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逆向工程核心原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逆向工程核心原理
  • (韩)李承远著;武传海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5018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80页
  • 文件大小:137MB
  • 文件页数:699页
  • 主题词:软件工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逆向工程核心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代码逆向技术基础 2

第1章 关于逆向工程 2

1.1 逆向工程 2

1.2 代码逆向工程 2

1.2.1 逆向分析法 2

1.2.2 源代码、十六进制代码、汇编代码 4

1.2.3 “打补丁”与“破解” 5

1.3 代码逆向准备 5

1.3.1 目标 5

1.3.2 激情 6

1.3.3 谷歌 6

1.4 学习逆向分析技术的禁忌 6

1.4.1 贪心 6

1.4.2 急躁 7

1.5 逆向分析技术的乐趣 7

第2章 逆向分析Hello Wo rld!程序 8

2.1 Hello World!程序 8

2.2 调试HelloWorld.exe程序 9

2.2.1 调试目标 9

2.2.2 开始调试 9

2.2.3 入口点 10

2.2.4 跟踪40270C函数 10

2.2.5 跟踪40104F跳转语句 12

2.2.6 查找main()函数 12

2.3 进一步熟悉调试器 14

2.3.1 调试器指令 14

2.3.2 “大本营” 15

2.3.3 设置“大本营”的四种方法 15

2.4 快速查找指定代码的四种方法 17

2.4.1 代码执行法 18

2.4.2 字符串检索法 19

2.4.3 API检索法(1):在调用代码中设置断点 20

2.4.4 API检索法(2):在API代码中设置断点 21

2.5 使用“打补丁”方式修改“Hello World!”字符串 23

2.5.1 “打补丁” 23

2.5.2 修改字符串的两种方法 24

2.6 小结 28

第3章 小端序标记法 31

3.1 字节序 31

3.1.1 大端序与小端序 32

3.1.2 在OllyDbg中查看小端序 32

第4章 IA-32寄存器基本讲解 34

4.1 什么是CPU寄存器 34

4.2 IA-32寄存器 34

4.3 小结 40

第5章 栈 41

5.1 栈 41

5.1.1 栈的特征 41

5.1.2 栈操作示例 41

第6章 分析abex'crackme#1 44

6.1 abex'crackme #1 44

6.1.1 开始调试 45

6.1.2 分析代码 45

6.2 破解 47

6.3 将参数压入栈 47

6.4 小结 48

第7章 栈帧 49

7.1 栈帧 49

7.2 调试示例:stackframe.exe 49

7.2.1 StackFrame.cpp 50

7.2.2 开始执行main()函数&生成栈帧 51

7.2.3 设置局部变量 52

7.2.4 add()函数参数传递与调用 53

7.2.5 开始执行add()函数&生成栈帧 54

7.2.6 设置add()函数的局部变量(x,y) 55

7.2.7 ADD运算 55

7.2.8 删除函数add()的栈帧&函数执行完毕(返回) 56

7.2.9 从栈中删除函数add()的参数(整理栈) 57

7.2.10 调用printf()函数 58

7.2.11 设置返回值 58

7.2.12 删除栈帧&main()函数终止 58

7.3 设置OllyDbg选项 59

7.3.1 Disasm选项 59

7.3.2 Analysis1选项 60

7.4 小结 61

第8章 abex'crackme #2 62

8.1 运行abex'crackme #2 62

8.2 Visual Basic文件的特征 63

8.2.1 VB专用引擎 63

8.2.2 本地代码和伪代码 63

8.2.3 事件处理程序 63

8.2.4 未文档化的结构体 63

8.3 开始调试 63

8.3.1 间接调用 64

8.3.2 RT_MainStruct结构体 64

8.3.3 ThunRTMain()函数 65

8.4 分析crackme 65

8.4.1 检索字符串 65

8.4.2 查找字符串地址 66

8.4.3 生成Serial的算法 68

8.4.4 预测代码 69

8.4.5 读取Name字符串的代码 69

8.4.6 加密循环 70

8.4.7 加密方法 70

