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外高校经典教材译丛 移动通信原理 原书第3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国外高校经典教材译丛  移动通信原理  原书第3版
  • GordonL·Stüber著;裴昌幸,王宏刚,吴广恩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5732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通信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外高校经典教材译丛 移动通信原理 原书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无线系统及其标准 1

1.1.1 第一代蜂窝系统 1

1.1.2 第二代蜂窝系统 2

1.1.3 第三代蜂窝系统 6

1.1.4 第四代蜂窝系统 8

1.1.5 无绳电话系统 8

1.1.6 无线局域网和个域网(PAN) 9

1.2 频率复用和蜂窝的概念 10

1.3 移动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 12

1.4 共道干扰和噪声 13

1.5 接收灵敏度和链路预算 14

1.5.1 干扰加载 15

1.5.2 阴影和切换增益 16

1.6 覆盖 18

1.7 频谱效率和容量 19

1.7.1 带宽效率 20

1.7.2 空间效率 20

1.7.3 中继效率 21

1.7.4 容量 22

习题 23

第2章 电波传播模型 26

2.1 固定到移动信道 27

2.1.1 包络相关性 29

2.1.2 多普勒频谱 31

2.1.3 接收包络和相位的分布 34

2.1.4 包络相关性和频谱 37

2.1.5 电平通过率和衰落持续期 40

2.1.6 空时相关 43

2.2 移动到移动信道 47

2.3 多入多出(MIMO)信道 49

2.3.1 MIMO信道分析模型 50

2.3.2 克罗内克(kronecker)模型 50

2.3.3 Weichselberger模型 51

2.4 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 52

2.4.1 统计信道的相关函数 53

2.4.2 信道的分类 53

2.4.3 功率延迟分布和相干带宽 54

2.5 多径衰落信道的仿真 56

2.5.1 高斯白噪声滤波模型 56

2.5.2 正弦函数累加法 60

2.5.3 多径非相关衰落包络 63

2.5.4 宽带仿真模型 65

2.5.5 移动到移动仿真模型 68

2.5.6 符号间隔模型 71

2.6 阴影 73

2.6.1 阴影仿真 75

2.6.2 复合阴影衰落的分布 76

2.7 路径损耗模型 77

2.7.1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 77

2.7.2 平坦地面路径损耗 77

2.7.3 实验路径损耗模型 79

附录1 COST207信道模型 86

附录2 COST259信道模型 87

附录3式(2-297)的推导 88

附录4式(2-314)的推导 88

习题 89

第3章 共道干扰 98

3.1 多个对数正态干扰 99

3.1.1 Fenton-Wilkinson方法 99

3.1.2 Schwartz和Yeh方法 101

3.1.3 Farley方法 102

3.1.4 数值比较 103

3.2 对数正态/多个对数正态干扰 104

3.3 莱斯/多重瑞利干扰 105

3.4 对数正态Nakagami/多重对数正态Nakagami干扰 106

3.4.1 相同统计特性的干扰 107

3.4.2 不同统计特性的共道干扰 109

习题 110

第4章 数字调制及其功率谱 112

4.1 带通调制信号的表示 112

4.1.1 向量空间表示 113

4.1.2 格莱姆-施密特正交化流程 114

4.1.3 信号能量和相关性 116

4.2 奈奎斯特脉冲成形 117

4.3 正交幅度调制(QAM) 121

4.3.1 QAM信号星座图 121

4.3.2 PAM信号星座图 122

4.4 相移键控调制(PSK) 122

4.4.1 交错四相相移键控(OQPSK ) 123

4.4.2 π/4-差分四相相移键控(π/4 - DQPSK) 124

4.5 正交调制及其变形 125

4.5.1 正交FSK调制 125

4.5.2 二进制正交码 126

4.5.3 双正交信号 126

4.5.4 正交多脉冲调制 127

4.6 正交频分复用(OFDM ) 127

4.6.1 自适应比特分配和离散多音调制 128

4.6.2 多分辨率调制 129

4.6.3 基于DFT的OFDM基带调制 129

4.7 连续相位调制(CPM) 131

4.7.1 全响应CPM 132

4.7.2 最小频移键控 133

4.8 部分响应CPM 134

4.8.1 相位状态 135

4.8.2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 ) 137

4.8.3 线性化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 ) 138

