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建筑场所的重生 论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场所构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历史建筑场所的重生  论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场所构建
  • 杨宇峤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24630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5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61页
  • 主题词:古建筑-保护-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历史建筑场所的重生 论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场所构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的背景 1

1.1.2 研究的意义 2

1.2 相关研究动态 5

1.2.1 国外相关发展动态 5

1.2.2 我国相关保护法规 6

第2章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9

2.1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概念 9

2.1.1 相关概念辨析 9

2.1.2 定义及范围 12

2.2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发展概况 13

2.2.1 国外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发展概况 13

2.2.2 我国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实践与现实问题 19

2.3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价值再认识 22

2.3.1 缓解三种危机 22

2.3.2 解决三种矛盾 26

第3章 场所理论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中的内涵与作用 29

3.1 场所理论的来源及其研究内容 29

3.1.1 场所理论的来源 30

3.1.2 主要研究内容 32

3.2 场所精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35

3.2.1 场所精神的概念与价值 36

3.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征 39

3.3 在历史建筑再利用中的作用与运用模式 41

3.3.1 作为其他科学方法的一种补充 41

3.3.2 场所理论的运用模式 42

3.2.3 场所精神的标尺作用 43

第4章 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中对自然特征的利用与塑造 45

4.1 对场所生态环境的分析与利用 46

4.1.1 对场所自然生态条件的分析 46

4.1.2 对自然特征的利用与塑造 47

4.2 生态环境与人文特征的结合 50

4.2.1 与场所人文特征的关系 50

4.2.2 生态环境与人文特征的结合 51

4.2.3 生态环境中的感知与认同 53

4.3 实证研究一:丰图义仓的保护性再利用 56

4.3.1 对自然特征的利用 56

4.3.3 保护性再利用的措施 58

4.4 实证研究二:峨眉山白龙洞景区中场所的利用与塑造 60

4.4.1 对场所特征的利用与塑造 60

4.4.2 场所精神的感知与认同 62

4.4.3 白龙洞景区场所的建构 64

4.4.4 白龙洞景区场所精神的营造 66

第5章 城市建设中场所精神的延续与再生 69

5.1 对城市场所精神的诠释 69

5.1.1 城市变迁中的历史建筑再利用 70

5.1.2 城市中场所精神的体验与感知 70

5.1.3 对城市认知意象的延续 72

5.2 历史建筑场所的塑造方式及手段 75

5.2.1 历史建筑的修复与复原——场所精神的延续 76

5.2.2 历史建筑改扩建——场所精神的复兴 80

5.2.3 历史建筑内外部空间改造——场所精神的再生 84

5.3 城市历史建筑的利用与塑造 89

5.3.1 历史建筑再利用带来的场所启示 89

5.3.2 历史建筑再利用中的场所与活动 92

5.4 实证研究:如皋东大街历史街区市井文化的复兴 93

5.4.1 场所现状及街区结构分析 94

5.4.2 历史变迁与市井文化缺失的关系 97

5.4.3 复兴市井文化的地方潜力与解决策略 98

第6章 历史建筑场所构建的策略与原则 105

6.1 历史建筑场所构建的策略 105

6.1.1 场所现状调研 105

6.1.2 场所精神的发现与创造 107

6.1.3 场所质量的把握 108

6.1.4 经济效益的带动作用 109

6.1.5 公众参与和技术支持 111

6.2 历史建筑场所构建的原则与程序 113

6.2.1 场所构建的原则 113

6.2.2 场所构建的程序 116

6.3 场所理论在普陀山多宝塔复原研究中的运用 116

6.3.1 历史沿革及现状调研 117

6.3.2 场所特征的分析 118

6.3.3 价值冲突的分析 121

6.3.4 修缮保护的原则与措施 122

6.3.5 场所重生的方式 127

第7章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完善与发展 129

7.1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加强与完善 129

7.1.1 相关法规制度的加强与完善 129

7.1.2 资金保障体系的加强与完善 130

7.1.3 专业学科的加强与完善 131

7.2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发展趋势 132

结语 135

图表索引 137

附录A 历史性建筑再利用20世纪重要实践年表 141

附录B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 144

参考文献 146

后记 15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