8.5 小结 72

第9章 Process Explorer——最优秀的进程管理工具 74

9.1 Process Explorer 74

9.2 具体有哪些优点呢 75

9.3 sysinternals 75

第10章 函数调用约定 76

10.1 函数调用约定 76

10.1.1 cdecl 76

10.1.2 stdcall 77

10.1.3 fastcall 78

第11章 视频讲座 79

11.1 运行 79

11.2 分析 79

11.2.1 目标(1):去除消息框 79

11.2.2 打补丁(1):去除消息框 81

11.2.3 目标(2):查找注册码 83

11.3 小结 85

第12章 究竟应当如何学习代码逆向分析 86

12.1 逆向工程 86

12.1.1 任何学习都应当有目标 86

12.1.2 拥有积极心态 86

12.1.3 要感受其中的乐趣 86

12.1.4 让检索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87

12.1.5 最重要的是实践 87

12.1.6 请保持平和的心态 87

第二部分 PE文件格式 90

第13章 PE文件格式 90

13.1 介绍 90

13.2 PE文件格式 90

13.2.1 基本结构 91

13.2.2 VA&RVA 92

13.3 PE头 92

13.3.1 DOS头 93

13.3.2 DOS存根 94

13.3.3 NT头 94

13.3.4 NT头:文件头 95

13.3.5 NT头:可选头 97

13.3.6 节区头 101

13.4 RVA to RAW 104

13.5 IAT 105

13.5.1 DLL 105

13.5.2 IMAGE_IMPORT_DESCRIPTOR 107

13.5.3 使用notepad.exe练习 108

13.6 EAT 112

13.6.1 IMAGE_EXPORT_DIRECTORy 113

13.6.2 使用kernel32.dl1练习 114

13.7 高级PE 116

13.7.1 PEView.exe 116

13.7.2 Patched PE 117

13.8 小结 118

第14章 运行时压缩 121

14.1 数据压缩 121

14.1.1 无损压缩 121

14.1.2 有损压缩 121

14.2 运行时压缩器 122

14.2.1 压缩器 122

14.2.2 保护器 123

14.3 运行时压缩测试 123

第15章 调试UPX压缩的notepad程序 127

15.1 notepad.exe的EP代码 127

15.2 notep ad_upx.exe的EP代码 127

15.3 跟踪UPX文件 129

15.3.1 OllyDbg的跟踪命令 129

15.3.2 循环#1 129

15.3.3 循环#2 130

15.3.4 循环#3 131

15.3.5 循环#4 131

15.4 快速查找UPX OEP的方法 132

15.4.1 在POPAD指令后的JMP指令处设置断点 132

15.4.2 在栈中设置硬件断点 133

15.5 小结 133

第16章 基址重定位表 135

16.1 PE重定位 135

16.1.1 DLL/SYS 135

16.1.2 EXE 136

16.2 PE重定位时执行的操作 136

16.3 PE重定位操作原理 138

16.3.1 基址重定位表 138

16.3.2 IMAGE_BASE_RELOCATION结构体 139

16.3.3 基址重定位表的分析方法 139

16.3.4 练习 141

第17章 从可执行文件中删除.reloc节区 142

17.1 reloc节区 142

17.2 reloc.exe 142

17.2.1 删除.reloc节区头 142

17.2.2 删除.reloc节区 143

17.2.3 修改IMAGE_FILE_HEADER 143

17.2.4 修改IMAGE_OPTIONAL_HEADER 144

17.3 小结 145

第18章 UPack PE文件头详细分析 146

18.1 UPack说明 146

18.2 使用UPack压缩notepad.exe 146

18.3 使用Stud_PE工具 148

18.4 比较PE文件头 148

18.4.1 原notepad.exe的PE文件头 149

18.4.2 notepad_upack.exe运行时压缩的PE文件头 149

18.5 分析UPack的PE文件头 150

18.5.1 重叠文件头 150

18.5.2 IMAGE FILE HEADER.SizeOfOptionalHeader 150

18.5.3 IMAGE_OPTIONAL_HEADER.NumberOf-RvaAndSizes 152

18.5.4 IMAGE_SECTION_HEADER 153

