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心理学史
  • 叶浩生主编;贾林祥,汪凤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7132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心理学史-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心理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1

第二节 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2

第三节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4

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 5

二、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 5

三、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 6

第四节 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 7

四、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 7

一、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 8

二、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 8

三、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9

第一编 西方心理学史 13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13

第一节 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13

一、古希腊早期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13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16

三、古希腊晚期与古罗马时期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19

四、西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21

五、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22

第二节 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23

一、近代西方哲学奠基者的心理学思想 24

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 25

三、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33

第三节 西方近代科学的心理学思想 37

一、天文学与心理学 37

二、生理学与心理学 38

三、物理学与心理学 42

一、冯特的生平 44

第二章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44

第一节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44

二、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45

三、对冯特的评价 50

第二节 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国心理学家 52

一、艾宾浩斯 52

二、格奥尔格·缪勒 54

三、缪勒的学生 56

第一节 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 59

一、铁钦纳的生平 59

第三章 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 59

二、构造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60

三、构造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 62

四、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与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关系 65

五、对铁钦纳和构造心理学的评价 67

第二节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68

一、詹姆士的心理学思想 68

二、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背景 74

三、其他学者的心理学思想对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78

一、杜威 81

第三节 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81

二、安吉尔 83

三、卡尔 84

第四节 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85

一、桑代克 85

二、伍德沃斯 89

第五节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征及其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91

一、机能心理学与构造心理学的比较 91

二、机能心理学的局限性 92

一、社会背景 93

第四章 行为主义 93

第一节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93

二、哲学背景 94

三、神经生理学背景 95

四、心理学背景 96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98

一、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99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01

三、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 103

一、梅耶 106

第三节 其他早期的行为主义者 106

二、麦独孤 107

三、霍尔特 108

四、魏斯 109

五、亨特 110

六、拉什里 111

第四节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112

一、行为主义的贡献 112

二、行为主义的局限 113

第一节 新行为主义的产生 115

一、哲学背景 115

第五章 行为主义的发展 115

二、心理学背景 116

第二节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118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行为 118

二、行为的决定因素:中介变量 120

三、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 121

四、学习的类型 124

五、对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简评 125

第三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126

一、赫尔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127

二、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128

三、赫尔的行为原理 128

四、对赫尔逻辑行为主义的简评 132

第四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133

一、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133

二、斯金纳的行为原理 136

三、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 140

四、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 141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 143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143

第六章 格式塔心理学 143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 146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思想 147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47

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149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150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 157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158

第四节 拓扑心理学 159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 159

一、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 160

二、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及其发展 165

三、对勒温理论的评价 167

第七章 精神分析 169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 169

一、社会历史条件 169

二、文化思想渊源 169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172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172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思想 173

三、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181

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83

第三节 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 183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191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 198

第一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 198

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198

二、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学派 199

三、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199

四、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 199

一、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200

五、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200

第二节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200

二、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的发展 201

三、能量的中性化 202

四、自我的适应过程 202

五、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 203

第三节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204

一、自我及其同一性 204

二、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 205

三、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206

四、对艾里克森理论的评价 208

第四节 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 208

一、对象和对象关系 209

二、儿童发展观 210

三、游戏疗法 212

四、对克莱因对象关系理论的评价 212

第五节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213

一、神经症的文化观 214

二、神经症病理学 215

三、神经症的治疗 217

四、对霍妮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评价 218

第六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218

一、论人的处境 219

二、论人的需要 220

三、社会性格论 220

四、社会潜意识论 222

五、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危机 223

六、社会改革论 224

七、对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评价 224

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 226

一、皮亚杰的生平 226

第九章 皮亚杰学派 226

二、皮亚杰理论与生物学的关系 227

三、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哲学的关系 229

四、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 232

五、皮亚杰理论与控制论 235

第二节 皮亚杰理论 236

一、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 236

二、关于认知发展的机能 237

三、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划分依据 238

四、认知发展的阶段 239

五、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242

六、皮亚杰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244

第三节 皮亚杰理论的发展 245

一、早期新皮亚杰学派 246

二、近期新皮亚杰学派 247

第四节 对皮亚杰学派的评价 248

一、皮亚杰学派的贡献 248

二、皮亚杰学派的局限 249

一、认知心理学的开始 251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 251

第十章 认知心理学 251

二、认知心理学的哲学渊源 254

三、现代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和矛盾运动 255

四、相关学科的研究和社会需要的影响 257

第二节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 260

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260

二、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262

三、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67

一、联结主义和第二次认知革命 270

第三节 联结主义的认知心理学 270

二、联结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模型 272

三、联结主义模型的学习规则 275

第四节 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276

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276

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局限 278

三、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 278

第十一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281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潮渊源和历史背景 281

