一种抗击 13

20世纪“文化偶像”评选引起的反思——别把两种人搅在一起 17

重读文艺复兴——感性文化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   23

一、感性文化的哲学考察 24

二、重读文艺复兴 25

三、文艺复兴和“五四”新文化运动 29

四、感性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转型 33

R·柯林斯论“哲学难题的边界” 41

一、科学哲学边界上的元领域 49

二、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逻辑 53

三、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主义 58

四、日常语言对逻辑形式主义的反动 67

五、从数学基础的危机到胡塞尔的现象学 72

六、海德格尔:天主教的反现代主义与现象学运动的交叉 80

七、现象学运动的分化 87

数字化时代:人类感性方式的第三次革命 95

一、感性产生与发展的三次革命 96

1.官能感性 97

2.实践感性 97

3.人—机新感性 98

二、数字化时代新感性与传统感性的“七大差异” 99

1.“虚拟”与“现实” 99

2.“缺场”与“在场” 99

3.“逻辑”与“非逻辑” 101

4.“行为思维”与“符号思维” 101

5.“时空同构”与“时空非同构” 102

6.“感性理性化”与“理性感性化” 102

7.“信息化”与“信息” 103

三、新感性化的价值与人格整合 104

感性凸起的21世纪及其历史考察 109

一、古希腊时期 110

二、文艺复兴时期 111

三、十八——十九世纪 113

四、二十世纪与后现代 118

五、二十一世纪的感性凸起 126

理性的局限性与对理性的超越 135

一、理性的局限性之一:“理想化” 136

二、理性的局限性表现之二:“惟一性” 138

三、理性的局限性表现之三:“封闭性” 139

四、理性的局限性之四:“不完善性” 140

五、理性的局限性之五:“逻辑性” 142

六、对理性的超越之一:处理好“知识—逻辑—人”三者动态的关系 143

七、对理性的超越之二:在实践中使理性与感性达到整合 145

八、对理性的超越之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46

论网络时代的感性 151

一、感性发展的三种形态和三个阶段 152

1.人对自然的依赖阶段 152

2.人发现自己与对自己的依赖阶段 152

3.人对电脑的依赖阶段 153

二、网络时代的新感性 155

1.人—机新感性的形成 156

3.新一代感性人的诞生 157

2.工业文明失去的感性功能得于回归 157

5.虚拟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 159

4.“旧的艺术终结”与新的艺术产生 159

三、网络化时代感性发展的二重性 161

1.虚拟实践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 161

2.信息技术与新感性文化 161

3.人—机新感性促进文化转型和社会变革 162

4.人—机新感性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162

5.感性与DNA遗传基因和大脑结构功能 163

6.网络化所导致的负面影响 164

一、相关概念 169

论感性与“人工智能” 169

二、人工智能的产生及历史发展和感性的关系 170

1.人的智能发展与感性 171

2.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与感性 172

三、在仿生学、心理学和工程技术设计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与感性 176

1.在仿生学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与感性 176

2.在心理学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与感性 177

3.在工程技术设计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与感性 178

感性革命与现代艺术的崛起 183

一、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感性与艺术 184

二、感性革命与西方艺术的三座高峰 186

1.古希腊雕刻艺术 186

2.欧洲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87

3.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艺术 188

三、感性革命与现代艺术的崛起 189

论感性与科学家 195

一、相关概念 196

二、感性与科学天才 198

1.感性与天才 198

2.科学家的创造力与感性 200

3.科学理论框架的建构与感性 201

三、科学家不同的个性感觉 203

1.伽利略创立的“科学语言”与感性 205

2.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与感性 206

3.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与感性 207

感性生命与齐白石的艺术精神 211

一、感性命题与艺术精神 212

1.感性命题和艺术 212

2.齐白石本能地利用了他早年生长在农村的生活背景 213

3.齐白石把造化的源头“请”到了家里 215

二、一代大师的“衰年变法” 216

1.齐白石之前的中国绘画艺术 217

2.白石的“衰年变法”与“文化变革” 217

3.生存困境迫使齐白石“衰年变法” 219

4.陈师曾与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220

5.感性开发与“衰年变法” 223

数字化与“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231

一、时空与人的全面发展 232

二、数字化与“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234

1.数字化时代所形成的新时空特征 235

2.人如何拥有“自由时间” 236

3.“自由时间”如何转化成“人类发展的空间” 237

三、虚拟与创新是人类发展的灵魂 239

1.数字化的虚拟使“时空重组”并推动人类的发展 239

2.“虚拟实践”拓展了人类发展的时空 240

3.“虚拟”为人类发展创造了“不可能的可能性” 241

4.“虚拟空间”改变了人的心理机能 242

让·鲍德里亚的符号价值 247

青少年人眼里“文化偶像”是谁 257

古都名城与宗教文化 263

一、城市与宗教文化 264

二、宗教符号与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 267

三、“和”的宗教思想对北京文化的影响 268

四、宗教与北京的人文空间 271

网络时代的装帧艺术与设计文化 277

一、时代呼唤人文精神和新的艺术形式产生 277

1.文化是装帧艺术的资源和动力 278

2.绘画艺术与装帧艺术 279

3.后现代文化对装帧艺术的影响 280

4.视听时代呼唤人文精神和新的装帧艺术形式的产生 281

5.高科技与图书装帧艺术 282

6.装帧艺术的独立审美价值 284

7.人性化的装帧设计 285

二、现代设计美学——新的形式美的规律 286

1.荒诞性 287

2.悖论性 289

3.抽象性 290

4.时空性 290

5.符号性 291

三、装帧设计者的人文素质 292

1.“设计是一门国课” 293

2.创新精神与人文素养 295

3.装帧艺术与设计文化 296

数字化与21世纪人文精神悖论 301

一、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七大悖论 302

1.“虚拟化” 303

2.“话语霸权化” 306

3.“视像化” 308

4.“空间化” 310

5.“共谋化” 312

6.“代码化” 314

7.“非人化” 316

二、何以产生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悖论群 318

1.悖论是事物发展的本质 318

2.数字化平台的单一性导致人文精神悖论 320

3.数字化中介符号导致人文精神悖论 321

4.时间与空间问题导致人文精神悖论 322

三、人文精神悖论的解决途径 324

1.科技人性化 324

2.艺术手段与审美功能 326

附录1:全球化与21世纪人格整合 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4.7)  332

附录2:数字化生物时代的人格变迁 第28届心理大会(ICP2004)  33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