18.5.5 重叠节区 155

18.5.6 RVA to RAW 156

18.5.7 导入表(IMAGE_IMPORT_DESCRIPTOR array) 158

18.5.8 导入地址表 160

18.6 小结 161

第19章 UPack调试-查找OEP 162

19.1 OllyDbg运行错误 162

19.2 解码循环 163

19.3 设置IAT 165

19.4 小结 166

第20章 “内嵌补丁”练习 167

20.1 内嵌补丁 167

20.2 练习:Patchme 168

20.3 调试:查看代码流 168

20.4 代码结构 172

20.5 “内嵌补丁”练习 173

20.5.1 补丁代码要设置在何处呢 173

20.5.2 制作补丁代码 175

20.5.3 执行补丁代码 176

20.5.4 结果确认 177

第三部分 DLL注入 180

第21章 Windows消息钩取 180

21.1 钩子 180

21.2 消息钩子 180

21.3 SetWindowsHookEx() 181

21.4 键盘消息钩取练习 182

21.4.1 练习示例HookMain.exe 182

21.4.2 分析源代码 185

21.5 调试练习 187

21.5.1 调试HookMain.exe 188

21.5.2 调试Notepad.exe进程内的KeyHook.dll 190

21.6 小结 192

第22章 恶意键盘记录器 194

22.1 恶意键盘记录器的目标 194

22.1.1 在线游戏 194

22.1.2 网上银行 194

22.1.3 商业机密泄露 194

22.2 键盘记录器的种类与发展趋势 195

22.3 防范恶意键盘记录器 195

22.4 个人信息 195

第23章 DLL注入 197

23.1 DLL注入 197

23.2 DLL注入示例 198

23.2.1 改善功能与修复Bug 198

23.2.2 消息钩取 198

23.2.3 API钩取 198

23.2.4 其他应用程序 199

23.2.5 恶意代码 199

23.3 DLL注入的实现方法 199

23.4 CreateRemoteThread() 199

23.4.1 练习示例myhack.dll 199

23.4.2 分析示例源代码 203

23.4.3 调试方法 208

23.5 AppInit_DLLs 210

23.5.1 分析示例源码 211

23.5.2 练习示例myhack2.dll 212

23.6 SetWindowsHookEx() 214

23.7 小结 214

第24章 DLL卸载 216

24.1 DLL卸载的工作原理 216

24.2 实现DLL卸载 216

24.2.1 获取进程中加载的DLL信息 219

24.2.2 获取目标进程的句柄 220

24.2.3 获取FreeLibrary() API地址 220

24.2.4 在目标进程中运行线程 220

24.3 DLL卸载练习 220

24.3.1 复制文件及运行notepad.exe 220

24.3.2 注入myhack.dll 221

24.3.3 卸载myhack.dll 222

第25章 通过修改PE加载DLL 224

25.1 练习文件 224

25.1.1 TextView.exe 224

25.1.2 TextView_patched.exe 225

25.2 源代码-myhack3.cpp 227

25.2.1 DllMain() 227

25.2.2 DownloadURL() 228

25.2.3 DropFile() 229

25.2.4 dummy() 230

25.3 修改TextView.exe文件的准备工作 231

25.3.1 修改思路 231

25.3.2 查看IDT是否有足够空间 231

25.3.3 移动IDT 233

25.4 修改TextView.exe 235

25.4.1 修改导入表的RVA值 235

25.4.2 删除绑定导入表 235

25.4.3 创建新IDT 235

25.4.4 设置Name、INT、IAT 236

25.4.5 修改IAT节区的属性值 238

25.5 检测验证 240

25.6 小结 241

第26章 PE Tools 242

26.1 PE Tools 242

26.1.1 进程内存转储 243

26.1.2 PE编辑器 245

26.2 小结 245

第27章 代码注入 247

27.1 代码注入 247

27.2 DLL注入与代码注入 247

27.3 练习示例 249

27.3.1 运行notepad.exe 249

27.3.2 运行CodeInjection.exe 249

27.3.3 弹出消息框 250

27.4 CodeInjection.cpp 250

