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事故应急响应概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核事故应急响应概论
  • 国家能源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ISBN:97875022484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核防护-紧急事件-处理-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核事故应急响应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核事故应急基础知识 1

1.1 概述 1

1.2 核应急的基本概念 8

1.2.1 核电厂(或其他一些核设施)的纵深防御原则 8

1.2.2 纵深防御的实体屏障 9

1.2.3 纵深防御的五个层次(五层保护) 10

1.3 应急计划与准备的必要性 11

1.3.1 应急计划与准备的必要性 11

1.3.2 核安全法规和国标的要求 12

1.4 制定应急计划的目的和要求 15

1.5 制定应急计划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17

1.5.1 制定应急计划的依据 17

1.5.2 制定应急计划的基本原则 17

1.6 制定应急计划主要考虑的因素 17

1.7 制定应急计划的技术路线 18

1.8 核应急计划 19

1.8.1 应急计划的构成 20

1.8.2 应急计划的内容 20

1.8.3 应急计划执行程序 22

1.8.4 核电厂(或其他一些核设施)营运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应急计划 23

1.8.5 国家、人民军队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应急计划 24

1.8.6 应急计划的审批 26

举例:某核电厂场内应急计划目录 27

思考题 29

第二章 核事故应急组织与指挥 30

2.1 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30

2.1.1 核事故三级应急体系 30

2.1.2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 30

2.1.3 地方核事故应急委员会 37

2.1.4 核电厂(或其他一些核设施)营运单位应急指挥部 39

2.1.5 核应急组织指挥 42

2.2 人民军队的应急响应 44

2.2.1 重要意义 44

2.2.2 应该担负的应急任务 45

2.2.3 基本原则 45

思考题 46

第三章 核电厂(或其他一些核设施)正常运行和应急响应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47

