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空间转型 从单中心到多极多中心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潘世伟主编;邓智团,廖邦固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1554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城市空间-空间规划-研究-上海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空间转型 从单中心到多极多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梦”城市篇实践的先行者 1
第一节 变化的世界与发展的挑战 2
一、世界经济发展困局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2
二、科技创新与创新经济 5
三、气候变暖与绿色经济 7
四、“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大都市区 10
第二节 科学发展与“中国梦”城市篇的实践者 12
一、从“科学发展”到“中国梦” 12
二、转变发展方式与产业升级 14
三、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发展与创新国家建设 18
四、区域规划的国家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 19
第三节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与上海城市的空间响应 20
一、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协同 20
二、产业升级与城市综合功能提升 23
三、城市形态建设与城镇体系优化 25
四、面向长三角引领区域联动发展 28
五、面向世界的开放的上海城市空间 31
第四节 本书基本观点与主要内容 32
一、概念界定 33
二、主要内容 35
三、核心观点 36
四、结构安排 38
第二章 上海城市发展与空间转型总体回顾 40
第一节 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总体历程 41
一、解放前上海的城市空间 41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1949—1978) 42
三、改革开放到浦东开发开放(1979—1993) 43
四、浦东开发开放到21世纪初(1994年至今) 45
第二节 近几年上海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路径 46
一、推动区划调整 47
二、重点区域建设 51
三、推行新城建设 56
第三节 影响近期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政策举措 57
一、国家或市级规划与政策 57
二、专项规划与行业规划 58
三、重点区域规划与政策 60
第三章 重点新城建设与城镇空间体系重塑 62
第一节 上海城镇空间体系结构战略的演进 63
一、“多轴、多层、多核”市域空间格局初步确立 63
二、“1966”城镇体系结构与国际大都市的大体系 64
三、“十二五”四个功能区划与重点新城建设 66
第二节 上海新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69
一、上海新城建设的总体状况 69
二、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中存在的功能完善问题 75
第三节 郊区新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77
一、组织领导与统筹不协调 77
二、运行管理的体制安排不畅 78
三、“事权财权”体制不匹配 78
四、新政策推出速度较慢 79
五、土地出让机制不顺 79
六、产业导入机制作用有限 79
七、建设与管理的衔接机制不畅 80
第四节 加快上海重点新城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议 80
一、完善新城的产业发展政策 80
二、推进新城土地利用政策创新 81
三、加强新城人口导入的政策引导 82
四、突破市区、郊区“二元财政”体制 83
五、创新与完善新城开发运作机制 84
第五节 展望:构建合理有序、开放高效的整体空间格局 85
一、强化功能区域划分 85
二、提升浦东“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能级 86
三、加快提升中心城区及其拓展区能级 87
四、加快郊区重点新城建设 87
五、加快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 88
第四章 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空间响应 89
第一节 现代服务业空间的塑造 90
一、逐步成形的“申”字型服务业发展轴网 90
二、日臻成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空间 96
三、新增现代服务业城市空间 103
第二节 传统制造业产业空间的转型与先进制造业空间的形成 110
一、工业园区的整体变化 110
二、重要产业基地的转型与先进制造业空间的形成 115
三、工业园区的转型与发展 118
第三节 案例:典型开发区产业空间的功能转变 123
一、工业区向生产性服务集聚区转型 123
二、高新园区向综合服务型园区转型 126
三、出口加工区向综合型产业园区转型 128
第四节 展望:打造开放高效的现代产业发展空间 132
一、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132
二、促进产业基地升级和工业园区转型 133
三、推动重点新增产业功能区域建设 134
第五章 创新驱动与城市创新空间塑造 135
第一节 创新驱动与城市空间响应 136
一、创新驱动与创新空间 136
二、“城市创新空间”的类型 138
三、创新驱动的城市空间响应 142
第二节 中心城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与中央智力区建设 145
一、杨浦区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 146
二、创智天地与中心城区创新型城市综合体建设 147
三、三区联动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150
第三节 郊区:产城融合型创新空间建设 153
一、近郊:高科技产业空间向产城融合的创新型城区空间转型 153
二、远郊:园区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与新创新空间的出现 157
第四节 展望:塑造与智慧城市、国际文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创新创意空间 159
一、构建中心城区高能级创新引擎 159
二、推进近郊外环内科技园区产城融合 160
三、加快远郊科学城建设 161
四、推进中心城区散点布局的无边界科技园区和文化创意园区升级 161
第六章 空间升级与人口空间分布优化 163
第一节 旧区更新与中心城区人口疏解 164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上海旧区改造 164
二、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 165
三、中心城区人口总数的变化 167
第二节 新城建设与郊区人口变化 168
一、郊区人口总量变化 168
二、重点新城人口变化 171
第三节 大型居住社区建设与人口分布再调整 178
一、从“大型居住基地”到“大型居住社区” 178
二、大型居住社区与新城建设 180
第四节 展望:合理有序的人口梯度分布格局 182
一、适度疏解中心城区人口 183
二、加快郊区新城人口集聚 183
三、促进人口、产业与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协调 183
第七章 社会调和与社会居住空间优化 185
第一节 空间不平等与社会空间分异 186
一、居住空间分异与隔离 186
二、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 187
三、我国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异 188
第二节 3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社区基本因子变化 190
一、计划经济时期 191
二、转型期(2000年) 191
三、转型期(2010年) 194
第三节 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居住空间分异变化 197
一、上海外来人口—本地人口空间格局 197
二、当前上海外来人口居住空间分异分析 200
第四节 展望:形成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契合的生活、生态空间 203
一、提升中心城区保护与改造力度 203
二、适当推动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化发展 203
三、拓展城市生态空间 204
附表 205
参考文献 212
后记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