27.4.1 main()函数 251

27.4.2 ThreadProc()函数 251

27.4.3 InjectCode()函数 254

27.5 代码注入调试练习 256

27.5.1 调试notepad.exe 256

27.5.2 设置OllyDbg选项 256

27.5.3 运行CodeInjection.exe 257

27.5.4 线程开始代码 258

27.6 小结 259

第28章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注入代码 260

28.1 目标 260

28.2 汇编编程 260

28.3 OllyDbg的汇编命令 260

28.3.1 编写ThreadProc()函数 262

28.3.2 保存文件 265

28.4 编写代码注入程序 266

28.4.1 获取ThreadProc()函数的二进制代码 266

28.4.2 CodeInjection2.cpp 267

28.5 调试练习 270

28.5.1 调试notepad.exe 270

28.5.2 设置OllyDbg选项 270

28.5.3 运行CodeInjection2.exe 271

28.5.4 线程起始代码 272

28.6 详细分析 272

28.6.1 生成栈帧 272

28.6.2 THREAD_PARAM结构体指针 273

28.6.3 “User32.dll”字符串 274

28.6.4 压入“user32.dll”字符串参数 274

28.6.5 调用LoadLibraryA(“user32.dll”) 275

28.6.6 “MessageBoxA”字符串 276

28.6.7 调用GetProcAddress(hMod,""MessageBoxA"") 276

28.6.8 压入MessageBoxA()函数的参数1-MB_OK 277

28.6.9 压入MessageBoxA()函数的参数2-“ReverseCore” 277

28.6.10 压入MessageBoxA()函数的参数3-“www.reversecore.com” 278

28.6.11 压入MessageBoxA()函数的参数4-NULL 279

28.6.12 调用MessageBoxA() 279

28.6.13 设置ThreadProc()函数的返回值 280

28.6.14 删除栈帧及函数返回 280

28.7 小结 280

第四部分 API钩取 282

第29章 API钩取:逆向分析之“花” 282

29.1 钩取 282

29.2 API是什么 282

29.3 API钩取 283

29.3.1 正常调用API 283

29.3.2 钩取API调用 284

29.4 技术图表 284

29.4.1 方法对象(是什么) 285

29.4.2 位置(何处) 285

29.4.3 技术(如何) 286

29.4.4 API 286

第30章 记事本WriteFile()API钩取 288

30.1 技术图表-调试技术 288

30.2 关于调试器的说明 289

30.2.1 术语 289

30.2.2 调试器功能 289

30.2.3 调试器的工作原理 289

30.2.4 调试事件 289

30.3 调试技术流程 290

30.4 练习 291

30.5 工作原理 293

30.5.1 栈 293

30.5.2 执行流 295

30.5.3 “脱钩”&“钩子” 295

30.6 源代码分析 295

30.6.1 main() 296

30.6.2 DebugLoop() 296

30.6.3 EXIT_PROCESS_DEBUG_EVENT 298

30.6.4 CREATE_PROCESS_DEBUG_EVENT-OnCreateProcess-DebugEvent() 298

30.6.5 EXCEPTION_DEBUG_EVENT-OnException-DebugEvent() 300

第31章 关于调试器 305

31.1 OllyDbg 305

31.2 IDA Pro 305

31.3 WinDbg 306

第32章 计算器显示中文数字 308

32.1 技术图表 308

32.2 选定目标API 309

32.3 IAT钩取工作原理 312

32.4 练习示例 314

32.5 源代码分析 316

32.5.1 DllMain() 316

32.5.2 MySetWindowTextW() 317

32.5.3 hook_iat() 319

32.6 调试被注入的DLL文件 322

32.6.1 DllMain() 325

32.6.2 hook_iat() 325

32.6.3 MySetWindowTextW() 327

32.7 小结 328

第33章 隐藏进程 329

33.1 技术图表 329