一、社会历史背景 281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 283

三、心理学背景 287

第二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 288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时期 289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289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迅速发展 290

第三节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291

一、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292

二、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 293

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思想 296

五、对马斯洛的简要评价 297

四、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 297

第四节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298

一、罗杰斯的人性观 299

二、罗杰斯的自我论和人格理论 301

三、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302

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303

五、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304

第五节 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304

一、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观点 305

二、罗洛·梅的人格理论 307

三、罗洛·梅的焦虑理论 308

四、对罗洛·梅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309

第六节 超个人心理学 310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产生 310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311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应用研究 312

四、对超个人心理学的初步评价 315

第七节 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316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积极意义 316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局限性 318

第二编 中国心理学史 323

第十二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范畴论 323

第一节 人贵论 323

一、人贵于万物的原由 323

二、对人贵论思想的评价 326

第二节 身心论 327

第三节 性习论 333

第四节 知行论 335

第五节 性情论 339

一、“性情一也”:性情合一论 340

三、“情与性,犹波与水……静时是性,动则是情”:性静情动说 343

二、“性贞则情销,情炽则性灭”:性情对立论 343

第六节 理欲论 345

一、欲和人欲的实质 345

二、欲、人欲和天理的关系 346

三、欲和人欲的功能 348

四、对待欲和人欲的态度 348

五、总结 349

一、学习心理观 351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思想 351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 351

二、智能心理观 358

三、教师心理观 364

第二节 释梦心理学思想 366

一、“梦”的语义分析 366

二、梦的实质 367

三、梦的类型 370

四、梦的成因 371

五、梦的功能 375

一、心理保健的理论基础 378

第三节 心理卫生思想 378

二、心理保健原则 382

三、心理保健方法 384

四、对当代心理卫生的启示 389

第十四章 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 392

第一节 古代心理学思想未自然而然地演变成心理科学的成因 392

第二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 394

一、中国近代心理学启蒙时期 394

二、中国近代心理学发端时期 398

一、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建立 399

第三节 中国现代心理学 399

二、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402

第三编 苏俄心理学史 409

第十五章 苏俄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409

第一节 苏俄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409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心理学 409

二、苏联心理学的初创与斗争 413

三、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尝试与经验教训 415

四、苏联心理学基本体系的形成 417

五、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苏联心理学的发展 418

一、俄罗斯心理学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421

第二节 俄罗斯心理学的现状 421

二、心理学日益成为俄罗斯的热门科学 422

三、实践与应用——当今俄罗斯心理学发展的新课题 422

四、俄罗斯心理学研究的三大中心 423

第十六章 维果茨基学派 426

第一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 426

一、维果茨基的生平 426

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 428

三、对维果茨基的评价 432

一、列昂节夫的生平 434

第二节 列昂节夫的心理学思想 434

二、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 435

三、对列昂节夫的评价 436

第三节 鲁利亚的心理学思想 436

一、鲁利亚的生平 436

二、鲁利亚的神经心理学 437

三、对鲁利亚的评价 438

第四节 维果茨基学派的其他成员 438

一、艾利康宁 438

二、达维多夫 439

一、鲁宾斯坦的生平 440

第十七章 鲁宾斯坦学派 440

第一节 鲁宾斯坦的心理学思想 440

二、鲁宾斯坦的心理学理论 441

三、对鲁宾斯坦的评价 443

第二节 布鲁斯林斯基的心理学思想 444

一、布鲁斯林斯基的生平 444

二、布鲁斯林斯基的主体心理学理论 445

三、对布鲁斯林斯基的评价 447

第一节 安纳耶夫的心理学思想 450

一、安纳耶夫的人学理论 450

第十八章 人学学派 450

二、对安纳耶夫的评价 452

第二节 洛莫夫的心理学思想 452

一、洛莫夫的心理系统理论 453

二、对洛莫夫的评价 455

总结与展望:心理学的新取向 456

一、进化心理学 456

二、后现代心理学 463

三、积极心理学 468

参考文献 476

后记 48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