4.8.4 平滑调频(TFM) 140

4.9 功率谱 142

4.9.1 复包络的功率谱密度 143

4.9.2 QAM的功率谱密度 147

4.9.3 PSK的功率谱密度 148

4.9.4 OQPSK的功率谱密度 148

4.9.5 π/4-DQPSK的功率谱密度 148

4.9.6 OFDM的功率谱密度 149

4.9.7 全响应CPM的功率谱密度 152

4.9.8 GMSK与TFM的功率谱密度 157

习题 158

第5章 平坦衰落信道中的数字信号 164

5.1 接收信号的向量空间表示 164

5.2 加性高斯白噪声下确知信号的检测 166

5.3 差错概率 169

5.3.1 成对差错概率 170

5.3.2 差错概率上限 170

5.3.3 差错概率下限 171

5.3.4 比特与符号差错概率 172

5.3.5 旋转与转换 173

5.4 PSK的差错概率 174

5.4.1 BPSK的差错概率 174

5.4.2 QPSK和OQPSK的差错概率 174

5.4.3 M-PSK的差错概率 175

5.4.4 存在瑞利衰落的差错概率 176

5.4.5 差分PSK 177

5.5 PAM和QAM的差错概率 177

5.5.1 M-PAM的差错概率 177

5.5.2 M-QAM的差错概率 179

5.6 正交信号的差错概率 180

5.6.1 正交信号 180

5.6.2 双正交信号 181

5.7 OFDM的差错概率 181

5.8 MSK的差错概率 185

5.9 差分检测 185

5.9.1 二进制DPSK 185

5.9.2 π/4-DQPSK的差分检测 187

5.10 非相干检测 188

5.11 CPM信号检测 191

5.11.1 相干CPM解调器 192

5.11.2 非相干CPM解调器 192

习题 193

第6章 天线分集技术 197

6.1 分集合并 198

6.2 选择式合并 198

6.3 最大比合并(MRC ) 200

6.4 等增益合并(EGC ) 202

6.5 切换式合并 204

6.6 使用等增益合并的差分检测 206

6.7 非相干平方律合并 207

6.8 最优合并 209

6.8.1 最优合并的性能 211

6.8.2 仅目标信号衰落 212

6.8.3 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均衰落 213

6.9 经典的波束成形 216

6.10 发射分集 218

6.10.1 Alamouti发射分集方案 218

6.10.2 2×L分集 219

6.10.3 实施话题 220

习题 221

第7章 均衡和干扰抵消 224

7.1 ISI信道模型 224

7.2 具有AWGN的ISI信道最大似然接收机 225

7.2.1 离散时间白噪声信道模型 226

7.2.2 具有分集的慢衰落ISI信道 230

7.2.3 T/2间隔的接收机 231

7.3 符号与符号均衡器 232

7.3.1 线性均衡器 232

7.3.2 判决反馈均衡器(DFE) 240

7.4 序列估计 242

7.4.1 最大似然序列估计(MLSE ) 242

7.4.2 延迟判决反馈序列估计 246

7.4.3 简化状态序列估计 248

7.5 ISI信道上的MLSE差错概率 248

7.5.1 静态ISI信道 250

7.5.2 衰落ISI信道 251

7.6 T/2间隔MLSE接收机的差错概率 254

7.6.1 T间隔MLSE接收机 254

7.6.2 T/2间隔MLSE接收机 255

7.6.3 定时相位灵敏度 255

7.6.4 实际的T/2间隔MLSE接收机 257

7.7 共信道解调 258

7.7.1 系统和信道模型 258

7.7.2 联合最大似然序列估计 259

7.7.3 离散时间MIMO信道模型 260

7.7.4 维特比算法 262

7.7.5 成对差错概率 263

7.7.6 T/2间隔的MIMO J-MLSE接收机 263

7.7.7 干扰抑制合并MLSE接收机 268

7.7.8 实例 270

附录1式(7-202)的推导 271

习题 272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276

8.1 分组码 278

8.1.1 二进制分组码 278

8.1.2 空时分组码 281

8.2 卷积码 286

8.2.1 编码器 286

8.2.2 状态图、网格图和重量分布 287

8.2.3 递归系统卷积码(RSC) 289

8.2.4 维特比算法 291

8.2.5 BCJR算法 292

8.3 网格编码调制 296

8.3.1 编码器 296

8.3.2 分割映射 297

8.4 AWGN信道上的编码性能 298

8.4.1 卷积码的联合界 299

8.4.2 卷积码的联合Chemoff界 301

8.5 交织 302

8.5.1 分组交织 302

8.5.2 卷积交织 303

8.6 交织型平坦衰落信道上的编码性能 304

8.6.1 带有符号交织的TCM 304

8.6.2 比特交织编码调制 307

8.7 空时编码性能 307

8.7.1 空时网格码 309

8.7.2 STTC网格图和维特比算法 310

8.8 Turbo码 311

8.8.1 PCCC编码器 311

8.8.2 PCCC译码器 312

8.8.3 SCCC编码器和译码器 314

8.8.4 重量分布 314