33.2 API代码修改技术的原理 329

33.2.1 钩取之前 330

33.2.2 钩取之后 330

33.3 进程隐藏 332

33.3.1 进程隐藏工作原理 332

33.3.2 相关API 332

33.3.3 隐藏技术的问题 333

33.4 练习#1(HideProc.exe,stealth.dll) 333

33.4.1 运行notepad.exe、procexp.exe、taskmgr.exe 334

33.4.2 运行HideProc.exe 334

33.4.3 确认stealth.dll注入成功 334

33.4.4 查看notepad.exe进程是否隐藏成功 335

33.4.5 取消notepad.exe进程隐藏 336

33.5 源代码分析 336

33.5.1 HideProc.cpp 336

33.5.2 stealth.cpp 338

33.6 全局API钩取 344

33.6.1 Kernel32.CreateProcess()API 344

33.6.2 Ntdll.ZwResumeThread()API 345

33.7 练习#2(HideProc2.exe,Stealth2.dll) 345

33.7.1 复制stealth2.dll文件到%SYSTEM%文件夹中 345

33.7.2 运行HideProc2.exe-hide 346

33.7.3 运行ProcExp.exe&notepad.exe 346

33.7.4 运行HideProc2.exe-show 347

33.8 源代码分析 348

33.8.1 HideProc2.cpp 348

33.8.2 stealth2.cpp 348

33.9 利用“热补丁”技术钩取API 350

33.9.1 API代码修改技术的问题 350

33.9.2 “热补丁”(修改7个字节代码) 350

33.10 练习#3:stealth3.dll 353

33.11 源代码分析 353

33.12 使用“热补丁”API钩取技术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356

33.13 小结 357

第34章 高级全局API钩取:IE连接控制 359

34.1 目标API 359

34.2 IE进程结构 361

34.3 关于全局API钩取的概念 362

34.3.1 常规API钩取 363

34.3.2 全局API钩取 363

34.4 ntdll!ZwResumeThread() API 364

34.5 练习示例:控制IE网络连接 368

34.5.1 运行IE 368

34.5.2 注入DLL 369

34.5.3 创建新选项卡 369

34.5.4 尝试连接网站 370

34.5.5 卸载DLL 371

34.5.6 课外练习 372

34.6 示例源代码 372

34.6.1 DllMain() 372

34.6.2 NewInternetConnectW() 373

34.6.3 NewZwResumeThread() 374

34.7 小结 375

第35章 优秀分析工具的五种标准 376

35.1 工具 376

35.2 代码逆向分析工程师 376

35.3 优秀分析工具的五种标准 376

35.3.1 精简工具数量 377

35.3.2 工具功能简单、使用方便 377

35.3.3 完全掌握各种功能 377

35.3.4 不断升级更新 377

35.3.5 理解工具的核心工作原理 377

35.4 熟练程度的重要性 377

第五部分 64位&Windows内核6 380

第36章 64位计算 380

36.1 64位计算环境 380

36.1.1 64位CPU 380

36.1.2 64位OS 381

36.1.3 Win32 API 381

36.1.4 WOW64 381

36.1.5 练习:WOW64Test 384

36.2 编译64位文件 385

36.2.1 Microsoft Windows SDK(Software DevelopmentKit) 386

36.2.2 设置Visual C++++ 2010 Express环境 386

第37章 x64处理器 389

37.1 x64中新增或变更的项目 389

37.1.1 64位 389

37.1.2 内存 389

37.1.3 通用寄存器 389

37.1.4 CALL/JMP指令 390

37.1.5 函数调用约定 391

37.1.6 栈&栈帧 392

37.2 练习:Stack32.exe&Stack64.exe 392

37.2.1 Stack32.exe 392

37.2.2 Stack64.exe 394

37.3 小结 397

第38章 PE32+ 398

38.1 PE32+(PE+、PE64) 398

38.1.1 IMAGE_NT_HEADERS 398

