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镜像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镜像
  • 王岳川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5270120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233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现代文化-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镜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1

上编 全球话语与中国意识 7

第一章 话语转型:移步换形的当代文化思想 7

第一节1990年代以来文化脉动及其阶段分期 7

一、思想转型的初始阶段 8

二、多种价值的骚动阶段 9

三、新世纪的精神重振阶段 11

第二节 多重语境中的问题聚焦 15

一、“主义与问题”的全面审理 16

二、文化研究的四重语境 17

第三节话语症候分析的当代策略 19

一、文化研究话语分析方法的当下策略 20

二、避免时代近距离理论审视的误区 21

三、问题的症候式分析框架 21

第四节 新世纪文化研究中的“中国形象”定位 22

一、从“政治文化中国”走向“知识经济中国” 23

二、“中国形象”的多重性和生成性 23

三、“中国形象”的实现与公共空间的建立 24

第二章 时代焦虑:文化转型与精神生态诉求 26

第一节1980年代思想价值的基本问题 26

第二节1990年代知识谱系的全面转型 32

第三节1990年代文化转型的深层问题 35

一、当代科技神话的无价值之承诺 36

二、现代化神话的全面遮蔽效应 37

三、金钱经济神话作为市民社会巨型神话 39

第四节 技术中心化与人文精神生态诉求 40

一、技术中心化的阴影 40

二、新世纪中国文化精神生态问题 42

第三章 入思方法论与存在本体论 46

第一节 新方法论的引入与人文科学视野的拓展 47

一、新方法论的引入 47

二、人文科学视野拓展 48

第二节 文艺方法论的意义与问题 50

一、文艺学方法论的多维视角 50

二、文艺学方法论面临的困境 52

第三节 历史转型视野与本体论研究学术史演进 53

第四节 本体论与反本体论 55

一、本体论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向度 55

二、反本体论问题及其本体论研究的意义 57

第四章 知识分子:思想命运与精神定位 59

第一节 知识分子“分代”问题与思想命运 60

一、“分代”及其思想差异性 60

二、百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命运 65

第二节 知识分子“分类”与价值认同 68

一、知识分子的功能和价值 69

二、知识分子的思想分类 72

第三节 多元价值中的知识分子精神定位 79

一、精神逃逸漂流说 79

二、张扬人文精神说 82

三、理想主义独立思考说 86

四、新诸子时代的游戏定位说 88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边缘话语与整体分化 90

