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中政治知识图表 新课标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章伟编著 著
-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ISBN:711907146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政治课-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中政治知识图表 新课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2
第一章 生活与消费 2
1 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的比较 3
2 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 3
3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3
4 货币的产生过程 4
5 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比较 5
6 货币的职能 6
7 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 6
8 货币和纸币的关系 7
9 商品、货币与纸币的关系 7
10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8
11 结算常用的信用工具 9
12 外汇与外币的关系 9
13 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10
14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11
15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2
16 等价交换原则 12
17 价值规律的作用 13
18 价格的变化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14
19 替代品与互补商品 14
20 影响消费的因素 14
21 消费的类型 15
22 消费的心理 16
23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7
第二章 生产、劳动与经营 18
1 全面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9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20
3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内容 20
4 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前后的比较 21
5 国有经济的作用 21
6 集体经济的作用(优越性) 21
7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2
8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22
9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23
10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客观必然性 23
11 企业与市场主体 24
12 法人与自然人的区别 25
13 法人及法人代表等的区别 25
14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26
15 公司的组织机构(法人治理结构) 26
16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柱作用 27
17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及对策 27
18 企业经济效益 28
19 企业的兼并、联合和破产 29
20 企业与国家和职工的关系 30
21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30
22 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 31
23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31
24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2
25 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32
26 劳动合同的内容与订立原则的关系 33
27 劳动合同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 33
28 公民的储蓄 34
29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34
30 大国家级商业银行 35
31 债券与股票比较 36
32 商业保险 37
33 商业保险与储蓄比较 38
34 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比较 38
3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比较 39
第三章 收入与分配 40
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41
2 非按劳分配方式 41
3 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41
4 劳动收入方式比较 42
5 效率和公平 43
6 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44
7 财政的作用 45
8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46
9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47
10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48
11 我国的主要税种 49
12 树立和增强纳税人意识 51
13 几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52
14 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比较 52
第四章 面对市场经济 53
1 资源及其配置方式 54
2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54
3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55
4 宏观调控 56
5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57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57
7 科学发展观 58
8 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协调发展 59
9 经济全球化 61
10 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62
11 主要国际性贸易和金融组织 62
12 对外贸易 63
13 我国的对外贸易 64
14 坚持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65
15 进口与出口 66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68
第五章 公民的政治生活 68
1 国家 69
2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70
3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71
4 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71
5 公民与人民两个概念的异同 72
6 民主与专制的异同 72
7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73
8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74
9 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75
10 权力和权利的不同 76
11 有序参与与无序参与政治生活 77
12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及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特点 77
13 各种民主决策方式比较 78
14 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79
15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80
16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分类 81
第六章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82
1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83
2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84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85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比较 85
第七章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86
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7
2 人民代表 88
3 国体与政体 88
4 政党的概念 89
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90
6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91
7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91
8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2
9 邓小平理论 93
10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94
11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95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6
13 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97
14 人大监督与政协监督的区别 98
15 民族的基本特征 99
16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99
17 民族关系原则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关系 100
1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1
19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 101
20 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的区别 102
21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102
22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03
23 宗教与封建迷信 104
24 我国的民族、宗教概况 105
第八章 当代国际社会 106
1 国际关系 107
2 联合国 108
3 人权与主权 109
4 全面理解主权国家 109
5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比较 110
6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区别与联系 111
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的原则的关系 112
8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13
9 当代国际竞争 113
10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14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16
第九章 文化与生活 116
1 文化“万花筒” 117
2 文化是什么 117
3 文化的含义 118
4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18
5 文化素养和文化氛围 119
6 文化对人的影响 119
7 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 119
8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0
9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20
第十章 文化传承与创新 121
1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22
2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22
3 商业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 122
4 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23
5 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123
6 传统文化的特点 124
7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24
8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24
9 继承传统文化 125
10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125
11 文化创新的途径 125
第十一章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26
1 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127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27
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28
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28
5 爱国主义 129
6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29
7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30
第十二章 发展先进文化 131
1 发展大众文化 132
2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32
3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133
4 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 133
5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意义和关键 134
6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34
7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134
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35
9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136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关系 136
11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37
12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138
13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138
14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性 139
15 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39
16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140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42
第十三章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42
1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43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44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45
4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45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46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47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48
第十四章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49
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50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51
3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 152
4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153
5 自然科学物质概念同哲学物质概念的关系 153
6 运动的观点 154
7 按客观规律办事 155
8 规律与定律的比较 156
9 规律与规则的比较 156
10 正确理解意识概念 157
11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58
12 意识的反作用与能动作用 160
13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161
14 实践 162
15 真理 163
16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64
17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165
第十五章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66
1 联系的观点 167
2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68
3 发展的观点 169
4 前进性与曲折性 170
5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71
6 矛盾概念 172
7 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 173
8 矛盾普遍性 173
9 矛盾特殊性原理 174
10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4
1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75
12 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176
13 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77
14 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178
15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179
16 两点论和重点论 180
17 两分法和两点论 180
18 矛盾分析法 181
19 辩证的否定观 182
20 辩证的否定的特点 182
第十六章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83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84
2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185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85
4 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86
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87
6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88
7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88
8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89
9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189
10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 190
11 价值观 191
12 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的关系 192
13 集体主义价值观 192
14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 193
15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区别 194
16 个人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 195
17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196
18 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 196
19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97
20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99