38.1.2 IMAGE_FILE_HEADER 398

38.1.3 IMAGE_OPTIONAL_HEADER 399

38.1.4 IMAGE_THUNK_DATA 401

38.1.5 IMAGE_TLS_DIRECTORY 403

第39章 WinDbg 405

39.1 WinDbg 405

39.1.1 WinDbg的特征 405

39.1.2 运行WinDbg 406

39.1.3 内核调试 407

39.1.4 WinDbg基本指令 409

第40章 64位调试 411

40.1 x64环境下的调试器 411

40.2 64位调试 411

40.3 PE32:WOW64Test_x86.exe 413

40.3.1 EP代码 414

40.3.2 Startup代码 414

40.3.3 main()函数 415

40.4 PE32+:WOW64Test_x64.exe 416

40.4.1 系统断点 416

40.4.2 EP代码 417

40.4.3 Startup代码 418

40.4.4 main()函数 420

40.5 小结 423

第41章 ASLR 424

41.1 Windows内核版本 424

41.2 ASLR 424

41.3 Visual C+++ 424

41.4 ASLR.exe 425

41.4.1 节区信息 426

41.4.2 IMAGE_FILE_HEADERCharacteristics 427

41.4.3 IMAGE_OPTIONAL_HEADERDLL Characteristics 428

41.5 练习:删除ASLR功能 428

第42章 内核6中的会话 430

42.1 会话 430

42.2 会话0隔离机制 432

42.3 增强安全性 432

第43章 内核6中的DLL注入 433

43.1 再现DLL注入失败 433

43.1.1 源代码 433

43.1.2 注入测试 435

43.2 原因分析 436

43.2.1 调试#1 436

43.2.2 调试#2 438

43.3 练习:使CreateRemoteThread()正常工作 440

43.3.1 方法#1:修改CreateSuspended参数值 440

43.3.2 方法#2:操纵条件分支 441

43.4 稍作整理 443

43.5 InjectDll new.exe 443

43.5.1 InjectDll_new.cpp 443

43.5.2 注入练习 446

第44章 InjDll.exe:DLL注入专用工具 448

44.1 InjDll.exe 448

44.1.1 使用方法 448

44.1.2 使用示例 449

44.1.3 注意事项 450

第六部分 高级逆向分析技术 452

第45章 TLS回调函数 452

45.1 练习#1:HelloTls.exe 452

45.2 TLS 453

45.2.1 IMAGE_DATA_DIRECTORY[9] 453

45.2.2 IMAGE_TLS_DIRECTORY 454

45.2.3 回调函数地址数组 454

45.3 TLS回调函数 455

45.4 练习#2:TlsTest.exe 456

45.4.1 DLL_PROCESS_ATTACH 457

45.4.2 DLL_THREAD_ATTACH 457

45.4.3 DLL_THREAD_DETACH 457

45.4.4 DLL PROCESS_DETACH 457

45.5 调试TLS回调函数 458

45.6 手工添加TLS回调函数 459

45.6.1 修改前的原程序 460

45.6.2 设计规划 460

45.6.3 编辑PE文件头 461

45.6.4 设置IMAGE_TLS_DIRECTORY结构体 463

45.6.5 编写TLS回调函数 464

45.6.6 最终完成 464

45.7 小结 465

第46章 TEB 466

46.1 TEB 466

46.1.1 TEB结构体的定义 466

46.1.2 TEB结构体成员 466

46.1.3 重要成员 469

46.2 TEB访问方法 470

46.2.1 Ntdll.NtCurrentTeb() 470

46.2.2 FS段寄存器 471

46.3 小结 472

第47章 PEB 473

47.1 PEB 473

47.1.1 PEB访问方法 473

47.1.2 PEB结构体的定义 474

47.1.3 PEB结构体的成员 475

47.2 PEB的重要成员 477

47.2.1 PEB.BeingDebugged 478

47.2.2 PEB.ImageBaseAddress 478

47.2.3 PEB.Ldr 479

47.2.4 PEB.ProcessHeap & PEB.NtGlobalFlag 480

47.3 小结 480

