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解中华饮食全书 全方位图解美绘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唐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1641115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饮食-文化-中国-图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图解中华饮食全书 全方位图解美绘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饮食文化 4
第一节 文化与饮食的渊源 4
“文化”的含义 4
“饮食”的意义 4
第二节 饮食的基本状态 6
无意识的基本饮食状态 6
半意识的基本饮食状态 6
全意识饮食状态 6
第三节 滋生多样性的饮食文化原壤 8
地大物博的中华 8
采集、渔猎、精耕的饮食文化气息 8
第四节 非洲饮食文化——手拮饮食 10
古老的大陆孕育古老的民族 10
气候与地理环境决定了饮食的基础 10
非洲人的饮食特点 12
第五节 欧洲饮食文化——刀叉饮食 14
气候和地理环境决定饮食结构 14
刀叉最适合当地的饮食结构 14
第六节 亚洲饮食文化——杆箸饮食 16
精耕细作滋生了杆箸饮食 16
杆箸的发明与使用 16
第一章 中华饮食文化历史的蓬勃发展 22
第一节 中华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意义 22
中华饮食文化的特殊意义 22
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轨迹 22
第二节 蒙昧时代孕育中华饮食文化 26
洪荒的神话 26
茹毛饮血的有巢氏 26
燧人取火的故事 28
火塘分食 30
第三节 过渡时代奠基中华饮食文化 32
分散迁徙融入更多饮食特色 32
聚落定居形成稳定的饮食形式 32
春秋乱世,战国争雄——钟鸣鼎食 34
第四节 封建文明促进中华饮食文化发展 36
汉承秦制——食为五谷 36
魏晋南北朝——胡汉交融,文化中和 36
隋唐大一统——胡风饮食盛行 38
宋代改良——蒸作从食,酥蜜裹食 40
元代外族——众宴云集,异族风情 42
清廷容汉——宫廷御膳,满汉全席 42
第五节 近现代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转型复兴期 46
清末的激荡、巨变——中西文化交融交汇 46
民国异样的繁华——灯红酒绿,黄金十年 46
新时期的蓬勃发展——中华饮食文化走向世界 48
第二章 彬彬有礼的中华饮食文化 54
第一节 民以食为天 54
第二节 饮食与健康 56
食补兼修的中华饮食 56
热食、熟食与合理膳食 56
中华各地健康饮食 59
第三节 食有五味,《易》有五行 60
味蕾上的阴阳 60
五味调和 60
天人合一——中华饮食的重要原则 60
第四节 餐桌上的礼仪之邦 62
中国人的智慧——筷子的使用 62
古人宴饮讲秩序 64
分食与合食的礼节 64
第三章 中华饮食是美学的宏大盛宴 70
第一节 中华饮食的美学风格 70
五大饮食五种美 70
南北饮食多姿多彩 70
第二节 中华饮食烹饪的美学 74
中华饮食烹饪与传统美学 74
中华饮食文化的十美原则 74
第三节 中华美食中的艺术创造 76
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食 76
美食由美的心灵而生 78
美食与创意 78
意蕴为美食作品点睛 81
第四节 优美的环境,承载中华饮食之美 82
环境——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 82
五种中国特色风格的就餐环境 82
餐桌上的艺术设计 84
优雅的席布,衬托百味美食 88
服务之美为美食增色 90
第四章 精品食材,造就可口美食 94
第一节 中华美食的物质基础——食材 94
食材是中华饮食文化发展的基础 94
长期的积累产生了广博的食材 94
用文化来给食材分类 96
第二节 米也有文化 98
