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 (美)梅雷迪斯·D.高尔(Meredith D.Gall)等著;许庆豫等译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4941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28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655页
  • 主题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教育学——研究的领域 1

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本质 2

一、概览 2

二、目标 2

三、研究对积累教育知识所作出的贡献 2

(一)描述 3

(二)预测 4

(三)改进 4

(四)解释 7

四、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11

五、教育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 15

(一)客观现实与建构现实 16

(二)研究过程中所建构的现实 18

(三)个案与总体 20

(四)社会现实的数字化体现和文字化体现 22

(五)机械论的、诠释性的以及结构主义的因果关系观 24

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26

七、对科学研究的后现代主义批评 30

八、学会如何从事教育研究 36

自测题 37

第二编 研究规划 39

第二章 拟订研究计划 40

一、概览 40

二、目标 40

三、导论 40

四、确立研究的课题 41

(一)研读研究文献 42

(二)从事以理论为指导的研究 44

(三)重复与拓展他人的研究 47

(四)从事集体研究项目 50

五、准备研究计划 51

(一)导论 51

(二)文献综述 54

(三)研究设计 54

(四)研究方法 55

(五)数据分析 56

(六)研究对象的保护 56

(七)时间表 56

六、从事试验性研究 59

七、研究计划与博士论文的写作 59

(一)论文格式 61

(二)论文前奏 62

(三)导论章 62

(四)文献综述章 62

(五)研究方法章 64

(六)结果章 65

(七)研究结果的讨论章 66

(八)论文尾声 66

八、撰写可望在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章 67

九、撰写可望在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 68

十、研究计划及报告研究结果中常见错误 70

自测题 70

第三章 教育研究中伦理、法律及人际关系问题 72

一、概览 72

二、目标 72

三、引言 72

四、被试对象保护法规 73

(一)政府有关法规 73

(二)专业协会的道德准则 74

(三)学院审核委员会 76

五、保护被试人的具体程序 77

(一)被试对象的选择 77

(二)认可 77

(三)隐私与保密 80

(四)风险-效益比值测评 81

(五)采用欺骗手段时的安全防范措施 82

六、伦理与法律争端 83

(一)研究项目的构思与设计中的伦理问题 84

(二)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86

(三)研究报告中的伦理问题 87

七、研究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89

(一)确定研究场所 89

(二)获得研究的许可与进行合作 90

(三)同参与机构建立良好关系 92

(四)处理好人际关系 93

八、教育研究者易犯的伦理、法律和人际关系错误 94

自测题 94

第四章 文献综述 97

一、概览 97

二、目标 97

三、查阅文献目的 98

四、查阅文献的主要步骤 100

五、查找初步资料 101

(一)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101

(二)查找CUE和RIE的印刷版本 102

(三)查阅CUE和RIE的电子版本 111

(四)核查检索的彻底性 121

(五)其他初步资料 121

(六)互联网 122

(七)引文格式 125

六、使用间接资料 125

七、阅读原始资料 131

(一)原始资料分类 131

(二)研究报告的批判性评估 132

八、综合文献查阅的结果 134

(一)综合定量研究结果 135

(二)综合定性研究结果 137

九、查阅研究文献时易犯的错误 140

自测题 141

第三编 研究方法 143

第五章 统计方法 144

一、概览 144

二、目标 144

三、统计学在定性与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144

四、变量类型 148

(一)连续变量 148

(二)等级分数 149

(三)类别变量 150

五、描述统计 150

(一)集中变量 151

(二)差异变量 153

(三)相关统计 155

六、推断统计 155

(一)虚无假设 155

(二)统计量显著性差异检验 156

(三)显著性检验结果的解释 157

(四)显著性检验类型 160

(五)统计效能分析 160

七、显著性检验的补充 164

(一)置信限 164

(二)研究结果的重复 165

(三)效值 167

八、心理测量统计学 168

九、统计分析中的一些问题 169

(一)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169

(二)数据缺失 173