第48章 SEH 481

48.1 SEH 481

48.2 SEH练习示例#1 481

48.2.1 正常运行 481

48.2.2 调试运行 482

48.3 OS的异常处理方法 484

48.3.1 正常运行时的异常处理方法 484

48.3.2 调试运行时的异常处理方法 484

48.4 异常 485

48.4.1 EXCEPTION_ACCESS_VIOLATION(C0000005) 486

48.4.2 EXCEPTION_BREAKPOINT(80000003) 486

48.4.3 EXCEPTION_ILLEGAL_INSTRUCTION(C000001D) 488

48.4.4 EXCEPTION_INT_DIVIDE_BY_ZERO(C0000094) 488

48.4.5 EXCEPTION_SINGLE_STEP(80000004) 489

48.5 SEH详细说明 489

48.5.1 SEH链 489

48.5.2 异常处理函数的定义 489

48.5.3 TEB.NtTib.ExceptionList 491

48.5.4 SEH安装方法 492

48.6 SEH练习示例#2(seh.exe) 492

48.6.1 查看SEH链 493

48.6.2 添加SEH 493

48.6.3 发生异常 494

48.6.4 查看异常处理器参数 494

48.6.5 调试异常处理器 496

48.6.6 删除SEH 498

48.7 设置OllyDbg选项 499

48.7.1 忽略KERNEL32中发生的内存非法访问异常 500

48.7.2 向被调试者派送异常 500

48.7.3 其他异常处理 500

48.7.4 简单练习 500

48.8 小结 501

第49章 IA-32指令 502

49.1 IA-32指令 502

49.2 常用术语 502

49.2.1 反汇编器 503

49.2.2 反编译器 504

49.2.3 反编译简介 504

49.3 IA-32指令格式 506

49.3.1 指令前缀 507

49.3.2 操作码 507

49.3.3 ModR/M 507

49.3.4 SIB 508

49.3.5 位移 508

49.3.6 立即数 509

49.4 指令解析手册 509

49.4.1 下载IA-32用户手册 509

49.4.2 打印指令解析手册 509

49.5 指令解析练习 510

49.5.1 操作码映射 510

49.5.2 操作数 511

49.5.3 ModR/M 512

49.5.4 Group 514

49.5.5 前缀 516

49.5.6 双字节操作码 518

49.5.7 移位值&立即数 519

49.5.8 SIB 520

49.6 指令解析课外练习 524

49.7 小结 524

第七部分 反调试技术 526

第50章 反调试技术 526

50.1 反调试技术 526

50.1.1 依赖性 526

50.1.2 多种反调试技术 526

50.2 反调试破解技术 526

50.3 反调试技术的分类 527

50.3.1 静态反调试技术 528

50.3.2 动态反调试技术 528

第51章 静态反调试技术 529

51.1 静态反调试的目的 529

51.2 PEB 529

51.2.1 BeingDebugged(+0x2) 531

51.2.2 Ldr(+0xC) 531

51.2.3 Process Heap(+0x18) 532

51.2.4 NtGlobalFlag(+0x68) 533

51.2.5 练习:StaAD PEB.exe 534

51.2.6 破解之法 534

51.3 NtQueryInformationProcess() 537

51.3.1 ProcessDebugPort(0x7) 538

51.3.2 ProcessDebugObjectHandle(0x1E) 539

51.3.3 ProcessDebugFlags(0x1F) 539

51.3.4 练习:StaAD_NtQIP.exe 540

51.3.5 破解之法 540

51.4 NtQuerySystemInformation() 542

51.4.1 SystemKernelDebugger-Information(0x23) 544

51.4.2 练习:StaAD_NtQSI.exe 545

51.4.3 破解之法 545

51.5 NtQueryObject() 545

51.6 ZwSetInformationThread() 549

51.6.1 练习:StaAD ZwSIT.exe 549

51.6.2 破解之法 550

51.7 TLS回调函数 550

51.8 ETC 551

51.8.1 练习:StaAD_FindWindow.exe 551

51.8.2 破解之法 551

51.9 小结 553