一、“边缘”是知识分子的当下境况 90

二、知识界由统识共识到个识无识 92

第五节 大学知识群体的精神生态问题 94

一、全球化问题思考中的精神价值失重 94

二、当前学术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学风问题 96

第六节 当代知识分子的新价值诉求 97

第五章 激进与保守:启蒙神话与自由主义 102

第一节 现代化语境中的启蒙理性 103

一、启蒙者的历史命运 103

二、体用二分与两极波动 104

第二节 激进主义与反激进主义姿态 104

一、政治激进主义 105

二、文化激进主义 107

第三节 当代保守主义的文化心态 109

一、旧保守主义 111

二、新保守主义 116

三、文化保守主义 119

第四节 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出场 120

一、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推进者 122

二、自由主义的批评者 125

三、自由主义的研究者 127

四、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有效性 129

第五节 多元文化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 131

一、全球化中的文化选择 132

二、坚守个体立场 132

三、坚持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 133

四、知识话语领域的频繁转型 133

第六章 诗人之死:意义虚无与症候阅读 135

第一节 诗人之死的时代氛围 135

一、金钱神话中的末世感 136

二、精神降解中的诗歌祭坛 137

第二节 诗人自杀的形态学分析 138

一、海子:山海关卧轨中的回归原初意象 138

二、戈麦:圆明园的冷然毁诗与静穆投水 139

三、诗人学者自杀:人生之苦与精神之累 140

第三节“童话诗人”自杀的现象学审理 142

一、自语的焦虑与童年自恋情结 143

二、童话式乌托邦与专制式男权话语 145

三、被压抑的嗜血性与精神偏执 147

第四节1990年代诗歌的边缘化 149

一、1980年代诗歌流派的整体崛起 149

二、1990年代诗歌的个体生存转位 149

三、诗歌身体化和汉语诗歌空场 151

第五节 诗人飘逝后的散文化策略 152

一、纯诗的贫困和被遗忘 152

二、散文的风景化与私人化 154

三、大众的世俗生存策略 157

第六节 从生命边缘升华出诗歌意义 158

一、边缘话语与内在呐喊 158

二、生命体验边缘处的诗人 160

第七节 直面虚无的诗意存在 164

第七章 先锋或后卫:艺术形式实验与思想困境 167

第一节 小说叙事技术化与先锋身份焦虑化 168

一、本能欲望写作与私人化写作 168

二、泛审美时代中颓败的先锋姿态 171

三、文化断片与个体激情 173

第二节 美术多元试验取向和拍卖化的反差 175

一、几代主流画家的价值取舍 176

二、美术政治波普的先锋姿态 177

三、画家的宗教性情结与当代性纠缠 180

四、超越后现代图式的新理性代码 183

五、先锋书法与前卫美术的意象合一 185

六、当代流行书风的文化问题 188

七、美术的传统重写与市场契合 191

八、艺术拍卖市场与艺术行为化 193

九、三峡《135M135当代艺术展》的当代意义 194

第三节 先锋音乐的摇滚化与古典大众化话语 199

一、摇滚的先锋文化精神 200

二、MTV的火爆与排行榜 203

三、乐坛的后殖民意向与后现代空间 204

第四节 当代歌舞的时尚化价值取向 208

一、现代与传统的文化张力结构 208

二、中国诗乐舞精神与文化身份确立 210

三、民族文化艺术时尚化的误区 212

下 编 价值趋向与文化镜像 217

第八章 后现象审理:主义陷阱与阐释失效 217

第一节 后现代性范式与特征 218

一、后现代主义思想范式 219

二、后现代主义基本特征 221

第二节 后现代在中国的阐释焦虑 222

一、主义杂糅使问题模糊 225

二、学术背景导致研究的“多音喧哗” 226

三、身份复杂使“后”批评存在问题 227

四、思维论价值论上的多角度评价 228

第三节 后现代性文学话语问题 229

一、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229

二、中国“类后现代”文学表征 230

三、文化写作观批评观转型 231

第四节 当代中国后殖民文化研究 233

一、全球化与本土化中的后殖民主义 233

二、后殖民主义播撒与中国当代思想回应 236

第五节 新世纪中国“后”学的多维透视 241

一、后现代社会学心理学考察 242

二、后现代政治学法学研究 245

三、后现代管理学科和科学观研究 246

四、后现代后殖民主义文化新审视 247

五、新世纪文化转型中的“后话语”拓展 251

第六节 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身份” 253

一、文化民族主义的文本政治 253

二、坚持全球化方向的现代性话语 256

第七节 东方主义的巨型想象与跨文化对话 259

一、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 260

二、跨文化跨语境的文化研究 261

三“后学”及其“权力话语”问题 261

第八节 后殖民理论对重释中国的方法论意义 264

一、知识分子的言说立场与对象 265