3.1 正常运行时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7

3.2 应急响应组织的主要职能与基本原则 51

3.3 应急响应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52

3.3.1 核电厂(或其他一些核设施)应急响应组织机构 52

3.3.2 应急响应岗位的主要职责 52

3.3.3 应急响应专业组及其职责 55

3.3.4 场内承包商的职责 57

3.3.5 场外承包商的职责 57

思考题 66

第四章 核应急状态分级与应急行动水平 67

4.1 应急状态分级 67

4.1.1 应急状态的类别 67

4.1.2 各类应急状态的主要特征 67

4.2 核事件(事故)分级 70

4.3 应急状态分级与核事件(事故)分级 71

4.3.1 核电厂(或其他一些核设施)各应急等级的放射性释放及可能性估计 71

4.3.2 核电厂(或其他一些核设施)应急状态分级 71

4.3.3 核事件(事故)分级 72

4.3.4 基本区别 72

4.4 应急行动水平 72

4.4.1 应急行动水平的应用 72

4.4.2 确定应急初始条件是制定应急行动水平的基础 73

4.4.3 制定应急行动水平的一般方法 74

4.4.4 应急行动水平的制定 74

思考题 78

第五章 核电厂(或其他一些核设施)的核事故应急启动与响应 79

5.1 确定应急等级 79

5.2 发布应急通知和报告 79

5.3 应急响应组织的启动 81

5.4 报警、通知及其响应行动 82

5.5 待召(ON-CALL)人员的响应 83

5.6 非应急响应人员的集合、清点与撤离 84

5.7 对应急响应人员的防护措施 84

思考题 85

第六章 应急计划区 86

6.1 烟羽应急计划区 88

6.2 食入应急计划区 88

6.3 建立应急计划区的依据及其原则 88

6.4 应急计划区内的应急准备 89

6.5 应急计划区内发布应急信息命令的方法 89

6.6 研究堆的核应急计划区 90

思考题 90

第七章 应急干预原则与应急防护措施 91

7.1 应急干预原则 91

7.2 应急防护措施 93

7.3 防护措施与核事故阶段和照射途径之间的关系 95

7.4 核应急等级升为场外应急时公众的正确行动 102

7.5 应急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 104

思考题 104

第八章 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价 106

8.1 事故环境后果预测与评价 106

8.1.1 事故后果预测和评价的目的 106

8.1.2 环境后果估算和事故状况评价 106

8.1.3 影响事故后果的基本因素 108

8.1.4 后果评价所需的数据 109

8.2 事故环境后果评价 109

8.3 堆芯损伤评价 112

8.3.1 堆芯损伤评价的目的 112

8.3.2 堆芯损伤评价方法 112

8.4 事故后果评价与堆芯损伤评价的主要用途 118

思考题 119

第九章 核应急设施与设备 120

9.1 必需的应急设施及其启动 120

9.2 主控制室 120

9.3 辅助控制室(原称紧急停堆盘) 125

9.4 应急控制中心 126

9.5 技术支援中心 128

9.6 微机评价系统 129

9.7 应急通讯系统 129

9.8 核应急监测设施和设备 132

9.8.1 固定式监测 132

9.8.2 移动式监测 134

9.9 早期应急辐射监测的目的 134

9.10 事故中后期应急辐射监测的任务 135

9.11 事故后期应急辐射监测的内容 136

9.12 核应急医疗设施及器具 137

9.13 核应急消防设施 138

举例:秦山地区气象观测与管理 149

思考题 141

第十章 核应急气象保障 142

10.1 日益恶化的气候(象)变化 142

10.2 核应急气象保障的重要性 142

10.2.1 提供准确的气象资料的重要性 143

10.2.2 风资料对放射性烟羽弥散的影响 143

10.2.3 温度对放射性扩散的影响 144

10.2.4 降水对放射性烟羽弥散的影响 146

举例:秦山地区气象观测与管理 149

思考题 150

第十一章 应急通信或通知(报告) 151

11.1 应急通信或通知(报告)的目的 152

11.2 应急通信或通知(报告)的功能 152

11.3 应急通信的作用 152

11.3.1 应急通信的基本任务 152

11.3.2 畅通应急通信渠道 155

11.3.3 建立有效的应急通信联络体系 156

11.4 应急通知和报告的方法与程序 160

11.4.1 制定应急报告程序 160

11.4.2 明确可行的应急通知规定 166

11.4.3 建立有效的应急通知(报告)渠道 166

思考题 173

第十二章 医学应急救援 174

12.1 辐射生物效应 174

12.1.1 确定性效应 174

12.1.2 随机性效应 177

12.1.3 器官内照射效应及其危险估计 178

12.2 医学核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79

12.3 医学核应急救援组织和分级救治 180

12.3.1 医学应急救援组织与职责 180

12.3.2 核事故的分级救治 181

12.4 医学核应急救援的准备与实施 183

12.4.1 医学核应急救援的准备 183

12.4.2 医学核应急救援的实施 183

12.5 医学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184

12.5.1 急性放射病的处理 184

12.5.2 放射皮肤损伤的处理 185

12.5.3 体表、伤口及体内放射性污染的处理 186

12.5.4 阻吸收剂的应用 187

12.5.5 皮肤放射性物质污染及去污 187

12.6 医学非核应急的现场救护 189

举例:秦山地区医学应急救护 189

思考题 191

第十三章 核应急工程抢险及其他 192

13.1 应急工程抢险 192

13.1.1 明确任务、目的及要求 192

13.1.2 应该注意的事项 193

13.2 交通运输 193

13.2.1 明确应急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193

13.2.2 交通运输组织 194

13.2.3 交通运输应急准备 194

13.2.4 交通运输应急响应 195

13.2.5 交通运输保障 196

13.3 消防 197

13.3.1 消防应急准备 197

13.3.2 平时消防与应急响应消防的兼容 202

13.3.3 消防应急响应行动 202

13.4 生活保障 205

13.4.1 明确其重要性 205

13.4.2 生活保障组织 205

13.4.3 生活保障的应急准备 205

13.4.4 生活保障的应急响应 206

13.5 控制应急响应人员的辐射照射 207

13.5.1 控制应急响应人员辐射照射的一般概念 207

13.5.2 控制应急响应人员辐射照射的原则 207

13.5.3 应急响应人员允许的照射水平 208

13.5.4 控制应急响应人员受照射的方法 209

13.5.5 应急响应人员接受超剂量照射的批准程序和受照剂量记录 210

思考题 212