第52章 动态反调试技术 554

52.1 动态反调试技术的目的 554

52.2 异常 554

52.2.1 SEH 554

52.2.2 SetUnhandledException-Filter() 558

52.3 Timing Check 562

52.3.1 时间间隔测量法 562

52.3.2 RDTSC 563

52.4 陷阱标志 565

52.4.1 单步执行 566

52.4.2 INT 2D 569

52.5 0xCC探测 572

52.5.1 API断点 573

52.5.2 比较校验和 575

第53章 高级反调试技术 577

53.1 高级反调试技术 577

53.2 垃圾代码 577

53.3 扰乱代码对齐 578

53.4 加密/解密 581

53.4.1 简单的解码示例 581

53.4.2 复杂的解码示例 582

53.4.3 特殊情况:代码重组 584

53.5 Stolen Bytes(Remove OEP) 584

53.6 API重定向 587

53.6.1 原代码 588

53.6.2 API重定向示例#1 588

53.6.3 API重定向示例#2 589

53.7 Debug Blocker(Self Debugging) 593

53.8 小结 595

第八部分 调试练习 598

第54章 调试练习1:服务 598

54.1 服务进程的工作原理 598

54.1.1 服务控制器 598

54.1.2 服务启动过程 599

54.2 DebugMel.exe示例讲解 600

54.2.1 安装服务 600

54.2.2 启动服务 602

54.2.3 源代码 604

54.3 服务进程的调试 606

54.3.1 问题在于SCM 606

54.3.2 调试器无所不能 606

54.3.3 常用方法 606

54.4 服务调试练习 606

54.4.1 直接调试:强制设置EIP 606

54.4.2 服务调试的常用方法:“附加”方式 609

54.5 小结 615

第55章 调试练习2:自我创建 616

55.1 自我创建 616

55.2 工作原理 617

55.2.1 创建子进程(挂起模式) 617

55.2.2 更改EIP 618

55.2.3 恢复主线程 618

55.3 示例程序源代码 618

55.4 调试练习 620

55.4.1 需要考虑的事项 620

55.4.2 JIT调试 621

55.4.3 DebugMe2.exe 622

55.5 小结 626

第56章 调试练习3:PE映像切换 627

56.1 PE映像 627

56.2 PE映像切换 628

56.3 示例程序:Fake.exe、Real.exe、DebugMe3.exe 628

56.4 调试1 631

56.4.1 Open-输入运行参数 631

56.4.2 main()函数 632

56.4.3 SubFunc_1() 634

56.4.4 CreateProcess(""fake.exe"",CREATE_SUSPENDED) 635

56.4.5 SubFunc_2() 635

56.4.6 SubFunc_3() 641

56.4.7 ResumeThread() 644

56.5 调试2 644

56.5.1 思考 645

56.5.2 向EP设置无限循环 645

56.6 小结 647

第57章 调试练习4:Debug Blocker 648

57.1 Debug Blocker 648

57.2 反调试特征 648

57.2.1 父与子的关系 649

57.2.2 被调试进程不能再被其他调试器调试 649

57.2.3 终止调试进程的同时也终止被调试进程 649

57.2.4 调试器操作被调试者的代码 649

57.2.5 调试器处理被调试进程中发生的异常 649

57.3 调试练习:DebugMe4.exe 650

57.4 第一次调试 650

57.4.1 选定调试的起始位置 650

57.4.2 main() 650

57.5 第二次调试 651

57.6 第三次调试 653

57.7 第四次调试 656

57.8 第五次调试 658

57.8.1 系统断点 658

57.8.2 EXCEPTION_ILLEGAL_INSTRUCTION(1) 659

57.8.3 EXCEPTION_ILLEGAL_INSTRUCTION(2) 660

57.9 第六次调试 661

57.9.1 40121D(第一个异常) 661

57.9.2 401299(第二个异常) 665

57.10 第七次调试 667

57.10.1 静态方法 668

57.10.2 动态方法 669

57.11 小结 673

结束语 674

索引 67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