二、遭遇阐释中国问题的焦虑 266

三、现代中国文化身份的写作策略 269

第九章 边缘话语:历史重读与女性书写 272

第一节 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意向 273

一、历史重写的文化语境 273

二、当代文论的视界转换 274

第二节 新历史小说的价值诉求 277

一、小说主题强调从正史到野史 277

二、思想观念从民族寓言到家族寓言 278

三、叙事角度强调历史的虚构叙事 279

四、人物形态从红黑对立到中间灰色域 279

五、小说语言表征为从雅语到俗语 280

第三节 重写文化史与文学史的理论维度 280

一、重写文学史成为权力话语解构方式 280

二、从“色彩-政治象征”到“性欲-身体象征” 282

第四节 女性身份意识写作批评 285

一、女性诗歌的写作身份 286

二、女性小说的身体与精神意向 291

三、女性散文的感性化沉醉 293

四、女性批评的话语边界 296

第十章 批评分化:权力话语与批评事件化 299

第一节20世纪文论批评与世纪末现象 299

一、传统与现代文论的持续位移 301

二、独断决定论与绝对相对论文论 301

三、文学理论批评精神的多维失落 302

四、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话语紧张 303

五、20世纪末文论的基本转向 303

第二节 批评空间与批评尺度 305

一、批评与反批评的自我反省 306

二、文学经典的标准与阐释符码 307

第三节 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 310

一、当代文化肌体的严重问题 310

二、文学批评成为一种表演 311

三、真正批评的缺席 312

第四节 当代批评话语形态 312

一、20世纪末文学批评镜像 313

二、当代批评的诸种形态 314

第十一章 文化美学: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 317

第一节 文化研究空间拓展与平面化 317

第二节 文化研究强调文学研究的跨界与政治话语 320

一、文化研究对文学文本研究的反动 321

二、文化研究的政治话语诉求 322

三、文化研究强调对文化—身体资本重新分配 322

第三节 文化研究出场的话语合法性 324

第四节 作为文化研究的边缘话语与边缘批评 327

第五节 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精神脉动 329

第六节 文化研究语境中的当代中国文论处境 332

一、文学理论是时代的风向标和精神的温度计 332

二、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基本症候 333

三、代中国文艺学的发展空间 337

第七节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论精神自觉 340

第十二章 大众传媒:全球化语境中的欲望生产 344

第一节 公共传媒空间中的身体资本 345

一、身体感与现代城市处境 345

二、现代传媒中的身体资本 346

三、欲望生产与个体肉体 347

四、身体资本与文化资本 348

第二节 全球西化中的第三世界媒体 349

一、超真实的符号生产和媒体谎言 349

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 350

三、全球话语中的传播体系 352

第三节 多元价值的媒体神话反省 353

一、媒体与权力话语的关系 353

二、现代广告的肉身化诱惑 354

三、全球一体化的文化意识编码 355

四、幻觉剧场与名牌政治 356

第四节 当代媒体“秀”与“偶像”消解 358

一、偶像黄昏时代的文化精神建构 358

二、偶像在消费社会中的文化症候 359

第五节 公共空间中的当代电影问题 362

一、身体话语与媒体暴力 362

二、后乌托邦时代的当代电影 365

三、丧失深度的电影导致人性的平面化 368

四、新世纪电影的问题与走向 371

第六节 当代电视的戏说风与港台腔问题 373

一、“戏说风”表征历史的虚无化 373

二、反戏说风的电视历史剧精神 376

三、电视演员的精神生态失衡的表征 378

四、建立中国电视生态文化批评体系 380

第七节 当代中国的网络文化走向 383

一、网络文化的普泛化及其现实问题 383

二、当代网络法制化的可能性 388

第八节 文图时代的摄影文学 390

一、摄影文学是文图时代来临的表征 390

二、摄影文学仍是文学发展的新形态 392

第九节 对当代媒体文化的深度透视 394

第十三章 汉字文化圈:从汉字废除论到汉语思想再发现 397

第一节 汉字废除论:由神性到罪性的存在 397

第二节 汉字思维论:由象性阐释到诗性命名 403

第三节 汉字艺术论:汉字文化圈中的书法世界 404

第四节 汉字文化论:从后殖民话语到边缘对话理论 407

第五节 汉字拓展论:文明生态与绿色写作 410

第六节 汉字形象论:国际徽章中的中国形象 413

一、汉字文化圈与文字篆法之美 414

二、传统与现代在章法刀法美中的融合 415

三、发现东方精神的中国声音 416

第七节 汉语思想论:从文字到思想的重新“发现” 417

一、汉语热中的母语边缘状态 418

二、传统汉语文化精神的现代性再生 419

三、面对挑战和机遇的汉语思想 422

结语 425

后记 44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