(三)统计分析单位 174

十、统计数据处理和贮存 177

(一)使用计算机 178

(二)检查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179

(三)储存研究数据 179

十一、研究者在统计分析时易犯的错误 180

自测题 180

第六章 选择抽样 182

一、概览 182

二、目标 182

三、导言 182

四、抽样逻辑 183

(一)总体效度 184

(二)目的抽样 184

(三)重复逻辑 185

五、定量研究中的抽样技术 186

(一)总体的界定 186

(二)简单随机抽样 189

(三)有序抽样 191

(四)分层抽样 191

(五)群集抽样 192

(六)方便抽样 193

(七)估计所需样本的容量 194

六、定性研究中的抽样技术 196

(一)目的抽样的种类 196

(二)机会抽样 200

(三)案例研究的合理使用 201

七、样本中的自愿者 201

(一)自愿参加研究者的特征 202

(二)提高自愿者参与率 204

八、抽样中有时会发生的错误 205

自测题 206

第七章 利用测验和自我报告法收集研究资料 208

一、概览 208

二、目标 208

三、教育研究中的测量方法 209

四、好的测验应具备的特点 210

(一)测验选择的标准 210

(二)测验分数的效度 211

(三)测验分数的可信度 215

五、测量方法 220

(一)标准测量和自编测量 220

(二)常模参照、效标参照和个体关联测量 221

(三)单独进行和集体进行的测验 223

六、测验类型 224

(一)成绩测验 224

(二)个性测量 228

七、寻找有关测验的信息 233

(一)有关测验的参考书籍 233

(二)测验手册 234

(三)测验本身 234

(四)测验设计者 235

八、电脑在测验中的使用 235

(一)测验的开发 235

(二)测验实施、评分和解释 236

九、设计你自己的测验 236

十、测验在研究项目中的使用 237

(一)处理来自大众和专业人士对考试的抵触 238

(二)实地测验 238

(三)获得受试者的合作 239

十一、使用测验和自我报告手段来收集研究资料时易犯的错误 239

自测题 240

第八章 研究资料的收集:问卷及访谈 242

一、概览 242

二、目标 242

三、收集数据资料的方法:问卷与访谈 243

(一)问卷与访谈两种方法的选择 244

(二)效度与信度 245

四、设计和实施研究性问卷的步骤 245

(一)第一步:确定研究目标 246

(二)第二步:抽样选择 247

(三)第三步:问卷格式的设计 247

(四)第四步:预先测试问卷 251

(五)第五步:预先同调查对象联系 252

(六)第六步:问卷的附信和寄发 252

(七)第七步:追踪不回答问卷的调查对象 254

(八)第八步:问卷数据资料的分析 256

五、准备和进行研究访谈的步骤 257

(一)第一步:决定访谈目的 258

(二)第二步:选样 260

(三)第三步:设计访谈形式 260

(四)第四步:设计问题 263

(五)第五步:挑选和训练访谈者 265

(六)第六步:访谈预测 266

(七)第七步:实施访谈 267

(八)第八步:分析访谈数据 269

六、问卷测试及访谈研究数据收集中易犯的一些错误 271

自测题 271

第九章 通过观察和内容分析收集研究数据 273

一、概览 273

二、目标 273

三、观察性数据的优势与局限 274

四、定量研究的观察程序 275

(一)界定观察的变量 275

(二)观察变量的类型 277

(三)记录观察内容 277

(四)选择一种观察记录程序 280

(五)挑选和培训观察者 282

(六)减小观察者效应 283

五、定性研究的观察程序 286

(一)定性研究的观察目的 287

(二)确定观察者及其角色 288

(三)为观察作准备 288

(四)确定观察重点 289

(五)进入实地环境 291

(六)记录观察内容 291

(七)处理观察者效应 293

(八)分析定性观察数据 294

六、非反应性观察 294

(一)定量研究中的非强制性测量 294

(二)物质文化的定性观察 296

七、文献及其他信息媒介的内容分析 297

(一)定量研究中的内容分析 298

(二)定性观察中文献和记录的分析 301

八、观察和内容分析研究中易犯的错误 304

自测题 305

第四编 定量研究设计 307

第十章 描述性研究和因果-比较研究设计 308

一、概览 308

二、目标 308

三、描述性研究方法 309

(一)描述性研究的目的 309

(二)描述性研究的工具 310

(三)描述性研究中的统计资料 310

(四)对某一时间点上的样本的描述 310

(五)对延续一段时间的样本的描述 311

四、因果-比较研究方法 314

(一)变量间关系的研究 314

(二)因果-比较研究的优缺点 315

(三)规划一项因果-比较研究 317

(四)统计分析:t检验 322

(五)统计分析:方差分析 324

(六)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 330

(七)因果-比较研究结果的解释 333

(八)因果-比较方法与相关方法间的关系 334

(九)描述性研究和因果-比较研究中易犯的错误 335

自测题 335

第十一章 相关研究设计 337

一、概览 337

二、目标 337

三、相关的性质 338

(一)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341

(二)相关方法的优点和应用 342

四、相关研究的计划 343

(一)基本研究设计 343

(二)关系研究的局限性 347

五、预测研究的计划 347

(一)预测研究的类型 347

(二)基本研究设计 349

(三)预测研究中的统计因素 351

六、二元相关统计 353

(一)积矩相关系数 353

