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研究
  • 杨玲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5380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研究意义 6

二、思想理论脉络 8

(一)马恩和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稳定与阶级分析理论 8

(二)新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分层与中产阶级理论 10

(三)新韦伯主义社会分层理论 1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难点 12

(一)国外理论界关于中产阶级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研究 12

(二)国内理论界关于中等收入阶层与和谐社会关系的研究 14

(三)研究难点 18

四、基本概念 20

(一)“社会” 20

(二)社会阶级 20

(三)社会阶层 21

(四)阶级分析方法 21

(五)阶层分析方法 21

(六)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的逻辑差异 22

(七)从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的转换 22

(八)中产阶级(中间阶级) 24

(九)“中等收入” 25

(十)“中等收入者” 25

(十一)“中等收入阶层” 27

五、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 29

(一)研究方法 29

(二)研究框架 30

(三)创新之处 32

第一章 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功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34

一、和谐社会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关系 35

(一)和谐社会的轴心是社会阶层的和谐 35

(二)和谐社会的实质是社会阶层的和谐 35

(三)和谐社会的社会结构是“橄榄型”社会 36

二、中等收入阶层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37

(一)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主体和生力军 37

(二)维系社会稳定最重要的社会力量 38

(三)民主政治的推动力量 38

(四)消费方面的引导者 39

(五)现代化价值观的创建和引导功能 39

三、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历届领导人关于“民富——提低——扩中”的论述 39

(一)毛泽东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 40

(二)邓小平“部分先富——共同富裕”思想 40

(三)江泽民“提低——扩中”战略 41

(四)胡锦涛“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当由全体人民共享”思想 42

(五)习近平提出把人民幸福作为中国梦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 43

第二章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成长与现状 45

一、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成长过程 46

二、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的原因 49

(一)政策性因素是“启动器” 49

(二)所有制变动是根本原因 49

(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重要因素 50

(四)分配方式多样化是激发因素 50

(五)市场化进程是“加速器” 51

(六)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形成及其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现实因素 52

三、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主要构成群体 52

四、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一)比重偏小且有进一步萎缩的苗头 54

(二)素质应进一步提高 56

第三章 “扩中”的重点人群之一:效益较好的企业职工 58

一、“企业职工”的出现是国企改制的产物 59

(一)“企业职工”的含义 59

(二)国企改制是企业职工出现的前提 61

(三)劳动制度改革使企业职工队伍形成 62

(四)劳动关系市场化初步形成 64

二、企业职工经济地位的重大变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65

(一)企业职工经济地位的重大变化 65

(二)当前企业职工经济收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70

(三)新形势下企业职工收入不高问题的原因 77

三、将效益好的企业职工提升为中等收入群体的重大意义及国外的做法 79

(一)重大意义 79

(二)瑞典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成功做法 83

四、将效益好的企业职工提升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思路与对策 85

(一)宏观层面——以政府为主导 86

(二)中观层面——建立新型的集体劳动关系 87

(三)微观层面——建立以参与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调整机制 87

第四章 “扩中”的重点人群之二:农村的先富群体 89

一、新世纪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成 90

二、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与构成 92

(一)划分我国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 92

(二)我国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 93

三、我国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96

(一)我国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特点 96

(二)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因 98

(三)目前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101

四、利用兼业促成农村中等收入人群成长的日本经验 103

五、进一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对策性思考 106

(一)加快确权颁证,推进土地流转 106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107

(三)积极推进城镇化 108

(四)大力培育经营主体 109

(五)为中下层农户兼业进一步拓展空间 109

(六)建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机制 112

(七)就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13

(八)进一步把握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机遇 114

(九)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115

第五章 “扩中”的重点人群之三:新生代农民工 117

一、“民工”:农村劳动力变身市民的第一步 118

(一)转移的过程 118

(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 123

二、农民工:中国现有制度安排的产物 124

(一)第一代农民工:我是农民又是工人 125

(二)新生代农民工:我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 126

(三)“新生代农民工”出现的经济社会原因 129

三、“民工荒”:是农民工工资太少、涨得太慢还是劳动生产率太低 130

(一)决定农民工工资的几个因素 131

(二)制约农民工工资上涨的主要原因 132

四、巴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经验与教训 134

(一)巴西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加快了城市化速度 134

(二)严重不公平的土地制度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负担过重 136

(三)福利和保障水平与财政承受能力脱节 136

五、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提高农民工收人的对策 137

(一)要提高农民工收入与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基本同步 137

(二)提高农民工收入与城市发展基本同步 138

(三)提高收入与提高社会保障和福利同步 138

(四)提高收入与自身素质基本同步 139

(五)提高收入与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进一步扩大就业同步 140

第六章 “扩中”的重点人群之四:小微企业主 141

一、“微型企业”、“个体户”概述 142

(一)“微型企业”、“个体户”产生的背景 142

(二)“微型企业”、“个体户”的产生 143

(三)“微型企业”、“个体户”的涵义 145

二、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149

(一)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现状 149

(二)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151

三、将小微与个体户培育成中等收人群体的意义及国外成功的做法 156

(一)将小微与个体户培育成中等收入群体的意义 156

(二)意大利发展小微企业的成功借鉴 160

四、进一步壮大小微企业与个体户的路径与对策 163

(一)“升”:提升认识 164

(二)“降”:降低入门门槛 165

(三)“加”:加大保护和扶持 166

(四)“减”:减少多头执法,营造优化便捷公正的政务环境 167

(五)“严”:宽进严管,限制引导 168

(六)“宽”:宽松、宽容 168

第七章 “扩中”的重点人群之五:高校毕业生群体 169

一、社会动荡中凸显的全球青年失业问题 171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 172

(一)基本概念 172

(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的表现 174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75

(四)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途径和措施 176

三、高校毕业生创业难的原因及破解之策 180

(一)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个案分析 180

(二)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的主要障碍 181

(三)高校毕业生创业障碍出现的原因 183

(四)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经验 184

(五)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系统的建构 186

结束语“中国梦”——中产梦 189

参考文献 193

后记 20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