习题 317

第9章 扩频技术 320

9.1 扩频基本原理 320

9.1.1 直接序列(DS)扩频 320

9.1.2 跳频(FH)扩谱 323

9.2 扩频序列 324

9.2.1 扩频波形 325

9.2.2 m序列 326

9.2.3 Gold序列 328

9.2.4 Kasami序列 329

9.2.5 Barker序列 330

9.2.6 Walsh-Hadmard序列 330

9.2.7 可变长正交码 331

9.2.8 补码键控(CCK) 331

9.3 直扩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332

9.4 单频干扰下DS/QPSK的性能 334

9.4.1 短码 337

9.4.2 短码设计 341

9.4.3 长码 342

9.5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上的直接序列(DS)扩频 343

9.5.1 RAKE接收机 344

9.5.2 RAKE接收机处理DS/BPSK信号的差错概率 346

9.6 CDMA多用户检测 349

9.6.1 最佳CDMA多用户检测 349

9.6.2 解相关检测器 351

9.6.3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器 351

习题 352

第10章 多载波技术 357

10.1 正交频分复用 358

10.1.1 OFDM在ISI信道中的性能 359

10.1.2 残留ISI消除(RISIC ) 363

10.1.3 RISIC算法的性能 364

10.2 单载波频域均衡 367

10.3 正交频分多址(OFDMA) 371

10.3.1 OFDMA前向链路 371

10.3.2 OFDMA反向链路 375

10.3.3 峰均功率比 375

10.4 单载波频分多址 375

10.4.1 交织FDMA(I-FDMA) 376

10.4.2 集中式FDMA(L-FDMA) 377

10.4.3 循环保护间隔和SC-FDE 378

10.4.4 峰均比 378

习题 380

第11章 频率规划技术 381

11.1 小区扇形化 381

11.2 传统小区分裂 383

11.2.1 复用分割 384

11.2.2 在小区分裂中使用复用分割 385

11.3 OFDMA无线规划 385

11.4 区群规划的分层架构 386

11.4.1 系统架构 387

11.4.2 覆盖的微小区规划算法 388

11.4.3 区群规划架构的性能分析 391

11.5 宏分集架构 400

11.5.1 共道干扰中断 401

11.5.2 阴影相关性 402

11.5.3 数值计算实例 403

习题 405

第12章 CDMA蜂窝系统 408

12.1 CDMA功率控制 408

12.2 CDMA蜂窝系统的容量 409

12.2.1 反向链路容量 410

12.2.2 前向链路容量 415

12.2.3 非理想的功率控制 416

12.3 CDMA蜂窝系统的宏分集分层架构 417

12.3.1 系统模型 418

12.3.2 反向链路分析 418

12.3.3 前向链路分析 423

附录1式(12-75)的推导 430

附录2式(12-76)的推导 431

习题 432

第13章 无线信道资源管理 434

13.1 基于信号强度的硬切换算法 437

13.2 基于导频干扰比的软切换算法 438

13.3 平均信号强度 439

13.3.1 选择合适的窗口长度 439

13.3.2 选择合适的平均采样数 441

13.4 速度估计 442

13.4.1 电平通过率估计器 443

13.4.2 协方差近似法 445

13.4.3 速度估计器的灵敏度 447

13.5 速度自适应硬切换算法 451

13.5.1 Nλ的影响 451

13.5.2 a和Wl的拐角效应与灵敏度 452

13.5.3 速度自适应切换的性能 453

13.6 硬切换分析 453

13.7 CDMA软切换分析 458

13.7.1 系统模型和分析 458

13.7.2 数值结果 464

13.8 基于CINR的链路质量测量 471

13.8.1 信号质量估计的离散时间模型 471

13.8.2 基于训练序列的C/(I+N)估计 473

附录1式(13-43)和式(13-58)的推导 476

习题 477

附录 概率和随机过程 478

A.1 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定理 478

A.1.1 全概率 479

A.1.2 贝叶斯定理 479

A.2 期望、矩和矩生成函数 479

A.3 一些有用的概率分布 481

A.3.1 离散分布 481

A.3.2 连续分布 482

A.4 cdfc的上限 487

A.4.1 切比雪夫(Chebyshev)上限 487

A.4.2 丘诺夫(Chernoff)上限 487

A.5 随机过程 489

A.5.1 矩和相关函数 490

A.5.2 互相关和互协方差 493

A.5.3 复随机过程 494

A.5.4 功率谱密度 495

A.5.5 随机过程的线性系统的过滤 496

A.5.6 循环平稳随机过程 497

A.5.7 离散随机过程 498

参考文献 50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