(二)相关比率 354

(三)相关系数的修正 355

七、多变量相关统计 357

(一)多元回归 358

(二)径路分析 364

(三)因素分析 369

(四)结构等量模型 371

(五)鉴别分析 373

八、相关系数的解释 377

(一)相关系数的统计显著性 377

(二)相关系数值的大小的解释 377

九、相关研究有时会犯的错误 379

自测题 379

第十二章 实验设计:第一部分 381

一、概览 381

二、目标 381

三、绪论 381

四、实验的内部效度 384

五、实验的外部效度 390

(一)总体效度 390

(二)生态效度 391

(三)代表性设计 394

六、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395

(一)实验者的偏见 395

(二)处理置信度 396

(三)强与弱的实验处理 399

(四)实验中的随机分配 400

七、单组设计 405

(一)单受试研究 405

(二)单组预测-后测设计 405

(三)时间序列设计 407

八、随机分配的控制组设计 407

(一)预测-后测控制组设计 408

(二)只后测控制组设计 411

(三)单一变量多条件设计 412

九、实验进行中易犯的错误 413

自测题 414

第十三章 实验设计:第二部分 416

一、概览 416

二、目标 416

三、准实验设计 416

(一)静止组比较设计 418

(二)非等量控制组设计 418

四、因素性设计 419

(一)双因素实验 419

(二)三因素实验 422

(三)处理变量类型 423

(四)性向-处理相互作用研究 424

(五)所罗门四组设计 425

(六)因素性实验中的变化 427

五、单案设计 428

(一)总体设计考虑 431

(二)A-B-A设计 432

(三)多基线设计 434

(四)单案数据的统计分析 436

(五)单案设计的外在效度 438

六、其他实验设计 438

七、变化的测量 438

八、实验研究中易犯的错误 443

自测题 443

第五编 定性研究法 445

第十四章 个案项目研究 446

一、概览 446

二、目标 446

三、引言 447

(一)个案研究特点 447

(二)个案研究的目的 451

四、计划个案研究 453

(一)系统阐述研究问题 453

(二)选择个案 454

(三)个案项目研究人员的作用 455

(四)获得进场许可 455

(五)职业道德问题 456

五、收集个案科研资料 458

(一)资料收集过程中的个人参与 458

(二)资料收集过程中的资料分析 460

(三)结束资料收集 462

六、分析个案项目研究资料 462

(一)诠释性分析 463

(二)结构性分析 467

(三)沉思性分析 469

七、个案研究成果的效度和信度 469

八、个案研究成果的推广性 475

九、汇报个案研究 476

(一)最终确立个案 476

(二)沉思性报告 477

(三)分析性报告 479

十、个案项目研究的利弊 481

十一、个案研究中易犯的错误 482

自测题 482

第十五章 定性研究传统 484

一、概览 484

二、目标 484

三、定性研究传统的价值 485

四、生活经历调查 487

(一)认知心理学 487

(二)现象学研究 491

(三)生活史研究 494

五、社会与文化调查 497

(一)人种论 497

(二)文化研究 506

(三)人种方法论 513

六、语言与交流的调查 515

(一)解释学 516

(二)符号学 518

(三)结构主义论 520

七、用定性研究传统的研究人员易犯的错误 522

自测题 523

第十六章 历史性研究 525

一、概览 525

二、目标 525

三、引言 526

(一)历史性研究的课题 527

(二)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528

(三)进行历史性研究的步骤 530

四、确定历史性研究的课题 531

五、搜集历史资料 533

(一)制订资料搜集计划 533

(二)最初资料 534

(三)间接资料 534

(四)第一手资料 535

六、从历史资料中记录信息 537

七、历史资料的评估 538

(一)外部批评 539

(二)内部批评 540

八、历史研究中的诠释 541

(一)作为诠释者的历史学家 541

(二)运用概念诠释历史信息 543

(三)历史研究中的因果推理 544

(四)从历史证据中概括 546

九、历史性研究论文的撰写 546

十、教育的历史性研究实例 547

(一)日本教育政策的发展 548

(二)城市学校制度的官僚化过程:波士顿个案1850~1884 550

十一、历史性研究中易犯的错误 553

自测题 553

第六编 应用研究 555

第十七章 评估性研究 556

一、概览 556

二、目标 556

三、教育评估的性质与目的 556

四、项目评估的步骤 558

(一)阐明评估的目的 559

(二)确定评估参与者 560

(三)决定评估对象 560

(四)确定评估问题 562

(五)开发评估设计与时间期限 563

(六)收集、分析评估数据 564

(七)报告评估结果 565

五、优秀评估研究的标准 566

(一)课程评估标准 566

(二)人力评估标准 569

六、定量评估方法 569

(一)个人评估 570

(二)目标评估 570

(三)需要评估 571

(四)CIPP模式 574

七、定性评估方法 575

(一)应答式评估 576

(二)准法律的评估模式 579

(三)专家评估 580

八、教育研究与发展 582

九、教育评估研究和教育研究与发展中的常见错误 588

自测题 589

自测题答案 591

词汇表 592

参考文献 608

译后记 62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