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隋唐卷 丛书全9卷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隋唐卷  丛书全9卷
  • 张分田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9397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政治思想史-中国-隋唐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隋唐卷 丛书全9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政治思想现象的弥散性与政治思想载体的多样性 20

第一章 经学的统一与统治思想哲学基础的转型 20

第一节 经学实现统一的主要历史动因 20

第二节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32

第三节 自然本体和伦理本位相结合的道论与治道 46

第四节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的历史地位 60

第二章 钦定儒家经典注疏论君主制度的一般规定性 69

第一节 国家宪章化的钦定儒家经典 69

第二节 “立君为民”的国家政治本体论 81

第三节 最高权力一元化的政体论 95

第四节 阐释最高权位传承法则的天赋君权论 109

第三章 钦定儒家经典注疏论君主政治的施政法则 125

第一节 阴阳论与君臣关系的基本特征 125

第二节 中庸论与礼仁政治的基本法则 151

第三节 刚柔论与宽猛相济、德刑相须、礼乐协调的施政方略 160

第四章 钦定儒家经典注疏论人性、王政与政治教育 175

第一节 人为贵与王政 175

第二节 教化为王政之本 186

第三节 “六经之道”与培养统治者的政治教育理论 193

第五章 著名儒家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209

第一节 王通论“中道”及“三教可一” 209

第二节 柳宗元论大中之道及政治本原与国家政体 220

第三节 韩愈论道统与尊君 232

第四节 李翱论“性善情恶,灭情复性” 242

第六章 道教(道家)的政治思想 248

第一节 道教(道家)与唐代官方学说 248

第二节 钦定道家(道教)经典的地位与影响 257

第三节 著名道教学者崇道尊君的政治思想 264

第四节 道教经戒对信教群体政治观念的影响 273

第七章 佛教及其他外来宗教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281

第一节 佛教的中国化 281

第二节 佛教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289

第三节 弥勒大乘教的政治观念 295

第四节 祆教、景教、摩尼教对社会政治观念的影响 301

第八章 最高统治者的君道理论(上) 308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皇帝的自我政治意识 308

第二节 隋文帝论“有命不恒,所辅惟德” 318

第三节 隋炀帝论“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 328

第九章 最高统治者的君道理论(中) 337

第一节 唐太宗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337

第二节 唐太宗论“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349

第三节 唐太宗论“以法理天下” 361

第十章 最高统治者的君道理论(下) 372

第一节 武则天论“非群臣同体,则不能兴其业” 372

第二节 唐玄宗论“以孝理天下” 389

第三节 五代十国君臣议政中的民本思想 402

第四节 隋唐五代皇帝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406

第十一章 热点政治课题及相关的政策之争 426

第一节 “封建”与“郡县”两种国家结构形式之争 426

第二节 三教之争与宗教政策之争 446

第十二章 与国家财政问题相关的政治思想 461

第一节 隋朝土地赋役制度的制度理念 461

第二节 唐朝前期的土地赋役制度及财税理念转化的端倪 465

第三节 与财政改革密切相关的政治思想 473

第十三章 形形色色的政治批判思想 502

第一节 皇帝、官吏、庶民三大政治等级的政治批判思想 502

第二节 普通民众以“均平”为理据的政治批判思想 509

第三节 皮日休批判暴君弊政的仁政论 518

第四节 无能子否定圣人、君王和纲常的无君论 522

第五节 罗隐批判暴君弊政的明君论 531

第六节 谭峭非议现实的均食尚俭论 537

引用文献版本目录 543

后记 54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