第十四章 自然灾害与核应急 213

14.1 畅通自然灾害信息渠道 213

14.2 将自然灾害纳入核应急管理体系 220

14.3 强化自然灾害与核应急的统一响应 224

思考题 224

第十五章 恐怖事件与核应急 225

15.1 畅通恐怖事件与核应急信息渠道 225

15.2 将恐怖事件纳入核电厂治安保卫管理体系 225

15.3 将治安保卫纳入核应急管理体系 227

15.4 强化治安保卫与核应急的统一响应 227

举例:某核电厂反恐预案与核应急响应的兼容 228

思考题 236

第十六章 核事故应急终止与恢复活动 237

16.1 应急状态终止的条件 237

16.2 应急状态终止的批准与发布 237

16.3 应急状态终止的主要程序 238

16.4 恢复活动的主要工作 239

16.5 恢复活动的优化分析 239

16.6 去污 240

16.6.1 去污效果的要求 240

16.6.2 去污方法和去污技术 240

16.6.3 去污(手段)过程 240

16.6.4 人员去污 241

举例:国外核电厂事故恢复活动 242

思考题 244

第十七章 公众信息(沟通) 245

17.1 公众信息(沟通) 245

17.1.1 公众信息(沟通)的意义 245

17.1.2 公众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245

17.1.3 公众信息(沟通)的内容与方法 246

17.2 公众信息(沟通)的渠道及任务 246

17.2.1 建立公众信息(沟通)渠道 247

17.2.2 明确公众信息(沟通)任务 247

17.2.3 新闻发布 248

思考题 250

第十八章 核应急能力的维持 251

18.1 培训 251

18.1.1 培训的必要性 251

18.1.2 培训的对象 251

18.1.3 培训内容与方法 251

18.1.4 培训的组织频度 253

18.2 应急演习 254

18.2.1 演习的重要性 254

18.2.2 演习的规模与范围 255

18.2.3 演习的情景设计 256

18.2.4 演习的频度 257

18.2.5 演习的组织与实施 258

18.2.6 演习安排的注意事项 260

18.2.7 演习的评议及其后续行动 260

18.3 应急设施和设备的维持 262

18.3.1 应急设施和设备、器材、文件的管理 262

18.3.2 应急设施设备、器材、文件的定期检查与试验 262

思考题 263

附件一 人民军队必要的应急响应行动 264

1 必要的应急响应行动 264

2 必需的组织指挥 267

3 与人民军队应急部门的通信系统 269

举例:某军区按照总部指示进行的一次演习 272

附件二 某地方核事故应急计划框架及其主要目录 273

举例:某地方核事故应急计划框架及其主要目录 273

附件三 制定应急行动水平特例 279

1 核电厂制定应急行动水平特例 279

2 某核电厂应急行动水平特例 280

附件四 废物处理(置) 296

1 放射性废物的运输 296

2 介绍几个去污事例 296

3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置) 300

附件五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302

1 核物理基础 302

1.1 原子 302

1.2 原子核 302

1.3 同位素 302

1.4 放射性衰变 303

1.5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306

1.6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07

1.7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07

1.8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08

1.9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10

2 辐射防护中常用的量 311

2.1 基本物理量和相关概念 311

2.2 常用的辐射防护量 312

3 天然放射性 314

4 人工放射性 315

5 辐射防护的目的 316

5.1 辐射防护三原则 316

6 辐射防护标准 317

7 外照射及其防护 320

7.1 概念 320

7.2 防护 320

7.3 监测 323

8 内照射及防护 324

8.1 概念 324

8.2 形成内污染的途径 324

8.3 监测 324

9 防护 324

9.1 表面污染及其防护 325

9.2 空气污染 326

10 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 327

11 控制区通行证 328

12 进出控制区 329

12.1 物品进出管理 330

12.2 控制区内的其他管理规定 331

13 超过剂量的照射管理 332

14 内照射 333

14.1 放射性物质内污染的途径 334

14.2 内照射个人监测的目的 334

14.3 内照射个人监测技术 334

15 表面污染控制限值 335

附件六 核安全基础知识 339

1 核电厂(或放射性或其他因素潜在危险较大的某些核设施)安全 339

2 核安全的定义 340

3 三道屏障 342

4 核安全的三大功能 345

4.1 第一大功能:反应性控制 345

4.2 第二大功能:控制堆芯的冷却 346

4.3 第三大功能:对放射性产物的屏障控制 348

5 核安全思想的发展——经验与教训 349

6 设计期间的核安全考虑 352

6.1 纵深防御设计思想——两种不同但互补的安全分析方法 352

6.2 核安全等级 353

6.3 核安全质量相关设备的定义 354

6.4 核安全等级设备的要求 354

7 运行期间核安全的控制 354

7.1 核安全要求的发展 355

7.2 运行技术规格书的结构 356

7.3 事故工况管理的事件导向法 357

7.4 质量系统是为核安全要求得到满足提供一种信心 359

附件七 核事故应急的一些名词术语 362

附件八 与外部(含所在地)各应急部门的通信联络 366

附件九 现场紧急救护常识 371

1 救护原则 371

2 识别垂危伤病人 371

3 止血 374

4 常用的几种绷带包扎法 376

5 常见四肢骨骨折的固定方法 377

6 常用的搬运方法 377

7 烧伤的紧急救治原则和措施 380

8 电击人体造成伤害的机理 381

附件十 应急气象保障的具体实施 383

1 建立健全气象观测网 383

2 建立健全气象联络网 385

3 建立健全气象资料处理中心 386

4 确保气象资料的可用性 386

5 应急响应的气象保障 386

5.1 事故早、中期的气象保障 386

5.2 事故晚期的气象保障 387

6 气象条件对应急响应的影响 388

6.1 气象条件对应急防护措施实施的影响 388

6.2 气象条件对应急辐射监测的影响 389

6.3 气象条件对应急指挥通信的影响 389

6.4 一般常见的大气烟羽的扩散形态 389

附件十一 练习(单项演习)的计划要求 391

参考文献 393

参考文件 39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