和中华文化一起流传的稻米 98
米即为饭 98
食粥致神仙 100
多滋多味的米 102
第三节 铸造千年饮食文明的麦 106
新石器时代就和我们结缘的麦 106
四千多年的面条 108
饺子与馄饨 110
第四节 菽与豆 114
菽的历史 114
石磨下的美食 114
豆酱和豆豉 116
第五节 可饮可吃的果 120
鲜果之王——岭南荔枝 120
吉祥之果——江南柑橘 122
中华仙果——水蜜桃 124
第六节 食材中不可或缺的五畜 128
牛为五畜之首 128
豕为荤食之首 130
第七节 食之珍馔——山珍海味 132
鲜的一半是水产 132
山珍海味 134
蛇、虫、鼠、蚁照样上桌 136
第八节 主食的补充——蔬菜 138
藿、芥、茆、韭、菘 138
菌类蔬菜 140
第九节 五味调出来的和合之美 144
500余种材料调出的五味 144
富有韵味的烹调用油 144
咸中有味 146
甘、苦、鲜、辣遍中华 146
第五章 中华饮食中的重要角色——炊饮器具 152
第一节 中华炊饮器具概述 152
陶器开创了饮食的文明 152
青铜炊饮器具的凝重与庄严 154
铁器——中华烹饪餐饮具的主要代表 156
瓷器晶莹绚丽 156
第二节 中华炊事器械的变迁 160
从火塘到炉灶 160
一锅定“乾坤” 162
刀具与俎案 165
第三节 中华美食餐饮器具的文化韵味 166
与炊器同时严生的专门食器——碗 166
大小、深浅“决定”的盆、盘、碟 166
饮料专用器具——杯与壶 168
箸、匕、匙、刀、叉 170
第六章 中华烹饪显绝技 174
第一节 中华烹饪的概述 174
烹饪的现代概念与三要素 174
烹饪技能的传承与传播 174
第二节 “熟透”的中华烹饪 176
烹饪的技艺体系 176
中华烹饪工艺中的制熟 176
第三节 中华烹饪舞台上的厨家名角 180
五花八门的厨师称谓 180
各个阶层的古代名厨 180
第四节 烹饪技艺最专业的观众——美食家 184
高素养造就美食家 184
鉴赏美食的学者 184
专业的建议是美食家吃出来的贡献 187
第七章 分门别类的中华饮食 190
第一节 鲁菜 190
第二节 川菜 194
第三节 淮扬菜 196
第四节 粤菜 198
第五节 京菜 202
第六节 上海本帮菜 206
第七节 新疆菜 208
第八章 中华饮食中的美味珍馐 214
第一节 馔肴分三六九等 214
宫廷菜 214
官府菜 218
商贾菜 218
寺观菜 220
民间菜 222
市肆菜 224
祭祀菜 227
第二节 点进人心的糕点与小吃 228
京式面点 228
苏式糕点 228
广式点心 228
宫廷御用点心 230
苏扬茶食 230
泛舟太湖品尝船点 230
喜饼为喜庆添彩 230
宗教色彩下的素点 232
著名小吃 232
第九章 筵宴中的中华饮食文化 236
第一节 盛大华筵 236
“筵宴”一词的由来 236
名筵荟萃 238
第二节 盛大的筵宴源于围塘歌饮 242
火塘——饮食起居的中心 242
祭祀——祈祷降福的仪式 242
歌饮——为神明顶礼的狂欢 242
第三节 筵宴中的精灵 244
吟诗作对的笔墨筵宴 244
曲水流觞风雅之宴 246
管弦花醉之曲江宴 248
与满汉全席媲美的“烧尾宴” 252
泛舟湖上品船宴 254
第四节 可繁可简总相宜 258
简单的“四菜一汤” 258
繁复的“满汉全席” 260
第五节 融汇创新的新派筵宴 264
创新的姑苏茶肴宴 264
七齐与八必 264
九德 266
走进国门的“西宴” 268
质朴简约替代盛大奢靡 270
第十章 中华饮食文化中的民族风 274
第一节 礼俗与食俗 274
食的是俗也是礼 274
与节日同步的美食 274
人生仪礼中的不凡食俗 304
第二节 不同民族不同的饮食风尚 310
游牧民族蒙古族的饮食风尚 310
满族的饮食习惯 310
女娲的后人苗族的饮食风尚 312
大山边陲蛮荒之地壮族的饮食风尚 312
第三节 宗教当中的饮食习俗 314
道教的饮食文明 314
佛家的食俗风尚 316
第十一章 中国的阴阳之道——酒文明与茶道 320
第一节 有近万年历史的酒乡 320
酒文化起源 320
无酒不成宴 322
酒之典故 324
第二节 茶的故乡 332
寻根溯源是茶乡 332
茶的功能、品类与烹法 334
茶道、茶艺与茶俗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